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渤海經濟區發展致候鳥棲息「潮間帶」幾近消失—新聞—科學網
「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委員,瀋陽理工大學生態研究室主任周海翔等專家和護鳥志願者呼籲,保護黃渤海天然灘涂,尤其是其泥質灘涂。 數以百萬計的水鳥依賴渤海灣「潮間帶」遷徙 「潮間帶」是指大潮漲至最高時被海水淹沒至潮水退到最低時露出水面的範圍,屬濱海溼地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最具生態價值和生物多樣性的地帶。
-
圍填海工程致黃渤海潮間帶灘涂減少 威脅候鳥生存
資料圖片 導讀 黃渤海潮間帶灘涂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飛的必經地帶,是重要的鳥類棲息地、繁殖地、越冬地和停歇地。它維繫著我國乃至全球眾多重要候鳥的覓食生存需求。調查人員發現,在狂熱的開發熱潮之下,黃渤海潮間帶灘涂幾近消失,直接威脅到眾多遷徙候鳥的生存。 據調查人員粗略估計,近20年間,黃渤海人工填海造地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裡。最初,這些潮間帶灘涂被開發成水產養殖地和鹽田,但隨著海岸經濟帶發展,各種工業園區、港口建設工程對潮間帶灘涂造成更大破壞。 這一變化也引起了國際環保組織的注意。
-
中山翠亨國家溼地公園將為候鳥提供生態棲息地
5月29日—30日,國家溼地公園考察組到訪翠亨新區,通過實地調研、查看檔案、召開評審會等形式,對中山翠亨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建設進行考察驗收評估工作。翠亨新區管委會表示將按照國家溼地公園考察組的評估意見與建議,完善和充實基礎設施建設與科普宣教內容,力爭年內完成試點建設並接受國家溼地公園驗收評分。
-
天津爆炸點附近擬建溼地水鳥公園,系候鳥遷飛必經之處
「讓候鳥飛」公益基金項目志願者 供圖10月19日,天津濱海新區溼地保護志願者協會秘書長王建民透露,天津濱海新區將在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現場6公裡遠的溼地處,建設一座水鳥公園。濱海新區溼地屬於天津古海岸溼地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千百年來被稱為「鳥道咽喉」,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路線的必經之處,而天津海岸線食物豐足的潮間帶,是候鳥棲息的理想場所。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國際鳥類委員會委員張正旺也曾多次前往濱海新區溼地,他囑咐王建民,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保留下一塊溼地,「不然那些候鳥可就完了!」
-
澎湖迎燕鷗 青螺溼地澎澎灘淨灘
正值澎湖保育類燕鷗過境季節,海島棲息地群鷗翔集的場面壯觀。(陳可文攝)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又到了澎湖保育類燕鷗過境繁殖季節,澎湖縣政府號召鄉親總動員展開大淨灘活動,恢復生態保護區青螺溼地及北海澎澎灘潔淨風貌,為珍貴燕鷗們打造1個溫馨舒適的家。
-
新疆阿克蘇:國家溼地公園迎來遷徙候鳥
初冬時節,阿克蘇國家溼地公園迎來了大量遷徙候鳥,有的揮動著翅膀低空飛翔,有的探入水中捕魚,神態悠閒自然。清澈的湖水、金色的蘆葦和嬉戲覓食的候鳥構成一幅生態和諧的美麗畫卷,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觀賞。(圖為野鴨在阿克蘇國家溼地公園振翅欲飛 龔建中 攝)阿克蘇國家溼地公園藍天映碧水,滿目的蘆葦已經悄然披上金色的冬裝,隨風搖曳。沿著觀景棧道,遠眺溼地淺灘區,上萬隻灰雁、蓑羽鶴、鸕鷀等候鳥正在棲息覓食、補充能量,吸引大批遊客駐足,共賞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景。
-
江蘇鹽城:「電力+生態」,為溼地綠色發展賦能
中國江蘇網訊 初冬時節,在江蘇鹽城東臺市,中國首個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條子泥溼地,數萬隻冠鼻麻雀、琵嘴鴨、豆雁、骨頂雞以及白琵鷺、勺嘴鷸等相繼抵達,成為越冬候鳥的「先頭部隊」。江蘇省鹽城市擁有76.94萬公頃生態溼地,佔全市國土面積的45.2%;擁有亞洲最大的沿海淤泥質潮間帶溼地,有長達582公裡的海岸線。主要保護對象為珍禽及其賴以生存的沿海溼地生態系統。東臺地處東部沿海,擁有黃海國家森林公園、條子泥溼地等豐厚的可供候鳥棲息的生態溼地資源。
-
臺中高美溼地 戲水賞鳥觀生態
臺中高美溼地 戲水賞鳥觀生態 2008年09月27日 13: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9月27日電 臺灣《聯合報》刊文《高美溼地 戲水賞鳥觀生態》介紹,秋天到臺中縣清水鎮高美溼地是最好時機,沒有夏天的烈陽,也沒有東北季風的冷洌,最適合戲水、賞鳥,來趟生態之旅。
-
2020廣東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申遺成功
主要由潮間帶灘涂和其他濱海溼地組成,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潮間帶灘涂,是瀕危物種最多、受威脅程度最高的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也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 這是我國第54項世界遺產、第14項世界自然遺產,也是我國第1塊、全球第2塊潮間帶溼地世界遺產,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類型世界自然遺產空白。
-
時刻心繫中國濱海潮間帶生態問題的環保者任增穎
持續對濱海潮間帶、天然溼地的生態之殤進行現場調研 在2015年之前,任增穎的鏡頭視野裡一直是如下的現場:濱海溼地潮間帶的損毀;一些自然保護區內被無度進行旅遊開發;2007年9月之後,任增穎發起至今只有一個人尚未註冊的民間環保組織「臨瀾環保公社」,目標是組織大家關注青少年環境教育、天然溼地生態、濱海潮間帶生態、以及海洋生態、鳥類棲息地、河流生態等等諸多方面的問題的行列中來,共同關注身邊各種環境汙染問題,參與環境公益訴訟及環境問題社會監督環節。
-
澎湖賞鳥有驚喜 中小杓鷸過境
原標題:澎湖賞鳥有驚喜 中小杓鷸過境 中新網3月16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澎湖離島是冬候鳥過境天堂,馬公重光海堤沿岸潮間帶,最近經常可觀賞到中、小杓鷸等冬候鳥棲息覓食。 棲息在重光沿岸的「中杓鷸」和「小杓鷸」等冬候鳥,退潮時分會在潮間帶、沼澤區覓食、嬉戲,如果海水漲潮,一隻只不時棲息在巖礁和削波塊上,等待覓食,景觀壯觀。 馬公重光海堤自行車道,每天都可見群鳥飛翔,以「中杓鷸」和「小杓鷸」等冬候鳥較受注目,初估有數十隻以上。除外,還有巖鷺、鸕鷀和白鷺鷥等,儼然成為澎湖一處新興鳥類天堂。
-
擦亮生態名片 東臺全域旅遊開啟「全景模式」
去年7月,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入選世界遺產,其核心區東臺條子泥溼地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的關鍵樞紐,每年有數百萬候鳥在此停歇、換羽和越冬,被稱為「鳥類的國際機場」。平原森林、沿海溼地、候鳥天堂,三張生態「金名片」支撐起東臺全域旅遊的後發優勢。
-
連假澎湖金馬度假去 三天兩夜放鬆玩
美好的假期時光總想帶家人、另一伴、孩子們出門走走,而臺灣外島不只好山好水還好好玩,帶著全家一起上山下海,走跳澎湖、金門、馬祖吧!因陽光折射進半開放孔洞,出現藍色的絕美景色被稱為藍洞。(圖/澎湖縣政府)位於澎湖南方的四島國家公園是臺灣第9座國家公園,範圍包含東吉嶼、西吉嶼、東嶼坪嶼、西嶼坪嶼四島及周邊島礁與海域,位在澎湖西嶼坪嶼的藍洞則是著名的景點之一,另外也有許多海蝕洞、海蝕平臺、巖柱等特殊景色。澎湖天堂路已成為澎湖熱門美拍景點。
-
大荔:黃河溼地成候鳥天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享生態美景
大荔:黃河溼地成候鳥天堂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享生態美景 入冬以來,大荔縣黃河灘區迎來大量白鷺、灰鸛等各類候鳥來此越冬,鳥兒們聚集在溼地的蘆葦蕩之間休憩覓食、自由嬉戲,成為了黃河岸邊一道靚麗的生態風景線。在範家鎮黃河灘溼地,記者看到,成群的白鷺、灰鸛等候鳥和各類水鳥聚集在淺水灘涂或低頭覓食或舉目張望,一會飛到空中盤旋一會又落入蘆葦蕩中追逐嬉戲,一派悠閒自在的畫面。
-
南昌創新湖泊溼地管理呵護候鳥越冬
12月24日,記者在參加南昌市林業局組織的2020年度溼地生態建設成果媒體採風暨2020年度最美護林員系列宣傳活動中了解到,近年來,南昌市林業局加強越冬候鳥日常巡護監測,做到措施不松、力度不減,確保候鳥安全棲息,「常來常往」。
-
景點推薦:澎湖漁火(圖)
澎湖除花嶼一島為安山巖質的玢巖組成外,其餘各島均為由裂隙式火山噴發形成的玄武巖質熔巖與沉積巖夾層所構成,尤其是玄武巖熔巖冷卻時,向中心收縮而成的六角形柱狀節理,更是舉世罕見的地形奇景。 澎湖鳥的種類多達16目49科 236種,以水棲候鳥為主,這無疑是澎湖最具特色的動物資源,其中候鳥約佔五分之四,於每年一至四月及九至十二月間,可見頻繁的移棲活動。
-
生態美候鳥翩翩來 牙克石市免渡河國家溼地公園生態保護見成效
生態美候鳥翩翩來 牙克石市免渡河國家溼地公園生態保護見成效 2020-05-16 04: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海岸線現狀令人害怕,潮間帶已萎縮37%
在中國,科學家意外發現過去40多年裡中國18000多公里海岸線上的潮間帶急劇萎縮,消失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對此,科學家表示,中國海岸線現狀令人擔憂,潮間帶的喪失或使中國大陸沿海生態系統面臨崩潰,更對人類棲息環境造成威脅。
-
蘿北縣嘟嚕河溼地生態功能提升 每年遷徙駐腳候鳥達25萬隻
胡振輝 邵國良 攝黑龍江日報4月26日訊 春歸候鳥回。近日,記者在蘿北縣嘟嚕河溼地看到,歸來的東方白鸛又開始佔巢孵卵。通過給幼鳥安裝的GPS全球跟蹤儀觀測軌跡得知,去年在嘟嚕河溼地孵化的幼鳥,也陸續飛回出生地。生態修復工程實施以來,候鳥在嘟嚕河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駐腳的丹頂鶴、東方白鸛、白枕鶴、蓑羽鶴、白頭鶴等珍稀鳥類逐漸增多,每年遷徙駐腳的候鳥達25萬隻。
-
昌江海尾國家溼地公園(試點):溼地生態美 引來候鳥棲
昌江黎族自治縣海尾國家溼地公園(試點)。 2020年11月23日傍晚,在昌江黎族自治縣海尾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候鳥成群結隊在溼地裡棲息,萬鳥雲集的壯觀畫面,成為一道靚麗的生態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