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生態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研究課題中期報告

2020-12-15 在線閱點

由我校生物組承擔的「自主-合作」 生態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研究課題,是孝感市教科院立項課題,該課題2016年9月進行開題論證,2017年3月立項,在學校領導和全體生物教師的共同指導下,經過全體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根據課題計劃方案的要求,扎紮實實、有條不紊地開展,課題研究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達到了預期的目標。現回顧課題研究工作,作如下總結:

學生站立早度,提高了閱讀效率

內容提要:研究的步驟及舉措 、階段性成果及啟示、成果的反思存在的問題、今後課題研究的重點

一、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2017年3月—2017年7月)

1、選擇課題,制定方案。

2、課題論證,落實課題組人員。

3申報課題。

二)、實施階段:(2017.9-2018.10)

課題組馮文斌老師的公開課

1確立子課題,並制定計劃。

2做好學校現有課堂教學現狀的調查。

3、加強管理,優化和完善生態課堂教學模式。

4在課題實施過程中,通過「調查研究」、「參觀考察」、「集體學習」、「教師自學」、「公開課」、「學術研討會議」、「開座談會」等多種形式來加強研究和對課題組成員的培訓工作。

5強化總結提煉,通過「案例研究」、「行動研究」、「調查報告」、「階段總結報告」、「經驗總結」或論文撰寫等多種形式來加強研究和總結提煉。

課題組集中學習和研討

(三)總結階段:(2018.11-2019.3)

1做好相關教學調研總結工作,召開總結會。

2資料回收歸檔並整理成冊,物化其他研究成果。

3撰寫實驗研究報告和工作報告。

4、迎接鑑定組檢查評估。

學生大課間

二、研究的舉措

本課題研究採取的基本研究方法有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調查法和文獻研究法等。

1、文獻研究法。收集分析國內外有關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和相關文獻資料,為研究提供理論依據,構建本課題實施的理論框架。

2、調查研究法。在實驗前期、中期、後期採用問卷、談話、觀察等方法對實驗前後學生的素質發展狀況進行調查研究,為分析研究實驗提供事實依據。

學生學習消防知識

3、實驗研究法。本實驗採用「單組自比法」的準實驗研究,將我校視作一個大「實驗室」,控制無關因素,有系統地操縱實驗條件,即通過對學生施加實驗因素的影響,將實驗結果和實驗前的原狀進行比較,從而得出研究的結論。

4、個案研究法。對少數研究對象進行個案追蹤,如加強對學困生轉化的研究,加強對學生厭學現象的研究,加強對弱勢學科轉化的研究等。

5、觀察研究法。主要通過自然觀察這一輔助方法跟蹤觀察實驗因素和學生變化之間的聯繫,並在此基礎上概括事實,提煉實施生態課堂教學的操作模式。

6、行動研究法。研究人員把自身的工作和研究結合起來,在搞好工作的同時搞好研究,在搞好研究的同時搞好工作,不僅提高教育科研的應用價值,也促進教師科研能力的提高。

學生參加課外活動

三、階段成果

1、通過生態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和實施初步實現課題組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模式的根本轉變,促進廣大學生學習觀念和學習行為模式的根本轉變。

2、為全面啟動高中課改提供了初步的理論基礎和操作策略、方法。

3、通過課題研究,培養一支專業過硬的綜合素質強的教師隊伍。如課題組王曉霞獲 「一師一優」示範課孝感市一等獎;課題組張亞軍獲2017年「一師一優」示範課孝感市一等獎……

4、通過本課題研究,初步達到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得到大幅提高的目標。

5、物化研究成果。把研究的調查報告、活動報告、研究論文、總結、案例及案例分析研究、學術講座、教師公開課、學術交流等資料結集。

6、通過研究,初步形成成熟的生態課堂教學模式並能在一定範圍內推廣.

學生演講比賽

四、課題研究的幾點啟示及生態課堂教學操作規範

操作規範

(1)改「教案設計」為「學案設計」,由傳統的重』教」轉變到重「學」上來。強化集體備課。每周給每個學科組設立半天的集體備課時間。集體備課所制定的學案設計要交備課組長、教研組長審核後方可供全年級使用。

(2)改變傳統的學習單元模式,建立學習小組。這樣 更有利於學生的互助、合作、交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動」。

(3)強調學生的互助合作。學習小組的建立 , 就是更有利於學生的互助、合作、交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動。

(4)強調探究問題 : 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5)強調訓練檢測,注重能力培養: 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重視實驗操作,重視課後的學生學習反思和教師教學後的教學反思。

大課間

啟示:

1、正確的認識和積極地參與是研究開展的動力。只有教師充分認識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情景教學模式教學的意義,改變傳統教學行為的束縛,以積極的態度置身於研究中,才能使課題的研究順利進行並積極推進。

2、加強管理是課題研究的保證制度是規範行為的保證。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建立了課題研究制度,加強了實驗的管理,使各項研究能得以落實,穩步進行。

3、物質條件的保證是課題研究順利進行的基礎。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保證了資金的投入,為教師購買學習資料,派骨幹教師外出學習,為教師配備硬體設施等等,使課題研究能夠順利進行。

五、對現有成果的反思

1、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能力、教研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2、學生的課堂情景式有效學習的特徵還不明顯。

3、收集的情景式教學案例缺乏典型性、材料的多樣性、手段形式的豐富性。

4、教學論文的質量和數量有待提高。

5、形成的共識還沒成為教師的自覺行為。

學生演講比賽

六、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及今後課題研究的重點

反思這兩年來的課題研究過程,我們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時也發現研究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學校課題實驗管理的相關制度建立不夠健全,執行不夠嚴格,在很大程度上制約教師參與課題實驗研究的熱情,阻礙了課題實驗研究的縱深發展。

2、課題研究還只停留在較為淺顯的層次,還只是一些零散的經驗,未能建立完整的體系;

3、課題組個別參研老帥在實驗教學中,雖然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摸式,但放得不開,擔心教學質量,課堂上學生主體地位體現的不夠充分。

4、教師理論支撐的力度不夠,歸納總結的能力不強,課題實驗工作的開展和反思過於單薄,研究的深度廣度不夠,對實驗研究過程中的經驗難以提升。

5、 實驗教學中的基本課型探索較少,缺少一些細化的實際操作的內容。

今後課題研究的重點:

課題研究中,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實驗過程中也存在著許許多多不足的地方,因此,提出如下努力方向:

1、加強培訓,促進教師的發展。

鼓勵教師努力學習,積極參加各種培訓,不斷完善自己,並將創造更有利的條件,讓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參觀、研討,開闊眼界,學習先進,改革教學,將多邀請教育行家來校講座、聽課、教研,使全體老師都能受益,使課題實驗更有利地開展。

2、 針對實驗中的問題,及時調整實驗方案。

實驗中難免會出現些沒有預測到的問題,我們將及時發現、探討實驗中的問題,及時調整實驗方案,使課題實驗扎紮實實地進行下去。

3、加強有效課堂教學評估方案的研究;

雖然我們這兩年來在理論上做了一些探討,在實踐中做了一些嘗試,但限於理論水平和實際經驗的不足,研究的效果還是不夠理想,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在下一階段的研究中,我們希望有專家的指導和幫助,把我們的課題做得更科學,更完善,更有成效。

相關焦點

  • 《構建高中英語課堂有效教學模式的行動研究》結題報告
    因此,進行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模式的行動研究勢在必行。該課題的研究有助於促進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有助於促進課堂教學的轉型;有助於促進教師角色的轉變;有助於探索和構建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現教學效益最大化的教學模式;有助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改變教學的無效和低效現象。
  • 小組合作與嘗試教學課堂模式研究
    《小組合作與嘗試教學課堂模式研究》中期研究匯報材料流坡塢鎮中學 嶽桂霞本課題從正式申請立項,5月開題,預期2年結題。目前,已進入中期研究階段,現將本階段研究進展情況報告如下:課題研究的階段成果教師方面:(一)、開課情況:①6月至今二年級語文:嶽桂霞、張秀玲
  •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提升質量——真光小學區級課題《基於學習共同...
    12月24日上午,真光小學區級課題《基於學習共同體下的學生合作學習的行動研究》中期匯報會在二樓會議室召開。出席此次匯報會的有:教育科研專家廖大海教授、教育科研專家潘久武老師、普陀區科研室陳音老師、黃悅校長,以及校科研骨幹教師們。
  • 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中期報告
    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中期報告課 題 名 稱: 《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課題批准號: 課題承擔人 : 所 在 單 位 : 二、中期報告要點(研究工作主要進展、存在問題、重要變更、下一步計劃、可預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頁)我校申報的《基於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研究》課題於2015年8月正式發文立項為安慶市2015年度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立項編號為AJKT2015-180。
  • 《「先學後教,少教多學」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研究報告
    鑑於上述原因,我們課題研究小組決定從研究基礎條件較好的七大學科中進行課堂模式改革,力爭形成一套適合學校實際、學科實際的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以保證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山東杜郎口中學——「三三六」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前「三」為該模式的三個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後「三」為自主學習三大模塊「預習——展示——反饋」;「六」即展示模塊六大環節,分別是: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這對於我們課題在理念和操作層面提供了重要的借鑑作用。
  • 青白江區實驗小學創新教學模式 構建高效課堂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15日訊 為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促進教師教學策略的變革和更新,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2020年12月11日上午,課題《基於自然教育理念下的小學數學ACED教學模式研究》開題會在青白江區實驗小學智慧教室舉行。
  • 「5+X」課堂教學模式理論建構與實踐研究
    課堂教學是學校的核心工作,教學模式直接影響著學校教學質量,關乎學生的終身發展。如何構建一個適合學校實際的課堂教學模式,已成為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在新課程教學改革浪潮的大力推動下,我校經過多方研討、理論建構以及教學實踐,建構了具有我校特色的「5+X」課堂教學模式,成為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
  • 小學數學練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課題中期匯報會
    2019年12月25日下午,合肥市臨湖小學全體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小學數學練習題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中期匯報會,合肥市規劃辦方慧主任、合肥市小學數學教研員李萍老師、經開區教研室副主任胡文忠、臨湖小學彭正校長及數學課題組全體成員參與了此次會議。全體成員對來校指導的專家表示了熱烈的歡迎。
  • 《課堂教學中師生交往方式的研究》結題報告
    第二,在研究內容上,大多數研究還屬比較抽象的認識論上的研究,很少對實踐課題進行研究。關於師生交往的理論研究較多,具體涉及到操作層面,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交往模式,即方法和途徑的研究就較為鮮見了,這種研究對具體的教學實踐缺乏實踐指導意義。因此我們針對此課題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思政課中的應用研究
    筆者將本研究分為五步進行:一是理論分析——綜述研究背景及現狀,對基本概念和理論基礎進行分析,從教育信息化、思政課時代性等角度,圍繞「翻轉課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可行性展開探討。二是模式構建——依據理論分析結果,借鑑已有模式優點,結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科特色和教學實際,構建「雙主三模五環」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 濱海中學構建「1+7」模式自主開放式課堂
    ,濱海中學立足學校教育教學實際,學習借鑑名校經驗,構建高效「1+7」導學案自主開放式課堂。  構建自主開放式課堂  促新型師生關係建成  「1+7」模式,即以導學案為主線,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質疑拓展、自悟自得、達標測評、課後反思七個環節。其目標是突出一條主線,兩個中心,構建六項有效教學策略。
  • 蜀山區國家課題《區域推進中小學品質課程建設的實踐研究》中期...
    12月26日,蜀山區國家課題《區域推進中小學品質課程建設的實踐研究》中期匯報暨2020全國品質課程在線研討會在合肥五十中西校教育集團合作化路校區舉行。2020年全國品質課程在線研討會此次在線研討會主題為「提升課程品質,激發辦學活力」。
  • 翻轉課堂課前交互式教學模式研究
    關鍵詞:翻轉課堂;交互式教學;交互行為;交互內容;交互環境一、問題的提出翻轉課堂翻轉了傳統課堂的教學流程與教學結構,是知識傳授與知識內化的顛倒。二、交互式教學釋義教學必須是基於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互作用來實現其目標的活動,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成為教學,即教學本身具有交互性[4]。目前,西方國家普遍採用和推崇交互式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有助於營造學生動腦思考的氛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積極性,激活學生探究未知領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提高教學效率[5]。
  • 《思維導圖構建英語立體結構課堂的實踐研究》 課題成果鑑定交流會
    10月22日,在東北師範大學大連保稅區實驗學校2樓會議室,金普新區教科院科研部田淑琴老師,東師大連實驗校謝新峰校長、教學科研中心副校長劉泳、小學部副校長、特級教師馬昱,以及課題組全體教師參加了《思維導圖構建英語立體結構課堂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成果鑑定交流會。課題組負責人焦盼在匯報會上就課題的研究背景、目的、意義、過程及主要成果向專家、領導做了匯報。
  • 科研課題的選取與撰寫
    如,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一開始在課堂教學中我就不會運用,由此產生了一系列關於自主學習的問題:什麼是自主學習?小學生怎樣才算自主學習?怎樣在課堂教學中實現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是怎樣的?有哪些自主學習的有效策略?……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就無法在課堂教學中真正實現自主學習,更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其他簡單的知識就可以一帶而過,還可以通過提問、測驗等方式檢驗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這樣教師可以不用再佔用大量的課堂來講授知識,既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拉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
  • 互動反饋技術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拓展創新的研究
    本研究的實踐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互動反饋技術改變課堂教學模式。我們期待經過課題研究之後,課堂呈現出一種新的課堂文化,一種靈活且高效的陽光課堂狀態。在這樣的課堂上,課堂是開放的、民主的、自由的、尊重的、平等的,呈現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互動反饋技術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 初中數學課題研究,幾何畫板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一、研究工作主要進展根據課題組的研究計劃,課題組全體成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課題組成員利用課餘時間認真學習「幾何畫板」在新課標下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理念,如何將這一科技軟體與現代教學結合,有效的輔助教育教學,服務於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數學課堂,從而實現科學信息技術與教學改革有機結合,構建高效課堂。學習「幾何畫板」的功能,並達到熟悉掌握。
  • 《有利於中學生個性發展作業設計研究》中期研究報告
    、撰寫相應論文,整理中期檢查材料,確立了整個課題組研究的基本框架和研究成果。在實際的課題研究過程中,老師們由於忙於自己的教育教學,特別是一些老師經常在高三或者九年級,畢業年級的教育教學任務本來就很重,讓他們進行課題研究,沒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推」著他們走,人總是有惰性的,課題組織者比較強的行政能力和組織能力在這個時候就能得到很好的體現。
  • 最新課題參考選題:300多個中小學幼兒園省級立項課題名稱供參考
    新時代中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內容構建與實施策略議題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實踐研究基於教學研一體化的教師專業成長模式創新研究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遊戲化的實踐與研究基於教育生態構建的高中生自主學習力提升研究小學共生課程校本建構實踐研究選課走班教學組織形式下的初中學段「合約課程」構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