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志|鄭板橋「難得糊塗」在濰坊

2020-12-25 瀟湘晨報

文物志|鄭板橋「難得糊塗」在濰坊大眾日報記者 張依盟

2020-10-31 06:36:31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鄭板橋「難得糊塗」在濰坊

2020-10-31來源:大眾日報 07版

□ 本報記者 張依盟

「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提起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鄭板橋,人們很容易想起他的名言「難得糊塗」。在濰坊市博物館有一塊鄭板橋的「難得糊塗」碑,下方就刻著這幾行小字。石碑深受遊客喜愛,由此開發的文創產品也備受追捧。

那麼,這塊碑為何在濰坊?

鄭板橋,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揚州八怪」之一。家在城東門外,薄有田產。祖父為廩生,父親教授書館,算是耕讀之家,書香門第。鄭板橋活動的時期正值史家所稱的「康乾盛世」,他抱著「得志澤加於民」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走上仕途,成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並於山東範縣、濰縣做邑令十一年,他勤政廉明,愛民如子。特別是在濰縣任上,為救民於倒懸,他「設粥廠、捐廉代輸、開倉賑貸、以工代賑」,千方百計解救災民,留下了不少佳話。《清史列傳·鄭燮傳》稱:「有循吏之目」。

鄭板橋的為官理念也滲透進他的藝術作品。著名的「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便出自鄭板橋的書畫作品。

鄭板橋的詩書畫,人稱「三絕」。他的詩文,直抒血性,同情人民,鞭撻醜惡,像《逃荒行》《還家行》《思歸行》,堪與杜甫的「三吏」「三別」相媲美。他的書法,怒不同人,獨創一格,以隸楷為主、篆隸楷行相參、並雜以蘭竹畫法入書,自稱「六分半書」。他的繪畫,師法造化,繼承傳統,多繪蘭竹石,尤精於竹。畫蘭,秀葉疏花,極具姿致;畫竹,瀟灑勁秀,形神俱足;畫石,峭拔瘦硬,昂然向上。再配以點睛之題跋,極富哲理,有「鄭竹、鄭蘭」之譽。

濰坊市博物館收藏的《嶠壁蘭圖》(左圖)是鄭板橋傳世作品中尺幅最大的。畫面左上角是大面積的懸崖峭壁,在石縫間有五叢蘭草,右下角是散石一組,蘭花兩叢。畫面構圖和諧靈動,蘭花的出塵之美與峭壁的古樸凝重相得益彰。題畫詩「嶠壁蘭垂萬箭多,山根碧蕊亦婀娜。天公雨露無私意,分別高低世為何」,借物喻人,表達了對人世不公的反思與追求平等的渴望。

專家認為,綜觀板橋之為人為政為文為藝,「立功天地,字養生民」是他人生的價值追求;「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是他憂國憂民的人本情懷;「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是他不同流俗的藝術風格;「淡如我輩成膠漆,狂到狂奴有性情」是他與「八怪」等好友們的個性張揚。

正如國畫大師徐悲鴻所讚許:「板橋先生為中國近三百年來最卓絕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章奇,書畫尤奇。觀其詩文與書畫不僅相見高致,而且寓仁慈於奇妙,尤為古今天才之難得者。」

責任編輯: 王建國

打開大眾日報客戶端閱讀全文

網友評論

滑動提交數據

【來源:大眾報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鄭板橋與人為善,難得糊塗
    鄭板橋與人為善,難得糊塗提起鄭板橋自然無人不知,尤其是那句「難得糊塗」,一句簡單的話語道出了讓人仰望的意境,古今文人墨客,山野隱士無不傾倒。老鄭不但嘴上說,實際行動也在踐行自己的名言。鄭板橋的畫作在當時也是千金難求,有一次他去街上閒逛,路過一畫店,見一幅墨竹圖,畫作確實不俗,猛然一看竟然題著自己的落款。十分納悶,便進去一探究竟,店主也是個二百五,大名鼎鼎的老鄭都不認識,不慌不忙竟又拿出了七八張,全是老鄭落款。他也沒說什麼,只是悠然掏出了自己的印章,給店主看。店主一見,嚇得立刻跪地求饒。
  • 「難得糊塗」,是在鄭板橋人生得意,還是沮喪時寫的
    「難得糊塗」,別具一格的板橋體,跳入眼帘,你就會想到他的竹子、蘭草、石頭……在你的心裡,自然而然的會有一股樸實的聯想展開。這就是藝術的魅力。鄭板橋書寫的「難得糊塗」條幅,是在他當官前寫的,還是在當官時或者辭官之後寫呢!
  • 在國家典籍博物館看鄭板橋的「難得糊塗」
    5月4日,由國家典籍博物館與濰坊市博物館共同主辦的「清官板橋,三絕傳世——鄭板橋專題展」在國家典籍博物館第四展廳開展。此次展覽匯聚了鄭板橋67件(套)書畫作品及作品拓片。其中,《修城記》向觀眾訴說其為政的勤勉有道,《嶠壁蘭圖》、《春風十裡》中可知其書畫的脫俗立新,《難得糊塗》則是另一番為人處世之境界。
  • 【你家鄉有成語故事嗎(4)】「 難得糊塗」是成語嗎?
    我們在1986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成語大辭典》上沒查到,但濰坊人覺得是,他們把「難得糊塗」算在了39個與濰坊有關的成語中。要那樣的話,我們覺得鄭板橋的另一句話「吃虧是福」也該算進去。濰坊人太犟,不跟他們爭論了。
  • 鄭板橋的難得糊塗:「糊塗是一種遠見,也是一種修養」
    人生在世,難得糊塗。那是因為,一個人如果太過聰明往往會平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這樣,就會身心俱疲。但其實,看似糊塗的背後,是洞察一切卻定的把握,知道分寸,一種不計較罷了。難得糊塗其實是一種做人的境界,也是一種學問,這是大徹大悟的哲學,凡事都沒必要去較真,世間真的東西很少,任何一個圈子都存在著規則和潛規則,學會八面玲瓏,通融圓滑,溜須拍馬,媚上捧場,糊塗之處,才能如魚得水。鄭板橋當年寫下這一句「難得糊塗」,是對世俗的一種痛恨,對官場惡習的一種厭惡,也是他最終看破官場險惡,辭官歸隱的原因。
  • 「難得糊塗」的鄭板橋,不僅善寫詩作畫,更是優雅罵人的高手
    關注小編,我們一起來聊歷史,談趣事「難得糊塗」的鄭板橋,不僅善寫詩作畫,更是優雅罵人的高手>鄭板橋,名燮,清代畫家、文學家,「揚州八怪」之一,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一生只畫竹、石、蘭,擅寫詩作文,曾任山東範縣、濰縣縣令,因其「難得糊塗」的準則,又被稱為「糊塗縣令」。
  • 糊塗是一門學問,鄭板橋的「難得糊塗」到底是什麼意思?
    (鄭板橋,蘭石圖)一、難得糊塗糊塗是一門學問,這是大徹大悟的哲學,凡事沒必要都認真,世間真的東西很少,任何一個「圈子」都有規則與潛規則,學會八面玲瓏鄭板橋當年寫下這「難得糊塗」,是對時俗的一種憎恨,對官場惡習的一種厭惡,也是他最終看破官場險惡,辭官歸隱的原因。人們對鄭板橋的「難得糊塗」都知道,很多人喜歡,但你是否知道其來歷?據說鄭板橋在山東濰縣任職的時候,有一次到山東萊州的雲峰山遊玩,天晚了,便到山中一個茅屋去借宿。
  • 「吃虧是福」和「難得糊塗」,讓我們學學鄭板橋的處世智慧
    文/芨芨草 清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鄭板橋一生留下許多「名言」,也題過幾幅匾額,其中有兩幅最為膾炙人口,分別是「吃虧是福」和「難得糊塗」。
  • 「三絕碑」,鄭板橋的傳奇
    鄭板橋的「怪」不僅因其詩、書、畫都不同於世俗,別有一番「怪」意,更因為其難得糊塗、疏放不羈的真性情。板橋之「怪」,頗有幾分濟公活佛的味道,「怪」中含幾分真誠,幾分幽默,幾分酸辣。  民間有關鄭板橋的傳說很多。也許很多人不知道,鄭板橋雖是江蘇人,但他一輩子當過的12年縣令,卻是在山東境內,他先在山東範縣當了五年縣令,後又調到濰縣,當了七年濰縣令。
  • 「人文」有山東人認為,鄭板橋「難得糊塗」裡的「糊塗」是道美食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鄭板橋遊歷莒州(今莒縣),行至莒北碁山西山旺時,當地王員外大擺筵宴、給予款待。王員外久聞板橋大名,於是,就在宴席上了當地最有名的「糊塗菜」。鄭板橋品嘗此菜後,讚不絕口,就問王員外名字,員外據實告知:「我們當地叫糊塗菜。」後來,王員外請板橋題字時,欣然提筆寫下了:難得糊塗。鄭板橋的「難得糊塗」,竟然說的是山東民間的一道菜?……別覺得奇怪,還有說法稱「難道糊塗」是山東的一鍋粥的。
  • 居官十年的鄭板橋,用親身言行闡釋了「難得糊塗」的為人處世之道
    他的字很有特點,被稱為「板橋體」,鄭板橋則戲稱為「六分半書」。非隸非楷,卻將楷、隸、行、草四體糅合於一體。 板橋體有種桀驁不馴的洋洋灑灑,俗話說字如其人,他本人也是一個不拘一格的地方父母官。 最讓世人敬佩,也是流傳最廣的,當屬他的題字「難得糊塗」。
  • 南懷瑾|教育子女難得糊塗
    教育子女難得糊塗-南懷瑾-現代社會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父母也是越來越重視子女的教育。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南懷瑾先生講的教育子女難得糊塗吧。 我引用清朝一位才子鄭板橋(鄭燮)的名言,叫做「難得糊塗」。他是江蘇人,出身也很貧寒,自己站起來的,沒有考取功名以前,靠賣畫教書過活。那個時候教書待遇很低,我們過去家裡請來的老師也是那樣,不像現在做老師有很好的待遇。所以古人講「命薄不如趁早死,家貧無奈做先生」,家裡太窮了才出來教書過生活。
  • 「難得糊塗」鄭板橋:有酒時學佛,沒酒時學仙
    鄭板橋卻說,「為了求官之故,有酒不能飲,有口不能言,自加桎梏,自抑性情,與墟墓中之陳死人何異乎」? 鄭板橋曾說:「酒能亂性,所以佛戒之;酒能養性,所以仙家飲之。有酒時學佛,沒酒時學仙」。
  • 「揚州八怪」筆下難得糊塗的真正含義
    咱們現在有很多熟悉鄭板橋的人都是那四個字「難得糊塗」,這四個字才是現在鄭板橋最出名的原因。而且一般都把這難得糊塗理解成就是什麼事情都不要太過較真,得過且過人反而能活得更好,可是這就等於完全曲解了當時鄭板橋的意思。鄭板橋本意的難得糊塗絕對不是就讓你這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跟世間隨波逐流同流合汙。
  • 難得糊塗的九品芝麻官鄭板橋到底「怪」在哪裡?
    其一、辭官下海怪話說這鄭板橋中年才得中進士,好不容易當個九品芝麻官,應該好好珍惜這個機會。時年遇到災荒,鄭板橋具實呈報,力請朝廷救濟百姓。他責令富戶輪流舍粥供饑民餬口,他還帶頭捐出自己的俸祿,實乃清官好官。他刻了一方圖章明志:「恨不得填滿普天飢債」。鄭板橋如此傻實誠就得罪了上司,上司一頓責備,乾脆辭官不做了。
  • 菏澤學者再登《百家講壇》解讀鄭板橋「翰墨風骨」
    他是「揚州八怪」的代表性人物,為我們總結了「難得糊塗」的處世之道;他的詩句「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飽含為民深情。   鮮為人知的是,鄭板橋曾結緣曹州府,在曹州府下轄的範縣做過五年的知縣,並留下了「乙驚」四座的歷史故事。
  • 鄭板橋念念不忘的縣城——因境內濰水而得名——濰城(濰縣)
    《濰城區志》載:"置濰州,因境內有濰水而得名。"《濰城區地名志》曰:"'濰'字源於城東六十裡之濰河得名。《隋書·地理志》:"後魏曰膠東,後齊廢。開皇六年復,改為濰水。濰城區前身是濰坊市(縣級),古濰縣、古濰州治所皆設於濰城,是世界風箏都、中國畫都——濰坊的中心區之一。濰城區歷史悠久,是東夷古文化發祥地,素稱"東萊首邑",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有兩千多年建城史,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隍廟、郭味藻故居""。
  • 菏澤學者再登《百家講壇》,解讀鄭板橋「翰墨風骨」
    在中國歷史上,鄭板橋是一個重要的人文「符號」。他是「揚州八怪」的代表性人物,為我們總結了「難得糊塗」的處世之道;他的詩句「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飽含為民深情。鮮為人知的是,鄭板橋曾結緣曹州府,在曹州府下轄的範縣做過五年的知縣,並留下了「乙驚」四座的歷史故事。
  • 千古怪才鄭板橋:吃虧是福,難得糊塗
    他,就是清朝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如果沒有在讀書時學過鄭板橋的詩,大部分人可能會以為板橋就是他的名或字,也不會知道鄭夑是誰。其實鄭燮就是鄭板橋,鄭板橋就是鄭燮,燮是他的名,而板橋是他的號。在當時的文壇,鄭板橋的畫別具一格,雖畫的是死物,卻打破了以往畫作徒具觀賞之美的特點,仿佛所畫之物具備人的精神與品格。鄭板橋更是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不過學畫可以師法自然,鄭板橋學字時卻也是得像大多數人一樣先從模仿名家開始。
  • 難得糊塗的鄭板橋詩詞10句,你最喜歡哪一句?
    難得糊塗的鄭板橋詩詞10句,你最喜歡哪一句?1、有學而無問,雖讀書萬卷,只是一條鈍漢爾。——清·鄭板橋《隨獵詩草·花間堂詩草跋》只管自己埋頭苦讀,而不去向別人請教,雖然讀了很多書,只不過是個笨人罷了。2、善讀書者曰攻,曰掃。攻則直透重圍,掃則了無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