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作文排行榜是湖南規格最高、參與人數最多、影響最廣的作文精品欄目,評選過程公開、公平、高效、精準,一周時間內(每周一0:00到周日24:00),點讚最多、評論最多、轉發最多、評星最多的作文都將進入名師專家團評獎候選範圍,遴選前30篇作文入圍「每周作文排行榜」,並製作成專題公開展示,最後由專家名師團投票產生7篇作文榮登「每周作文排行榜」。學生和指導老師將榮獲長沙市教育局和紅網聯合頒發的證書,學生榮膺「寫作能手」,老師獲得「優秀指導老師」證書。
媽媽的味道
新竹第二小學 小四 韓佳璇
如果說記憶有中忘不掉的味道,我想一定是那難以忘懷的一抹迷人的莧菜紅湯汁拌飯,細細品味,令人難以忘懷。那濃鬱的香味蘊含著幸福的味道,而這瀰漫著幸福的味道正是媽媽給予的!
炎熱的夏天,正是食莧菜的好季節,中午放學一回到家,媽媽用紅莧菜湯汁拌成的紅色飯糰做好了,她剛從廚房裡端出來,我一邊歡呼著「謝謝老媽」,一邊高興地接了過來。
我把飯糰放到桌子上,看了又看,只見兩個Hello kitty形狀的紅色飯糰映入我的眼帘,米粒粉粉的。那「鑲嵌」在飯糰「耳朵」上的「蝴蝶結」若隱若現,顯得可愛極了。一陣微風吹來,飯糰裡紅莧菜的清香和著米飯的香醇灌進了我的鼻子,使我胃口大開。我小心地把飯糰端到了我的嘴唇邊,香味顯得更濃了。蔬菜中特有的清香猶如一片雲霧,在我的鼻尖繚繞。
我真有點捨不得吃掉這飽含藝術氣息的飯呀!可我終究沒能忍住飯糰的美味誘惑。拿起了筷子,嘗了一小口。每一粒米飯都充滿著紅莧菜湯汁的味道,又保留著一絲米飯的香醇。把米粒兒嚼碎之後,一股特別的香氣瀰漫在我的口腔中。香氣越來越濃,仿佛就在那一剎那間,米粒兒從我的味蕾上滑過,只留下一絲絲紅莧菜的蒜香停留在我的舌尖,令人回味無窮。
這兩個飯糰,色香味俱全,又能飽肚,還能增長力氣。更重要的是,媽媽將給我的愛,塞進了飯糰裡。紅色飯糰裡飽含著媽媽的味道。這種味道是暖心而綿長的,她索饒在我的記憶深處,釀成了自己獨有的醇香幸福的味道。
名師點評
郭迎華:小作者把生活中極為平常的小事寫出一篇文筆流暢,感情細膩的美文,而且描寫所用的詞語豐富到位,為你點讚。媽媽將給我的愛,塞進了飯糰裡。紅色飯糰裡飽含著媽媽的味道。記憶中的味道是漫長的、暖心的,她藏在我的記憶深處,成為了自己獨有的味道。寫的真好,表達了對媽媽淳樸又深情的愛,耐人回味,不失為一篇佳作。結尾畫龍點睛!
媽媽的味道,其實就是愛的味道! 小作者有一雙善於發現生活中細微感動的眼睛,有一顆孝順懂事的心靈,生活中的感悟,加上自己的體會,躍然於紙上時,呈現的是家的溫馨,母愛的偉大! 很感人,很不錯!
金娟:文章從生活細節中透露出媽媽對孩子那份真切的關愛,毫不張揚,卻情意濃濃。小作者已敏銳地觀察,道出了媽媽那如潺潺流水般柔美的愛!
張慧如:媽媽的味道便是幸福的味道,從你的文字中讀到了濃濃的母愛,你是幸福的。
學生點讚:
賀梓宸
長沙市大同第二小學 小四 3班
通過這一篇作文,我更加愛我的媽媽了!
劉星宇
長郡梅溪湖中學 初一 2班
說的我都餓了
喻美涵
長沙市嶽麓區白馬實驗小學 小六 1班
對你來說媽媽的?味道是另你幸福的吧!非常棒啊!
鄉音·鄉愁
長郡雨外左家塘校區 初二 唐瑾薇
此去經年,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思念,又與何人說?側耳,卻聞鄉音一調,輾轉頓挫,恍然隔世,一調鄉音皆泯思寥。
這是我到長沙的第二年,對周邊的街區早已熟門熟路,可於整個城市而言,還是如初來一般陌生。
每每出行,我總是靠在公交車的窗邊在一排排瓊樓玉宇尋找故鄉的影子,當我對著那蔥鬱的大樹發呆,回想著曾經的故事時,耳邊響起的「長沙話」總會猛的將我拉回現實,原來,我早已離開了家鄉。
長沙話是上挑著的,第一口氣直直向上衝,中間的音總是刻意的被狠狠壓下,轉折的一聲被拉長延伸,傲氣十足。尾音像是一把鉤子,掛住最後一聲用力一提,提到盡處突然鬆開,任它直直下墜,化成一口濁氣,消散於風中。
雖然在長沙生活,也能大概聽懂長沙話,卻總是學不會那一腔抑揚頓挫,當身邊的人都操著一口地道的長沙話時,總會有一種排斥感將我籠罩,我不屬於這裡,這裡不是我的家鄉。
當我沉浸孤獨的思念之情中,我聽到了一腔熟悉的音調……
「松他噠,快到咯」熟悉的鄉音令我一震,驀然回首,原來是一位老翁在與人打電話。他兩鬢斑白,嘴角含笑,沙啞的嗓音說的是我的家鄉話。我看著他,那聲鄉音讓我仿佛回到了故時。榕樹下,與外公外婆相處的點滴,永遠敞開大門的街坊鄰居,永遠掛著微笑的糖糕店老闆……過往的種種湧上心頭,低頭,發現已是淚眼朦朧。
那沙啞中帶著一層親切,第一個字第一聲就是千迴百轉的,如濃濃的霧靄,輕柔溫和,如邁過層層的青山,和緩地上揚,徐徐地下落,雖比不得吳儂軟語有味道,確是質樸柔和的。
那一瞬間,我的靈魂像是被一隻溫和的手安撫著,所有的思緒都化為和煦的微風,所有的褶皺都被一一抹平。
流落異鄉的遊子最渴望的便是那一調屬於故鄉的獨特方言。為什麼中國人對「老鄉」一詞有著濃濃的眷戀,因為在異鄉那一調屬於家鄉的話才顯得彌足珍貴,如久旱逢甘霖,幾抹鄉愁早被那濃濃的鄉音所安慰,便是冰冷陌生的城市也因此裹上了厚厚的家鄉味。
千裡不同音,百裡不同調,街角路口湧動的人潮中一腔熟悉的鄉音,驚喜的一聲「老鄉啊」寄去中國人最濃烈的感情,無論是天涯海角都不會孤單,一句鄉情便可以溫暖整座城。
名師點評
張豔紅:鄉音,是每個人身上一種獨特的符號,永遠都抹不去,因此也就能勾起你對家鄉的思念。文中對語音的描繪,細緻而形象,其感覺真切,很好地襯託出小作者此時的思念之情。
郭迎華:文章開頭借用柳永的《雨霖鈴》詞句,流露著一種淡淡的憂傷。文中拿鄉音與長沙話做比,突出了自己身居異鄉孤獨感,隨後筆鋒一轉,從偶聞長沙街頭的鄉音,引發了遊子對家的思念,讀來特別情切,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 小作者細緻的觀察與分析,道出了長沙方言的與眾不同:長沙話是上挑著的,第一口氣直直向上衝,中間的音總是刻意的被狠狠壓下,轉折的一聲被拉長延伸,傲氣十足。尾音像是一把鉤子,掛住最後一聲用力一提,提到盡處突然鬆開,任它直直下墜,化成一口濁氣,消散於風中。欣賞你的這種描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