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府被曝故意包裝阿富汗戰爭:明知打不贏,故意誤導民眾近20年

2020-12-12 海陸空天世界

9日,《華盛頓郵報》發表了一篇譴責性報導指責稱,在長達18年的阿富汗戰爭中,美國高級官員未能說出真相,並隱瞞了「確鑿的證據」,表明這場戰爭不可能打贏。

經過三年的法律鬥爭,《華盛頓郵報》獲得了《信息自由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規定的一批政府文件。該報12月9日報導稱,美國官員對這場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武裝衝突發表了「他們明知是錯誤的樂觀言論」。

報導稱,這些珍貴資料包括2000多頁此前未發表的採訪記錄,內容涉及布希、歐巴馬和川普政府時期直接參與戰爭的人,包括將軍、外交官、援助人員和阿富汗官員。

在阿富汗問題上,數百名內部人士直言不諱地批評了美國是如何陷入近20年的戰爭泥潭的,他們提出了被壓抑的不滿、挫折和懺悔,以及事後批評。

曾在布希和歐巴馬政府期間擔任白宮阿富汗戰爭主管的三星陸軍上將道格拉斯魯特(Douglas Lute)在2015年接受政府採訪時表示,「我們對阿富汗缺乏基本的了解,我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們在這裡想做什麼?我們對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一點概念都沒有。」

他把美國軍人的死亡歸咎於國會、五角大樓和國務院的官僚主義。報導稱,自2001年以來,已有超過77.5萬名美國軍人被派往阿富汗。據美國國防部稱,其中2300人在戰鬥中死亡,20589人受傷。

美國官員在採訪中承認,他們的軍事戰略存在致命缺陷,華盛頓在試圖把阿富汗改造成一個現代化國家的過程中浪費了大量資金。

這些文件還揭露了美國政府在遏制失控的腐敗、建立一支有效的阿富汗軍隊和警察部隊以及控制阿富汗利潤豐厚的鴉片貿易方面的失敗嘗試。

報告稱,儘管阿富汗戰爭的成本令人震驚,但美國政府並沒有對其開支進行全面核算。根據布朗大學戰爭成本項目聯席主任妮塔克勞福德經通脹調整後的估計,美國國防部、國務院和美國國際開發署已經支出或分配了9340億至9780億美元。

退休的海豹突擊隊隊員,前布希和歐巴馬的白宮工作人員傑弗裡·埃格斯譴責道,「我們從這1萬億美元的努力中得到了什麼?它值1萬億美元嗎?奧薩馬·賓·拉登被擊斃後,我說,考慮到我們在阿富汗的花費,賓·拉登可能在他的墳墓裡大笑」。

報導稱,這些文件還與美國總統、軍事指揮官和外交官長期以來的說法相矛盾,他們向公眾保證,他們正在阿富汗取得進展,這場戰爭值得一打。

幾位受訪者描述了政府和軍方官員故意誤導公眾的做法,他們扭曲數據,讓人誤以為美國贏得了這場戰爭。

曾在2013年和2014年擔任高級反叛亂顧問的美國陸軍上校鮑勃克勞利在接受政府採訪時表示,「每一個數據點都被修改,以呈現儘可能好的畫面。例如,調查結果完全不可靠,但卻進一步證實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我們變成了一個不停舔冰淇淋的蛋筒。」

阿富汗重建特別監察長(SIGAR)辦公室的負責人約翰·索普科對該報說,這些文件顯示,在阿富汗問題上,「美國人民一直被欺騙」。

該機構名為SIGAR,由國會於2008年成立,旨在調查戰區的浪費和欺詐行為。2014年,SIGAR為一項名為「經驗教訓」(Lessons Learned)的項目進行了600多次訪談。該項目耗資1100萬美元,旨在診斷阿富汗的政策失誤,以免美國在下一次對另一個國家開戰時重蹈覆轍。

大多數受訪者是美國人,但SIGAR官員也前往倫敦、布魯塞爾和柏林採訪北約盟國。他們還採訪了大約20名阿富汗官員,討論了阿富汗的重建和發展計劃。

《華盛頓郵報》表示,為了迫使SIGAR公布這些文件,它不得不在聯邦法院起訴SIGAR兩次。該機構最終披露了2000多頁未發表的筆記和428次採訪的筆錄,以及幾段錄音。

這些文件確認了62名受訪者的身份,但SIGAR抹去了366人的名字,認為這些人應該被視為「告密者」,他們的身份應該受到保護。

監察長約翰·索普科稱,他沒有壓制和隱藏官員們在採訪中提到的對這場戰爭的嚴厲批評和質疑。他說,他的辦公室花了三年時間才公布這些材料,因為他的工作人員很少,而且其他聯邦機構必須審查這些文件,以防止政府機密被洩露。

相關焦點

  • 一場打了近20年的戰爭如何按下「結束鍵」?
    就因為一個美國士兵,川普視我們如草芥,無數阿富汗人遇難,沒有人想到他們。民眾:美國通過戰爭謀利 不想要和平那麼多阿富汗人無辜被殺、被虐待,世界也未必知道。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解釋了,為什麼美國和盟國一起打了那麼多年阿富汗戰爭,塔利班依然存在。
  • 世界周刊丨一場打了近20年的戰爭如何按下「結束鍵」?
    就因為一個美國士兵,川普視我們如草芥,無數阿富汗人遇難,沒有人想到他們。民眾:美國通過戰爭謀利 不想要和平那麼多阿富汗人無辜被殺、被虐待,世界也未必知道。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解釋了,為什麼美國和盟國一起打了那麼多年阿富汗戰爭,塔利班依然存在。
  • 美國三代總統布下的驚天騙局,耗資萬億美元,阿富汗戰爭意義何在?
    我們都知道,阿富汗被稱作「帝國墳場」。200年前,英國折戟阿富汗,30年前,前蘇聯也被阿富汗拖垮,而如今,全球的唯一超級大國美國,同樣深陷在這裡舉步維艱。 這麼過超級大國為何盯上了阿富汗?那麼阿富汗戰爭到底在打什麼?
  • 阿富汗戰爭一切都是謊言?《華盛頓郵報》曝光2000頁機密文件揭秘美...
    《華盛頓郵報》9日獨家爆料稱,美國政府在阿富汗戰爭問題上長期誤導公眾,隱瞞戰爭實情,通過篡改數據等方式描繪出遠比現實「更美好」的前景。報導稱,過去18年戰爭期間,從美國總統再到政府高官一再堅持說,美國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取得了進展。
  • 如何理解犯罪故意的「明知」(上)
    具體到犯罪故意中,刑法第十四條規定的「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既包括對「自己的行為」的明知,也包括對「自己的行為」會引起什麼樣的「危害社會的結果」的明知。  趙:將故意的「明知」的內容限定在僅僅對結果的明知之內,是不科學的。如果那樣,等於是把故意的明知內容不當地縮小為「認識到危害結果會發生」。
  • 有意思,澳大利亞支持國際法院:調查美國在阿富汗的戰爭罪行
    近日,有關澳大利亞士兵在阿富汗地區執行任務過程中的種種暴行正以"井噴"的態勢不斷被曝光。12月8日,阿富汗籍留學生沙明公開證實了種種暴行對阿富汗民眾的傷害,並指出,此類罪行對於阿富汗人民而言已經並非什麼大新聞,幾乎所有阿富汗人近年來都失去過親人和朋友。
  • 如何理解犯罪故意的「明知」(下)
    趙秉志(以下簡稱趙)在我看來,數額犯中故意的明知,原則上是不應包括行為人對於數額多少的認識的;除非行為人主觀上認識的數額小於實際,按照處理事實認識錯誤的原則,應當按照行為人的認識情況認定行為的性質。  肖:但是,刑法理論上和司法實踐中有人並不贊同這樣的看法。
  • 【鏡鑑】白宮「筆桿子」自曝操縱媒體內幕:在伊核問題上故意誤導
    ▌人民日報北美中心分社記者 陳麗丹 美國《紐約時報》近日發表關於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本·羅茲的一篇文章,披露白宮在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上故意散布不實消息操控媒體報導的事實,引發了美國公眾對政府與媒體的不滿和批評。
  • 「案件探討」銷售假藥罪主觀故意明知的認定探討
    《刑法修正案(八)》對銷售假藥罪進行了修正,由抽象危險犯修改為行為犯,不需要達到「足以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即可入罪。因此,行為人只要具備銷售假藥的行為就構成本罪,而無需實害結果。而過失犯罪則為結果犯,從修法的精神來看,本罪不應當存在過失犯罪的形態,不可能是過失犯罪,只能是故意犯罪。即銷售假藥罪在主觀上只能由故意構成,即行為人明知自己銷售的是假藥而仍然進行銷售。
  • 歐巴馬和小布希的算盤:打了9年的伊拉克戰爭,到底是贏還是輸?
    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9年後撤出伊拉克真實意圖是什麼?2003年,美國發動針對薩達姆政權的伊拉克戰爭。我們回顧那段歷史,會發現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拿著一個裝有白色粉末的小瓶,在聯合國大會指控伊拉克研究化武。一瓶不被人所知的物質成分,成為美國發動戰爭的藉口。難怪普京調侃鮑威爾是拿著「洗衣粉」當證據。
  • 明知真兇是他人仍故意製造冤案,3民警刑訊逼供當庭認罪
    他說道,此案與其他案件的最大不同在於民警明知真兇另有其人卻故意製造冤假錯案,「同時對關注此案的人大代表和司法人員實施打擊報復。」此後,案件被移交至安慶市法院審理,但李金泉仍被判故意傷害罪,獲刑一年六個月。因不服判決,李金泉不斷申訴,但均被駁回。直至2019年4月,中央掃黑除惡第14督導組入駐安徽,依據李金奎等人提供的線索,督導組決定重啟對此案的調查,並最終確定真兇另有其人。同年12月,安慶中院再審此案,12月30日,安慶中院改判李金泉無罪。
  • 「中國」在阿富汗登上熱搜!民眾接連發出稱讚,澳大利亞啞口無言
    導致事件不斷發酵,真正的受害者阿富汗民眾終於忍不住發聲,譴責澳政府的同時,也向中國仗義執言為正義發聲表示深刻的致謝。澳軍在阿富汗的暴行難以被掩蓋正是因為戰爭所帶來的災難是那麼巨大,因此呼籲和平成為現代國家上絕大多數國家致力的主題。澳大利亞也曾爆發過戰爭,但澳軍在阿富汗的行為卻令人無比憤慨。
  • 蘇聯能擊敗強大的德國,為何卻打不贏一個弱小的阿富汗?
    在二戰時期,德國和蘇聯在東線戰場上打得非常慘烈,而最終蘇聯擊敗了強大的德國,贏得了二戰的勝利,蘇聯也因此獲得了極高的國際地位,這也就是得二戰結束以後,蘇聯成為了世界上惟一一個能夠與美國直接抗衡的國家,而二戰結束後,美國領頭成立了北約組織,而蘇聯則創建了華約組織
  • 【民法典】故意犯罪: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
    【故意犯罪】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負刑事責任。 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 (1)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必然會、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危害結果的發生。這裡的「危害結果」是指行為人已經明知的結果。「希望」是指行為人積極追求結果的發生;發生結果是行為人實施行為直接追求的結局。
  • 打地鼠遊戲?美媒:川普現在就該結束三場戰爭
    參考消息網4月13日報導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4月9日刊登題為《川普現在就該結束的三場戰爭》的文章稱,上月,唐納·川普總統在籤署巨額的綜合開支法案時是不情願的。他嚴肅承諾:「我永遠不會再籤署這樣的法案。」
  • 清朝末期,日本打贏日俄戰爭後,為什麼會把東北「還」清政府?
    ▲如果日本不能佔據東北,其對外擴張的步伐也就只能就此停止了清政府在1900年的時候與十一國發生了八國聯軍戰爭,在那場戰爭中清朝敗得很慘,俄國也乘機佔領了整個東北。清政府當時根本無力與俄國一戰,沒有能力收回東北,引起了其他的帝國主義國家,尤其是日、英、美強烈反對。
  • 阿富汗戰爭和蘇聯解體有直接關係嗎?
    阿富汗「帝國墳場」的稱號可不是白來的,蘇聯是上世紀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在軍事力量絕對碾壓阿富汗的情況下,阿富汗面對蘇聯軍隊的入侵,堅持了近十年,讓蘇軍傷亡五萬餘人,最後被迫撤軍阿富汗,這對蘇聯而言毫無疑問是沉重的打擊,但是蘇聯的解體並不是因為某一場戰爭失利造成的
  • 刑事賠償免責情形中公民故意作虛偽供述的認定
    其中,「公民自己故意作虛偽供述」是指,為欺騙、誤導司法機關,或者有意替他人承擔刑事責任而主動作與事實不符的供述。若無證據證明賠償請求人具有前述情形,亦不能證明賠償請求人希望自己被逮捕或定罪量刑,其不具有「故意」的目的和動機,因此不能認定其故意作虛偽供述。
  • 美軍要打贏3類戰爭 防長「開藥方」核心還是要錢
    美軍要打贏3類戰爭 防長「開藥方」核心還是要錢 2017-10-2004:43:21來源:參考消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吉翔 2017年10月20日 04:43
  • 美國人深陷在阿富汗舉步維艱,那麼美國在阿富汗究竟在打什麼?
    阿富汗被稱為「帝國墳場」,200年前,英國人折戟阿富汗。30年前蘇聯敗走喀布爾,現如今美國人深陷在這片「帝國墳場」裡,舉步維艱,那麼美國在阿富汗到底在打什麼呢。2001年9月11日,美國四架民航客機在劫機者的挾持撞向美國世貿中心和五角大樓,造成近三千人遇難,經濟損失高達數千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