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門隨身帶著遙控器,媽媽:要相信孩子,但也別高估娃的自制力

2020-10-12 群美育兒
  • 引言

自打孩子上學後,爸媽就各種發愁,除了孩子的學校生活吃穿住行,「孩子不夠自律」也成了一個新麻煩。孩子不好好寫作業總是偷看電視偷玩手機怎麼辦?真的要全天24小時盯著才行嗎?

孩子不自律,寶媽被逼急了,竟帶著電視遙控器上班

生活案例:寶媽小李說,自己曾經是個很文靜內向的人,如今變成了話癆;以前自己特耿直,看不起玩心眼的人,如今為了讓孩子好好寫作業還會耍心機偷偷拔松網線;

以前只能裝下鑰匙和手機的小包換成了如今還能裝下電視遙控器的大包,生怕孩子控制不住自己偷看電視!

想讓孩子自律,真的太難了!就得盯著他,小李無奈的說,這是自己「多年」總結出來的育兒經驗,孩子是沒有自制力的,家長的監督才最關鍵。

要相信孩子,但是不要高估孩子的自制力

去年廣西省的高考理科狀元楊晨煜,創下了廣西省理科的總分最高紀錄——730分。

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楊晨煜的媽媽表示,想要培養出來一個足夠優秀的孩子,一定要在他還沒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時候,監督他養成習慣,培養他的自制力。

只有在這個階段給孩子立了規矩定了型,他以後的路才不會走歪。當然了對家長來說這個過程也會很痛苦,因為家長要時時刻刻監督他,不能有一絲放鬆。

我們可以信任自己的孩子,相信他足夠聰明,足夠優秀,但是千萬不要高估了他的自制力,認為自己的孩子會自覺學習,甚至會主動學習。

那些你眼裡「別人家自制力強的孩子」,都是父母從小監督出來的。

被家長監督的孩子,真的有這麼優秀嗎?

前段時間,杭州有個媽媽吐槽自家老人帶娃:把自己辛苦養出來的好習慣都弄沒了!

據這位媽媽說,自己帶孩子的時候,每天孩子都要學習各科知識,有條有理,輪到爺爺奶奶帶孩子了,每天除了出去溜達兩圈,剩下的時間就是窩在家裡玩手機,從來不看書。

自己帶孩子的時候會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他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他自己的玩具都是自己收拾,而孩子的奶奶承包了所有的家務,孩子還學會了無理取鬧,不哄不吃飯。

自己帶孩子的時候,會帶孩子多參加室外運動,提高他的身體素質,但是爺爺奶奶帶娃,從來不會監督他做運動,每天就是葛優癱…

明明是同一個孩子,有沒有人監督,差別居然可以這麼大!

沒有哪個孩子,是天生就自覺的,那些自覺的孩子,多半是父母監督出來的。

寶媽小陳的女兒如今已經堅持將近一年的讀書打卡活動了,讓其他媽媽看著眼紅不已。

老師最開始提倡大家進行讀書打卡活動的時候,全班一共30個同學,只有第一天全部完成了,從第二天開始,就不斷的有同學「遺忘」,到一個月後,就只有數個人再堅持了,只有晴晴一個人,一天不落的堅持了一年。

而主要的功勞,都在於小陳。小陳自己說,每天都要監督孩子讀書,真的很辛苦,尤其是孩子不配合,很讓人心累。要一遍一遍的催促孩子閱讀,稍有鬆懈,孩子開小差就不知道開到哪去了,只有自己很嚴厲的時候,孩子才會認真。

所以為了提高學習質量,小陳都是陪著女兒一起讀,在孩子不願意讀的時候,小陳就自己先讀上十幾分鐘,引導孩子閱讀。就在這樣日復一日的監督之下,如今孩子也愛上了讀書,甚至每天不需要媽媽陪伴自己也能很好的完成任務,不過小陳依舊不敢放鬆。

每個成功的孩子背後,一定要都有著優秀的父母。

一個有著良好自制力的孩子,背後一定離不開父母的監督和付出。想要孩子成功,就必須要拉著孩子一起努力。

  • 結語

我們常說,給孩子愛和尊重,但是愛和尊重不是教育的全部,努力和奮鬥也是必要的,從現在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幫你的孩子培養自制力,監督的過程會很辛苦,但是結果一定會讓你驚喜。

今日話題 :你會監督孩子學習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我們一起討論。

更多您想知道的育兒母嬰知識、心理健康、成長發育都在這裡。關注@群美育兒,讓我們用最好的方式陪孩子長大!

相關焦點

  • 規劃孩子的自制力
    我說過,如果人生是大海裡的航船,缺乏主動性是沒有對目標追求的動力,船會原地打轉或者隨波逐流,根本到不了理想的彼岸。那如果沒有自制力,船就相當於沒有剎車,在發現方向出現問題的時候要及時停車,甚至要倒車,遠離錯誤甚至危險的方向。缺乏自制力,一個人智商再高,能力再大,動力再足,也只能更加危險,更快走向滅亡。
  • <<媽媽遙控器>>:媽媽,你還要我死幾次?我不想再做你的俘虜了
    因為疫情,學校一直沒有開學.為了保證孩子足夠的鍛鍊和社交時間,我和孩子通常安排的是上午她學習,我辦公,下午鼓勵她出門和就近的小朋友約著一起玩. 有次,她約了鄰居的一個孩子.不到半小時,女兒就給我打電話,告訴我已經回小區了,在後院,讓我下樓跟她打球. 我下樓讓倆小朋友跟我打羽毛球.
  • 暑假在家,孩子天天看電視,硬核媽媽:邊看邊寫作業,效率還更高
    好學生尤其是班上同學的學習典範,不光是要成績好,學習的態度、姿勢、品德都是同學們學習的對象。所以,暑假孩子瘋狂看電視的話,可以給他搬出學校的規定。真誠地和孩子溝通,近視眼的危害。我想,健康的看電視,孩子都可以接受。
  • 自制力差的孩子成績好不了!3點建議幫你提升孩子自制力(速看)
    有研究表明,當孩子做出沒有自制力的行為時(例如發脾氣要買零食),家長要是忽視孩子的自制力培養,孩子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自然會重蹈覆轍。長期以往就會導致孩子自制力差,平常的生活中沒有自制力,反映到學習中,學習成績自然收到深度影響。所以,家長們要多關注孩子,特別是男孩的家長要反省一下。當孩子表現出沒有自制力時,你是不是沒耐心,放任了?
  • 聽話教育丨《媽媽的遙控器》如何毀了一個孩子
    有個家長連續看過幾期直播之後,跟我聊起來:凱凱真的很聽話啊,尤其是限制玩遊戲的時間到了就能馬上停止。可為什麼我的孩子那麼不聽話呢?讓往東偏要往西!我要如何讓我的孩子變得聽話。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愣住了。
  • 小說連載:隨身帶著地獄(一)
    《隨身帶著地獄》 作者:熊貓胖大 類型:都市小說簡介:主角無敵,真的無敵。 女主很多,真的很多。 帶著地獄,問罪天下。「媽媽媽,鬆手啊媽,疼死了!」珠圓玉潤的小耳朵火辣辣的疼,眼淚都掉下來了。 「張姨,別。」陸雲峰趕緊勸:「我知道玉潔是生我氣,之前是我做的不對,她生氣也是應該的,你別怪她。」 「看你哥多向著你。」張**鬆開手:「一點事也不懂。」 陸玉潔揉著耳朵,滿腹委屈和怨氣的瞪著陸雲峰。 陸雲峰心裡苦笑,趕緊把泰迪熊拿過來:「玉潔,這是我從英國給你帶回來的禮物,喜歡嗎?」
  • 炎炎夏日孩子出門玩,隨身帶著這臺降溫神器,再也不怕熱到中暑!
    7月,各地幼兒園、中小學都紛紛進入暑假模式,高溫天氣來襲,家長應該做好全面細緻的消暑工作,預防孩子中暑,不可掉以輕心:不過,面對正處於好動年紀的小孩,爸爸媽媽也不可能每天24小時看著,即使是再細心的家長,也難免有力不從心的時候。
  • 《以愛之名——媽媽的遙控器》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自作家吳曉樂的同名小說。書中深刻描述了家庭中,因追逐分數的考試制度而扭曲的親子關係,以及單一的成功價值觀忽略了個體差異性的高壓社會。本劇由六位編劇將書中的九個故事改編成五個單元:《媽媽的遙控器》、《貓的孩子》、《茉莉的最後一天》、《孔雀》和《必須過動》。
  • 媽媽綁著孩子下井撿遙控器,這是親媽嗎?
    #媽媽綁著孩子下井撿遙控器# 這是親媽嗎?河北邢臺,大意的媽媽把遙控器掉進井裡了,竟然給女兒身上綁著繩子讓女兒下井拿。孩子哭鬧著不想下去,為了忽悠孩子下去,媽媽還往井裡扔糖果哄騙孩子下去,目測孩子也只有5歲左右,儘管孩子一直在哭鬧,但是狠心的媽媽還是把孩子送下去了。
  • 孩子的自制力是會消耗的,作為父母我們要知道這4點!
    我們和孩子需要知道如何體會和表達各種感情,對父母來說,我們要指出孩子的哪些行為讓父母感覺沮喪和失望:「我很失望,你竟然跟朋友發了半個小時信息卻沒有寫化學作業。」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要讓孩子養成制待辦清單的習慣。同時,家長應該想孩子展示自己是如何做到有條不紊的,為孩子做出表率。自制力分為兩種層面,一時的自制力和長時的自制力。後者指檢測個人的思想、感覺、行為在一段時間內的變化,既要注意到積極的一面,也要注意到消極的一面,帶著這種意識運用自制力和注意力,實現生活中的目標。
  • 13歲女孩跳樓身亡:媽媽,不要再用「遙控器」教育我了
    愛孩子是人之常情,天下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然而怎樣愛孩子,並不是每個做父母的都明白的。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第一集就叫做《媽媽的遙控器》。可即使是自殺,媽媽也可以讓他重新來過,按一下遙控器,又回到了自殺前的那一天。一遍又一遍,沒有安慰,沒有溝通,只有冷漠的遙控按鍵。小偉崩潰地問媽媽:你到底還要我再死幾次?媽媽說,你是媽媽生的,你不能有這樣的念頭。
  • 媽媽用「遙控器」控制兒子: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小偉的媽媽被迫離婚,在出軌丈夫開出的各種條件下,她只說了一句話:「我只要我的兒子。」就這樣,即將初中畢業的兒子小偉,成為被丈夫背叛後,媽媽人生唯一的希望。這種生活讓小偉陷入了痛苦之中,他也想過反抗,但媽媽就會威脅他說:「再說,就變成二十次。」後來小偉喜歡上了一個女孩,叫小嵐。小嵐的父母開明,家風開放,給了小偉許多安慰,可小嵐恰巧是小偉媽媽最討厭的那類女孩,於是,小偉媽媽又拿出遙控器逼兒子與小嵐一刀兩斷。哪怕小偉說「如果你按下那個鍵我會恨你」,媽媽還是將兒子這段感情「一鍵還原」。
  • 13歲女孩跳樓身亡:我要自己掌握人生遙控器
    媽媽拿著遙控器這讓人想到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第一集:媽媽的遙控器:這不是你的遙控器,它是我的!如果孩子手上有一個控制你的遙控器,讓你做到讓他滿意才放你出來,你是什麼感覺。比方,當媽媽老了,獨自一人。兒子拿個遙控器,不讓媽媽去公園,也不讓她交男朋友,因為這樣很不安全。但是媽媽嚮往自由自在,卻身不由己。
  • 王金海:沒有自制力的孩子,後果很可怕
    因此部落裡的人們關係非常的密切,你的首要任務就是不要惹火其他人,部落裡的人們要互相協作,共享資源,因此你做事也不可以隨心所欲。你若是偷了別人家的水、牛肉,或者是搶了別人的老婆,那麼就可能被逐出部落或者是被殺掉。況且如果你生病了或者受傷了,沒辦法出門打獵或採集野果,你也需要部門落地的人,其他人幫你照顧和協作。
  • 孩子犯錯時想大吼大叫?暫停!你需要自制力
    對於自制力,父母可以以身作則,通過自身的示範來教導孩子。生活中,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在模仿父母。當父母沮喪難過的時候,他們應採取恰當的方式跟孩子談談內心的感受。用恰當的語調,跟孩子說說目前遇到的困難,以及自己是如何處理的。注意,父母應該牢記於心,跟孩子交流並不代表他們就是發洩情緒的出口。這種交流的初衷還是為了教導孩子,讓他們學會用合適的、有建設性的方式來處理問題。
  • 帶著老婆孩子出門掃街
    買車之後最舒服的一點就是周末可以開車帶著老婆孩子出門掃街,作為一個攝影發燒友,之前一直沒買車,每次出門掃街就只能騎著共享單車還挺不方便的。之所以沒買車就是因為之前住的老小區不好停車,今年搬新家了,看了看銀行卡的餘額, 付了一個首付,買了一輛空間大的SUV。
  • 「媽媽,你到底要我死多少次」:最好的成長,是讓孩子大膽試錯
    雖然影片過於極端,但生活中不少寶爸媽在用「我是為你好」的遙控器遙控著孩子的人生,把孩子管得死死的,最後孩子的一生真的被管「死」了。我想,這個故事是孩子犯錯後非常好的範本了。千萬別老是苛責孩子,如果父母都不能包容孩子犯錯,那這個世界上,誰會包容你的孩子呢!「他還小不懂事,別跟他一般見識。」
  • 那個可怕的媽媽,擁有了一個可以控制兒子的遙控器
    不是因為我中彩票了,而是看了一部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這部劇裡,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這部劇共十集,講了五個情節上幾乎沒有關聯的故事,每集都不長,四十多分鐘。我想重點講一講《茉莉的最後一天》。優等生、乖學生茉莉在某天突然毫無徵兆地跳樓了。茉莉的爸爸是系主任,媽媽是留美碩士,生小孩兒後,媽媽做了全職太太。
  • 媽媽不顧危險用糖果誘孩子下井,只為取遙控器,網友:這是親媽?
    據了解,這位媽媽不小心把遙控器掉進了窨井蓋裡,而窨井太黑太小,根本沒法通過正常方式將遙控器從中取出來,所以媽媽才打起了自己女兒的主意。說完就將孩子拴上細繩,提起繩子就把孩子往井下送即便女兒大聲喊叫著「我好害怕!」、「不要!不要!」也無濟於事。一旁的媽媽還是邊哄騙著讓女兒拾糖,邊將害怕的女兒送往井底。等女兒到了井底,媽媽才說出了自己的真實目的,大聲喊叫著讓孩子幫她撿遙控器。
  • 沒事別跟三胎媽媽一起出門,音浪太強,來不及躲閃!
    我想說,千萬別跟三胎媽媽一起出門,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哈哈哈哈!交通篇帶著三個孩子過馬路,媽媽手裡抱一個,另外兩個稍不注意就會亂跑,雖然爸爸也在旁邊,但貌似他的眼神也不怎麼好使,三胎媽媽只好扯起嗓子喊:看車!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