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經典走向大眾,網絡能做些什麼

2020-12-13 環京津網

近年來伴隨網際網路技術快速發展,文化傳播方式推陳出新,形態多樣、異彩紛呈的文藝經典在網絡上得以呈現。文藝經典的大眾傳播,將重要文化成果匯集在網絡之中,為人們走近古今中外經典提供前所未有的便捷條件;利用網際網路、數位化等技術手段對各類經典作品進行轉化和再創造,正在形成具有網絡特點的新的文化形態。

目前,文藝經典在網絡上的傳播主要有三種途徑。其一,對文藝經典進行便捷式傳播。現代生活豐富繁忙,人們很少能耐下心來細讀經典,但對經典的精神需求並未減退。通過有聲書的方式,人們得以隨時隨地聆聽經典;通過「長圖」「H5」等趣味性、互動性較強的方式,古典文學作品得以生動再現。這類產品通過短視頻、公眾號、音頻等多種形式傳播,讓讀者能夠在短時間內對經典作品有一個基本把握。尤為可貴的是,部分經典通俗化的網絡產品兼具專業性和系統性,給人的收穫接近於原典閱讀。

其二,善用多種形式,闡釋經典的「門道」。網際網路興起後,對經典名著進行解說解讀的產品豐富多樣。讓大眾了解並把握經典的精髓、得到更多美的享受和思辨之樂,離不開內行專家的詮釋。比如,年輕旦角演員用短視頻方式,介紹京劇唱腔和手眼身法步,既普及知識又生動展示戲曲名段之美。比如,有學者通過微信公眾號介紹各類文學流派和作家作品,為人們更好理解經典譜系提供參考。這些探索為人們深入理解文藝經典搭建了橋梁,讓人們獲得精神境界的提升。

其三,在經典基礎上創作開發新的文化產品。在經典中獲得創作靈感,並借力文藝經典品牌效應,進行「續寫」「改編」「再創作」,是當今文化產品重要類型。比如,在《西遊記》既有人物設定基礎上,改編創作國漫作品,開發網路遊戲。比如,根據《山海經》等神話經典,重新梳理線索、設置人物、搭建情節,開發新的文藝作品。這種續寫和改造既保留了經典的重要元素,同時注入創作者個性解讀,為經典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網際網路正在深度影響文化傳播,但有價值的文化內容並不是憑空而來,只有囊括儘可能多古今中外的「智慧財產」,網際網路才能擔當起文化傳播陣地的責任。文藝經典凝聚前人智慧,經歷歲月淘洗,對人價值觀的涵養、精神境界的陶冶、審美趣味的養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從總體上看,網際網路便捷化、闡釋化和延伸化傳播,已經成為延續經典文脈的重要方式,賦予文藝經典以新鮮的生命活力。

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以來,經典的闡釋與再創造不斷湧現精品佳作。這些作品既保存經典原味又符合時代需要,引領大眾審美。與此同時,我們也要自覺意識到,文藝經典網絡傳播需要把握好分寸,既要引起人們對經典的興趣,又要保持對經典的尊重;讓經典以新面貌為時代生活增添豐富色彩,為文化建設注入源源動力。

相關焦點

  • 善用網絡 推動經典走向大眾
    網際網路便捷化、闡釋化和延伸化傳播,已經成為延續經典文脈的重要方式,賦予文藝經典以新鮮的生命活力近年來伴隨網際網路技術快速發展,文化傳播方式推陳出新,形態多樣、異彩紛呈的文藝經典在網絡上得以呈現。文藝經典的大眾傳播,將重要文化成果匯集在網絡之中,為人們走近古今中外經典提供前所未有的便捷條件;利用網際網路、數位化等技術手段對各類經典作品進行轉化和再創造,正在形成具有網絡特點的新的文化形態。目前,文藝經典在網絡上的傳播主要有三種途徑。其一,對文藝經典進行便捷式傳播。現代生活豐富繁忙,人們很少能耐下心來細讀經典,但對經典的精神需求並未減退。
  • 「教育強國」張頤武:善用網絡 推動經典走向大眾
    張頤武:善用網絡 推動經典走向大眾教育強國★★★★★(張頤武:長安街讀書會成員、>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更多精彩請點擊「新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01202期幹部學習新書書單「2019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經典篇)
  •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社工能做些什麼
    編者語: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牽動人心,隨著武漢、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多地報告的確診或疑似病例逐漸增加,作為社會工作者的我們在這次疫情到來時能做些什麼呢?筆者從相關官網上精心摘選這篇文章進行編譯,希望大家閱讀後能有所獲益。
  • 我們能為空巢老人做些什麼?
    我們能為空巢老人做些什麼?推動醫療衛生服務延伸至社區和家庭,促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社區居家養老相結合,提供連續的健康管理服務和居家醫療服務。鞏固家庭責任,發展集體養老、互助養老。特別在農村地區,既要強化落實贍養人的法律責任,也要發動村社鄰裡,實施以工代養,鼓勵村民關懷互助。
  • 努力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重讀《大眾哲學》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參觀艾思奇紀念館時強調:「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大批能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講好的人才,講人民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話語,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艾思奇《大眾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精品力作。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重讀《大眾哲學》,感悟經典魅力,傳承經典精神,對於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具有重要意義。
  • 我的力量微不足道,我能做些什麼?
    或許是那一幕吧,從那開始至晚上我都在回憶著,那個背影讓我沉思著,讓我想幫他作些什麼,想讓世界改變什麼,我想呼喚想吶喊。但我能做些什麼呢?該圖片來自網絡下載我哭了,看到你那沉重的背影,眼神充滿著無奈,或許你在為今晚的住宿而焦慮,又或許你在為了下一站而著急,又或許你在絞盡腦汁怎樣把手中剩餘的那一點填飽肚子的錢用得恰到好處
  • 光明日報漫談網絡語言20年:從小眾走向大眾和分眾
    網絡語言因此站在風口浪尖。今日,光明日報邀請三位學者撰文探究網絡語言的發展路徑、生成機制與社會影響,對網絡語言發展的20年做了梳理與剖析。文章強調,虛擬語言生活即是現實語言生活的鏡像與映射,網絡語言即是對現實語言的模因。
  • 計算機專業出來找什麼工作好、對人生很迷茫該做些什麼
    同理,一切對未來的恐慌、畏懼、糾結、迷茫,也是因為你看不清今後的走向。而看不清未來,本質上是看不清自己你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不知道該做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其實,這很正常,迷茫是我們這個時代越演越烈的通病。
  • NAV聯盟:推動自動駕駛技術標準化,致力於自動駕駛汽車走向現實的問題
    NAV聯盟:推動自動駕駛技術標準化,致力於自動駕駛汽車走向現實的問題 工程師青青 發表於 2018-06-29 06:59:00 據報導,大眾目前已經與Aquantia
  • 鄉村振興,做為高校老師,我們能夠做些什麼?
    畢竟,田園鄉野雖然有詩歌和遠方,卻沒有光榮與夢想,已是由來已久的大眾共識。但當我們走進田間地頭去講農產品的新媒體運營,去講直播電商,去手把手的教怎麼拍短視頻,才發現他們對知識的渴望比我們更強烈,他們對土地的熱愛更讓人感動。不了解農民,就不了解真正的中國。鄉村振興,首當其衝是產業振興和人才振興。
  • 讀書有得 | 從經典走向經典——重讀《走向探究的科學課》
    2012年11月,喻伯軍老師送了我一本《走向探究的科學課——章鼎兒、路培琦、李子平評說科學課》,當時拿到這本書如獲至寶,前後讀、劃、研了三遍,並以此影響自己對科學課課堂教學的認識和實踐;2018年12月,在杭州崇文實驗學校舉行的全國「走向探究的科學課」教學研討會上,又拿到了第二本書——《走向探究的科學課——致敬經典》,前後也讀了兩遍。
  • 不談技術細節,自然語言處理能做些什麼?| 洞見
    深度神經網絡的爆發使得機器學習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而NLP(自然語言處理)又是其中最受關注的部分。
  • 當生命倒計時240s,我們能做些什麼?
    而小思穎一直身體健康,很少生病,甚至幾天前在幼兒園剛做過健康體檢。2017年10月,遼寧五年級學生澤浩毫無徵兆地在校園內倒地不起,經醫生診斷為心源性猝死。離世當天,恰好是澤浩的11歲生日。2018年4月,邯鄲市一名女中學生麗萍校園內身亡,經醫生診斷為心源性猝死,青春的花朵早早凋謝。
  • IT技術是做什麼的
    如今IT技術已經滲透到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在人工智慧、大數據的快速發展下,大眾對於IT技術所應用的場景有了更深切的體會,可以說是生活處處都有IT技術的體現所在,那IT技術是做什麼的呢?從IT技術應用的角度來分析,IT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硬體,主要指數據存儲、處理和傳輸的主機和網絡通信設備;第二層是指軟體,包括可用來搜集、存儲、檢索、分析、應用、評估信息的各種軟體。
  • 706 x AIM:鄉村振興,我們能做些什麼 | 活動分享
    鄉村振興,我們能做些什麼?」關注鄉建的年輕人提出了這樣的疑問。而恰好,AIM可以對此做些鮮活的分享。本次「如何參與鄉建?」共創話題系列沙龍第一期,由706聯合AIM主辦。藝術介入的過程,具體都做了什麼?遇到了哪些阻礙?10個步驟實現藝術運營?
  • 做直播必備的臺詞 網絡主播要怎麼開頭聊些什麼主題?
    做直播必備的臺詞無疑就是歡迎用語和轉折開場等等,這些很多主播都可以學習我們的主播必背語錄,可以看我們網站的本欄目其他文章。
  • 漢字,以怎樣的面貌走向大眾
    【讀書者說】      在我們的時代裡,傳統文化的命運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折,走向了歷史性的復興之路。漢字,作為中國文化的基石,亦成為全社會的關注焦點——漢字教學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漢字文化的知識需求愈發迫切,各種各樣的普及讀物蜂擁面世,電視上也出現了漢字主題的大型節目……在全社會的喧囂熱鬧中,漢字究竟應該以怎樣的面貌走向大眾?這個問題需要漢字研究者冷靜回答。
  • 身處「過勞時代」,我們到底能做些什麼
    網絡圖片最近,因為新華社記者徐勇突發心梗去世、藝人高以翔意外猝死,讓過勞的風險,再次成為社會討論的話題。當然,猝死現象多發,在承認每個人都有可能做些改變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直面一種整體上的無助。日本學者森岡孝二在《過勞時代》一書中,認為社會競爭壓力加大,消費攀比加劇,技術革命帶來的加班便利化等因素,是當代日本人普遍過勞化的主要原因。而這一分析放在當前我們的社會中,其實同樣是成立的。
  • 是國產進步了,還是大眾跟不上時代了,途嶽除了經典還剩什麼
    文/夙靳霽無論是十年前的曾經,還是在十年後的現在,大眾這個汽車品牌在國內市場中都有著居高不下的地位。十年前,桑塔納遍布國內各個地區,十年後,多款車型陸續湧入了我們的視野,如果回頭看大眾在國內的發展歷程,或許我們會發現,大眾很懂國內群體的消費心理。
  • 超長待機的假期,我們能做些什麼?
    其實,有很多人已經在利用這段時間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們讓這個假期有了更多的打開方式,我們來看看這個超長假期都可以做些什麼吧。一.學習管理篇1.3.軟體自學網軟體自學網是一個分享AutoCAD、PS、flash、3DMAX、PROE、Excel、Word、CorelDRAW、UG、ProtelDXP、AI,英語等各類視頻教程的我要自學網絡平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