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6歲考上哈工大,50歲成為低保戶,一生痴迷哥德巴赫猜想

2021-02-07 刀刀的迷彩世界

導語:他16歲考上哈工大,50歲成為低保戶,一生痴迷哥德巴赫猜想

16歲,這是一個像花兒一般的年紀,有不少人在這個時候,還在學校裡讀書,享受自己美好的學生時代。但是,有些人在16歲時,就已經能創造出不少的奇蹟,有著跟別人完全不同的人生。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劉漢青,在16歲這一年,他已經能夠考上哈工大。在別人的眼中,就幾乎等於是一名神童。

在1980年,劉漢青考出了全鎮第一名的好成績,並且被哈爾濱工業大學所錄取。鄉親們在知道了這個消息之後,都為他感到高興。大家都希望,在這個孩子畢業回來的時候,能夠做出不一樣的成績。畢竟他的起點很高,應該去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

但是,情況卻不如大家所想像的這麼順利,劉漢青原本是建築材料系專業的學生,一直都在勤勤懇懇地學習。但是,到了大三的時候,他突然沉迷上了數學,為了數學,甚至連自己的本專業都不管不問,考試的時候,甚至有不少科目都發生了掛科這種情況。

老師苦口婆心的對劉漢青進行勸說,希望他能夠重視學業,要是再考不及格,那根本就拿不到畢業證。可是,讓人沒想到的是,劉漢青依然我行我素,到了大家都畢業的那一年,他卻依然還沉迷在數學中,對哥德巴赫猜想有很深的執念,希望能夠攻破這個世界難題。

學校當時能夠理解他,甚至還給他機會,延遲了結業的時間。但是,到最後劉漢青的學科考試還是不及格,沒有辦法,只好拿著肄業證書回家。回到家中,劉漢青還是地反覆在進行數學實驗的研究,他甚至想要成為「陳景潤第二」。陳景潤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有著很高的水平。但是他所寫出的論文,根本沒有辦法證明自己的論點。

他的家人對這種情況也表示非常的擔心,希望他能夠安分地找一份工作,穩定下來。但是劉漢青還是過著跟以前一樣的生活,漸漸的,隨著時間的流逝,他依舊痴迷與哥德巴赫猜想,但是也沒有取得什麼成就。50歲的他最後只能夠靠低保來維持自己的生活。其實,不管怎麼樣,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還是應該有一份工作來養活自己。如果喜歡做研究,那也可能等到有空餘時間再做,但是在沒成功之前,還是應該以保證自己的生活質量為主。

相關焦點

  • 16歲考上哈工大的天才,50歲淪為低保戶,一生沉迷哥德巴赫猜想
    說到劉漢青可能很多小夥伴都不熟悉,他曾經16歲考上哈工大,是村民口中的金鳳凰,也是同學和老師眼中的天才,如今劉漢青已經年過50,非但沒有成為一位人才,反而淪為低保戶,真是令人唏噓,大家都非常好奇,從一位天才到低保戶,劉漢青到底經歷了什麼?
  • 16歲天才考上哈工大,痴迷哥德巴赫猜想耽誤一生,50歲淪為低保戶
    但是話又說回來,那些考不上名校的人,他們過的生活難造就很艱難嘛,也不見得反之,如果考上了名校,他們的一生就能夠過的非常的順暢嗎?也不是這麼說的。今天我們來講述的這個故事是16歲的天才考上了哈爾濱工業大學,他因為痴迷哥德巴赫猜想耽誤了一生。50歲的時候他淪為了低保戶,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讓我們一起往下看一看。
  • 劉漢青:16歲上哈工大,50歲成低保戶,一生痴迷哥德巴赫猜想
    一時間,劉漢青成了全村的希望,大家都盼著他學有所成後,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然而光陰似箭,轉眼間距離劉漢青上大學已經過去了40年,如今已年過半百的他,不僅沒能實現上大學改變命運的理想,反而淪為靠吃救濟才能生活的低保戶。從意氣風發的高材生到成為低保戶,在劉漢青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 劉漢青:16歲考上哈工大,一生沉迷哥德巴赫猜想,如今淪為低保戶
    他的成績異常優秀,16歲就考上了哈工大,之後卻因為追尋夢想而放棄了別人夢寐以求的學業。有人說他是個傻子、瘋子,但其中滋味只有他自己知曉,他就是劉漢青。劉漢青是江蘇一戶普通農村家庭的孩子,打小起數學成績就一直在全年級名列前茅。他的父母雖然沒什麼文化,但也感覺出了自己的孩子很可能在智力方面存在某些過人的天賦。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高考恢復後,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開始正式步入正軌。
  • 劉漢青:16歲考上哈工大,50歲淪為低保戶,一生痴迷研究數學
    劉漢青,一個曾經讓無數人羨慕的天才少年,一度成為了村裡人的驕傲,1980年,年僅16歲的劉漢青以398.5分的優異成績考進了當時的哈爾濱工業大學,被建築材料系錄取,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整個縣城都震動了。
  • 16歲高分考上哈工大,從肄業生到低保戶,為數學窮其一生
    然而就有這樣一位天才少年,16歲以398.5分(江蘇高考)的好成績考上哈工大,不成想卻以肄業生的身份離開這所如今的百年名校。他就是劉漢清,哈工大「最特殊」的肄業生。既幹不了體力活,又沒有一技之長,靠著每個月400元的低保補助生活。
  • 16歲考上哈工大,50歲考低保度日,一代天才因一個愛好隕落
    劉漢青以398.5的高分被哈工大錄取,還是一個熱門專業,那就是材料系熱處理專業,當時劉漢青在他們村非常有成就感,成為了別人眼中的孩子,劉漢青的未來也是不可限量,但是到了大三的時候對數學非常痴迷
  • 哈工大劉漢清:16歲上大學前途無量,卻因數學淪為低保戶
    在這樣的環境中劉漢清並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放棄學習,他依舊刻苦努力,又有極高的天賦,所以兒時的他經常就是考第一名,甚至還有過兩次跳級的經歷。上了初中以後,和劉漢清同齡的孩子基本上都已經輟學回家幫著家裡幹活了。劉漢清的父母也曾找到劉漢清商量過,但是劉漢清卻是堅決不同意,他在學習中能找到快樂,也明白學習獲取知識的重要性,父母見他如此堅持,也就沒有再多說什麼。
  • 16歲考上哈工大,痴迷數學研究荒廢自己專業,如今現狀令人唏噓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劉漢清曾經16歲考入哈工大,眾人都覺得他將來前途無量,而今天他卻成了「低保戶」在泰州老家過著潦倒的生活。一、16歲進入名校,沉迷數學無法自拔劉漢清是哈爾濱工業大學80級建築材料系熱處理專業的學生,他當年入學時年僅16歲,年少考入名校的他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神童」「天才」的標籤就這樣被貼在了劉漢清身上。
  • 16歲考上哈工大,痴迷數學研究荒廢自己專業,如今現狀令人唏噓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劉漢清曾經16歲考入哈工大,眾人都覺得他將來前途無量,而今天他卻成了「低保戶」在泰州老家過著潦倒的生活。,他當年入學時年僅16歲,年少考入名校的他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神童」「天才」的標籤就這樣被貼在了劉漢清身上。
  • 16歲考上哈工大,如今卻淪為低保戶?天才和「廢柴」僅一步之遙
    16歲考上哈工大,如今卻淪為低保戶?天才和「廢柴」僅一步之遙哈爾濱工業大學,簡稱哈工大,目前是我國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這所大學的工科實力處於我國頂尖水平,因此,能夠考入這樣一所實力一流的重點大學是很多學生的夢想。
  • 16歲考進哈工大,如今卻淪為低保戶,天才少年究竟經歷了什麼?
    16歲考進哈工大,如今卻淪為低保戶,天才少年究竟經歷了什麼?。從某種意義上,他已經倔強到近乎偏執的程度,雖然在一定意義上執著可以成就天才,可無論什麼事情一旦過度就會變了性質。劉漢青出生在江蘇省的一戶普通農家,家庭條件比較貧苦。樸實無華的生活讓他養成了拘謹又執著的性格。
  • 40年前16歲上哈工大,痴迷數學成低保戶的江蘇男孩,如今怎樣
    ,被哈工大建築材料系熱處理專業錄取,一度被稱之為「少年天才」,前途不可限量。然而在大三時,他卻因痴迷數學——歌德巴赫猜想,最終畢業考試不及格,無法拿到畢業證,而選擇肄業,讓人唏噓不已!回到家裡,他不出大門,依然繼續研究數學。如今過去已經40年,當年16歲的少年,已是一個56歲的小老頭。他沒有工作,也不會幹農活,一直沒有結婚,無兒無女,每天除了吃和睡,就是研究歌德巴赫猜想,最終混到以低保度日。
  • 11歲學微積分16歲上哈工大,卻淪落為低保戶,天才少年經歷了啥?
    也可能正是他父親這樣近乎偏執的潔癖,才影響到了劉漢青日後的人生。人們都說:「孩子不聽我們的,孩子只會去模仿我們。」 劉漢清性格中其實也有了父親的那一份偏執,這也導致了他未來因為這份偏執而淪為低保戶。在很小的時候,劉漢青就對數學很感興趣,當別的孩子還在學習簡單的數學運算時,年僅11歲的劉漢青就已經開始自學微積分了。
  • 16歲考取哈工大,50歲靠低保度日,學霸的隕落只因一個愛好
    上世紀八十年代,一位16歲就考上了哈工大的學霸,不僅沒有得到「錢途」,更沒能獲得「前途」。16歲的他,以398.5分的高分,被哈工大最熱門的專業之一,材料系熱處理專業錄取。一時間,劉漢清成了當地的名人。而他的成就,也讓他成為了「第一代」的「別人家的孩子」。
  • 16歲考上哈工大,肄業後卻回農村靠低保生活,教授同學卻羨慕他
    曾經的天才,卻無法畢業劉漢青曾經是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的孩子,而他依靠著自己的努力,在年僅16歲的年齡,憑藉著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哈爾濱工業大學,這讓父母為之驕傲,村裡人也投來羨慕的眼光,按照正常的軌跡,他的未來將會一片光明。然而,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出現意外,在大學時期,他卻開始陷入了困境當中。
  • 16歲考上哈工大的數學狂人,如今的生活卻讓人唏噓
    1980年,年僅16歲的劉漢清以398.5分的優異成績,被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材料系熱處理專業錄取。在當時很多人眼裡,少年的他聰明無比,進入哈工大學習後,前途不可限量。然而,16歲考上哈工大的數學狂人,如今的生活卻讓人唏噓。這是怎麼回事呢?
  • 16歲上哈工大的高考狀元,淪落成400元低保戶,只因一個偏執愛好
    01 痴迷數學,16歲考上哈工大在劉漢清16歲時,憑藉他的努力和認真學習,終於考上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成了高考狀元,這不僅讓他的父母感到驕傲,也讓他們整個村都為他驕傲!考上大學的劉漢清懷著對未來的憧憬,進入了哈工大就讀。起初他的願望是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工程師,但是進入了大學之後,他被數學迷住了。
  • 16歲上哈工大的高考狀元,執著數論研究卻沒畢業,靠400元低保度日
    哥德巴赫猜想一直是全世界許多數學愛好者痴迷研究的對象,儘管1966年,,因為劉漢清當時已成為一名工程師作為人生理想,故此他選擇了學習金屬材料及工藝系熱處理專業。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一篇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文章卻悄然改變了劉漢清原本的人生夢想。大三那年一次偶然間,劉漢清在校圖書館看到了一篇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書中介紹了數十年間人們為研究這個數學難題做出了何等的努力、取得了哪些成果。
  • 難題不會永遠是難題,76歲時他解開電磁學界「哥德巴赫猜想」
    10月20日是國際著名微波理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林為幹的101歲誕辰紀念日。林為幹是中國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的主要奠基人、新中國50年重大貢獻科學家之一,他在76歲時解開電磁學界的「哥德巴赫猜想」。1892年,英國科學家麥克斯韋出版了《電磁學》(第三版),書中他提出「點電荷在介質球中能夠形成多大的鏡像,位於何處」的問題。這個難題被譽為電磁學界「哥德巴赫猜想」。解開這個百年未解的難題是很多電磁學家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