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典走向大眾——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的傳播及啟示

2021-01-07 黨史頻道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摘要] 1939年,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誕生後,得到廣泛傳播,對中國共產黨加強自身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其中的核心觀點逐步體現到黨的建設偉大實踐之中;各抗日根據地不斷翻印,自發進行學習。但是,在「文革」中這一著作受到錯誤批判,這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的嚴重曲折和深刻教訓。梳理這一曲折反覆的歷史過程,能夠為當代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借鑑: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理論成果為前提和基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體不僅包括黨的領袖人物,還包括廣大黨員群眾,是積極互動的雙重主體。

《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是劉少奇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思想史上的一部經典著作。這部著作不僅包含著豐富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資源,而且在廣泛的傳播過程中推進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發展,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大眾化的有機統一和完美結合。研究其傳播及啟示,對於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誕生後,得到廣泛傳播, 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成功典範

在馬克思主義思想史上,一部經典著作的生命力,既體現為它所具有的思想上的創新性和深刻性,又體現為它在無產階級運動中對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力。《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就是這樣一部著作。它以培養黨性觀念為目標,著眼於改造黨員個體的內心世界,闡述了一整套富有中國特色的黨建理論,這是劉少奇以一個老黨員的經歷長期思考黨的思想建設的產物,是他把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與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結晶。這部著作在極大地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的同時,也極大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

《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最初成型於1939年7月8日、12日劉少奇在延安馬列學院的專題講演。由於這一講演立足於對黨員個體內心世界的觀察和分析,因此在講演過程中引發了聽眾強烈的震撼。一位學員在回憶聆聽講演的感受時說:「劉少奇同志講解《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由於總結了歷史的經驗教訓,緊密聯繫實際,教育深刻,很受歡迎。我印象最深的,是講了每個共產黨員都必須在改造世界及在進行階級鬥爭的實踐中,同時改造自己。即不斷進行鍛鍊、學習、修養、提高,克服自己身上存在的舊社會和剝削階級中帶來的各種毛病與缺點。並具體提出黨員要進行馬列理論上的修養,立場、觀點、方法上的修養,道德、品質及工作作風上的修養等等。完全不是指脫離實踐、閉門修養。在學習中,我曾寫了一首詩:『徵途實踐出真知,品德兼優百鍊時。精琢細磨雕玉石,凌霜傲雪歲寒枝。』」(鄭星燕:《回憶延安馬列學院的崢嶸歲月》,吳介民主編《延安馬列學院回憶錄》,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109頁。)另一位學員在回憶當時的感受時也說:「少奇同志對黨內各種錯誤思想意識的表現舉例說明,對我震動很大。」「我因水平所限,當時還不能全部理解,只是對自己敲起警鐘。少奇同志所指出的一些非無產階級思想意識,自己力求克服,儘量少犯。」(李錚夫:《探索真理》,吳介民主編《延安馬列學院回憶錄》,第170—171頁。)為了進一步滿足廣大黨員群眾的學習需要,繼《解放》周刊連載了劉少奇的講演稿後,1939年11月延安新華社出版了這一著作的單行本。《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出版發行後,在傳播路徑上呈現出以下兩個方面的特點。

相關焦點

  • 高尚的品德是怎樣養成的——讀《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有感
    今年在市委黨校學習培訓期間,結合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理想信念專題學習,我重讀了《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一書,這本書是劉少奇同志在抗日戰爭時期的重要著作,全書共分九篇,其中對共產黨員為什麼進行修養、怎樣搞好修養和鍛鍊以及如何正確對待黨內鬥爭等都作了系統的論述。
  • 黨性修養一刻也不能放鬆
    作者:陳陣、張晞  始終注重加強黨性修養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也是我們黨一個巨大優勢。共產黨員在新時代必須立起黨性修養的鮮明旗幟,一刻不停地加強黨性修養  今年是劉少奇同志《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以下簡稱《修養》)發表80周年。
  • 重走百年復興路,共築偉大中國夢——劉少奇故居
    「重走百年復興路」第一站:團隊成員楊一帆於8月3日來到了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八路軍兵站和劉少奇故居。緊接著進入館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牆壁上雕刻的《共產黨員的修養》提綱。實踐隊員研讀並學習了《共產黨員的修養》提綱,了解到在1938年冬,劉少奇借澠池兵站為掩護,起草了他的名著《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提綱,並在這裡召開了中共豫西特委擴大幹部會議。會後,舉辦了兩期黨訓班,劉少奇在第一期黨訓班上首次宣講了《共產黨的修養》。正因如此,澠池成為「黨性修養」理論的誕生地和首講地。
  • 踐行「三嚴三實」 加強黨性修養
    新的歷史條件下,更需要加強黨性修養 劉少奇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指出:「我們的黨員,不但要在艱苦的、困難的以至失敗的革命實踐中來鍛鍊自己,加緊自己的修養,而且要在順利的、成功的、勝利的革命實踐中來鍛鍊自己,加緊自己的修養。」
  • 劉少奇要和王光美結婚,王光美心裡願意卻拒絕了,還提了一個要求
    但是,當劉少奇提出結婚時,王光美卻沒有答應。為什麼呢?她向劉少奇提出了一個要求,說:「我還不是共產黨員,等我的入黨申請批准以後再結婚。」劉少奇表示同意。其實,王光美在北平讀書的時候,地下黨就要吸收她入黨。
  • ...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座談會摘要
    我首先想說,《共產黨人劉少奇》正是寫給當今中國的共產黨員們看的,特別是寫給那些不想看、又最該看的人看的;是寫給那些已經不怎麼知道、或者根本不知道共產黨人應該是什麼樣子、卻又頂著共產黨員牌子的人看的;是寫給那些不知道還假裝知道、或明明知道還反其道而行的人看的。
  • 那些常見的道德修養法
    學生品德的提高是一個能動的發展過程,它的成效同學生個人能否自覺主動進行道德修養緊密相關,學生的年齡愈大,他們個人進行的道德修養在自身品德發展中的作用也愈大。故德育不能不重視學生的道德修養和提高他們的修養能力。我國古代教育很重視修養。
  • 《共產黨人劉少奇》刻苦鑽研:肖宗靈深讀經典完美詮釋人物
    由海波擔任編劇,嘉娜·沙哈提執導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共產黨人劉少奇》於重慶衛視、河南衛視黃金檔火熱播出。其中由肖宗靈飾演的朱德以精湛的演技,將深入人心的朱德形象再度帶進觀眾的視線,收穫一眾好評。
  • 善用網絡 推動經典走向大眾
    網際網路便捷化、闡釋化和延伸化傳播,已經成為延續經典文脈的重要方式,賦予文藝經典以新鮮的生命活力近年來伴隨網際網路技術快速發展,文化傳播方式推陳出新,形態多樣、異彩紛呈的文藝經典在網絡上得以呈現。文藝經典的大眾傳播,將重要文化成果匯集在網絡之中,為人們走近古今中外經典提供前所未有的便捷條件;利用網際網路、數位化等技術手段對各類經典作品進行轉化和再創造,正在形成具有網絡特點的新的文化形態。目前,文藝經典在網絡上的傳播主要有三種途徑。其一,對文藝經典進行便捷式傳播。現代生活豐富繁忙,人們很少能耐下心來細讀經典,但對經典的精神需求並未減退。
  • 琅琅書聲|劉少奇論讀書:不唯讀書而讀書
    劉少奇一生熱愛讀書學習,無論是在戰火紛飛的革命歲月,還是在新中國建設的和平時代,他都勤奮學習並不斷思考。其讀書的精神、方法值得借鑑。劉少奇強調讀書學習要有持之以恆的態度,要樹立不斷學習和進步的觀念。在上海外國語學社曾與劉少奇同窗的肖勁光回憶:少奇同志學習很刻苦,幾乎沒有個人愛好,從不閒聊天,看見他的時候,多是在學習俄文、閱讀《共產黨宣言》、思考著中國革命問題。革命時期,劉少奇也未把學習拋下。
  • 2020國考面試社會熱點:中國網紅走向世界的啟示
    2020國考面試熱點資料包括政治、經濟、生態、文化、社會等熱點話題,本文整理2020國考面試社會熱點:中國網紅走向世界的啟示。 推薦查看>>>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招錄專題 國考信息匯總
  • 推動經典走向大眾,網絡能做些什麼
    文藝經典的大眾傳播,將重要文化成果匯集在網絡之中,為人們走近古今中外經典提供前所未有的便捷條件;利用網際網路、數位化等技術手段對各類經典作品進行轉化和再創造,正在形成具有網絡特點的新的文化形態。目前,文藝經典在網絡上的傳播主要有三種途徑。其一,對文藝經典進行便捷式傳播。現代生活豐富繁忙,人們很少能耐下心來細讀經典,但對經典的精神需求並未減退。
  • 經典與人文修養
    原標題:【導讀】經典與人文修養  周國平  我的讀書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經典當做主要讀物,第二是用輕鬆的方式來閱讀。
  • /哥倫比亞的批判研究:《大眾傳播、流行品位與組織化社會行為》
    第一部分 哥倫比亞學派(上)   第一章:《大眾傳播、流行品位與組織化社會行為》   作者:保羅.拉扎斯菲爾德和羅伯特.默頓   論文主題:大眾傳媒與社會關係   該論文開篇概括了現代社會的公眾對大眾傳媒的憂慮,繼而著手論述了三方面問題
  • 現代大眾傳播的「中庸」缺失思考
    時至今日,在「彈片文化」、「娛樂至上」[1]的年代,「中庸」這個兩千年前古人的智慧,今天的國人是否明白;「導演」整個議程設置的大眾傳播又是否明白,大眾傳播又該如何思考缺失「中庸」的現狀?試圖通過闡述《中庸》中的一種智慧——「中庸」來思考現代大眾傳播的「中庸」缺失問題。
  • 程曼麗:論我國軟實力提升中的大眾傳播策略
    論我國軟實力提升中的大眾傳播策略  程曼麗(北京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北京 100871)  摘要:一個國家硬實力的增強,並不意味著軟實力的自然增強。然而國家硬實力的提升與媒體傳播力,特別是影響力的提升不一定是正相關的,為此需要調整觀念,制定合乎規律與要求的、有效的大眾傳播策略,並將其作為國家軟實力提升整體戰略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來對待。
  • 紅星照耀世界:毛澤東著作的海外傳播
    劉少奇給外國友人贈送《毛澤東選集》,僅僅是毛澤東著作對外傳播的冰山一角。近90年來,毛澤東著作的國際傳播大致經歷了萌芽、發展、高潮、緩和不同階段,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毛澤東著作海外傳播的歷程延續至今,生動反映了中國化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成果為世界所廣泛接受、認同的歷史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