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夕 他把媽媽「借」給了貧困大山裡的孩子們

2020-09-20 三秦都市報

他把媽媽「借」給了別人

把媽媽借給別人,你願意嗎?

「我把媽媽借給了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貧困大山裡的孩子,如果以後有需要,我還會願意借。」就讀於西南科技大學的謝智宇,是一個大二在讀的學生,他的媽媽詹雯是一位人民教師。20多年教齡,9年支教經歷,因為投身教育,詹雯感覺留下了對兒子的一些遺憾。

圖為詹雯和納雍的孩子們。受訪者供圖

2017年10月,詹雯作為天河教育專家團一員來貴州省畢節納雍縣進行教育扶貧短期培訓,培訓期間被當地的老師和孩子們打動,經過三次延期,詹雯至今仍在納雍擔任著納雍天河實驗學校孩子們的「校長媽媽」。

謝智宇開玩笑似的說道:「別的老師桃李滿天下,我的媽媽『兒女』滿天下。」

圖為納雍天河實驗學校。

高考臨近 他卻把媽媽借了出去

2018年詹雯被選派到納雍任納雍縣第一小學副校長,第一次走進納雍一小的教室時,她說:「請隔壁班的同學回到自己教室。」教室裡擠擠攘攘的一百多名學生回答她:「我們都是這個班的呀!」

哪怕詹雯對納雍的教育條件已經有過心理準備,但當時那樣的情形,依然讓她感到揪心,再一次深刻的意識到教育幫扶的使命,任重道遠。

任職延期三個月正好回去陪兒子高考,這是詹雯第一次決定延期留在納雍時的想法。可是沒想到,三個月結束將要回家時,她的行李中多出了一疊文筆稚嫩的信。

信中孩子們寫道,「我們放假了,就代表您要走了,在走之前我想叫您一聲『媽媽』!」「不管怎麼說,我希望您繼續當我們老師,求你了!」「老師,如果能,我想在我們分別的時候抱一下。」……

圖為納雍的孩子給詹雯寫的信。受訪者供圖

圖為納雍的孩子給詹雯寫的信。受訪者供圖

圖為納雍的孩子給詹雯寫的信。受訪者供圖

學生們稚嫩又情真的挽留動搖了詹雯回家的想法,可是家中還有即將高考的兒子和年邁的父母。糾結許久的她將這些信,以及這個決定權留給了兒子。

「我高二的時候去過媽媽在納雍教書的學校,我在班上問孩子們有誰沒去過縣城嗎?班上大部分的孩子都舉起了手,在那些孩子眼裡縣城就已經很大很好了,我告訴了他們外面還有更大更美麗的世界,讓他們好好學習。」謝智宇看完孩子們挽留自己媽媽的信件,告訴媽媽自己只是高考而已,可以住校,還有爸爸在身邊,這些孩子可能更加需要你。

圖為納雍的孩子送給詹雯的教師節卡片。受訪者供圖

他的畢業旅行 幹了件大事

高考結束,謝智宇受媽媽邀請到納雍進行畢業旅行,一塊接到邀請的,還有謝智宇的11個高中同學,一行12人就這樣來到了納雍。

「我們在納雍做了義工,給當地的孩子們分享了高考經歷、分享了外面的世界。我們也深刻的感受到了納雍教育資源的貧乏,感受到了出生在大城市的幸運。」

圖為謝智宇的同學與納雍的孩子分享零食。受訪者供圖

謝智宇一行在即將結束這趟畢業旅行時接到了一個特殊任務,護送一個生病的納雍學生前往廣州的醫院。

原來,詹雯到納雍沙包鎮龍古小學調研時,一個躲在樹後,面部有一個比拳頭大的鼓包的孩子引起她的注意。這個孩子叫張平,年僅8歲的他出生於一個貧困家庭,他的老師告訴詹雯,孩子臉上的包已經長了兩年多了,因為家裡負擔不起高昂的醫療費所以一直沒有治療。

張平的病情和他無助的臉,讓詹雯記在心裡。回到駐地後,她立即聯繫了醫院,第二天就帶著張平到畢節做檢查。經遠程會診,醫生認為畢節不具備進行手術的條件,但孩子也到了必須醫治的時候,建議將孩子送到廣州就醫。

詹雯建起了「張平健康關愛群」,發動親朋好友及社會各界為孩子捐款。張平的父親文化不高,沒辦法獨自陪同孩子到廣州看病,謝智宇一行正好從納雍返程應詹雯的建議承擔起了這個重任。

一群大孩子帶著一個小孩子,從畢節到廣州,穿越一千兩百公裡,順利將張平送往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住院就診。2019年7月16日,經手術,張平已基本重塑容貌,重獲新生。

圖為謝智宇和同學一行在納雍合影。受訪者供圖

榜樣的力量 他的榜樣就在家裡

「今年五一我和爸爸去到納雍看她了,納雍這邊學校的條件比起之前好了太多了。聽說她在學校裡放粵語歌,我覺得她一定是想我們了,想家了。」2020年五一期間謝智宇又一次來到了納雍,納雍天河實驗學校建設已經基本完成。

6月1日,納雍天河實驗學校正式開學,走進了第一批學生,第一批家長,同時,也走進了第一任校長——來自廣州的優秀教師詹雯。學校裡配置了不懼風雨的露天書吧,可容納234人的仁智大講堂,還有功能齊全的美術室、書法室和創客室等教學設施,這所由廣州市天河區投資援建的學校,給了納雍縣孩子們放飛夢想的底氣。

圖為納雍天河實驗學校的陽光書吧。

在納雍的這幾年,詹雯總會一大早站在校門口跟學生們一一打招呼,聽學生們熱情的呼喚她「校長媽媽」,卻很少能夠回到家裡跟家人團聚。

謝智宇不僅沒有埋怨媽媽不能陪在身邊,還成為了媽媽的頭號粉絲,「從小我想做什麼事情媽媽都支持我,哪怕我半途而廢,媽媽的支持也沒有變過。現在我長大了,你想做什麼我也都支持你,我和爸爸會是你最堅強的後盾。」

詹雯對兒子永遠支持的教育方式,就是被稱為「正面管教」的教育方法,詹雯將納雍的孩子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也將同樣的優秀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用在了納雍的孩子身上。

「校長媽媽,我的夢想是長大了想當一個環衛工人,我想把我們生活的地方弄得乾乾淨淨、漂漂亮亮。」對於孩子的充滿童真的夢想,詹雯的回答是「你的夢想太偉大了,你想到了為這個社會做貢獻,校長媽媽以你為驕傲。」詹雯用愛的"溫度"給了納雍孩子們敢說敢笑的勇氣。

圖為詹雯和納雍的孩子們一起包餃子。受訪者供圖

詹雯被評為2020年感動廣州的最美教師,在2020「感動廣州的最美教師」頒獎晚會上,主辦方給詹雯的頒獎詞是這樣寫的:你跨越山海而來,在納雍的土地上留下一串串堅實的腳印,播撒善意的種子,靜待它萌芽開花,結出的果實,是大山的希望。

謝智宇說:「現在總是在提榜樣的力量,我覺得我的榜樣就在家裡,就是我的媽媽,她對教育的熱愛可以改變很多人。所以我不介意把她借給更需要她的地方。同時,我也會通過努力變得更加優秀,向我的榜樣學習,將來幫助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他把媽媽「借」給了別人
    把媽媽借給別人,你願意嗎?「我把媽媽借給了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貧困大山裡的孩子,如果以後有需要,我還會願意借。」就讀於西南科技大學的謝智宇,是一個大二在讀的學生,他的媽媽詹雯是一位人民教師。20多年教齡,9年支教經歷,因為投身教育,詹雯感覺留下了對兒子的一些遺憾。
  • 「大山裡的貧困兒童」長大了,他們的家鄉「摘帽」了
    在學校寄宿的他,每周帶著爺爺給的70元生活費,步行40分鐘到鎮上的中學讀初二。因為沒有手機,在班上,男孩們聊起遊戲時,吳偉平總搭不上話,「感覺沒有存在感。」8歲那年,在村小讀二年級的吳偉平出現在一部時長近五分鐘,名叫《大山裡的貧困兒童》的紀錄短片裡。父母離異後留下吳偉平和外公外婆,共同生活在一座經年失修的土屋裡,生活極度貧困。
  • 大山裡傳來孩子們的讀報聲
    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攝 「每個人都有一個夢想,有的人想當畫家、有的人想當科學家、有的人想當醫生……我的夢想是當一名人民教師……」昨日上午,在惠東縣高潭鎮中心小學,50多名五年級小學生手捧《惠州日報·小惠同學》,齊聲朗讀習作版的作文《我的夢想》,琅琅書聲在校園裡迴蕩,成為寂靜大山裡悅耳的音符。
  • 為了讓貧困女孩昂首走出大山,張桂梅究竟有多「拼」?
    全國第一所公辦免費女子高中,12年累計讓1800多名大山女孩考入大學,學校本科上線率、一本上線率穩居雲南省麗江市前茅……63歲的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創造了這個大山裡的教育奇蹟。    談起「女高奇蹟」,張桂梅說:「這是老師學生拼搏出來的。我們不拿出這樣拼的架勢,孩子們怎麼和外麵條件好、基礎好的孩子比?」
  • 大山深處的「老師媽媽」張桂梅
    最近,2020年高考成績陸續公布,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的159個考生裡,150個上了本科,其中70個考生過了一本線。這所女中的校長,是63歲的張桂梅。17歲時,她跟隨姐姐到雲南支邊,後考入麗江師範學校,畢業後成為一名老師。
  • 高考第二天,這個帶著大山裡的女孩拼命的女校長,讓多少人淚目
    又是一年高考季,每個考點門口都看到媽媽們的旗袍秀,爸爸們的喊口號助威。高考這個改變命運的轉折點,牽動著無數家長的心。再加上前段時間山東陳春秀高考成績被頂替的事件曝光,大家不免陷入沉思:寒門真的難出貴子。然而就是有這麼一位牛逼的女校長,帶著1645名大山裡的姑娘,乘風破浪,逆天改命。
  • 被稱為「魔鬼」、「周扒皮」的她,讓1600多名女孩走出貧困大山
    高考,對於貧困地區的學子而言,是鯉魚要躍的「龍門」。無論是在求學還是未來的道路上,都需要「引路人」。即使孩子基礎差,也要上學,張桂梅希望孩子們全部上一本或者雙一流,上清華北大,她想讓山裡的孩子也能走進最好的學校。12年來,每一天、每一夜都跟這些孩子在一起,她的家就在學校三樓的學生宿舍裡。
  • 大山裡的園丁們
    在高原之上、大山腳下,有這樣一群默默堅守的「園丁們」,他們苦心辦學、傾心培養,將「扶智」與「扶志」相結合,立志用教育扶貧斬斷貧困代際傳遞。今天(9月10日),是我國第36個教師節,讓我們道一聲謝謝!老師們辛苦了!三尺講臺、方寸之間。
  • 大山裡,孩子們的「未來教室」
    當VR、3D列印在大多數人生活中還只是聽聞的時候,位於貧困山區恩施龍鳳初中的學生已經開始用可視化編程模擬太陽系運轉了。「貧困山區」和「VR」,看似是兩個完全不搭界的名詞。而在山區學校開設科技課,並不是騰訊成長守護平臺一次心血來潮的嘗試。「萬萬沒想到自己可能成了中國最大的『親子熱線』的管理者。」 騰訊遊戲成長守護平臺負責人鄭磊說。
  • 大山深處 有位「老師媽媽」
    華坪縣委宣傳部供圖 核心閱讀一個人,堅持十幾年,在大山深處辦起一座免費女子高中,1600多名貧困女孩從這裡走進大學,改變了人生。這件看似不可思議的事情,雲南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做到了。她說,支撐著我的,是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 東潤分享 | 一場大山裡的演唱會,教育點亮他們的人生
    幾年來,語文老師顧亞利用課餘時間教孩子們樂器,並組建了兩支樂隊——「遇」和「未知少年」,顧亞拍攝的孩子們日常唱歌抖音視頻在網上走紅,海嘎小學的小學生搖滾樂隊獲得了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注,這次更是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大山裡的演唱會。
  • 連續九年高考上線率100%的貧困學校,沒有名師,卻驚豔了全國!
    那個連續九年高考綜合上線率100%的貧困學校,只有八個老師,女老師被累哭,男老師被拖垮,沒有名師的學校,卻驚豔了全國!大山裡的女校長把一生奉獻給了孩子們,要有多幸運才會碰到這樣的校長?這裡是一個神奇的學校,都是女學生,都是來自貧困家庭,沒有培優班,不搞特殊化,條件很艱苦,沒有好生源,沒有名師,沒有發達的交通,卻連續9年高考綜合上線率百分之百,已經幫助1645名學生從這裡走進大學。而它驚人的背後是一個瘦弱身軀下的「巨人」在苦苦支撐,她就是張桂梅。
  • 他是貴州高考狀元,誰說寒門難出貴子,翻過大山就是未來
    黃阿想,布依族,貴州省望謨縣油邁瑤族鄉人,出生於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父母學歷都不高,儘管出生在交通不便、貧窮落後的大山裡,但黃阿想十分爭氣,從小學習成績就十分優異,從上小學開始,他在班裡的成績就經常名列前茅。
  • 致敬「湖南好人」中的那些鄉村教師:守護大山裡的夢
    他們居於深山,年復一年,澆灌著一個個稚嫩的希望;他們甘於奉獻,將星星點點的微光匯聚在一起,成了照亮大山孩子們前行的啟明燈……因為堅守,青澀的臉龐上總能看到笑顏;因為知識,無數貧困學子得以改寫命運。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讓我們致敬「湖南好人」中的那些鄉村教師,他們來自不同地方卻都歸於大山,為了鄉村教育事業的發展「燃燒」自己,同時也向每一位辛勤付出的教師道一句:老師,辛苦了!
  • 中國貧困山區孩子以舞「感恩」
    8月16日,孩子們到赫章縣結構鄉演出。村民們趕到活動現場觀看文藝演出。新華社發(曾茂 攝)她們表演的節目是手語舞蹈《感恩的心》。暑假期間,在連綿磅礴的中國深度貧困地區烏蒙山裡,她們先後到了17個鄉鎮22個貧困村,為村民表演了這個舞蹈。表達感恩之心的同時,鼓勵他們勇敢地走出大山。
  • 159人高考150人本科,大山裡免費女高校長卻不滿意:我們用命換的
    最近各地高考成績陸續出爐,大山裡的一所免費女高成績斐然。 華坪女高今年159人參加高考,150人超過本科分數線,600分以上有17人,達到專科成績的9人。一所開在貧困山區裡的免費女子高中,生源沒有掐尖,要資源沒資源,要人才沒人才,正如網友所說:「就這個學校的教育資源,能幹成這樣,相當牛逼了。」
  • 960多萬貧困群眾喬遷新居:搬出大山,告別「窮窩窩」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從大山搬入縣城,從木屋搬入樓房,「十三五」期間,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累計投入各類資金約6000億元,建成集中安置區約3.5萬個,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已全部喬遷新居。這是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成果。「960多萬人,相當於三峽移民的近8倍,相當於搬遷了一個中等人口規模的國家。」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司長童章舜說。走出大山後,新生活過得怎麼樣?
  • 為貧困學子點亮求學之路,讓教育實現人生成長夢想
    現在孩子們身上穿的,都是別人不穿的,大的穿了給小的穿,破了縫補一下就可以了。雖然家裡困難,但三個孩子都很懂事,也很爭氣,高虎說:「爸爸媽媽一直給我們說,唯一的出路就是讀書,上大學。也只有這樣,才能走出大山溝。」收到錄取通知書後,高虎的父母已經愁了十幾天了,但在孩子面前他們從來沒有表露出來。
  • 63歲女高校長和「大山裡女孩」們的高考季
    還有兩天,趙思翎就要奔赴高考考場。63歲的張桂梅是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的校長,兼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華坪女高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建校12年來,已經有1645名女孩考上了大學。張桂梅從來不用「貧困」二字形容自己的學生,因為貧困也是一種隱私。她叫她們「大山裡的女孩兒」。「女孩子如果有文化,她可以改變三代人。」張桂梅說。
  • 大山裡的衛生巾禁忌
    2020年初冬,11月3日,四川涼山州的大山裡,雲霧繚繞,路面能見度不足兩米,車前的雨刷器不停晃動,車子右側,即是懸崖。清幽和她的志願者同伴們,要把車廂裡的衛生巾,送往位於山頂的一所鄉鎮中學。在那裡,有三百多名女中學生,她們都到了需要使用衛生巾的年紀。但是,這些住校的女生,很多人並沒有覺察到自己對於衛生巾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