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放轆轤閒浸酒,籠開鸚鵡報煎茶。
寧靜致遠,方得始終,我是林方致。
茶也,茗也。
蘇軾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對很多茶友而言,則是一日不可無茶。
茶已經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可以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也可是琴棋書畫詩酒茶。
茶葉的分類方式多樣,可按季節、產地、形態、發酵程度等來區分。按季節分,分為春茶、秋茶等;按產地分,有閩茶、滇茶等;按形態分,則有磚茶、散茶等;按發酵程度能區分成六大茶類。
對於六大茶類的區分,我們已經有詳細的介紹,那六大茶類如何選購,茶友是否清楚?
「江湖」傳說的買茶秘籍:白茶年份越老越好,紅茶香氣越高越佳,綠茶,嫩度為王。是真理還是誤區?且聽我細細道來。
01
買白茶,年份越老,價值越高?
白茶經過存放,茶葉內質變化,茶湯變得柔和甜潤,湯感稠滑,而且茶葉的性質也發生了改變,茶性溫和,適合在冬天煮飲,暖心暖胃。
但買白茶只需要看年份麼?年份越高的茶就越值得買?
事實上並不是如此,老白茶的品質不僅僅只看年份,它是由茶葉的產區、制茶工藝、存放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綜合決定的。年份高不能代表白茶的品質一定好,所以我們在購買茶葉時不能盲目追求茶葉的年份。
首先是茶葉產區,好的產區是好的茶葉原料的基礎。高山產區海拔高,氣溫較低,晝夜溫差大,茶葉積累的養分多,高山上還常年有雲霧環繞,茶葉不會受陽光直射,茶葉內咖啡鹼等物質含量少,茶葉的更加甜、柔、順。
而在平地產出的白茶就沒有這樣的質量,平地茶園沒有高山茶園的地理優勢與環境,茶葉內含有的苦味物質比較多,茶葉沒有白茶特有的清、透、甜,並且內質物含量也沒有高山茶豐富,就算存放的時間再久,仍然只是茶葉中的凡品。
在有優質原料的基礎上,我們還要考慮茶葉的製作過程是否有差錯。在制茶的過程中,攤晾不及時、烘乾不到位、或是時間把握不準,都會造成茶葉的內質受損,從而影響茶葉質量,存茶的意義不大。
此外,沒有得到合理存放的白茶,可能在存放的過程中受到灰塵、水汽、異味的幹擾,致使茶葉變質,這樣的茶葉,年份再高,也非好茶。
故而,我們在購買白茶時,不能盲目追求茶葉的年份,而是要充分考慮茶葉的出身、製作等因素,認真的篩選,才能挑選出合格好白茶。
02
買紅茶,香氣越高越佳?
聞起來越香的紅茶,品質越高?不,這是錯誤的想法,紅茶的香氣要看類型,如果是茶香過於濃鬱,有衝擊性,聞久了會發膩的香氣,並不是高品質的象徵。
工藝到位,品質出眾的紅茶香氣往往是純淨的、自然的。紅茶常見的香型有花香、果香、蜜香、松煙香等,其中花香包括山野花香、茉莉花香、梔子花香等,果香也有桂圓香、荔枝香等,香型多樣。
一款品質出眾的紅茶,茶香不是越重越好,而是要做到以下三點。
1
聞起來有層次感
不論是紅茶還是其他茶類,茶香都不能只有單一性,有層次感才能顯示出茶香的高級。
除了基礎的果香與花香,優質紅茶還會有其他的香氣做陪襯,聞茶香時,能感受到茶香的變化,層層疊疊的茶香,富有變化,讓茶香更迷人。
2
有落水香
好的紅茶,不僅幹茶的香氣芬芳,在認真衝泡過後,茶香還能與茶湯融合,馥鬱、純淨的茶香與清甜柔潤的茶湯,完美相融,落水香明顯。
如此茶湯,飲下一杯,唇齒留香,回味無窮,這才是高品質紅茶該有的茶香。
3
茶香高級,香而不膩
茶的茶香與香氣有異曲同工之妙,劣茶就像是劣質香水,香氣撲鼻,但是很刺激,讓人發膩。優質茶香像是高級香水,香氣馥鬱持久,但是茶香清雅,舒適好聞。
高山原料出產的優質紅茶茶香高級,香而不膩,走的是雅致內斂的氣質型路線,花香縷縷,果香悠悠,在茶香裡聞到的是自然的山野花香、清淡的竹林雅韻,茶香持久。
紅茶不是香高就品質好,還要觀察茶香是否自然,是否富有層次感,是否有高級感,會不會讓人發膩。
03
買綠茶,嫩度為王?
不可否認,在市面上的大部分綠茶,價格與茶葉的嫩度是成正比的,畢竟綠茶從發單芽,到初綻一芽一葉,再到綻開一芽兩葉的時間較快,採茶的時間有限,嫩度高的茶,採摘的數量有限,產量少,價值自然是高的。
物以稀為貴就是此理,但我們縱觀所有茶類的品質要求,都絕不是一個「嫩」字就能囊括的,重點也不在於茶葉的嫩與否,更多的是從茶葉的外形、茶香、滋味、耐泡度等多方面綜合評判。喝茶,喝的時候滋味也是香氣。
當一款綠茶的外形秀麗,茶香能有層次感,香型豐富,清香、嫩香等香氣多樣,茶湯的滋味清爽、清甜、清潤都能具備,那麼他就能稱作是好茶。「嫩」不是評價綠茶的唯一標準。
另外,在綠茶中的品種很多,並不是每一種綠茶都以「嫩」為佳,像是綠茶中的太平猴魁,便是與眾不同的存在,它的原料需要芽葉肥碩,老嫩適中,葉片的長度需要與芽頭持平,與傳統與綠茶相背而馳,但能說太平猴魁不是好茶麼?
綠茶,並不是越嫩越佳,盲目追求茶葉嫩度,很可能助長茶農在春茶季時,茶葉稍微成熟,就被提前採下的風氣,如此茶葉空有嫩芽外殼,卻沒有內在物質與風味,得不償失。
選茶時,需要練就火眼金睛。好茶並不是一方面突出,而是綜合因素都優秀才可,茶的香氣、滋味、內質,樣樣都能突出表現的茶,才能是好茶。
購茶時,不能迷信商家的「噱頭」,盲目追求大師、年份、嫩度,而是要從實際出發,觀茶、聞香、品嘗,多方面感受一款茶。如此,才能看破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