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是不是放得越久越好?茶葉是不是越老越香?對於這個問題,我來說說我的觀點。首先這是一個比較片面的說法,不夠準確,也不夠科學。並不是所有的茶葉都是放得,越久越好,放的越陳越香。
比如說我們國家生產量和消費量最大的綠茶,就是以鮮香活為主要特點,在綠茶的存放過程中,一般適合當年的新茶最佳,而放置一年以上的綠茶就是變成了陳茶,其實口感滋味都不如新茶來得好。綠茶在存放兩年以上就會出現非常明顯的變質變味,綠茶的保質期通常來說一般是在18個月。這還是在低溫冷藏處理保存的情況下,如果是在常溫情況下,一般6個月可能就會發生變質。
黃茶也是如此。雖然地道的黃茶有一道悶黃的流程,屬於輕微發酵的工藝,但是黃茶在保存的時候基本上要喝綠茶,類似除了避光防潮,防異味,防高溫以外,同樣沒有辦法長期儲存。一般黃茶最佳的品飲時間是在一年之內,過兩年以上的黃茶,是保存良好的話還是可以喝的,但是茶葉的香氣口感就已經喪失殆盡,沒有什麼太好的感覺了。
紅茶傳統上來講也是以2~3年之內喝完最好,並不是越陳越香,但是這些年有一些人為了追求年代感,也有將紅茶長期存儲的行為。但實際上紅茶屬於全發酵茶,它在茶葉的製作過程中就已經結束了發酵的工藝,所以在長期的存儲中他不會對茶葉進行再次的轉化,時間過長只會導致它本身營養物質的流失,不會對茶葉的品質有任何的提升作用。所以說紅茶也不是越陳越香,越陳越久越好。
好了,下面的重點來了。
像白茶、普洱茶、黑茶和部分烘焙工藝製作的巖茶,是可以進行長期存儲的,且能夠達到越陳越香的情況。白茶素來就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說法,只要存儲環境優越,存儲方式得當,白茶在五到十年之內就會充分的進行轉化,達到比新茶更加的口感和滋味。普洱茶和黑茶其實也是一樣的,其實生普,就屬於型的黑茶,也就是後發酵茶。他們在製作完成之後,就是需要通過時間來沉澱,通過時間來自然陳化,經過多年的轉化之後,茶葉才能夠提升品質,才能夠口感更加豐富,滋味更加醇厚,不管是品飲體驗還是營養價值都會大大提升。
當然,通過傳統工藝製作的巖茶可以存放二三十年之久,這些也是越陳越香的茶葉代表。總的來說不同的茶葉存儲的時間是不一樣的,並不是所有的茶葉都是越陳越香,對此大家一定要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