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港交所上市 中國最大餐飲企業正式誕生

2021-01-20 電商報

巴菲特: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

海底撈港交所上市,一戰封神

對於整個餐飲業來說,昨天無疑是個特殊的日子。

作為國內乃至全球最大的中式餐飲企業「海底撈」,正式在港交所敲鐘上市了。

究竟有多大呢?我們從招股說明書可以看出,這是迄今為止全球第一家營收超百億級的中式餐飲公司。

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公司以其驚人的速度爆發式生長。

2015年,2016年,2017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是57.57億,78.08億,106.67億。

同時,海底撈發行價為17.8元,一手為1000股,起購金額為1.78萬港元,還開創了香港歷史上入場門檻最高的新股。

不僅如此,相較於同樣做火鍋的上市公司呷哺呷哺30倍的市盈率,海底撈竟然被資本給出了70倍的估值。

而且,在這樣遠高於同行的估值下,資本不僅沒打退堂鼓,國際發售還獲得了大幅的超額認購。

有人不禁感嘆,這三年來,海底撈蛻變的實在是太快了,一不留神就坐上了國內餐飲業的頭號交椅。

標準化,資本助推成就了海底撈的蛻變

中國餐飲千千萬,為什麼會是一家火鍋店坐上了頭把交椅呢?是偶然還是必然。

其實,這一切源於中式餐飲業非常難於標準化,而火鍋店卻恰恰相反。

源源不斷的火鍋底料輸送到全國各個門店,後廚的最主要工作就是配菜的清洗和裝盤。

相較於炒菜對廚師的高度依賴,火鍋店更易於標準化,更容易進行店面的複製。

這也是麥當勞,肯德基為什麼會成長為全球餐飲巨頭,店面開滿各個角落的最主要原因。

同時,火鍋店相較於粵式等系列更容易規模化。火鍋毛利潤更高,市場總份額也更大。

巴菲特說: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

顯然,火鍋這條賽道,不僅具備了很溼的雪也同時具備很長的坡。

數據顯示,只要能保證翻臺率,火鍋的毛利潤那是相當的高。

據中國飯店協會發布的《2018年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2017年火鍋行業的整體毛利潤高達49.55%。

而火鍋不僅毛利高,在中式餐飲市場還佔據著最大的市場份額。

我們2017年火鍋市場的總收入為4362億元,佔總餐飲業13.7%的市場。

其中,川式火鍋又佔火鍋餐廳市場的64.2%。

正是因為標準化的流程,再加上足夠高的利潤及市場,讓海底撈的複製之路暢通無阻。

早在2015年以前,海底撈每年還僅僅以5-8家新店的速度擴張,隨後便每年以幾何級的速度增長。

特別是在2016年子公司頤海國際上市及這次母公司海底撈上市之後,資本得到充實,新店的複製之路就更快了。

按照海底撈的招股計劃,此次上市募集資金的60%將用於新店的擴展計劃,而僅2018年就將新增門店180-220家。

截止目前,海底撈總的門面數為379家,除了國內市場還涵蓋了臺灣,香港,新加坡,韓國,日本,美國等地。

制度化成就了海底撈的今天

除了標準化和資本助推外,公司運營的制度化也成就了海底撈的今天。

很多人對海底撈的印象還停留在幾年前的「海氏家文化」,但其實經過這三年的轉變,海底撈已經徹底改頭換面。

同樣還是對員工關懷備至,薪酬遠高於同行,但指導員工行為的不再是感恩,而是蘿蔔加大棒的體制。

據說,張勇這些年在管理方面,對標的是華為的狼性文化。

首先,海底撈將層層員工與店面利潤捆綁,將A店與B店及C店利潤捆綁。

一:如果你是普通員工,那麼你的收入來源將主要為「計件工資」。

多勞多得,鼓勵拉大收入差距,刺激員工力爭上遊。

二:如果你是店長,收入來源=基本薪資+餐廳一定百分比的利潤。

不僅如此,作為店長除了分享自己運營餐廳的收益,還可以獲得徒子徒孫店長們運營餐廳的收益。

具體分配如下:自己管理餐廳利潤的0.4%;徒弟管理餐廳利潤的3.1%; 徒孫管理餐廳利潤的1.5%

這樣做的好處有多明顯呢?

在海底撈極速擴張的當下,最需解決的人員配備就是店長,這樣的利益捆綁不僅解決了店長儲備的問題,同時還形成了老員工幫扶新員工的局面。

三:如果你是專業的幫扶教練,你的收入將與指導門店整體利潤的增長掛鈎。

除了前面的師傅帶徒弟模式,考慮到師傅們自己也有店面要打理,海底撈還專門任命了13名資深教練。

在店面遇到問題的時候,由這些資深教練對門店進行一對一指導和支持。

整體下來,海底撈的薪資待遇遠高於同行,同樣是香港上市的火鍋行業亞普圓潤,員工成本為3.9萬元,而海底撈是6.2萬元。

這樣的康概最後導致員工流失率僅僅為10%,而整個行業的流失率為28.6%。

除了胡蘿蔔,海底撈還發明了非常殘酷的大棒懲罰機制。

海底撈會將餐廳分為A,B,C三級的評級,而一旦某店連續兩次被評為C級,店長可能就會被革職。

一旦店長被革職,不管他前面帶出了多少徒子徒孫,都將直接劃斷。

而C店長的師傅也會被連坐,一同遭受懲罰。

而這些懲罰是很多人無法忍受的,一來海底撈會通過集團內部的微信進行公示,強行爆光。

一來會在每個季度的大會上,要求每個C級店長上臺說明,偶爾還會出現蘸芥末吃黃瓜的懲罰。

一方面給你遠高於同行的薪資,讓你跳無可跳;一方面讓每個人在巨大的壓力下拼命奔跑。

這確實很華為,海底撈就是在這樣的制度下,翻臺率逐年提升,從4提升到4.5再提升到5,公司的單店利潤率從此逐年走高。

外賣,火鍋底料撐起海底撈的星辰大海

那麼海底撈的成長邊界在哪?

海底撈制度再華為,他也是家餐飲行業,也擺脫不了服務業的本質。

從單店的到店消費利潤增長來看,海底撈應該已經走到了行業的極致。

這從海底撈營運長楊利娟的表述中可以知道。

她表示:「翻臺率保持在5次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水平,如果太高就會有顧客不滿意。」

如果要繼續提高公司盈利,就必須增加店面的規模及開闢多元化的盈利渠道。

餐飲行業的商業邏輯就註定了它只能走擴店模式,且很難成為壟斷行業。

越是冪律分布的行業,也就是隨著產出的增加,成本沒什麼變化的行業,越容易出現壟斷企業。

而越是正態分布的行業,因為隨著產出的增加,成本也會跟著增加,整個行業會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景象。

餐飲行業就是典型的正態分布行業,每多賺100塊錢,就得去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多開一家店,就可以多賺一家店相應的利潤。多開一百家店,就可以多賺一百家的。

那海底撈是不是已經一眼到底,沒有其他增長的可能了呢?

非也!目前,海底撈正在兩個方面進行突圍。

一方面是海底撈外賣業務的興起,打破了單店翻臺率的上限。

既然到店消費的總額是有天花板的,那麼消費者自己在家吃不就可以了嗎?

數據顯示,2017年海底撈外賣營業額為2億元,未來也是公司大力推廣的方向。

另一方面,海底撈火鍋底料的商品化,打破了餐飲業正態分布的邊界。

如今,專注火鍋底料的子公司頤海國際(01579),自2016年上市之後,如今市值已經高達194.3億。

而數據顯示,頤海國際目前一半的營業額都來自母公司海底撈,對外的空間不可想像。

未來,海底撈將在門店數量及外賣和火鍋底料上,三架馬車同時發力,繼續穩坐全球中式餐飲第一步交椅。

作者:範智林

(本文為電商報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海底撈遞交上市申請 這回為何下定決心要在香港IPO?
    CIBANK餐投創始人吳憨子分析,海底撈選擇香港上市,有三個考慮:   首先從外部來說,港交所截止2017年上半年,共有上市餐企24家。其中中式快餐和中式正餐的平均市值較高,品類佔比最大。香港資本市場對於傳統的中式餐飲更為認可。另外,市盈率上中餐超過平均值。   第二,國內A股市場當前對餐飲IPO依然不友好,從「九毛九」近期暫停上市可見一斑。
  • 海底撈上市,市值開盤破千億,2017年營收全球中式餐飲第一名
    商悟社9月26日今日,號稱「中華火鍋老大」海底撈在港交所上市,開盤即大漲超10%,市值一度突破千億,目前已回落到944.46億港元。據商悟社了解,海底撈2017年營收102億,淨利潤12億,在中國和全球的中式餐飲市場中均排名第一,海底撈品牌也被稱為是增長最快的中式餐飲品牌。據海底撈最新招股書披露,2018年上半年海底撈營收73.4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4.4%,淨利潤6.47億。海底撈是唯一一家營收超百億的中餐企業。
  • 海底撈終於被你吃上市了!河南24家店,你貢獻了多少?
    大河財立方《極刻》記者 周世龍 陳沛被稱為火鍋界「航空母艦」的海底撈於9月26日上午正式在港交所敲鑼上市。其中,約60.0%用於為部分擴充計劃提供資金;約20.0%用於開發及實施新技術;約15.0%用於償還貸款融資;約5.0%用作公司的營運資金及作一般企業用途。02、旗下多個子公司已先一步對接資本市場早在9月上旬,港交所即披露信息,海底撈已通過上市聆訊。同時更新了招股書。
  • 剛剛,海底撈終於被你吃上市了!河南24家店,你貢獻了多少?
    9月26日上午正式在港交所敲鑼上市。截至2018年9月3日,自營有363家餐廳,包括中國內地26個省的332家,和31家位於臺灣、香港及海外地區的門店。 從整體來看,2017年海底撈營收總額106.37億元,日均1500人就餐,是中國國內首家營收超百億的餐飲企業。
  • 華潤萬象生活登陸港交所、泡泡瑪特上市總市值超1000億……
    據了解,天河城(北京路)商業體量11萬㎡,共8層,是目前北京路商圈最大體量的購物中心,項目業態品牌組合上一改北京路傳統商圈單一零售品牌為主的消費局限性,以餐飲、超市、兒童、服裝、美妝、文創、娛樂等多種業態構成超200家品牌矩陣。
  • 《海底撈店長日記》:為什麼一個火鍋店可以做成全球餐飲品牌?
    海底撈火鍋店給我的感覺,主要就是貼心的服務,切切實實如「上帝般」的服務,用我們湖南話來說,就是非常「講客氣」,這種「客氣」讓人記憶猶深。會做人的人,人緣不會差;同理,會服務的餐飲公司,生意也不會差!現在只要談到火鍋,全球性的企業,非海底撈莫屬,為什麼一個火鍋店能做到這麼大呢?
  • 上市:海底撈的「家文化」故事告一段落
    從一個只有4張桌子的小火鍋店,到封神登陸資本市場,海底撈走了整整24年。  今日(9月26日),海底撈在港交所上市,發行價定在了定價區間的上限17.8港元,開盤價為18.8港元,截止鈦媒體發稿前,海底撈股價已大漲10%,報於19.64港元,市值達到1032億港元,突破1000億港元大關。
  • 國內火鍋市場高速增長 海底撈在港提出IPO申請
    文/隨辯 GPLP2018年5月17日,國內餐飲的巨頭——海底撈在創業多年之後準備上岸,在港交所正式遞交上市申請。海底撈成立於1994年,是一家以經營川味火鍋為主、融匯各地火鍋特色為一體的大型跨省直營餐飲品牌火鍋店。海底撈的全球餐廳數量由2015年的112家,增長到2017年的273家。
  • 海底撈智慧餐廳,是對餐飲行業的顛覆嗎?
    從無人便利店到盒馬鮮生,從自動咖啡機到機器人餐廳,餐飲、零售、科技的結合不斷顛覆人們的想像。10月28日,海底撈(需求面積:800-1500平方米)歷時三年打造的全球首家智慧火鍋餐廳將在北京中駿世界城正式營業,從智慧生產到智慧服務,全新的用餐體驗將對餐飲行業以及整個商業帶來重要意義。
  • 中國火鍋底料第一品牌:專門給海底撈提供火鍋料,公司市值385億
    就目前而言,國內最知名的火鍋店品牌是海底撈,而海底撈自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後,也創造了許多的紀錄,一舉成為我國市值最高的餐飲類上市公司,也是我國第一家市值突破1000億元的餐飲公司。而在海底撈的背後,則同樣有一家專門為它提供火鍋底料的公司,這家公司就是頤海國際。而作為海底撈火鍋底料的獨家供應商,同樣在香港上市的頤海國際目前總市值也有430.28億港元(約人民幣385億元)。
  • 靠服務成中國最賺錢餐飲公司!海底撈人力成本一年三十億!
    要論中國最賺錢的餐飲公司,那一定就要屬火鍋界巨頭「海底撈」了。提起海底撈,人們首先評論的不是味道如何,而是它的服務態度。海底撈可謂是真正靠「顧客就是上帝」這個宗旨,一路走向中國餐飲界的頂峰。海底撈的創始人是張勇,也是個典型的白手起家。
  • 它是餐飲界的另一個海底撈!
    所以,中華民族的美食文化,也十分的博大精深,不要說是國人,就連很多外國有人,也深陷中國美食無法自拔。也正是因為如此,國內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美食企業,甚至還成功上市。在所有已經上市的餐飲企業中,大家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海底撈了!2019年的時候,海底撈成功登陸港股,創下了千億市值的驚人成績,一時間轟動全國。
  • 聯商餐飲周報:海底撈進軍中餐 奈雪的茶被傳上市
    餐飲企業怎麼自救?目前看,餐飲行業是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行業之一。在疫情爆發期,大多餐飲企業都已經停止營業。預計疫情過後,餐飲行業的恢復也會是比較遲緩的。有專家預判,2020年整體餐飲行業收入將會減少7000--8000億,整體行業將會較2019年下滑10--15%左右。
  • IPO周報|逸仙電商美股上市;一周4家涉房企業登陸港交所
    「YSG」股票代碼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第一家在美上市的「國貨美妝企業」。金科服務|港股|11月17日港交所上市據IPO早知道消息,金科智慧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科服務,9666.HK」)於今日正式於港交所上市。
  • 物業上市熱潮|金科服務、融創服務登陸港交所,遠洋服務計劃募資3億...
    銥星導讀本周,房企分拆物業企業上市熱潮繼續:金科服務、融創服務港交所掛牌;遠洋服務尋求通過上市聆訊,最快下周預演…來源 | 銥星雲商新媒體中心1.金科服務於港交所掛牌上市11月17日,金科智慧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海底撈(06862)憑什麼成為中國火鍋餐飲霸主?
    2018年公司於港交所上市,根據19年年報數據,公司為港A兩個市場中規模最大的餐飲品牌。中國飯店協會公布的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顯示,2015-2019年中國火鍋餐飲集團十強名單每年都有不少調整,比如以高性價比打出品牌的呷哺呷哺異軍突起,從15年第七名爬升至第二名,而小尾羊、澳門豆撈等在激烈競爭中略顯式微,唯有海底撈年年穩居榜首,是當之無愧的火鍋第一大品牌。
  • 一周餐飲 | 周黑鴨上半年淨利下滑32.4%​,海底撈張勇登頂新加坡...
    茶顏悅色回應:屬阿里間接投資,尚無明確擴張計劃8月27日天眼查公開數據顯示,7月5日茶顏悅色的運營主體湖南茶悅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其中,蘇州元初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成為新增股東,持股比例6.32%,認繳金額39.46萬元。
  • 2020,複製海底撈-虎嗅網
    隨著行業的演進和行業基礎設施的完善,中國餐飲企業IPO的春天已經是越來越近了。快時尚餐飲品牌九毛九登陸港交所,隨即暴漲44%,被看作「海底撈第二」。 而2018年9月登上港交所的海底撈,如今市值已經逼近2000億港元。除了九毛九和海底撈,同慶樓已低調拿到登陸A股的入場券,瑞幸咖啡已奔赴美股上市,巴比饅頭、五芳齋等也在排隊等待上市。以九毛九為代表的餐企們扎堆上市,可能預示著「餐飲」和資本的關係進入了新階段。
  • 海底撈上市幕後:老闆管理六親不認,273家店收入百億,開店一年回本
    文| AI財經社 石若蕭編|梁夜5月17日,海底撈國際控股在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準備正式進入資本市場一展拳腳。此時距離海底撈掌門人張勇的預言正好過去5年。2013年,他曾經這樣說道:「五年以後,海底撈有兩種可能性。
  • 海底撈上市 未來押寶二三線城市
    2012年,海底撈發源地四川省簡陽市政府就曾對外發布消息稱,海底撈已成為當地政府全力支持上市的重點企業,也已經完成股份制改造進入上市輔導期。海底撈創始人暨董事長張勇當時也公開表示,並不排斥上市,上市可以讓海底撈有一層保護,但此後再無下文。  2015年,海底撈再傳上市消息,稱考慮首次公開發行,擬募資最多不超過3億美元,上市地點或選擇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