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真實的夢想——太行中等涵道比版本轟20

2021-02-25 娛樂故事扒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娛樂故事扒,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曾幾何時,「四個20」承載了我國軍工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夢想,它們成了民族復興的「硬指標」之一,如今殲20、運20、直20均一一變為現實,唯獨少了轟20,於是作為20系列的最後一個,轟20成了國人矚目的焦點,但作為航空強國標誌的先進重型轟炸機,其難度絕非戰術飛機可比,可以說一個轟20的難度就超過了其它三個20的總和。

轟20需要什麼樣的發動機

對我國而言,轟20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難依然是發動機,記得曾經有這麼一句頗有深意的名言:決定一種戰機性能的不是其總設計師,而是它的發動機設計師,甚至可以說,飛機是發動機的附庸,動力先行是我國交了巨額學費換來的教訓。因此,轟20的發動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飛機的面貌。

但正因為轟20是最後一關,它還是比前三個20更幸運,因為現在我國已經擁有了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太行發動機,它是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鑄就的唯一成熟先進航發,並且已經衍生出了多種改型,在太行的基礎上發展一款發動機,是轟20最現實的選擇,但必須大幅增加推力以滿足我國特殊國情對轟20的要求。

發動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轟20的面貌

在當前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國戰略上最大的潛在對手是美國,但中美之間隔著廣袤無垠的太平洋,而且美國領土廣闊,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國在太平洋也不會有供大型飛機起降的基地,這就對轟20的航程和載荷提出了變態要求,而且彈艙要足夠大,能夠容納未來洲際射程的空射飛彈。

鑑於我國航發的現狀,短期內要想大幅增加推力,只能通過加大空氣流量即加大直徑,加大流量是俄羅斯一貫的作法,美國B1B戰略轟炸機的動力F101也是一款中等涵道比渦扇發動機,但直徑增加要適當,太大了會增加飛行阻力,對隱形設計也有不利影響,因此應以太行的中等涵道比改型為宜。

太行中涵是最現實的選擇

太行中等涵道比發動機與B1B的F101發動機相近,F101是一種典型的中等涵道比發動機,它的加力推力達136千牛,涵道比2.01,空氣流量159公斤/秒,得益於較大的涵道比,F101發動機的中間油耗僅0.56,最大直徑1397毫米,與轟6的渦噴8相近,而轟20的體形遠超轟6,不會帶來阻力增加的問題。其實B2的前身本來是打算裝F101的改進型F101-GE-F25的,但它帶來的進氣道太大了,當時DSl技術還未出現,兩門洞開,即使是機背進氣的B2也壓力山大,只好換裝F110的非加力版F118,涵道比由F101的2:1降到0.87:1,低旁通比的發動機只需較小的進氣道和尾噴口,優化了B2的隱形設計,但F118的推力卻只有8.6噸,導致B2的推重比只有0.205,嚴重影響了它的加速性和爬升性。

由於肥厚的飛翼結構,B-2可以把發動機深深地埋在飛翼內,上表面的扁平的進氣口和彎曲的進氣道可以保證雷達無法直接照射到發動機的正面

太行加大涵道比後,可以適當減小壓比,提高喘振裕度,比其它改型的難度要低,另外風扇直徑加大,轉速降低,低壓渦輪可由3級減為2級,一方面減輕重量,一方面降低複雜性,提高可靠性,另外作為轟炸機的動力,抗過載要求降低,機匣強度也可適當降低,這也能減輕重量。可見太行中涵道比發動機成熟度很高,若轟20採用,將成為我國第一種不受發動機困擾的新型戰機。

轟20之所以能用更大涵道比的發動機,是因為有了DSl隱形進氣道,而且我國在這個領域造詣頗深,不必再採用B2那種低效的機背式進氣道了,另外B2利用不對稱氣動阻尼控制方向同樣非常低效,攻擊11無人機已經展示了主動控制的實力,相信轟20也一定會有成功的應用,當然,還要解決飛翼高速飛行的方向安定性問題。這樣一來,轟20既保留了飛翼布局航程和載荷方面的優勢,又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它速度和機動性方面的劣勢。

轟20必須達到航程、機動性與速度的綜合平衡

YB49就是通過多個小「垂尾」來增強方向安定性的

符合未來需要的轟20

未來的大型轟炸機片面追求過高速度是不明智的,因為以當代飛彈的射程和速度,就算峰值速度達到3倍音速,也是枉然。轟20的基本定位應著眼於未來,隨著能量武器的突破,大型飛機的升級潛力遠超戰術飛機,這才是未來的風口。

現在太行改進型的加力推力已達138千牛,太行中等涵道比發動機將遠超F101的推力水平,而且轟20沒有變後掠翼帶來的巨大結構重量,那麼它的內油航程將遠超B2的12000公裡,接近圖160轟炸機16000公裡的航程,超過B1B轟炸機216噸的最大起飛重量,速度雖然不高(不要與戰鬥機的速度拉得太大就行,高了也沒多大用),但轟20有了B2無法比擬的開加力狀態加速、爬升及俯衝性能,這些對轟炸機而言比速度更重要。

畢竟轟20是個龐然大物,我們的對手又非等閒之輩,由殲20通過空中加油和副油箱進行護航是非常必要的,這是現階段唯一的選擇,就像003型航空母艦的主要功能是起降艦載機一樣,護航交給盾艦一樣,轟20的職責是遠程威懾和轟炸,護航可交給殲20,而不能像庫玆涅佐夫級航母那樣,成為奇葩的載機巡洋艦,既想當航母,又想當巡洋艦,樣樣行,樣樣松。

殲20的護航是轟20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

20系列的最強者

有了這樣的轟20,必將極大增強我國的核威懾力,相比洲際飛彈與核潛艇,戰略轟炸機要靈活的多,它收放自如,給對手泰山壓頂一般的感覺。更重要的是,轟20還是一種大容量的空基綜合武器投射平臺,幾架轟20就能形成強大的飽和攻擊,極大提高了反航母的組織效率,降低了協調難度。總之,太行中涵道比版轟20堪稱我國軍事工業發展史上的分水嶺,意義深遠。

免責聲明:本文系本號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轟20或不再摸著鷹醬過河,爆轟發動機突破,飛越太平洋只需40分鐘
    ▲轟6K就算搭載長劍20,作戰半徑也只能勉強達到5000公裡全世界最先進的B2戰略轟炸機,擁有超隱身化設計的飛翼布局外形,最大載彈量22.6噸,依靠內油的最大航程為1.2萬公裡,經過一次空中加油可以延伸到1.8萬公裡。
  • 拋開情緒談技術:轟20並不簡單!隱身實力如今沒幾個國家做得到
    今天,我們就來拋開情緒談談技術,轟20的隱身性能,到底有多強大呢?從中航工業公布的中國空軍宣傳片中的那驚鴻一瞬,我們可以得知,轟20的氣動布局應該採用的是亞音速飛翼設計,類似於美國空軍裝備的B-2A,不光是美國,俄羅斯的PAK-DA戰略轟炸機同樣也採用這樣的氣動布局,因此,飛翼式的布局成為世界新一代隱身轟炸機的標配設計。
  • 涵道風扇尾槳,電傳飛控系統——科曼奇直升機如何解決美軍痛點
    波音-西科斯基小組提出的解決方案是一副4.5英尺直徑的「涵道風扇尾槳」,同時加入了完備的人員防護裝置。但是,在當時的直升機工業中,涵道風扇尾槳比開放式尾槳噪音更大(註:理論分析涵道風扇會更靜音一些,但是實際結果卻不一樣),因而「涵道風扇尾槳」這一設計思路在概念設計階段並沒有被評審委員會所看好。
  • 大涵道比和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除了涵道比不同,還有什麼區別?
    涵道比是渦輪風扇式發動機的一個名詞。涵道比(Bypass ratio,簡稱BPR)是指渦輪風扇式發動機的外涵道冷空氣品質流量、和內涵道的熱空氣品質流量的比值。換句話說,涵道比就是風扇外涵道輸出的冷氣、和發動機核心機的後噴管噴出來的氣體流量的比值。現在的民航客機,大部分、都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因為經濟性好;戰鬥機用小涵道比渦噴發動機,因為小涵道比渦噴發動機、噴氣速度快。
  • 國產C919客機將會換裝國產新一代大涵道渦扇發動機
    從渦扇發動機原理我們可以知道,發動機涵道比越大,油耗越低,因此現代民用客機發動機涵道比呈現增加趨勢。不過這樣就產生一個問題,那就是發動機涵道比越大,風扇直徑相應也會增加,重量隨之上升,根據相關資料,風扇質量已經佔據到發動機整機重量三分之一左右。風扇重量增加之後,還會帶動機匣、傳動系統重量上升,飛機機體和結構重量也要跟著增加,結果致飛機結構重量提高,降低飛機經濟性。
  • 終於換上「國產心」,動力更澎湃,運20「機海」即將到來
    運20的產量大一方面體現出我國航空製造業的強大產能,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空軍對大型運輸機的巨大需求,畢竟只有需求才是運20快速生產的唯一動力。 的尺寸更大一些,說明這架運20正在搭載渦扇20進行試飛。
  • 轟20何時首飛?突防能力超強,戰力或超轟6K五倍
    轟-20沒有成為現實之前,我軍的空中遠程和戰略投射任務一般由轟-6轟炸機擔任,不過,在現代戰爭中轟-6基本上就是一架搭載了燃料和飛彈的巨型貨機,面對現代化防空力量,其戰略威懾能力和突防能力基本為零,因此我國必須要有一型真正的戰略轟炸機。
  • 官方兩次證實轟-20後,外國人:首架轟20已在今6月下線年底將首飛
    國外軍事專家對中國這款最新的超級武器也異常關注,外媒也在挖掘轟-20的各種消息,近期外媒報導,中國首架轟-20樣機已經於2017年6月在西飛集團下線,正在進行首飛前的準備工作,或將在今年年底、2018年年初進行首飛。而之前也有零星消息稱,已經從去年開始為轟-20提供零配件。但是目前流傳的各種消息,官方沒有給出任何證實。
  • 俄羅斯真賣中國最先進發動機?我們的渦扇15都快量產了,歇歇吧!
    果不其然,最近俄羅斯又有了新的消息,其最先進的蘇57戰機換用了新的發動機產品30,因為產品30比之前裝備的發動機更為先進,俄羅斯甚至放出豪言,這種全新的發動機不會在出口方面設置任何限制,願意為殲20一類的飛機提供這種先進發動機。那麼還是那句話,到底真相如何呢?首先要說明的是,俄羅斯目前的發動機技術整體是要比中國更為先進的,但是這種差距非常的小。
  • 美媒分析中國空軍招飛視頻中轟-20畫面:實機接近公開亮相
    美國《驅動》網站戰爭地帶欄目1月7日發表評論說,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PLAAF)的一段新的、製作精巧的招飛視頻在其末尾,渲染了傳聞已久的轟-20隱形轟炸機。外界所看到的轟-20與美國空軍的B-2「幽靈」、B-21「突襲者」有著明顯的相似之處,但尚不知道這一視頻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實際設計的細節。中國空軍的徵兵視頻於2021年1月5日首次出現在YouTube上,題為《青春的夢想》,講述了一名軍人加入中國空軍並成為戰鬥機飛行員的故事。最後,這段視頻把觀眾帶進了一個電腦渲染的機庫,機庫裡有隱形轟炸機,但處在罩布之下。
  • 轟20能力太強悍,性能遠超B2戰轟,美軍:中方怎麼做到?
    轟20能力太強悍,性能遠超B2戰轟,美軍:中方怎麼做到?對於中方而言已經徹底的擺脫了以往的落後局面,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軍事水平逐步提升上來,尤其是空軍力量的提升速度更為驚人,不僅擁有了自主研發的五代機,更是迎來了自己的首款遠程隱身轟炸機。
  • 國產WS-10「太行」發動機版殲-20已裝備,性能堪比F22
    近日殲-20、殲-10、空警-2000,多型明星戰機集體亮相!新的一年,空軍戰機「組團」為祖國加油鼓勁,帶你全新啟航,追逐夢想!殲-20隱形戰鬥機首架技術驗證機於2011年1月11日中午12時50分左右進行首次升空飛行測試,13時08分成功著陸,歷時18分鐘。
  • 轟-20深度解析:三位一體戰略反擊關鍵一環,但並非必不可少
    轟-20無疑最令廣大軍迷牽腸掛肚了,2020年並沒有迎來首飛,雖然轟-20是三位一體戰略防禦和反擊的關鍵一環,但是並非必不可少。這或許也是轟-20沒有急於面世的一個重要原因。雖然廣大軍迷可能持有不同觀點,下面我可以慢慢分析。
  • 渦扇15殲31轟20齊登場,美專家:將迎來巔峰
    眾所周知,制約我國空軍裝備發展的首要因素一直以來都是航空發動機的研發,許多性能優秀的戰鬥機因為受到發動機的研發進度限制,所以只能先安裝其他發動機用以代替,比如說殲20隱身戰鬥機在最早之前安裝的是俄制AL-31發動機,後來逐步換裝了我國國產渦扇10B發動機,性能相較之前有了顯著的提升,但是要想讓殲20隱身戰鬥機發揮其最大的效能,還是要看渦扇15「峨眉」發動機。
  • 俄羅斯老湯做新菜,首飛優秀新戰轟,轟20排名可能被推後一位
    而戰略轟炸機作為核打擊三位一體中最具核威懾的一環,就成了當下俄羅斯砸錢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 經過幾年的集中力量攻關,俄羅斯終於在圖-160M的圖紙上進行適當地改進後,成功復產了圖-160M2戰略轟炸機,並於今年11月3日成功首飛。這次成功首飛的圖-160M2雖然外觀上和之前的圖-160M幾乎一樣,但是對航電系統,駕駛艙設備和發動機來了一通從裡到外的全面更新。
  • 轟-20或即將亮相,英智庫:真正的洲際打擊力,航程可抵達夏威夷
    據悉,中國空軍官方曾在2016年表示,中國亞音速轟-20隱形轟炸機將在5年內服役,現在2020年即將過去,據《南華早報》和新加坡知名媒體《聯合早報》發布報導,稱據軍方消息人士說:「如果今年疫情得到充分控制,中國亞音速轟-20隱形轟炸機有望在今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