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期學生居家學習方式、學習內容與學習模式構建

2021-02-15 電化教育研究

宋靈青, 許 林

(中央電化教育館, 北京 100031)

[摘 要] 「停課不停學」是保障中小學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有學上」的創新之舉和有效策略,但大多數人對「停課不停學」的理解並不到位,僅僅研究在線教學,沒有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研究學生的居家學習。基於此,文章從學生居家學習的角度出發,總結形成了教師指導的在線自主學習、教師指導的線下自主學習、無教師指導的在線自主學習等八種中小學生居家學習方式,同時分析其主要特徵;提出以培養學生「五育」為重點,科學設計居家學習內容,從現有資源和生成性資源、線上資源和線下資源兩個維度對學習資源進行劃分,並分析其使用方式;最後建構了基於班級虛擬共同體的同步在線學習+異步在線學習+線下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學習模式,以期保障學生在疫情期間「停課不停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期望文章為認識和推進「停課不停學」提供參考,為中小學生開展居家學習提供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 居家學習; 學習方式; 學習內容; 混合學習; 停課不停學

為阻斷疫情向校園蔓延,保障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教育部於2020年1月27日下發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並出臺「停課不停學」的政策[1]。毫無疑問,「停課不停學」是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的正確決策。但大多數人對「停課不停學」的理解並不到位,還僅僅停留在怎麼「教」上,在線直播課、在線課程平臺等迅速火爆,很多專家大講在線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很多教師變身「主播」,一擁而上地製作直播課程,線上直播教學似乎成為「停課不停學」的新常態。但是這些表面的熱鬧並沒有抓住問題的本質,大部分開展的在線教學還是以教師為主、採取灌輸知識的方式,內容大多指向學科教學具體內容,沒有從以教師為中心轉移到以學生為中心上來,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習主體地位難以發揮,學生合作學習基本難以開展,學習效率不高。

「停課不停學」政策的出臺是為了學生的成長,為了學生的發展而服務的,「不停教」只是過程或手段,而「不停學」才是落腳點和目的。因此,「停課不停學」不能僅僅研究在線教學,更要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研究學生的居家學習,尤其是居家在線學習。以學為主,不只體現在學習方法、學習進度上,更體現在學習內容、學習模式上。基於此,本文主要探討中小學生居家學習方式、學習內容與學習模式,以期為疫情期間的學生全面發展續航。

(一)居家學習方式的類型

學生居家學習不僅僅是大家所誤認為的線上學習,更不是學校學習的照搬,居家學習從學習現場、學習方式、技術支持、管理評價等方面皆與學校課堂學習明顯不同。居家學習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完全的自主學習,沒有有效的指導,會造成學習內容碎片化,不夠系統,質量不高,難以形成有效的知識體系;在沒有課堂紀律約束的情況下,如果沒有有效的監督,會導致學生的野蠻生長;如果沒有信息化條件和信息素養,學生的在線學習必然難以開展。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效果。其中,教師指導既需要教師有指導意願,更需要教師有指導能力;是否在線學習依賴於師生的教育信息化條件及其信息素養,無信息化條件肯定不能開展在線學習,有條件無素養亦不能有效開展在線學習;是否自主學習取決於學生的自我學習意願和自我學習能力。根據上面三種因素,我們把學生的居家學習方式分成8種學習類型:教師指導的在線自主學習、教師指導的線下自主學習、無教師指導的在線自主學習、無教師指導的線下自主學習、教師指導的在線被動學習、教師指導的線下被動學習、無教師指導的在線被動學習、無教師指導的線下被動學習(見表1)。

表1 學生居家學習方式類型

(二)居家學習方式的特徵

1. 教師指導的在線自主學習

這種類型的學習方式要求師生雙方具備較好的信息化條件,能夠滿足在線教學和在線學習的基本需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在線學習能力,教師具備較高的教學和互動能力。可以採用同步在線學習(直播課)和異步在線學習的方式(點播課,如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進行,通過設計一些跨學科、跨單元的主題,提供一些適當的資源,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查閱資料,研討交流,展示學習成果,進而達成學習目標。

2. 教師指導的在線被動學習

其基本條件與類型1類似,但是學生習慣於傳統的學習模式,在線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只能按照教師的教學步驟,亦步亦趨地開展學習。這種學習方式需要教師設計具體的學習任務,反饋要及時,輔導要有針對性,由淺入深,逐步引導學生掌握每個知識點,進而完成學習任務。

3. 無教師指導的在線自主學習

這種學習方式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和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根據學習目標,以個人的興趣愛好和問題解決需要為中心,自主制定學習任務,查閱網上資料,自定步調,獨自或參加虛擬社區協作完成學習任務,進而建立個性化的知識體系。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都是在線自主完成的,不需要教師指導。

4. 無教師指導的在線被動學習

這種學習方式以完成任務為中心,教師發布學習任務和學習安排,學生遵照教師指示在線觀看、學習相關的學習資料和視頻,獨自完成作業,教師對學習過程無指導、對學習結果無反饋。

5. 教師指導的線下自主學習

這種學習方式通常是由於信息化條件不具備或者教師不具備在線指導能力,而學生又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而採用的學習方式。教師可以設置單元或跨學科學習主題,為學生線下自主學習提供空間,通過電話等指導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

6. 教師指導的線下被動學習

這種學習類型的學生由於自主學習能力不強,依賴於教師的具體指導和及時監督,但由於各種原因,教師無法在線上具體指導,只能通過電話等指導學生學習,無法及時監督學生,不能及時反饋學生問題,學生居家學習效率不高。

7. 無教師指導的線下自主學習

這種學習方式雖然沒有網絡,沒有教師的有效指導,但是由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強,學生可以根據學期的目標,以個人的興趣愛好和問題解決需要為中心,依賴教材等線下資源,自行調節,自行學習,自行達成學習目標。

8. 無教師指導的線下被動學習

教師僅僅是發布相關的學習任務和學習安排,但由於各種原因無法提供有效的指導,而且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較差,加上信息化條件較差,不能進行在線學習。這種學習方式中很多學生處於無法監管的狀態,很容易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只能是居家「野蠻生長」。這是我們應該重點關注的學生群體,家長也應該承擔起相關的輔導、監督責任。

綜上,當下教師的主要教學方式是在線教學,其典型模式有網絡在線課程、網絡直播教學、電視空中課堂等,主要是與學生的在線學習方式相對應,而與學生的線下學習方式並沒有對應,但學生在線下學習的時間一般要超過線上學習時間,僅僅關注在線教學而不關注學生其他線下學習方式,會導致在線教學效果不佳。需要說明的是,在疫情期間學生的居家學習方式並不是固定的,可以是一種或者幾種學習方式的組合,並且這幾種學習方式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可以隨著學習任務、效果等進行轉化。例如,當學生進行線上自主探究學習時,由於教師的指導不到位,自己的網上自主學習能力有限,導致效率不高,學生可能會對在線學習失去興趣,轉為線下學習。

三、「五育並舉」,科學設計居家學習內容併合理使用資源

(一)科學設計居家學習內容

「停課不停學」不等於把學校的課程都搬到線上。我們看到一些地方的安排,基本上把原來的課表搬到了線上,教學內容安排得滿滿的,內容仍然以知識傳授為主,教學形式仍然以講授為主。對此,我們應該深思學生居家學習應該學習什麼?是知識技能嗎?是考試內容嗎?疫情時期,讓學生彌補學校教育的缺失,比補課更重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按照「五育並舉」的思路設計教學和學習,應是這一特殊時期理當關注的重心與焦點問題,即在爭取做到有學上的同時,也要盡力做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停步。

居家學習的特殊環境讓「五育」失去了學校教育的主戰場,失去了教師的關鍵作用,如果任由學生自由發展而不加以引導的話,學生的「五育」就會停滯,甚至存在倒退的風險。而「停課不停學」政策有效緩解了這個問題,為學生的成長續航。由於在線課堂時空等因素的局限,師生分離,對話、互動不便,教師難以發揮「身教」「不言之教」的現場效果,其育人的方式也受到一定的局限。這就需要在線課堂之外的學習場景——而這正是這段時間學生居家學習的優勢所在,尤其是平時學校教育得不到重視的內容,居家學習反而具有一定的優勢,例如勞動教育等,如圖1所示。

圖1 「停課不停學」對「五育」的作用

「五育並舉」並不是要求對「五育」均衡用力,而是要根據居家學習的特性而有所側重。根據經濟學的「比較優勢」「機會成本」進行分析,不難發現,將重心和精力集中在「育人」上,比單純在「教學」上著力,更為有利有效,更有「性價比」。那麼在疫情期間,怎樣設計「五育」的學習內容?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進行劃分:一個是重要性、緊迫性,另一個是操作性、效率。這樣我們可以得到四個象限的內容,如圖2所示。我們應該重點抓重要性、緊迫性、操作性、效率高的學習內容(例如,愛國教育、生命教育、家庭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等),即第一象限的學習內容,而應該把第三象限的內容(比如複雜的實驗、社會實踐等)適當延伸到正式開學後再學習。

圖2 「五育」學習內容的兩維劃分

綜上,教師在線教學與學生居家學習內容應側重如下內容:

1. 立德樹人,培養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1)愛國主義教育

把疫情當課程,把社會當課堂。居家學習不應僅僅是知識的學習,更應該結合此次疫情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指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要面向全體人民、聚焦青少年」[2]。

在抗擊肺炎疫情中,湧現出很多現實的鮮活的優秀人物、典型案例,為紮實開展深入、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了鮮活的教材。在此特殊時期,要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抗擊新冠肺炎鬥爭是愛國主義的偉大實踐,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結合;要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疫情防控背後的制度優勢,堅定製度自信,更加充分理解社會主義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所在;要讓學生感受到無數「逆行者」無私奉獻、眾志成城、奮勇向前、拼搏奉獻的精神;要總結、宣傳、推廣這些先進事跡,創作、推送、展示「戰役」作品,讓學生感受到英雄的力量、榜樣的力量,由淺入深、全方位、立體式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不斷深化愛國主義教育成效,增強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情感。

(2)生命教育

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環境和精神生活,要充分利用此時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認識「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形成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觀念,尊重自然規律,愛護野生動物,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用勇敢逆行、千裡馳援的鮮活例子告訴學生,責任、擔當和奉獻是生命的價值體現。教育學生珍惜生命,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則意識,樹立正確的生活目標。

2. 提升信息素養,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1)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可以讓學生在知識學習、學科學習、深度學習、探究學習等多方面得到發展,奠定人生發展的堅實基礎。居家學習對學生來說約束力降低,教師難以進行管理。但這也為學生提供了一次鍛鍊自我管理能力、體驗在線教學、體驗混合式學習,以及學習在網際網路上進行交流和溝通的機會,賦予了學生更多的學習自主權,為挑戰高水準學習、個性化學習、自適應學習、提升潛能提供了機會。

疫情期間,我們需要更多地信任學生,以輔助學生學習為主,而非以灌輸教學為主,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應鼓勵、督促學生大膽實踐,培養學生居家學習(不僅是線上學習)的良好習慣,例如良好的意志力、獨立思考能力、時間管理能力、信息搜索和問題解決能力等。指導學生加強自我嚴格管理,避免生活學習規律節奏混亂,如作好學習規劃等。「使用在線學習平臺記錄的行為數據,來幫助學習者更清晰地了解自身的學習進程,培養其反思及認知監控等自主學習能力」[3]。當然,也有學生會表現出來不自律、沉溺於遊戲、娛樂的情況,家長們作為監護人,要做好監督和引導。

(2)提升信息素養

在線學習是對傳統學習方式的一種顛覆,需要學生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尤其是在線自主學習更考驗著學生們的信息素養。好的信息素養將促使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帶著強烈的學習動機,積極互動、利用網際網路資源解決問題。學生居家學習需要做好以下幾點:一是正確看待和使用電子設備,學會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熟悉在線學習的特點、方法和規則,防止沉迷網路遊戲,瀏覽不良信息,產生「手機依賴」和「網絡依賴」等不當行為和消極情緒;二是學會在線互動和協作,能夠與不同知識背景和學習特長的學生圍繞某個問題相互協作;三是學會利用平臺(如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的各項功能,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平臺記錄的各種數據進行學習分析。

(3)學會學習,重在學習品質、學習方法

平常在學校,教師是主導,重學科內容、考試內容,輕學習方法、學習品質。大規模質量監測數據發現,學生的學習品質、學習方法顯著影響學生學業成績。學貴在得法,學習力是學生終身的能力,要讓學生學會科學學習,提升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學習能力,著眼於學生返校後的學習後勁。

(4)側重問題解決能力和高階思維能力

居家學習不能僅僅學習簡單的知識和技能,應側重於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高階思維能力。要讓學生通過整理和複習舊課、查閱資料、在網上參與討論和交流等,不斷提出「新問題」,並協作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不斷加強和重構他們原有的知識結構,提升高階思維能力。

3. 促進身心和諧發展

疫情期間的居家生活狀態讓學生不同程度存在「焦慮感」和「窒息感」,可能會出現焦慮、恐慌、憤怒、無助、無聊、孤獨、煩悶、痛苦、哀傷等情緒,在認知、情緒、行為、人際交往和軀體方面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教師、家長要主動通過網絡等渠道關注學生,進行心理疏導,降低其無力無助的體驗,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心態。學生可在疫情中學習和實踐健康教育內容,亦可從疫情中學會思考、學會敬畏、學會尊重以及培養同理心。引導學生進行意志力訓練,不僅適應生存,更要挑戰生存,不斷增強生存的能力。引導學生學會一些身體放鬆的技巧,比如簡單的深呼吸、腹式呼吸等。讓學生學會求助,遇到解決不了的心理問題,要及時撥打心理援助熱線,找專家解決。

在增強心理免疫力的同時,因地制宜、發揮創意的居家體育鍛鍊,也是學生居家學習的必備課程。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當前學生的身體總體上未得到足夠的重視,無疑是當下教育和社會的重大缺失和遺憾。長期居家、久坐不動,不僅影響體能,還容易導致作息紊亂,引發負面情緒。要切實抓住這段「宅家戰『疫』」時間,樹立健康第一的觀念,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健康素養。要充分利用多種途徑,開展宣傳和指導,向學生及家長宣傳居家體育鍛鍊和近視防控的重要性。提供一些以拉伸運動、廣播操、平衡性練習、仰臥起坐、伏地挺身、跳繩、深蹲等自重訓練和其他使用小型器械適宜在室內進行的鍛鍊項目,讓居家鍛鍊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生活方式。例如,上海市為學生推薦涉及跑、攀登與爬越、跳躍、投擲等動作的7種鍛鍊方式;天津市為學生提供體育類網絡視頻課程資源等。

4. 增強勞動意識與技能

勞動教育是「五育」中的短板。家庭是勞動教育的重要場所,沒有家庭的配合,勞動教育的鏈條是不完整的。疫情期間的居家學習環境為勞動教育提供了便利條件,有助於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與技能。

在平時的教育中往往把勞動教育混同於普通務工和勞作,側重於鍛鍊筋骨、培養思想品質和感情。居家環境下,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理念,認識到「勞動創造了人」,是人類文明起源的主要手段,是身心發展的底層結構,是知識創造的源頭,為所有學習活動提供底層邏輯,是很多學習技能的母體。讓學生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尊重每一位勞動者,使他們真正認識到勞動是財富的源泉。家長要以身作則,教育學生懂得感恩,珍惜勞動成果,在家裡積極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持之以恆,從小事做起。勞動教育可以潤物無聲地進入每一個家庭,但不能「空化」,而應該顯化、剛化、硬化、操作化,應該將學生的宅家勞動、鍛鍊等納入學校可量化、可操作、可反饋、可評價、可展示的體系指導之中。

(二)居家學習資源的類型與使用

學習離不開各種資源的支持,居家學習更是如此。如果擁有優質的課程化、智能化的數字資源和豐富的線下資源,學生居家學習會更加高效。學生居家學習期間面對的資源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通過電視、廣播等傳輸的學習資源,採取直播、錄播、點播等方式傳輸的學習資源,還有很多線下資源。為了清晰地認識各種資源的性質和使用方式,我們可以按照兩個維度對學習資源進行劃分:一個維度是現有資源和生成性資源;另一個維度是線上資源和線下資源(如圖3所示)。現有資源是指國家、各地、學校、教師等提供以及學生手頭擁有的各種優質資源,如疫情期間,「教育部開通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和電視空中課堂,免費提供有關學習資源,供各地自主選擇使用」[4],可供5000萬學生同時在線使用。生成性資源是指學生在居家學習情境中通過積極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研討交流、共同思考與共同發展中產生的超出預設的新問題、新情況。生成性資源是動態生成的,即在學習過程中生成的,它不是預先計劃和設定的產物,不是教學前就安排好的,也不能夠預先安排,比如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作品、疑問、問題或者錯誤答案等。準確、及時地捕捉到這些生成性資源並對其加以合理利用,將使學習得到拓展,而最終有利於學習目標的實現。在線資源是利用計算機系統或者社交軟體通過通信設備傳播和網絡軟體管理的信息資源。線下資源主要指學生的教科書、學習資料、圖書、課外書等紙質資源。

圖3 居家學習資源分類框架

不同的資源具有不同的優勢,適用於不同的學習方式,要根據不同的信息化條件、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學習規律,選用恰當的資源。例如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提供的資源,質量高,涉及各專題各學段各學科,觸達人群廣,可以同時滿足大規模學生的學習需求,但目前只提供資源,不支持直播,不支持互動,學生無法實現個性化學習,比較適用於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自學。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關注學生的生成性資源。教師應「跳出學科看教學,跳出教材用教材」,多設計一些探究活動,開發和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學習資源,把教學與現實生活相聯繫,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與體驗;生成性資源大多產生於互動和交流中,疫情防控時期,教師要充分挖掘在線互動功能,關注對話,促進在線資源的「動態生成」;教師應鼓勵、尊重、欣賞學生的不同學習方法,不同的解題策略,不同的觀點想法,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才能;探究任務要具有彈性,要給學生體驗、思考和發展的空間。例如,教師在進行疫情防控知識傳授的同時,可以設計一些探究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虛擬社區進行研討,形成一篇篇防疫日記、一張張手抄報和一段段鮮活的小視頻,表達自己對疫情防控的理解,教師對這些材料進行梳理總結,進而把它們作為鮮活教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師要根據疫情、校情、學情,按照課程教學安排,對目前網絡上魚目混珠的海量教學資源進行科學嚴謹的甄別、整合,向學生提供的學習資源必須政治安全、內容科學、質量過關。教師要及時捕捉生成的教學資源,靈活使用,善於調整教學計劃,使學生學習處於動態生成過程中,才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在明確學生居家學習的學習形式、學習內容、學習資源後,我們就可以構建出不同的居家學習模式。在極少數深度貧困家庭中,由於沒有信息化環境,沒有電視,無法進行在線學習,無法接收國家播出的課程,也無法得到教師的有效指導,他們所能依賴的只是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手頭有限的學習資料。有些學生無網絡但是有電視,他們可以學習國家播出的課程和線下有限的資源,但是沒有網絡仍然限制了教師的指導和反饋。上面這兩種學習方式屬於無教師指導的線下學習。對有網絡但軟硬體條件不成熟的學生,可利用國家、地方或校本現有課程資源,自主學習,教師通過微信、QQ等社交軟體進行答疑輔導工作,其學習模式為:教師布置/學生自主確定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形成研究問題—獨自線下學習—教師運用社交軟體或家長現場答疑解惑、輔導—總結反思、自我評價、教師評價。還有部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強,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意願,在具備網絡的情況下可以自主進行在線學習,其學習模式為:自主確立學習目標、形成研究問題—查閱網絡資料—網上探究完成學習任務—教師運用社交軟體或在線答疑、輔導—總結反思、自我評價。以上各種模式都是單純的線上或者線下學習,而線上線下混合學習模式更有利於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因而下文我們重點研究混合學習模式的建構和應用。

(一)混合學習模式建構

近年來隨著「三通兩平臺」的建設、師生信息素養的提升,現在的大多數家庭基本上擁有了電視和網絡,信息化條件較好,師生也基本具備了在線教學和在線學習的能力,在線教學研究也基本成熟,例如周效章構建了「在線教育平臺+學習中心」融合教學模式,旨在為在線教學與線下教學的融合實施提供有效指導[5];王帆等人研究了不同組織形態下「在線學習」品質[6];範穎介紹了引領式在線學習模式的特點及實踐運用[7];吳南中研究了在線學習培育的頂層設計與推進機制[8],等等。在文獻研究和經驗總結的基礎上,本文構建出了基於班級虛擬共同體的混合學習模式,如圖4所示。本模式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平臺和工具為依託,以虛擬學習共同體為核心,以教師為引導,以同步在線學習+異步在線學習+線下自主學習為學習方式,有目標、有計劃地深度參與學習活動,完成課程的學習,從而實現學習質量的提升和學生的個人成長。

(二)模式解析

1. 確定學習目標、學習任務

根據學校和教師的要求,學生考察自身可利用的在線教學平臺、線上線下資源,結合自身情況制定居家整體學習計劃。制定總體學習計劃之後,要對學習的目的、內容、資源、時間等各個方面作詳細的分析。

圖4 基於班級虛擬共同體的混合學習模式

2. 整合學習資源,供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選用/製作/整合易用適用的教學資源,儘量選用已有的優質資源,例如,教育部組織在線課程平臺免費開放在線課程2.4萬餘門,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整合的各種資源,這些都是非常優質的在線學習資源。如果有特定需要,教師再自己製作資源,且製作的資源要小而精。給學生們推送的資源包應包括主題探究、基本知識、經典題例、解題策略等。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和任務適當引進或改造現有資源,給學生創建一個拓展性的資源庫,以方便其進行拓展性學習。學生根據學習任務,結合線上線下資源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進行自主學習。

3. 虛擬班級共同體

學生在線學習既可以是獨自在線學習,也可以是在虛擬社區(如學習空間人人通)進行協作學習。社會臨場感對虛擬學習社區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並對個體知覺學習和學習滿意度等產生影響[9],在疫情期間,以班級為單位建構的虛擬學習空間具有最好的社會臨場感,具有如下優勢:一是社會性情境強,能最小化與平時班級的區別,積極復原「師生關係」,約束力強,學生有歸屬感和集體感,有效克服了學生居家學習孤軍奮戰的孤獨感,有利於學生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習動力和積極性,提升學習效率;二是互動便利,在熟悉的人際關係中學生可以隨時互動反饋、協作交流。

4. 同步在線學習+異步在線學習+線下自主學習

在線學習從時間角度來說,可分為同步在線學習、異步在線學習、同步在線學習+異步在線學習。同步在線學習的主要表現方式是直播教學,可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教師直播,教師的信息素養、教學水平、互動能力、教學風格、個人魅力和內涵、親和力、表現力是影響直播教學的主要因素;另一種是學生直播,學生在自學以後,可以在平臺上展示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成果和學習經驗,這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一種重要方式。異步在線學習的主要表現方式是收看課堂視頻、錄播、慕課、微課、文本、線上交流輔導等形式,國家、省市區各級教育公共資源平臺基本上都提供異步在線學習服務。學生居家學習為自主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學生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自主制訂學習目標,自定步調實現學習目標,這需要學生掌握多種學習技能和方法,具備自主制定學習目標、自我管理、自我監控、自我評價等能力。

綜上,學習者需根據學校或者教師要求制定學習計劃,根據自己的學習風格與課程資源情況,採用同步在線學習、異步在線學習、自主學習的不同組合,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5. 多元評價

在學習後,應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目前主要是基於電子作業等進行評價,隨著教材和學習資料寄到學生手中,這一現象可能會有所變化。評價學生的學習應採用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教師可依據平臺提供的學習過程數據、交互數據、結果數據等作出量化評價。家長可依據學生學習的動態和學習表現作出質性評價。「學生對自身學習有比較清晰的認知,可依據教師給出的評價表作出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自我評價相結合的多元評價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在線學習的質量。」[10]

6. 反饋、輔導與改進

混合學習是一種比較有挑戰性的學習方式,更何況大多數學生是第一次進行,肯定存在著不足與問題。根據多元評價,教師可為學生居家學習生成個性化報告,並提供針對性個體輔導。「學生結合大數據分析的結果,可以有針對性地改善學習方法、學習進度、學習內容,提升學習效率」[11]。教師對於在線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反思改進,以進一步改進教學模式。

上述幾個部分是一個開放的良性循環系統,教師、家長、學生在任何階段都可以對整個教學活動、學習活動中的體驗、存在問題、建議等進行相互交流,進而及時改進不足,以使整個學習模式更加完善,學習質量得到保障。

(三)模式的特點與實施

1. 模式特點

「停課不停學」是「網際網路+教育」服務社會的重要體現,也是應對疫情的創新之舉和有效策略。居家學習改變了學生傳統課堂的被動學習習慣,倒逼著學生自主制定實施學習計劃,學會自主學習,體驗問題驅動、項目學習、翻轉課堂,探索線上線下互動交流。在教育信息化應用基礎較好的區域或學校,線上學習已成為常態。我們提出的這種混合學習模式,以學生發展為核心,依託國家、省、縣(區)教育資源公共平臺或學校自選平臺,充分利用已有優質資源,以同步直播、異步點播、微視頻學習、學生自主學習等方式個性化地進行學習,側重於線上線下師生互動分享、線上答疑評價,側重於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反映了技術促進教育變革的特性,反映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

2. 實施注意事項

(1)平臺的功能要求

「由於在線學習的開展需要藉助網際網路,因而學習環境相對傳統面授學習更為複雜」[12],其中平臺是當前限制在線學習的主要因素。由於平臺在延遲開學初期的擁擠和卡頓、操作不方便等導致學生對平臺的滿意度很低。首先,由於大多數學生信息素養不高,平臺操作一定要簡單,具有易用性。其次,能提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資源,包括教師直播課、優質錄播課、虛擬仿真、教育遊戲、虛擬實驗室、電子教材、題庫、案例庫以及相關的拓展性資源等。第三,要支持資源點播模式、互動直播模式等多種教學模式,以適應不同學習者的多樣化需求。第四,「在學習交互方面,拓展和開發更多的學習交互社區,提供交流討論的空間」[13]。第五,要具有智能功能。「人工智慧有可能成為新的革命的起點,這一特徵極大地改變著教育生態」[14],人工智慧能夠「智能分析學習過程、智能推送學習資源……」[15],為因材施教、個性化學習提供幫助。

(2)促進線上互動

如何保障學生線上互動的有效性,是在線學習的關鍵點。首先,在理念上,以學生學習共同體為主體,強調所有學生在虛擬學習社區內共同參與,教師全程引領、輔導。其次,考慮到學生在能力、時間、精力、知識儲備、技術運用等方面的局限,開展方式要儘可能靈活有序,根據學習主題和內容,隨時調整。第三,善於發現並及時矯正學生的問題,充分利用平臺、QQ、微信等及時反饋學生疑問,促進學生有效交流。第四,研討的問題要適中,時間要充足,問題過多會使得討論時間變得過於倉促,時間不足會使討論變成一種形式,達不到預期效果。

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5G、虛擬實境接踵而來,我們行進在現實與未來的路途中。這次「新毒」的肆虐,給教育造成了巨大困難[16],教育系統在特殊情況下面向全國億萬學生開展大規模在線教育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創舉,在全球也屬首次[17]。這次疫情,大力促進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促進了教師在線教學和學生的在線學習。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對在線教學價值的認識不到位、對在線教學創新的理論指導匱乏、對在線教學組織的保障條件缺失等問題[18],尤其是沒有從學生學習的角度思考問題,我們應建立學習共同體,讓學生學習共同體成為在線教學的主角[19]。本文構建的混合學習方式以學生為中心,發揮線上和線下學習的優勢,有利於保障學生居家學習的高效率,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本文發表於《電化教育研究》2020年第5期,轉載請與電化教育研究雜誌社編輯部聯繫(官方郵箱:dhjyyj@163.com)。

引用請註明參考文獻:宋靈青, 許 林.疫情時期學生居家學習方式、學習內容與學習模式構建[J].電化教育研究,2020,41(5):18-26.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教育部關於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DB/OL].(2020-02-27)[2020-01-27].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1/t20200127_416672.html.

[2] 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DB/OL].(2020-02-27)[2019-11-12]. 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12/content_5451352.htm.

[3] 黃振中,張曉蕾.自主學習能力對在線學習效果的影響機制探究——兼論在線學習交互體驗的中介作用[J].現代教育技術,2018(3):66-72.

[4] 教育部.教育部 工信部印發通知部署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EB/OL].(2020-02-27)[2020-02-12].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2/t20200212_420385.html.

[5] 周效章.「在線教育平臺+學習中心」融合教學模式構建研究——基於滬江教學模式的分析與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17(10):33-40.

[6] 王帆,王珣,祁晨詩,等.不同組織形態下「在線學習」品質比較實證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8(11):37-43.

[7] 範穎.引領式在線學習模式在遠程教學中的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10(10):111-114.

[8] 吳南中.在線學習培育的頂層設計與推進機制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6(1):45-58.

[9] 胡勇.在線學習過程中的社會臨場感與不同網絡學習效果之間的關係初探[J].電化教育研究,2013(2):47-51.

[10] 宋靈青,許林,李雅瑄.精準在線教學+居家學習模式:疫情時期學生學習質量提升的途徑[J].中國電化教育,2020(3):114-122.

[11] 宋靈青,田羅樂.「網際網路+」時代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新理路[J].中國電化教育,2017(1):78-82.

[12] 胡勇,趙鳳梅.在線學習成效的理論分析模型及測量[J].電化教育研究,2015(10):37-45.

[13] MOOC在線學習困難與學習支持調查研究——以《紅樓夢》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4(12):33-39.

[14] 宋靈青,許林.「AI」時代未來教師專業發展途徑探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8(7):73-80.

[15] 宋靈青,許林.人工智慧教育應用的邏輯起點與邊界——以知識學習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9(6):14-20.

[16] 李芒,張華陽.抗疫之中話教學[J].中國電化教育,2020(4):8-15.

[17] 黃榮懷,張慕華,瀋陽,田陽,曾海軍.超大規模網際網路教育組織的核心要素研究——在線教育有效支撐「停課不停學」案例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20,41(3):10-19.

[18] 謝幼如,邱藝,黃瑜玲,王芹磊.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在線教學方式的特徵、問題與創新[J].電化教育研究,2020,41(3):20-28.

[19] 祝智庭,郭紹青,吳砥,劉三女牙.「停課不停學」政策解讀、關鍵問題與應對舉措[J].中國電化教育,2020(4):1-7.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Style, Learning Content and Learning Mode for Students Studying at Home during the Epidemic

SONG Lingqing, XU Lin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Beijing 100031)

[Abstract] "Suspended classes, ongoing learning" is an innovative and effective strategy to ensure that student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have schooling" during the outbreak of COVID 19. However, due to in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at concept, most people just focus on online teaching, and pay little attention to home-based lear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Thus, this paper summarizes eight types of home-based learning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such as teacher-guided online autonomous learning, teacher-guided offline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online autonomous learning without teacher guidance, and also analyses their main characteristic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ntent of home-based learning should be designed scientifically with the focus on cultivating good students, and the learning resources could be divided from two dimensions of existing resources and generative resources, online resources and offline resourc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ose materials should be analyzed as well. Finally, a hybrid learning model is constructed, which combines synchronous online learning, asynchronous online learning and offline autonomous learning based on virtual class community, so as to ensure that students will not stop learning during the epidemic period and then obtai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understanding and promoting the concept of "suspended classes, ongoing learning", and to provide ideas and method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to carry out home-based learning.

[Keywords] Home Schooling; Learning Style; Learning Content; Blended Learning; Suspended Classes, Ongoing Learning

[作者簡介] 宋靈青(1981—),男,山東梁山人。副編審,博士,主要從事教育信息化、教學與教師專業發展研究。E-mail:songlingqing@126.com。

中文核心期刊
CSSCI來源期刊 
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
AMI核心期刊

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

《電化教育研究》創刊於1980年,是我國教育與電教界的學術理論園地和權威性刊物,素有「中國電化教育理論研究基地」之稱譽。主要研究現代教育前沿問題,服務全國教育教學改革;關注國內外信息化教育理論的創新。

《電化教育研究》開設的欄目主要包括理論探討、網絡教育、學習環境與資源、課程與教學、學科建設與教師發展、中小學電教、歷史與國際比較等。

相關焦點

  • 陳文峰、汪基德:疫情時期混合學習模式探究與展望
    在混合學習理論指導下,教師可以以資源導學、導學測試、自主學習、效果檢測、直播答疑為主要教學環節構建混合學習模式,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關照學生的獲得感,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後疫情時代的教與學提供借鑑。關鍵詞:疫情時期;混合學習;教學模式;資源共享機制;精準評價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
  • 抗疫時期,一線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居家學習?
    抗疫時期,一線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居家學習?原創作者|劉靜(江蘇省徐州市鄭集高級中學)我們正在經歷一個非常時期。也是有史以來,最長的一個假期。在抗「疫」的特殊時期師生共同學習進步!我校的做法和我的具體做法如下:1、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育人在前,知識傳授在後。無論是班主任老師、上課的老師還是每一位科任老師,都應該秉持育人在先,教學和要求、管理在後,激勵為主,批評為輔的理念。
  • 構建疫情期中小學應急教育模式
    其中,育人模式以災難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為重點,建立全面育人機制;教學模式以教學組織和學習指導為重點,提高學生居家學習生活質量;管理模式以疫情防控和服務學生為重點,提高學校應急狀態運行水平。育人模式 構建高質量的居家教育生活堅持立德樹人,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讓學生收穫精神上的成長疫情防控是疫情期學校的頭等大事,學校應在政府的組織下制定、啟動校園重大傳染病應急防疫機制,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相關工作。
  • 教師對學生學習活動直接管控削弱 居家學習效果如何
    課題組針對居家學習和網絡學習的認可度和滿意度、硬體條件、學習內容和計劃安排、教師和家長責任、學生的自覺和自律性等進行了深入調查。  1.中小學生居家學習滿意度總體較高  絕大多數學生認可網絡學習方式和學習效果。77.3%的學生認為在不能到校學習的情況下進行網絡學習是個好方式,72.9%的學生對居家期間的網絡學習方式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
  • 合肥常春藤學校 | 關於疫情防控時期學生居家學習家長監督的指導意見
    合肥常春藤學校 | 關於疫情防控時期學生居家學習家長監督的指導意見
  • 烏魯木齊學生居家學習「五育並舉」
    烏魯木齊各中小學及職業院校在停課不停學的過程中,以特殊的教育方式為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提供了生動的實踐,構建起居家學習的新模式。 「居家學習這段時間,對於畢業年級學生來說,重點在於查漏補缺。」市第八中學教研室主任王小紅說,建議學生為自己制定學習時間表,也可以與同學組成學習小組,互相監督提醒,按照老師的建議有條不紊進行複習,從容面對中高考。 此外,在特殊時期,如何樹立家國情懷,捫心自問我能做什麼?成為了思政教育中新的思考題。
  • 雲上PBL-STEAM,構建學習模式新生態
    以疫情為教材,開展問題研究,拓展線上教學新模式,構建面向未來的學習模式新生態。 我校以PBL-STEAM——融合多學科於一體的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開展項目式學習。學生和教師共同圍繞當下疫情中的真實問題,藉助多種資源、工具和技術,通過調查、觀察、探究、交流、展示、分享等方式開展實踐活動,解決問題、獲得經驗。
  • 康橋雙語部居家學習通訊
    從1/30起,教務處就陸續向家長發送江蘇省名師空中課堂、蘇州線上教育平臺、部編版教材及一些坊間優質線上教學內容,讓學生有預熱學習的素材。而老師們也克服教材及設備問題投入到認真的備課當中。
  • 居家學習:學生和老師究竟應該怎麼做?
    這種新的學習生活與學校環境下的學習生活有了明顯不同,中小學生如何儘快適應、能不能適應、怎樣適應新的學習生活?不僅直接關係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成為教育治理和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面對學生居家學習的「新生活」,這個「新」主要體現在不同於在校的學習生活。學生的學習環境、學習方式、教與學的關係都發生了明顯變化;同時,學校與家庭的作用也相互易位,家庭在學生的居家學習生活中的作用更加突顯。
  • 北京市骨幹教師劉紅燕:豐富學習方式,做居家學習「小主人」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今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怎樣度過這段特殊時期,讓自己的學習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更有意義呢?老師有幾點建議,與同學們分享。疫情當下的學習是「真實學習的機會」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努力實踐「真實學習」、「深度學習」。
  • 居家學習是疫情下的應急方式,也給中小學教育變革帶來機遇!這些...
    為在疫情期間推進「停課不停學」,學校和家庭共同組織實施學生居家學習活動,對於全國中小學教育來說,這既是全國公共衛生應急在教育領域的危機處理,也是推動教育主動變革的重大機遇。學生們對居家學習滿意度如何?什麼是影響居家學習的重要因素?適應居家學習,教師角色需要做出哪些改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的關係要如何調整呢?
  • 非常時期居家學習如何更有效?
    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這個寒假絕大多數同學和家人一起被「宅」在了家中。為了幫助學生居家學習,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微課、慕課、空中課堂等網絡學習資源,一些機構和企業在疫情期間也免費開放了一些數字資源,應該說學生的學習資源是比較豐富的。那麼居家學習怎麼做才能更有效果呢?
  • 好「項目」助力居家個性化學習
    在戰「疫」關鍵時期,山東省青島市嘉峪關學校以「『網際網路+』背景下個性化學習方式的實踐研究」課題為引領,系統設計居家「項目學習」工作方案,探索了基於「網際網路+」背景下多維助學的項目學習,助力學生的居家個性化學習。
  • 給特殊需要學生的居家生活和學習資源
    在這段特殊的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學」,線上資源豐富多樣,我們給特殊需要學生的居家生活和學習推薦的網絡學習資源
  • 停課不停學 居家學習的優勢在哪裡?
    很多一線教師也指出,非常時期,線上教學使得教師不能時刻監督學生,但卻為學生創造了靜心、摸索、思考的空間,教師的信息化水平和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得到了鍛鍊和提高。  儘管有部分教師認為,由於各種因素制約,「停課不停學」的實際效果參差不齊,但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則試圖找尋「在家學習」背後所蘊含的教育規律。
  • 高書國:居家學習助推中小學教育變革
    「疫情防控背景下,我國有5000萬中小學生居家學習,已經成為影響中小學甚至全民的一次教育改革。」主題發言環節,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戰略室主任高書國以《中小學居家在線學習的變革和方法》為題作了分享。在線教學實踐改變了學習形態疫情防控背景下,在線教學實踐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校的「管」、以及教育的形態。
  • 居家學習生活亦可豐富多彩——給因疫情宅家的學生和家長几點建議
    由於疫情原因,學校實施了延期開學,學生宅在家裡開展自主學習生活。教育部和各地教育部門積極行動,提供了網上學習資源,學生們開始了「停課不停學」的居家學習。「通知」強調「堅持國家課程學習與疫情防控知識學習相結合,注重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鼓勵學生鍛鍊身體、開展課外閱讀;堅持學校教師線上指導幫助與學生居家自主學習相結合,限時限量合理安排學習。要注重疫情防護知識普及,認真學習防疫阻擊戰中湧現的先進事跡。」提醒廣大教師、家長和學生在防控疫情嚴峻形勢下,把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科學、適度安排學習、生活和鍛鍊,讓居家學習生活豐富多彩。
  • 北京開學時間視疫情發展確定 學校應指導學生居家學習
    2月14日晚,記者從北京市教委獲悉,開學時間根據疫情發展確定,特殊時期,學校應指導學生進行居家學習。市教委指出,指導學生居家學習和生活不是傳統意義的假期,也不意味著線上開學,而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通過學校、老師科學合理的指導,確保孩子在特殊時期內心不焦慮、生活不單調、身心更健康。具體什麼時間開學,要根據疫情形勢發展確定。
  • 尚未返回新加坡,學生入境後將繼續以居家學習方式跟上學習進度
    新加坡因為亞洲第一的教育質量、優美的環境、雙語教育體系、寬鬆的陪讀政策、真正的國際化教育、低廉的學費……此成了各位家長心目中的留學聖地,但是由於年初的一場新冠疫情,導致大多數前往新加坡留學的學生不能按時返校……新加坡本地目前還有約500
  • 浙江省教育廳:疫情期間,給小學生居家學習的10條建議!
    學生居家學習是當前抗疫期間教育教學的特殊學習方式,線上教學是我省教育系統的積極應對之舉,也是促進育人方式多樣化的重要契機。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易持久,獨立性和自覺性相對較弱,在生活、學習、活動等各方面都需要成人的監護和具體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