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與人為善,難得糊塗

2020-12-20 蟄伏的2020

鄭板橋與人為善,難得糊塗

提起鄭板橋自然無人不知,尤其是那句「難得糊塗」,一句簡單的話語道出了讓人仰望的意境,古今文人墨客,山野隱士無不傾倒。老鄭不但嘴上說,實際行動也在踐行自己的名言。

鄭板橋的畫作在當時也是千金難求,有一次他去街上閒逛,路過一畫店,見一幅墨竹圖,畫作確實不俗,猛然一看竟然題著自己的落款。十分納悶,便進去一探究竟,店主也是個二百五,大名鼎鼎的老鄭都不認識,不慌不忙竟又拿出了七八張,全是老鄭落款。他也沒說什麼,只是悠然掏出了自己的印章,給店主看。店主一見,嚇得立刻跪地求饒。說出緣由,原來這是一個貧窮的老秀才,因災荒落難此地,也確實有幾分功夫,無奈無人問津,為餬口出此下策。

老鄭就是老鄭,也確實「糊塗」了一把,但是對老秀才而言這卻是「難得糊塗」。鄭板橋見其人畫得的確不錯,生活也著實窘迫,於是心生一計。幾天後,他邀來當地名流大腕,告訴他們找到了自己童年學畫的「蒙師」,將老秀才向大家作了引薦,並請他當面畫了一幅墨竹,眾人都交口稱讚。此後,鄭板橋這位「蒙師」的畫店,天天顧客盈門,老秀才的生活也因此大為好轉。

相關焦點

  • 「難得糊塗」的鄭板橋,不僅善寫詩作畫,更是優雅罵人的高手
    關注小編,我們一起來聊歷史,談趣事「難得糊塗」的鄭板橋,不僅善寫詩作畫,更是優雅罵人的高手>鄭板橋,名燮,清代畫家、文學家,「揚州八怪」之一,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一生只畫竹、石、蘭,擅寫詩作文,曾任山東範縣、濰縣縣令,因其「難得糊塗」的準則,又被稱為「糊塗縣令」。
  • 文物志|鄭板橋「難得糊塗」在濰坊
    文物志|鄭板橋「難得糊塗」在濰坊大眾日報記者 張依盟2020-10-31 06:36:31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鄭板橋「難得糊塗」在濰坊2020-10-31提起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鄭板橋,人們很容易想起他的名言「難得糊塗」。在濰坊市博物館有一塊鄭板橋的「難得糊塗」碑,下方就刻著這幾行小字。石碑深受遊客喜愛,由此開發的文創產品也備受追捧。那麼,這塊碑為何在濰坊?鄭板橋,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揚州八怪」之一。
  • 「難得糊塗」,是在鄭板橋人生得意,還是沮喪時寫的
    「難得糊塗」,如果是在蒙童小子和耄耋老者口中說出,聽者的感覺應該是不一樣的;當官的與老百姓,同樣懸掛在房間的牆壁上,感覺肯定不會是一樣的滋味。「難得糊塗」,在每一個人的心裡,在不同時期、以及不同的背景下,都會有各自的不同的理解和定義。那麼,作者書寫時,也應該是一樣的。
  • 在國家典籍博物館看鄭板橋的「難得糊塗」
    5月4日,由國家典籍博物館與濰坊市博物館共同主辦的「清官板橋,三絕傳世——鄭板橋專題展」在國家典籍博物館第四展廳開展。此次展覽匯聚了鄭板橋67件(套)書畫作品及作品拓片。其中,《修城記》向觀眾訴說其為政的勤勉有道,《嶠壁蘭圖》、《春風十裡》中可知其書畫的脫俗立新,《難得糊塗》則是另一番為人處世之境界。
  • 鄭板橋的難得糊塗:「糊塗是一種遠見,也是一種修養」
    難得糊塗其實是一種做人的境界,也是一種學問,這是大徹大悟的哲學,凡事都沒必要去較真,世間真的東西很少,任何一個圈子都存在著規則和潛規則,學會八面玲瓏,通融圓滑,溜須拍馬,媚上捧場,糊塗之處,才能如魚得水。鄭板橋當年寫下這一句「難得糊塗」,是對世俗的一種痛恨,對官場惡習的一種厭惡,也是他最終看破官場險惡,辭官歸隱的原因。
  • 「難得糊塗」鄭板橋:有酒時學佛,沒酒時學仙
    鄭板橋集詩書畫於一身,常將三者合為一體,尤善蘭竹,《竹石》是其有名題畫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73年歲的人生,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歷盡磨難。他舉止怪異,放蕩不羈,幽默酸辣,有點濟公活佛的味道。 他的作品有著「掀天揭地之文,震電驚雷之字,呵神罵鬼之談,無古無今之畫。」
  • 「吃虧是福」和「難得糊塗」,讓我們學學鄭板橋的處世智慧
    鄭板橋的一生中,挑出他任何的一樣特長,都足夠後世留芳。人們一提起他,很自然地就會想起他的畫,他的字,但我更多地認為,一個人,自身的品質比才華更重要!而鄭板橋留給後人的,其實是一個立體的形象,他的字,他的畫,他的文,他的人品,都是人們津津樂道又無不嘆服的地方。 鄭板橋在乾隆年間為官。提起乾隆,自然還會想起另外一個人:和珅。
  • 糊塗是一門學問,鄭板橋的「難得糊塗」到底是什麼意思?
    鄭板橋當年寫下這「難得糊塗」,是對時俗的一種憎恨,對官場惡習的一種厭惡,也是他最終看破官場險惡,辭官歸隱的原因。人們對鄭板橋的「難得糊塗」都知道,很多人喜歡,但你是否知道其來歷?據說鄭板橋在山東濰縣任職的時候,有一次到山東萊州的雲峰山遊玩,天晚了,便到山中一個茅屋去借宿。
  • 「人文」有山東人認為,鄭板橋「難得糊塗」裡的「糊塗」是道美食
    因為此菜上桌時,外形像老虎頭,故稱「虎頭菜」、諧音為「糊塗菜」。鄭板橋品嘗此菜後,讚不絕口,就問王員外名字,員外據實告知:「我們當地叫糊塗菜。」後來,王員外請板橋題字時,欣然提筆寫下了:難得糊塗。鄭板橋的「難得糊塗」,竟然說的是山東民間的一道菜?……別覺得奇怪,還有說法稱「難道糊塗」是山東的一鍋粥的。
  • 居官十年的鄭板橋,用親身言行闡釋了「難得糊塗」的為人處世之道
    他的字很有特點,被稱為「板橋體」,鄭板橋則戲稱為「六分半書」。非隸非楷,卻將楷、隸、行、草四體糅合於一體。 板橋體有種桀驁不馴的洋洋灑灑,俗話說字如其人,他本人也是一個不拘一格的地方父母官。 最讓世人敬佩,也是流傳最廣的,當屬他的題字「難得糊塗」。
  • 難得糊塗的鄭板橋詩詞10句,你最喜歡哪一句?
    鄭燮(1693—1765),號板橋,興化人,以詩、書、畫聞名於世,是清代中葉著名的詩人和藝術家。難得糊塗的鄭板橋詩詞10句,你最喜歡哪一句?1、有學而無問,雖讀書萬卷,只是一條鈍漢爾。2、善讀書者曰攻,曰掃。攻則直透重圍,掃則了無一物。——清·鄭板橋《隨獵詩草·花間堂詩草跋》善於讀書的人,採用瀏覽和專研兩種方法。專研能深入禮節,瀏覽能博覽群書,以至於沒有遺漏。3、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清·鄭板橋對聯。
  • 難得糊塗的九品芝麻官鄭板橋到底「怪」在哪裡?
    他是江蘇興化人,就是現在的泰州,祖籍在蘇州;至於揚州是客居,辭官後在揚州賣畫為生。他推崇「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觀點,主張師法自然,不拘泥古法。其藝術特色對當時及後世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詩書畫三絕鄭板橋像》既然是「揚州八怪」的代表性人物,那他「怪」在哪裡呢?
  • 千古怪才鄭板橋:吃虧是福,難得糊塗
    他詩書畫皆為一絕,無數人求購,卻又只按自己心意去畫去賣。他能大方地為自己的畫明碼標價,也能高傲地對豪紳劣官置之不理。他畫的竹子,成為了堅韌品質的象徵,連同他的才名一起流芳百世。他,就是清朝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
  • 清代八大山人之一,多才多藝,難得糊塗鄭板橋
    鄭板橋,是清代八大山人之一,多才多藝,詩文、書法、繪畫等造詣很高,為人也好,做官也好,都很正直,甚至可以說是狂狷,名垂後世。在那個黑暗的時代,漢族知識分子是沒有多少出路的,尤其象鄭板橋這樣正直的知識分子,更是如此,在歷經社會的沉浮洗禮之後,其處世名言——難得糊塗,也就問世了,雖然不見得驚天動地,但也是影響深遠。正所謂,渡盡劫波生命在,人世如夢糊塗過!
  • 人生如夢,難得糊塗,過簡單快樂的生活
    「難得糊塗」是清朝鄭板橋的名言,是他人生之路和為官之道的心得。難得糊塗的糊塗,不是腦子不靈活和不明是非,而是表麵糊塗,內心清明的大智若愚。難得糊塗的人,將智慧深埋在心底,面對複雜的世事,他們簡單做人、簡單做事,對世間瑣事看得開、放得下。
  • 感悟鄭板橋的處世哲學
    鄭板橋不信鬼神,在碑文中直道神為人所造,神權是人所授,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稱一絕。書法為鄭板橋楷書傑作,稱一絕。丹書石上,由其高足司徒文膏刻,不失筆意,與真筆不差毫釐,又一絕。  除去城隍廟碑,十笏園內還保存著許多鄭板橋的詩畫,以及在他任職期間樹刻的《文昌閣序》、《修城記》和《修城題名》等五塊碑刻。在遊覽十笏園之時,無不深情地懷念這位「烏紗擲去不為官,橐囊蕭蕭兩袖寒」的父母官。
  • 難得糊塗的鄭板橋,把一生智慧寫進了這首詩裡,最後一句豪氣沖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他和竹子的緣分一結就是一輩子。人們問他為什麼這麼愛竹,他總能說起竹子的不少好處來,不可否認,當年做了縣令的他,選擇畫竹也是為了貼補家用,畢竟做為一個大清官他確實一貧如洗。但他選擇竹子最大的原因,沒有花草的豔麗,只有一腔的正直。
  • 鄭板橋——清廉、勤政、愛民
    鄭板橋是個很糾結的人為什麼這麼說呢,鄭板橋是一個自認為很有道德情操的一個人,但是卻總是流連於煙花柳巷之地在此間醉生夢死。 02 鄭板橋為官清廉、愛民 在蔣寶齡的《墨林今話》中是這樣記載鄭板橋當任時期的政績的「以進士選範縣令,日事詩酒,及調濰縣,又如故,為上官河斥。」
  • 「揚州八怪」筆下難得糊塗的真正含義
    咱們現在有很多熟悉鄭板橋的人都是那四個字「難得糊塗」,這四個字才是現在鄭板橋最出名的原因。而且一般都把這難得糊塗理解成就是什麼事情都不要太過較真,得過且過人反而能活得更好,可是這就等於完全曲解了當時鄭板橋的意思。鄭板橋本意的難得糊塗絕對不是就讓你這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跟世間隨波逐流同流合汙。
  • 【你家鄉有成語故事嗎(4)】「 難得糊塗」是成語嗎?
    我們在1986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成語大辭典》上沒查到,但濰坊人覺得是,他們把「難得糊塗」算在了39個與濰坊有關的成語中。要那樣的話,我們覺得鄭板橋的另一句話「吃虧是福」也該算進去。濰坊人太犟,不跟他們爭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