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網絡 推動經典走向大眾

2021-01-07 中國青年報

網際網路便捷化、闡釋化和延伸化傳播,已經成為延續經典文脈的重要方式,賦予文藝經典以新鮮的生命活力

近年來伴隨網際網路技術快速發展,文化傳播方式推陳出新,形態多樣、異彩紛呈的文藝經典在網絡上得以呈現。文藝經典的大眾傳播,將重要文化成果匯集在網絡之中,為人們走近古今中外經典提供前所未有的便捷條件;利用網際網路、數位化等技術手段對各類經典作品進行轉化和再創造,正在形成具有網絡特點的新的文化形態。

目前,文藝經典在網絡上的傳播主要有三種途徑。其一,對文藝經典進行便捷式傳播。現代生活豐富繁忙,人們很少能耐下心來細讀經典,但對經典的精神需求並未減退。通過有聲書的方式,人們得以隨時隨地聆聽經典;通過「長圖」「H5」等趣味性、互動性較強的方式,古典文學作品得以生動再現。這類產品通過短視頻、公眾號、音頻等多種形式傳播,讓讀者能夠在短時間內對經典作品有一個基本把握。尤為可貴的是,部分經典通俗化的網絡產品兼具專業性和系統性,給人的收穫接近於原典閱讀。

其二,善用多種形式,闡釋經典的「門道」。網際網路興起後,對經典名著進行解說解讀的產品豐富多樣。讓大眾了解並把握經典的精髓、得到更多美的享受和思辨之樂,離不開內行專家的詮釋。比如,年輕旦角演員用短視頻方式,介紹京劇唱腔和手眼身法步,既普及知識又生動展示戲曲名段之美。比如,有學者通過微信公眾號介紹各類文學流派和作家作品,為人們更好理解經典譜系提供參考。這些探索為人們深入理解文藝經典搭建了橋梁,讓人們獲得精神境界的提升。

其三,在經典基礎上創作開發新的文化產品。在經典中獲得創作靈感,並借力文藝經典品牌效應,進行「續寫」「改編」「再創作」,是當今文化產品重要類型。比如,在《西遊記》既有人物設定基礎上,改編創作國漫作品,開發網路遊戲。比如,根據《山海經》等神話經典,重新梳理線索、設置人物、搭建情節,開發新的文藝作品。這種續寫和改造既保留了經典的重要元素,同時注入創作者個性解讀,為經典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網際網路正在深度影響文化傳播,但有價值的文化內容並不是憑空而來,只有囊括儘可能多古今中外的「智慧財產」,網際網路才能擔當起文化傳播陣地的責任。文藝經典凝聚前人智慧,經歷歲月淘洗,對人價值觀的涵養、精神境界的陶冶、審美趣味的養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從總體上看,網際網路便捷化、闡釋化和延伸化傳播,已經成為延續經典文脈的重要方式,賦予文藝經典以新鮮的生命活力。

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以來,經典的闡釋與再創造不斷湧現精品佳作。這些作品既保存經典原味又符合時代需要,引領大眾審美。與此同時,我們也要自覺意識到,文藝經典網絡傳播需要把握好分寸,既要引起人們對經典的興趣,又要保持對經典的尊重;讓經典以新面貌為時代生活增添豐富色彩,為文化建設注入源源動力。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教育強國」張頤武:善用網絡 推動經典走向大眾
    張頤武:善用網絡 推動經典走向大眾教育強國★★★★★(張頤武:長安街讀書會成員、>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更多精彩請點擊「新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01202期幹部學習新書書單「2019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經典篇)
  • 推動經典走向大眾,網絡能做些什麼
    文藝經典的大眾傳播,將重要文化成果匯集在網絡之中,為人們走近古今中外經典提供前所未有的便捷條件;利用網際網路、數位化等技術手段對各類經典作品進行轉化和再創造,正在形成具有網絡特點的新的文化形態。目前,文藝經典在網絡上的傳播主要有三種途徑。其一,對文藝經典進行便捷式傳播。現代生活豐富繁忙,人們很少能耐下心來細讀經典,但對經典的精神需求並未減退。
  • 光明日報漫談網絡語言20年:從小眾走向大眾和分眾
    受訪者認為年輕人語言貧乏的表現是基本不會使用詩句(61.9%)和不會用複雜的修辭手法(57.6%)。網絡語言因此站在風口浪尖。今日,光明日報邀請三位學者撰文探究網絡語言的發展路徑、生成機制與社會影響,對網絡語言發展的20年做了梳理與剖析。文章強調,虛擬語言生活即是現實語言生活的鏡像與映射,網絡語言即是對現實語言的模因。
  • 愛善天使集團攜手用友網絡重構新零售企業數位化變革,賦能產業發展
    12月29日,愛善天使集團與用友網絡以共創、共建、共享、共贏為合作基礎,籤訂了「私域新零售數位化一體平臺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內容,雙方將基於愛善天使集團在私域新零售領域的管理和運營經驗,充分發揮YonBIP用友商業創新平臺和技術能力,攜手共同打造「私域新零售數位化一體平臺」,助力愛善天使集團數位化能力轉型升級,以及產業競爭力有效提升,企業平臺發展壯大。
  • 「青小萱」、「吳小e」、「善善」是誰?他們將共同守護長三角網絡安全
    9月13日晚,2020年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在青浦區徐涇鎮「夏都小鎮」舉辦。活動由青浦、吳江、嘉善三地網信辦主辦,以「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為主題,推動示範區三地網絡安全工作聯動發展,提升全民網絡安全意識和技能。去年7月,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網信聯盟正式成立。
  • 努力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重讀《大眾哲學》
    艾思奇《大眾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精品力作。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重讀《大眾哲學》,感悟經典魅力,傳承經典精神,對於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具有重要意義。《大眾哲學》是艾思奇同志在上世紀30年代為通俗地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而寫的,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共出了五十多版。
  • 漢字,以怎樣的面貌走向大眾
    【讀書者說】      在我們的時代裡,傳統文化的命運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折,走向了歷史性的復興之路。漢字,作為中國文化的基石,亦成為全社會的關注焦點——漢字教學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漢字文化的知識需求愈發迫切,各種各樣的普及讀物蜂擁面世,電視上也出現了漢字主題的大型節目……在全社會的喧囂熱鬧中,漢字究竟應該以怎樣的面貌走向大眾?這個問題需要漢字研究者冷靜回答。
  • 善用網絡畫好群眾路線「同心圓」
    「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善於運用網絡了解民意、開展工作,是新形勢下領導幹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習近平總書記四年前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諄諄教導,言猶在耳。在新常態下,黨員幹部當善用網絡畫好群眾路線的同心圓。
  • "走向西部——中國美術館經典藏品西部巡展"寧夏開幕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寧夏自治區文化廳廳長阮教育致辭原標題:普及經典 文化惠民 「走向西部——中國美術館經典藏品西部巡展」寧夏開幕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劉思恩): 「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走向西部——中國美術館經典藏品西部巡展·寧夏」12月19日在銀川當代美術館開幕。
  • 善立善施 用民法典更好保障人民權益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全黨要切實推動民法典實施,以更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好保障人民權益。推動民法典更好實施,考驗善立的水平,更考驗善施的能力。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NAV聯盟:推動自動駕駛技術標準化,致力於自動駕駛汽車走向現實的問題
    NAV聯盟:推動自動駕駛技術標準化,致力於自動駕駛汽車走向現實的問題 工程師青青 發表於 2018-06-29 06:59:00 據報導,大眾目前已經與Aquantia
  • 對與錯、善與惡,一念之間!(經典)
    其實每個人生活都在一念之間,一念對的,就走向光明,一念錯了,就走向黑暗。對與錯一念,一個念頭會讓你糊塗,一個念頭會讓你清醒。人不管有多快樂、多煩惱,都是在自己的念頭當中。一念間,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中世紀,歐洲拿破崙的一個念頭就使各國發生戰爭,血流成河,同樣一念之間也可以化幹戈為玉帛。
  • 讀書有得 | 從經典走向經典——重讀《走向探究的科學課》
    2012年11月,喻伯軍老師送了我一本《走向探究的科學課——章鼎兒、路培琦、李子平評說科學課》,當時拿到這本書如獲至寶,前後讀、劃、研了三遍,並以此影響自己對科學課課堂教學的認識和實踐;2018年12月,在杭州崇文實驗學校舉行的全國「走向探究的科學課」教學研討會上,又拿到了第二本書——《走向探究的科學課——致敬經典》,前後也讀了兩遍。
  • 從經典走向大眾——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的傳播及啟示
    《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是劉少奇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思想史上的一部經典著作。這部著作不僅包含著豐富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資源,而且在廣泛的傳播過程中推進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發展,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大眾化的有機統一和完美結合。研究其傳播及啟示,對於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具有重要意義。
  • 鳴鏑|善用流量鋪設扶貧新路
    策馬雪原的賀嬌龍與想當賽馬王子的丁真,當下刷屏的兩大「頂流」趕趟走紅,同時將兩個美麗的地方推到了眾人面前,注意力資源蘊藏的巨大效能,人們早已洞悉,而基層政府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提升營銷能力,爭取社會經濟效益的成效才剛剛揭開帷幕。
  • 萬邦物聯|破除企業屏障 推動大眾創業
    踐行「雙創」模式 改革企業技術自2014年9月我國在達沃斯論壇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政策以來,國家一直關注著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2018年,該政策性名詞成為網絡十大經濟熱詞之一,為踐行該項政策,國家不斷出臺多項措施進行相關扶持
  • 微評與網絡時代的大眾文化
    微評是網絡時代評論實現和大眾傳媒迅速融和的一種短小凝練的評論文體,它是網際網路界面時代網絡公共空間互動的產物,因此,微評這一文體的出現和傳播與網際網路時代的大眾文化關係密切。網際網路解放了寫作和思想的激情和條件。對於傳統批評或評論而言,有兩種評論的範疇:一是學者專家的評論。要寫一篇專業的、紮實的、學術性和思想性兼具的評論,需要相當的時間進行思考。
  • 愛讀書 讀好書 善讀書
    這預示著全民閱讀活動將不斷走向制度化、規模化、常態化。推動全民閱讀,營造書香氛圍,政府是責任主體,黨員領導幹部則是引領者。全民閱讀,幹部先行;全民讀書熱,幹部先開卷。實際上,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率先垂範,不僅本身堪稱讀書典範,而且在許多場合提倡讀書和推薦好書,為推動全民閱讀注入強大動力。
  • 「智引東方 傳誦經典」全國少兒中英文經典誦讀公益活動落幕
    本報訊(光明網記者 孫滿桃)由光明網主辦的「智引東方,傳誦經典」全國少兒中英文經典誦讀公益活動近日在「雲端」落下帷幕。通過誦讀視頻作品評選、雲教室在線誦讀、即興問答等決賽環節的激烈比拼,來自全國45個賽區的百餘位選手決出全國誦讀傳承人風採獎6名,全國經典表現之星獎12名,全國最佳表演、最美聲音、最佳潛質獎各6名,以及全國優秀獎、網絡人氣獎項等多個獎項。吟誦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載體。
  • 【地評線】秦平:善立善施 用民法典更好保障人民權益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全黨要切實推動民法典實施,以更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好保障人民權益。推動民法典更好實施,考驗善立的水平,更考驗善施的能力。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