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進一步加深,很多國外的飲食消費習慣也慢慢進入了我們的生活,比如說各種洋快餐,咖啡廳,還有酒吧。特別是其中的酒吧,進入國內也有很多年了,但是國內的酒吧,給人的感覺總是有些怪怪的,包括裝修、價格以及去酒吧消費的人群等等。在國外看似很普通的酒吧,在國內卻成了高檔場所,到底什麼原因?
先來說一下外國酒吧的形成,以及它的真實面目。外國酒吧的形成,與歷史上西方的工業化進程有很大的關係,特別是因為工業化進程的加速,而迅速崛起的歐洲國家。歐洲工業化的進步,使當時大批的農民進入城市成為勞動力,這些勞動力在成為產業化工人之後,有了多餘的收入,並且因為彼此都是陌生人,酒吧就成為這些陌生人交流和聚會的重要場所,由此也誕生了歐洲的酒吧文化。
因為酒吧創立的初衷,就是一個陌生人相互認識和交流的場所,並且都是低收入人群,所以西方的酒吧,從開始創立的時候,就帶有典型的「平民」特徵。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們的酒吧從開始形成到現在,裝修風格都是以簡單、隨意為主。並且大小酒吧隨處可見,甚至是比我們周圍的小飯館還要多。
他們的酒吧大體上可分為三類:Pub(小酒館),一般不賣烈酒,只賣啤酒和紅酒,主要是工薪階層下班後為了放鬆喝一杯,或者是鄰居周末閒聊的場所;Bar(酒吧),一天到晚開著大屏幕電視,播放各種體育比賽,是男人們聚在一起享受集體看球賽休閒氣氛的地方;Night Club(夜總會),是娛樂場所,很多會有現場樂隊和舞池。這三者的區別分別是:放鬆,休閒,娛樂。酒吧裡的酒本身也很便宜,啤酒1.5歐元左右一杯,威士忌這些白酒大概3歐元一杯。有的小酒吧,早晨甚至賣麵包、熱狗一類的早餐。
介紹完了外國的酒吧,話題又回到了開始的時候提到的,為什麼在國外看似很普通的酒吧,在國內卻成了高檔場所呢?先看在國內去酒吧消費的,都是什麼樣的人群。首先,去酒吧肯定是要去喝酒,這就牽扯到了酒文化。在國內喝酒,講究的是一個氛圍,在我們的習慣中,喝酒應該是這樣的:約上三五個好友,找個熟悉的路邊攤,在昏黃的燈光下坐定,對著光膀子、扎圍裙的胖老闆吆喝兩聲,「一箱冰鎮雪花,其他的照老規矩,多放辣椒,先上個花生毛豆。」
如果你讓這幫人去酒吧,大眼瞪小眼的在那幹喝酒,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並且還是一件極其尷尬的事情。這就是酒文化的不同所導致的,喝酒哪能沒有幾道下酒菜呢?那去酒吧喝酒的,都是些什麼樣的人呢?可能是一些稍微有點錢的人,他們把酒吧當作跟「土包子」隔絕的屏障,去酒吧喝酒的,有幾個是真正懂酒和真正去喝酒的?話糙理不糙,大抵應該是這個道理。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些確實是孤獨的飲酒者,在酒吧裡自飲自酌,排解一下心靈的孤獨,畢竟是少數。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國內的酒吧一般都是選擇在地理位置比較好的地段,裝修也是比較高檔,成本一上來了,價格自然就高了。這個和國外的酒吧完全相反,本是最普的酒吧,在國內儼然成了一個高檔的場所,裝修好、環境好,裡面的酒自然是不會很便宜的,甚至是非常貴。所以說,國內的酒吧,總給人一種怪怪的感覺。在國外本是放鬆的場所,在國內硬是被披上了一層「高貴」的外衣。
當然,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斷地發展和變化的,酒吧也不例外。雖然是舶來品,但是很多酒吧現在也在慢慢改變,特別是一些小城市裡的酒吧。不過,要想真正回歸它本來的面目,那還要等到全面陌生人時代的到來,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