每個人畢竟有不同的經歷和思考問題的角度,也就有了不同的處事方式。問題在於,與人相處,如何比較合適地求同存異。
求同存異,不是同化。在一個群體中,當我們的做事方式與眾不同的時候,難免會讓別人用某種異樣的眼光看待。別人都是看著眼前的得與失,寸利必爭,而你卻來個高瞻遠矚,放小抓大,自然是個異端。他們不僅用異樣的眼光看你,還會嘲諷你,甚至責罵你。如果不能堅持自我,不知不覺地,我們就被同化了。我們不奢望同化別人,但也不要被同化。求同存異,是需要存異的。
這需要相互理解和尊重。然而在生活中,這很難。也許你能理解和尊重別人,別人呢?當你要做一隻高空飛翔的雄鷹的時候,鳥雀們難免嘰嘰喳喳,甚至阻礙你的飛。有時候,這種阻礙帶著愛的名義,帶著甜的味道。
不予理睬,可能會讓我們失去某些情感。禮貌性地回復,然後繼續按照自己的方式前行,最終還是得不到理解和尊重。
這就得看我們的決心和勇氣了。既然是認定要做的事,何必去過於計較他人的感受呢?衝破某種束縛,總得付出代價,甚至會有痛苦。
人無完人,我們自己不是完人,別人也有缺點。我們既要看到自身的優缺點,也應該看清楚別人的優缺點。雖然我們不去評價他人的優缺點,但看清他們的優缺點還是可行的。因為這至少可以讓我們心平氣和地有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