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上午,由北京大學和義烏市政府共同主辦的日本侵華史料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義烏召開。此前,有關義烏細菌戰的研究及活動一直都停留在民間層面,此次研討會是首次在政府主導下的活動。
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這場戰爭給中日兩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留下了深刻教訓。而1942年侵華日軍731部隊與榮字1644部隊對義烏崇山村實施的細菌戰,是義烏人民最慘痛的記憶。
義烏和平公園規劃設計方案敲定
「細菌武器的反人道和它造成的危害,應該告訴後人,我們應該將這段歷史很好地整理、記錄下來,通過展示告訴世界,以史為鑑,從而達到和平教育的目的。」侵華日軍細菌戰中國受害者訴訟原告團團長王選說。去年8月13日,浙江省檔案館首次以全文公開的方式,公布了13份形成於1939年至1944年的侵華日軍在浙實施細菌戰的檔案,包括8份文電、5份疫情報告,讓民眾了解那段歷史,揭露日軍的罪行。
在全國最早設立的侵華日軍細菌戰義烏展覽館,於2005年7月7日開館,與其緊鄰的林山寺,曾為日軍檢驗細菌戰效果的實驗場,遺址至今保存完好,是完整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據了解,義烏和平公園及細菌戰紀念館位於義烏稠江街道原展館地塊,建設完成後佔地總面積約17.85公頃,園內將保留當年細菌戰活體解剖事發地———林山寺。和平公園將兼容紀念教育、宗教祈福、休閒活動於一體,建築主體分兩部分,造型彎曲扭動,表面如同被切割,寓意受害者在細菌戰的災難中痛苦掙扎。同時,通過景牆、浮雕等景觀元素,凸顯「和平」主題及義烏地域文化特色,並在周邊建立開闊的廣場,給遊客、市民提供集聚場所。
此外,建成後將作為中國細菌戰歷史研究的基地之一的細菌戰紀念館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對相關史料進行系統整理並展示,客觀再現日本侵華日軍對中國人民的傷害,普及細菌戰基本知識及其巨大危害,同時將自發的散落在民間的行為提升至官方層面,以表達對死難同胞的哀思並給予其後代些許慰藉。紀念館的實體空間及展示媒介供國內外民眾參觀體驗,反思歷史,抵制狹隘的民族主義、呼籲中日雙方珍惜和平發展的歷史契機。
細菌戰跨國訴訟引起世界關注
在前天的研討會上,日本律師一瀨敬一郎來到現場,他是細菌戰訴訟中國原告團日本律師團事務局長,雖然是日本人,但他把一切都投身到了中國細菌戰研究和訴訟的事業中。提起細菌戰跨國訴訟,就不得不提王選,義烏崇山村是她的家鄉。1994年8月,義烏崇山村3名村民向日本駐華使館遞交了1萬多名村民署名的聯合訴狀,要求日本政府進行賠償,但是沒有得到任何答覆。
1995年,在日本的王選看到家鄉索賠的消息後,她毅然放棄工作並找到日本中學教師森正孝,以翻譯的身份加入了他的調查團,在浙江展開調查。1997年,日本律師一瀨敬一郎帶領「細菌戰調查團」來到湖南常德調查受害情況,並提出願意幫助受害者起訴日本政府。從1997年起,浙江省和湖南省的180名原告組成「侵華日軍細菌戰中國受害者訴訟原告團」,由王選任原告團團長,對被告日本政府提起索賠訴訟。
1998年2月,受理此案的東京地方法院首次開庭審理,中國原告團向法庭遞交了大量歷史資料,一些受害者在法庭上痛述自己悲慘經歷,控訴日軍罪行,被全世界所關注。2002年8月27日,日本東京地方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原告團敗訴,但首次認定二戰期間日軍曾在中國使用細菌武器,並全面認定了原告方提出的受害申訴,承認日本政府對此有國家責任。
一審判決後的第三天,中國原告團當即向日本東京高等法院提起上訴。然而,2005年7月19日,日本東京高等法院作出二審判決,原告團敗訴。尤其是眾人期待的三審上訴,被拖了兩年後,在2007年5月9日,日本最高法院決定對原告團的上訴不予受理。當時,王選表示,日本最高法院在10天時間內,以「閃電般」的速度確定7起涉及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訴訟案統統敗訴,是史無前例的,非常不負責任。
然而,致力於和平運動的一瀨敬一郎仍和王選繼續與細菌戰受害者保持密切聯繫,每年一次安排中國的細菌戰受害者赴日請願、交流,日本方面到中國和細菌戰受害者、調查者開共同會議,推動中日間的細菌戰戰爭遺留問題的解決。2014年10月17日,在日本靖國神社例行秋季大祭首日,來自中國、日本、德國、韓國、加拿大等國家的364名原告,將日本政府、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及靖國神社告上了法庭,並於2014年12月1日,第一次開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
標 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