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填海工程致黃渤海潮間帶灘涂減少 威脅候鳥生存

2021-01-21 中國新聞網

遼寧省大連市花園口經濟區已經開發了10年,目前仍有挖掘機在馬不停蹄地往泥質灘涂上傾倒土壤填海,目前已經填到了低潮區。 田陽陽攝

在世界上8條主要候鳥遷飛線路中,「東亞—澳大利亞」遷飛路線上受威脅的鳥類物種數量,遠高於其他7條主要遷飛路線。 資料圖片

  導讀

  黃渤海潮間帶灘涂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飛的必經地帶,是重要的鳥類棲息地、繁殖地、越冬地和停歇地。它維繫著我國乃至全球眾多重要候鳥的覓食生存需求。由於大量圍填海工程上馬以及海參養殖迅猛發展,這些潮間帶灘涂正面臨消失的危險

  ◆本報記者原二軍 童克難 田陽陽

  位於我國東部的黃渤海潮間帶灘涂,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通道上的咽喉地帶,目前這一灘涂正面臨消失的危險。

  由「讓候鳥飛」公益基金髮起的「黃渤海潮間帶調查項目」在歷經兩個月後,日前正式結束。調查人員行程上千公裡,足跡遍布黃渤海沿岸的遼寧、河北、山東和天津3省1市。調查人員發現,在狂熱的開發熱潮之下,黃渤海潮間帶灘涂幾近消失,直接威脅到眾多遷徙候鳥的生存。

  據調查人員粗略估計,近20年間,黃渤海人工填海造地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裡。最初,這些潮間帶灘涂被開發成水產養殖地和鹽田,但隨著海岸經濟帶發展,各種工業園區、港口建設工程對潮間帶灘涂造成更大破壞。

  這一變化也引起了國際環保組織的注意。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東南亞潮間帶棲息地評估報告》中指出,由於大量潮間帶泥質灘涂消失,使得在「東亞—澳大利亞」遷飛路線上受威脅的水鳥物種數量,遠高於世界上其他7條主要遷飛路線。

  參與調查的「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委員、瀋陽理工大學生態研究室主任周海翔表示,在對黃渤海沿海地區的開發規劃和執行中應該重視生物多樣性,尤其是鳥類的需求,所有的規劃都應把對鳥類和棲息地的影響列入重要的考量因素;應修改海洋功能區劃,對尚未開發的自然海岸的潮間帶不再開發,已經開發的潮間帶應該限制開發,不再向低潮區填埋。

  圍填海工程上馬 潮間帶大量消失

  成本低、易填埋、沒有認識到潮間帶泥質灘涂的生態價值,導致黃渤海沿岸上馬了大量圍填海工程,使得泥質灘涂被大量破壞

  在「黃渤海潮間帶調查項目」實地調查啟動之前,調查組通過谷歌衛星圖片,發現黃渤海潮間帶已經布滿各種各樣的養殖圈和圍填海工程,但無法得知這些潮間帶是否還有潮起潮落。

  經過實地調查證實,所調查區域的潮間帶大部分已經喪失,沒有了潮起潮落。

  調查組在遼寧省大連市、盤錦市等地潮間帶進行調查時發現,各種盲目無序的填海工程佔用了大量潮間帶泥質灘涂,對鳥類棲息地構成了巨大威脅。

  大連石城島是黑臉琵鷺在我國內陸的唯一繁殖地,每年有近百隻黑臉琵鷺到島上繁殖 ,泥質灘涂和河口溼地是它們主要的取食地。調查組發現,現在這裡海岸帶大部分的泥質灘涂已經消失,只剩下了莊河河口灘涂溼地。

  由於這裡臨近大連莊河市濱海新區,隨著各種填埋工程的逼近,黑臉琵鷺及眾多水鳥的棲息地正迅速縮小。滿潮後大量的鴴鷸類水鳥只能到附近即將被徵用的農田裡棲息。

  調查人員發現,大連濱海新區的臨港工業園區已經填埋了將近6平方公裡。在填海施工現場,印有「海洋工程」字樣的紅色卡車,正在絡繹不絕地運送著土石方,向溼地中傾倒。

  在已經圍好但還沒有填埋的圍堰中,施工方採用「吹填」的方式,把深海裡的淤泥通過管道抽進圍堰裡。千萬年形成的泥質灘涂,就這樣被破壞了。

  調查組在大連市花園口經濟區調查時,發現這裡的填海作業已經填到了低潮區,高、中潮區已經不復存在,園區內僅殘存著部分河口。

  調查人員發現,雖然花園口經濟區已經開發了10年,但是還有大量廠房、商品房閒置,有2/3的企業處於停工、停產狀態。然而,花園口經濟區還在擴張,挖掘機還在馬不停蹄地往泥質灘涂上傾倒土壤進行填海。

  調查組在遼寧省盤錦市遼濱沿海經濟區調查時發現,這一區域規劃將佔用海岸線約14.68 公裡。通過現場測量,已經向海縱深填埋了將近11公裡。周海翔說,這裡是被IUCN列為鳥類棲息關鍵區域的遼東灣,臨近雙臺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填海工程對候鳥的影響將會更大。

  河北省和天津市的沿海區域也存在著類似情況。從1984年~2010年,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區工業區共填海造地316.35平方公裡。調查組發現,現在這裡多數則是荒地,即便是建成的項目,也有很多屬於爛尾工程。

  在天津市大港區填海造陸區域,調查人員發現北大港的填海區域深入海中,距離原有的自然海岸線約13公裡。當地一位人士說,這裡一些區域兩個月前還是圍好的大海,但短短兩月時間就變成了陸地。

  在山東省東營市,調查人員發現,東營港經濟開發區與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僅一路之隔。自然保護區內的灘涂上雖然密密麻麻分布著開採石油的「磕頭機」,但所幸大部分區域並沒有封閉,之間還留有缺口,灘涂還可以周期性地被海水淹沒。

  而在山東省濰坊市,為了建設「歡樂海省級旅遊度假區」,約有20平方公裡的灘涂被填滿,在上面建設了一個大型的人工沙灘,裡面有些灘涂還沒有完全乾涸,鳥兒只能在殘存的溼地裡面覓食。

  黃渤海沿岸區域的圍填海工程主要集中在泥質灘涂類型的海岸線。據專家分析,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成本低。城市地皮越來越貴,而填海成本相對便宜,並且沿海灘涂存在著大量的圍海養殖,已經圍成了如「海參圈」、「蝦圈」等養殖圈,便於填埋。

  二是易填埋。渤海沿岸大部分區域為淤泥質灘涂,淤泥質海岸比礁石海岸的坡降緩,海水深度淺,更容易填埋。但是泥質灘涂的生態價值卻遠遠高於礁石海岸。

  三是很多地方政府對泥質灘涂的生態價值沒有正確的認識。

  在眾多將泥質灘涂開發成工業園區的文件中,都將其認為是「荒灘」。潮間帶的中潮區和低潮區周期性地被海水淹沒,鹽鹼地較高,因此很難有植物生存,看似荒蕪,事實上這些灘涂是多種魚類、鳥類和底棲生物活動的場所,也是重要的經濟魚、蝦、蟹和貝類等海洋生物的產卵、育苗場。

相關焦點

  • 黃渤海經濟區發展致候鳥棲息「潮間帶」幾近消失—新聞—科學網
    9月14日,「讓候鳥飛」公益基金、瀋陽理工大學、遼寧師範大學等共同完成的《「潮間帶」消逝,候鳥何所依——黃渤海「圍填海現狀」調查》報告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委員,瀋陽理工大學生態研究室主任周海翔等專家和護鳥志願者呼籲,保護黃渤海天然灘涂,尤其是其泥質灘涂。
  • 獨家:渤海灣圍海造地「高燒」不退
    「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是,每年,候鳥們4-5月在這裡採食,當地村民們是8-10月進灘涂採蛤。漁民和候鳥共同分享著這片灘涂上豐富的物產。」楊洪燕說。但這裡正在迅速變小的灘涂溼地,讓世界鳥類學家們非常揪心。眼下,在黃渤海區域內,由於人口增長和經濟增長的壓力,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大規模的灘涂圍墾,大片的灘涂被轉變成鹽池、水產養殖池、農田,休閒娛樂區和工業區。楊洪燕告訴記者,在渤海灣沿岸有兩個主要的大型工業項目,分別是:位於渤海灣西部天津市境內的天津濱海新區和位於渤海灣北部河北省唐山境內的曹妃甸新區,兩個項目分別開始與1994年和2002年。
  • 2020廣東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申遺成功
    近日,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遺產,所以今天廣東公務員考試網給大家帶來的是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的相關常識。   【棲息地介紹】   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位於江蘇省鹽城市,總面積18.64萬公頃。
  • 天津爆炸點附近擬建溼地水鳥公園,系候鳥遷飛必經之處
    天津濱海新區的灘涂溼地被填埋。濱海新區溼地屬於天津古海岸溼地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千百年來被稱為「鳥道咽喉」,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路線的必經之處,而天津海岸線食物豐足的潮間帶,是候鳥棲息的理想場所。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國際鳥類委員會委員張正旺也曾多次前往濱海新區溼地,他囑咐王建民,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保留下一塊溼地,「不然那些候鳥可就完了!」
  • 澎湖民宿候鳥潮間帶 留住溼地生態最幸福(圖)
    在澎湖城前小村落的海角一邊,有棟外觀宛如停靠在岸邊的白色帆船建築,這裡擁有一片專屬、獨一無二的私人海灘,左邊是一片溼地,退潮時有機會可以見到彈塗魚、小魚群、小螃蟹、招潮蟹等生物,從溼地裡冒出來,漲潮時部份土地會淹沒在海裡,在白天見到的是海天一色,在這個沒有甚麼鄰居的地方,你可以安靜的賞海,在夜晚星夜爭輝,你可以伴著海潮聲入眠,而這裡就是位在澎湖、臺灣少有的生態民宿「侯鳥潮間帶
  • 在黃海邊,有一個令人心動的東亞候鳥星級「加油站」
    2019年,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54處世界遺產,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類型世界自然遺產空白。(小標題)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樞紐鹽城黃海溼地位於黃海生態區南側,是太平洋西岸和亞洲大陸邊緣面積最大的海岸型溼地,也是黃海生態區內面積最大的連續分布泥質潮間帶溼地。黃河、長江等河流攜帶入海的沉積物在特殊的水文條件和歷史變遷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泥灘、沙灘、沼澤等生境(生存環境)。
  • 【好文分享】| 用GEE平臺分析1986-2016年中國沿海灘涂的年際變化
    沿海灘涂是陸地生態系統向海洋生態系統的自然過渡帶,是大量水禽和候鳥的棲息地,能夠保護內陸不受風暴等自然災害影響,同時也是受人類活動和自然災害影響的脆弱帶。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中國的沿海灘涂發生了很大變化。然而,當前的土地覆蓋產品中,缺乏自1980年代起中國的較高解析度的沿海灘涂年際製圖產品。
  • 高考地理小專題——候鳥
    (4)洞庭湖水位上漲,淹沒洲灘;候鳥覓食區減少,食物不足,生存受到威脅措施:通過減少上遊河流水庫入湖水量,控制湖區水位;人工投放鳥食;加強對該地區生存環境的監測。 典型例題二:(2019·天水市第一中學高三月考)黃〔渤)海沿岸溼地是東亞一澳大利亞候鳥遷徒路線上關鍵的鳥類棲息地。
  • 這片泥濘不起眼的灘涂 憑什麼贏得了世界的尊重?
    原標題:這片灘涂 連接了中國與世界北京林業大學教師楊洪燕(左)指導學生梁婉兒觀察記錄灘涂上的候鳥。他們要趕在漲潮前,儘快佔據有利位置,觀察灘涂上的候鳥。他們所佇立的這片灘涂,是江蘇省鹽城市東臺條子泥溼地保護小區。
  • 中央環保督察組:遼寧錦州凌海市肆意變通 推動實施違法圍填海項目
    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去年11月20日,督察組在對遼寧省開展「回頭看」並統籌實施渤海生態環境問題專項督察期間發現了上述問題。反饋會現場。環境部供圖凌海市位於渤海遼東灣畔,域內擁有重要的大凌河口濱海溼地。2014年4月,凌海市政府與龍海馨港旅遊有限公司籤訂協議書,確定在渤海大凌河入海口西側海域開發建設海上溼地樂園項目,包括溼地觀光、海洋牧場、海洋碼頭、溫泉度假、旅遊地產、海洋生物精深加工等6個部分,項目一期計劃投資50億元。凌海市政府承諾為其提供6萬畝灘涂、淺海使用權,並負責辦理海域使用權證。
  • 鴨綠江口蛤類大量死亡,鷸類候鳥面臨餓死危險
    最迫切工作是科學合理的救助行動》近日,《極端低溫致數萬瀕危遷徙候鳥面臨饑荒,阿拉善SEE邀您一起參與緊急救援!》鴨綠江口遷飛候鳥的緊急救助項目引起廣泛關注。這是來自復旦大學鴨綠江口水鳥研究團隊的求助信息:鴨綠江口蛤類大量死亡,使得候鳥食物大幅度減少,而正值鷸(yù)類遷徙大軍飛抵,蛤是鷸類水鳥的重要食物,如不及時投放蛤類食物,大量鳥面臨被餓死的危險。
  • 遷徙的候鳥靠什麼辨舊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候鳥「先頭部隊...
    冬候鳥剛來,過境鳥落腳,夏候鳥未走,留鳥依然徜徉。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林業高級工程師馬朝紅點出了候鳥遷徙的進度。扣馬生態恢復區內,黃河沿線是大片的豆田。大豆葉漸黃、莢正硬,檉柳株株,散落在田野裡。突然,豆田裡驚起一道黑影,片刻後,又一道。
  • 中國海岸線現狀令人害怕,潮間帶已萎縮37%
    在中國,科學家意外發現過去40多年裡中國18000多公里海岸線上的潮間帶急劇萎縮,消失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對此,科學家表示,中國海岸線現狀令人擔憂,潮間帶的喪失或使中國大陸沿海生態系統面臨崩潰,更對人類棲息環境造成威脅。
  • 遷徙的候鳥靠什麼辨舊路?
    冬候鳥剛來,過境鳥落腳,夏候鳥未走,留鳥依然徜徉。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林業高級工程師馬朝紅點出了候鳥遷徙的進度。    扣馬生態恢復區內,黃河沿線是大片的豆田。大豆葉漸黃、莢正硬,檉柳株株,散落在田野裡。突然,豆田裡驚起一道黑影,片刻後,又一道。
  • 河北省全面打響渤海綜合治理...
    具體如下——目標兩年內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佔八成河北省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主要目標是通過兩年綜合治理,大幅度降低陸源汙染物入海量,全面提升入海河流水質,實現工業直排海汙染源穩定達標排放;完成非法設置和設置不合理入海排汙口的清理工作;構建和完善港口、船舶、養殖活動及垃圾汙染防治體系;實施最嚴格的圍填海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