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青:16歲考上哈工大,50歲淪為低保戶,一生痴迷研究數學

2020-09-05 鴻儒知天下

劉漢青,一個曾經讓無數人羨慕的天才少年,一度成為了村裡人的驕傲,1980年,年僅16歲的劉漢青以398.5分的優異成績考進了當時的哈爾濱工業大學,被建築材料系錄取,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整個縣城都震動了。

在那個上大學就意味著捧上了鐵飯碗的年代,村裡出了一個大學生就等於古時出了個狀元,對於這個農村娃娃來說,這簡直是上天對他的恩賜,知識改變命運的箴言在他這裡變成了現實,劉漢青也成為了鄰裡鄉親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

聲名遠噪、榮譽加身的劉漢青就這樣踏上了自己的求學之路,前兩年的學習生涯還算比較順利,然而誰也沒有想到,五年之後,劉漢青會以一個痴人的形象退出哈工大。對於曾經視劉漢青為榜樣楷模的鄉親們來說,他們不知道劉漢青的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與幾年前的意氣風發相比,退學後的劉漢青默默在家中沉寂了好長一段時間。

人們常常看不到他的蹤影,然而街頭巷尾都在議論著他,有譏笑、有惋惜、有不理解,聽到這些風言風語,劉漢青似乎不為所動,因為此時的他正在家中研究心中一項偉大的工程:憑藉自己的力量摘取數學界的皇冠——哥德巴赫猜想!

原來從大三開始,劉漢青偶然接觸到了哥德巴赫猜想,從此之後便沉迷其中,甚至導致自己的專業掛科,同學們紛紛勸他不要荒廢了自己的學業,可劉漢青似乎和哥德巴赫猜想槓上了,下決心一定要攻克這個世紀難題,由於專業掛科,學校只好給他延遲畢業,然而在延遲畢業期間,專業課成績仍然不理想,他把所有的精力全部用在了研究數學上。

1985年,劉漢青只好拿著肄業證書遺憾的離開了哈工大,回家後他把自己關在家裡的小屋中,專心研究著自己心中的夢想,等他再次走出家門的時候,已經長髮披肩、鬍子拉碴了,村裡的人不知道什麼是哥德巴赫猜想,這並不關乎他們的生活,他們看到的只是劉漢青已經瘋了!

他寫了一麻袋又一麻袋的手稿,一幹就是20多年,在這20多年裡,他不做農活,不幹家務,因為這些都會影響打亂他的思路,有人曾經介紹他到縣裡的工廠上班,然而劉漢青僅僅在工廠裡呆了一個周就辭職了,轟鳴的機器聲讓他無法安心研究,在他看來,他生命的意義只剩下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

正當昔日同學為他惋惜,鄰裡鄉親認為他不務正業時,他卻覺得自己每時每刻都在工作:

「我知道我的病早已嚴重起來。我是病入膏肓了。細菌在吞噬我的肺腑內臟。我的心力已到了衰竭的地步。我的身體確實是支持不了啦!唯獨我的腦細胞是異常的活躍,所以我的工作停不下來。我不能停止……」

劉漢青在長期的鑽研中還真的出了一些「成果」,早在1989年,劉漢青就曾經寫出了一篇關於《素數在自然數中的分布》的論文,這篇論文在同學的幫助下發到了網絡上,很快便收到了羅威的一位數學家的來信,這位數學家指出了劉漢青這篇論文中的幾個疑問之後,從此石沉大海,再無消息。

1990年,劉漢青又找到了自己的同學,幫助他找到了當時北京大學的數學系教授潘承彪,希望他能夠幫自己看看論文,潘承彪根本不相信劉漢青會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然而經過一番死纏爛打之後,潘承彪最終決定看看這位痴人的研究成果,一個月後,潘承彪果然給劉漢青寫了一封信,信中對其第五頁中的一個論點提出了疑問,認為這個論點需要進一步證明,如果這個論點無法證明,那麼接下來所進行的證明都屬於無效證明,然而劉漢青卻堅持說這個觀點根本無需證明。

由於潘承彪並不認可自己的研究成果,從此之後,劉漢青再也沒有麻煩過潘承彪。2017年,當劉漢青的報導鋪天蓋地的席捲屏幕時,當年其哈工大的同班同學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翁一武還有在無錫江陰供職的譚佃龍特地趕來看望自己昔日的老同學。

在老同學面前,劉漢青明顯話多了不少,對於劉漢青現在的生活狀態,兩位同學竟然十分羨慕,因為此時的劉漢青看上去非常平靜,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根本不為外部世界所動,好像生活在遠離塵世喧囂的世外桃源,這一點倒是讓他們十分羨慕。臨走時,兩位老同學為劉漢青留下了1萬多元現金,其高中同學也為他修繕了房屋,如今的劉漢青已經步入晚年,50多歲的他現在每個月只能靠400元的低保金過日子。

幸而他對生活的要求不是很高,可人們不禁疑問,花費一生拋家舍業只為了證明一個理論,這種人生真的有意義嗎?或許當有一天他的研究成果真的得到了學界的認可,劉漢青這個名字會流芳百世,但是他不僅僅是為自己而活,為數學而活,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承擔著多種社會角色,我們無法評定劉漢青的人生,不能以成敗論之,然而更多的還是希望社會能夠關注一下,幫助一些,而對於劉漢青本人,也要儘快調整,重新融入這個社會。

相關焦點

  • 他16歲考上哈工大,50歲成為低保戶,一生痴迷哥德巴赫猜想
    導語:他16歲考上哈工大,50歲成為低保戶,一生痴迷哥德巴赫猜想16歲,這是一個像花兒一般的年紀,有不少人在這個時候,還在學校裡讀書,享受自己美好的學生時代。但是,有些人在16歲時,就已經能創造出不少的奇蹟,有著跟別人完全不同的人生。
  • 16歲考上哈工大的天才,50歲淪為低保戶,一生沉迷哥德巴赫猜想
    說到劉漢青可能很多小夥伴都不熟悉,他曾經16歲考上哈工大,是村民口中的金鳳凰,也是同學和老師眼中的天才,如今劉漢青已經年過50,非但沒有成為一位人才,反而淪為低保戶,真是令人唏噓,大家都非常好奇,從一位天才到低保戶,劉漢青到底經歷了什麼?
  • 劉漢青:16歲上哈工大,50歲成低保戶,一生痴迷哥德巴赫猜想
    然而光陰似箭,轉眼間距離劉漢青上大學已經過去了40年,如今已年過半百的他,不僅沒能實現上大學改變命運的理想,反而淪為靠吃救濟才能生活的低保戶。從意氣風發的高材生到成為低保戶,在劉漢青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 劉漢青:16歲考上哈工大,一生沉迷哥德巴赫猜想,如今淪為低保戶
    他的成績異常優秀,16歲就考上了哈工大,之後卻因為追尋夢想而放棄了別人夢寐以求的學業。有人說他是個傻子、瘋子,但其中滋味只有他自己知曉,他就是劉漢青。劉漢青是江蘇一戶普通農村家庭的孩子,打小起數學成績就一直在全年級名列前茅。他的父母雖然沒什麼文化,但也感覺出了自己的孩子很可能在智力方面存在某些過人的天賦。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高考恢復後,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開始正式步入正軌。
  • 11歲學微積分16歲上哈工大,卻淪落為低保戶,天才少年經歷了啥?
    劉漢清性格中其實也有了父親的那一份偏執,這也導致了他未來因為這份偏執而淪為低保戶。在很小的時候,劉漢青就對數學很感興趣,當別的孩子還在學習簡單的數學運算時,年僅11歲的劉漢青就已經開始自學微積分了。這對於我們來說,他無疑是一個天才,特別是許多成年人都弄不懂的微積分上,劉漢青展現出了自己獨特的優勢。
  • 16歲考進哈工大,如今卻淪為低保戶,天才少年究竟經歷了什麼?
    16歲考進哈工大,如今卻淪為低保戶,天才少年究竟經歷了什麼?。從某種意義上,他已經倔強到近乎偏執的程度,雖然在一定意義上執著可以成就天才,可無論什麼事情一旦過度就會變了性質。劉漢青出生在江蘇省的一戶普通農家,家庭條件比較貧苦。樸實無華的生活讓他養成了拘謹又執著的性格。
  • 16歲考上哈工大的天才,卻成了低保戶,劉漢青到底經歷了什麼?
    可世界上的天才並不多,但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快樂,天才也有天才的煩惱,畢竟聰明的腦袋不等於一切。在八九十年代,有一個少年叫劉漢青,年僅16歲考上了哈工大,正是大家口中的天才。他當時憑藉聰明的大腦,帶著全村人羨慕的眼光,走出了貧困的小村子。大家都覺得他是全村最有希望的人,無論如何,在那個大學生稀缺的年代,再不濟都能被分配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擁有無憂的生活。
  • 16歲考上哈工大,如今卻淪為低保戶?天才和「廢柴」僅一步之遙
    16歲考上哈工大,如今卻淪為低保戶?天才和「廢柴」僅一步之遙哈爾濱工業大學,簡稱哈工大,目前是我國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這所大學的工科實力處於我國頂尖水平,因此,能夠考入這樣一所實力一流的重點大學是很多學生的夢想。
  • 16歲天才考上哈工大,痴迷哥德巴赫猜想耽誤一生,50歲淪為低保戶
    但是話又說回來,那些考不上名校的人,他們過的生活難造就很艱難嘛,也不見得反之,如果考上了名校,他們的一生就能夠過的非常的順暢嗎?也不是這麼說的。今天我們來講述的這個故事是16歲的天才考上了哈爾濱工業大學,他因為痴迷哥德巴赫猜想耽誤了一生。50歲的時候他淪為了低保戶,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讓我們一起往下看一看。
  • 16歲考上哈工大,50歲考低保度日,一代天才因一個愛好隕落
    劉漢青以398.5的高分被哈工大錄取,還是一個熱門專業,那就是材料系熱處理專業,當時劉漢青在他們村非常有成就感,成為了別人眼中的孩子,劉漢青的未來也是不可限量,但是到了大三的時候對數學非常痴迷
  • 16歲高分考上哈工大,從肄業生到低保戶,為數學窮其一生
    然而就有這樣一位天才少年,16歲以398.5分(江蘇高考)的好成績考上哈工大,不成想卻以肄業生的身份離開這所如今的百年名校。他就是劉漢清,哈工大「最特殊」的肄業生。既幹不了體力活,又沒有一技之長,靠著每個月400元的低保補助生活。
  • 數學天才16歲考入985大學,現今卻靠400元低保生活,發生了什麼
    有的如同大鵬展翅,一飛沖天,有的卻淪為「傷仲永」,讓人無比遺憾。小編今天要分享的就是一個數學天才的故事,他16歲憑藉優異成績考入985高校哈爾濱工業大學,卻因痴迷深奧的數學科學研究,現今靠400元低保生活,中間發生了什麼?一、數學天才考入985名校劉漢青出生在江蘇泰州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家庭,家庭氛圍十分和諧,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父親有著非常強烈的潔癖。
  • 哈工大劉漢清:16歲上大學前途無量,卻因數學淪為低保戶
    數學是一座永遠也無法登頂的大山,但是數學之美卻吸引著一代又一代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用自己的一生去攀登這座大山。古今中外,沉迷在數學之中無法自拔的人不計其數,劉漢清就是其中之一。他曾為了攀登數學大山放棄自己的廣闊前程,因為沉迷數學,讓他一生窮困潦倒,沒有娶妻生子,但他初心未改,真正的為數學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 16歲考上哈工大,痴迷數學研究荒廢自己專業,如今現狀令人唏噓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劉漢清曾經16歲考入哈工大,眾人都覺得他將來前途無量,而今天他卻成了「低保戶」在泰州老家過著潦倒的生活。一、16歲進入名校,沉迷數學無法自拔劉漢清是哈爾濱工業大學80級建築材料系熱處理專業的學生,他當年入學時年僅16歲,年少考入名校的他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神童」「天才」的標籤就這樣被貼在了劉漢清身上。
  • 16歲考上哈工大,痴迷數學研究荒廢自己專業,如今現狀令人唏噓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劉漢清曾經16歲考入哈工大,眾人都覺得他將來前途無量,而今天他卻成了「低保戶」在泰州老家過著潦倒的生活。 一、16歲進入名校,沉迷數學無法自拔劉漢清是哈爾濱工業大學80級建築材料系熱處理專業的學生
  • 40年前16歲上哈工大,痴迷數學成低保戶的江蘇男孩,如今怎樣
    ,被哈工大建築材料系熱處理專業錄取,一度被稱之為「少年天才」,前途不可限量。然而在大三時,他卻因痴迷數學——歌德巴赫猜想,最終畢業考試不及格,無法拿到畢業證,而選擇肄業,讓人唏噓不已!回到家裡,他不出大門,依然繼續研究數學。如今過去已經40年,當年16歲的少年,已是一個56歲的小老頭。他沒有工作,也不會幹農活,一直沒有結婚,無兒無女,每天除了吃和睡,就是研究歌德巴赫猜想,最終混到以低保度日。
  • 16歲考上哈工大,肄業後卻回農村靠低保生活,教授同學卻羨慕他
    上個世紀八十年年代,只要能上大學就意味著你有一個鐵飯碗,所以大學生就是前途光明的代名詞,村裡的只要出了一個大學生,就會讓整個村甚至一個鎮的人感到光榮,劉漢青就是這樣一個令人羨慕的天才。曾經的天才,卻無法畢業劉漢青曾經是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的孩子,而他依靠著自己的努力,在年僅16歲的年齡,憑藉著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哈爾濱工業大學,這讓父母為之驕傲,村裡人也投來羨慕的眼光,按照正常的軌跡,他的未來將會一片光明。然而,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出現意外,在大學時期,他卻開始陷入了困境當中。
  • 40年了,16歲398分上哈工大,痴迷數學肄業的江蘇男孩,現狀如何
    40年前,江蘇16歲男孩劉漢清,高考以398.5分的優異成績,被哈工大建築材料系熱處理專業錄取,一度被稱之為「少年天才」,前途不可限量。然而在大三時,他卻因痴迷數學——歌德巴赫猜想,最終畢業考試不及格,無法拿到畢業證,而選擇肄業,讓人唏噓不已!回到家裡,他大門,依然繼續研究數學。
  • 16歲考上哈工大的數學狂人,如今的生活卻讓人唏噓
    1980年,年僅16歲的劉漢清以398.5分的優異成績,被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材料系熱處理專業錄取。在當時很多人眼裡,少年的他聰明無比,進入哈工大學習後,前途不可限量。然而,16歲考上哈工大的數學狂人,如今的生活卻讓人唏噓。這是怎麼回事呢?
  • 他16歲考入985大學,深陷數學猜想成痴,大學肄業每月靠低保度日
    成也數學,敗也數學劉漢青是具有數學天賦的一個人,他在理科上的實力遠遠強於語言文學方面,這一點為他的優異成績貢獻了許多。在大學生活的第三年,劉漢青遇上了他從靈魂深處喜愛的事物,而這,也成為了他人生的一個巨大轉折點——文學作品《哥德巴赫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