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人必備的視聽語言,你掌握了嗎

2021-02-14 北京電影學院北京培訓中心

什麼是視聽語言?

為什麼要學視聽語言?

視聽語言是影視編導學習的基礎。理解視聽語言的好處是掌握影視作品製作剪輯的規律。

我們可以把視聽語言當成一種工具,就像學英語一樣,如果不先學習最基本的字母,就無法學習單詞,更別說句子了。我們要做到熟悉各種視聽語言的方法並不是死記硬背,而是拉片。

以下是視聽語言的基本知識點:

景別,根據景距、視角的不同,一般分為:極遠景、遠景、大全景、全景、小全景、中景、半身景、近景、特寫、大特寫。

極遠景:極端遙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小如螞蟻。

遠景:深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在畫面中只佔有很小位置。廣義的遠景基於景距的不同,又可分為大遠景、遠景、小遠景(一說為半遠景)三個層次。

大全景:包含整個拍攝主體及周遭大環境的畫面,通常用來作影影視作品的環境介紹,因此被叫做最廣的鏡頭。

全景:攝取人物全身或較小場景全貌的影視畫面,相當於話劇、歌舞劇場「舞臺框」內的景觀。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動作和所處的環境。

小全景:演員「頂天立地」,處於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對完整的規格。

中景:俗稱「七分像」,指攝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鏡頭,或用來拍攝與此相當的場景的鏡頭,是表演性場面的常用景別。

半身景:俗稱「半身像」,指從腰部到頭的景致,也稱為「中近景」。

近景:指攝取胸部以上的影視畫面,有時也用於表現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寫:指攝影、攝像機在很近距離內攝取對象。通常以人體肩部以上的頭像為取景參照,突出強調人體的某個局部,或相應的物件細節、景物細節等。

大特寫:又稱「細部特寫」,指突出頭像的局部,或身體、物體的某一細部,如眉毛、眼睛、槍栓、板機等。

:即推拍、推鏡頭,指被攝體不動,由拍攝機器作向前的運動拍攝,取景範圍由大變小,分快推、慢推、猛推,與變焦距推拍存在本質的區別。

:被攝體不動,由拍攝機器作向後的拉攝運動,取景範圍由小變大,也可分為慢拉、快拉、猛拉。

:指攝影、攝像機位置不動,機身依託於三角架上的底盤作上下、左右、旋轉等運動,使觀眾如同站在原地環顧、打量周圍的人或事物。

:又稱移動拍攝。從廣義說,運動拍攝的各種方式都為移動拍攝。但在通常的意義上,移動拍攝專指把攝影、攝像機安放在運載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動中拍攝對象。移拍與搖拍結合可以形成搖移拍攝方式。

:指跟蹤拍攝。跟移是一種,還有跟搖、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將跟攝與拉、搖、移、升、降等20多種拍攝方法結合在一起,同時進行。總之,跟拍的手法靈活多樣,它使觀眾的眼睛始終盯牢在被跟攝人體、物體上。

:上升攝影、攝像。

:下降攝影、攝像。

:俯拍,常用於宏觀地展現環境、場合的整體面貌。

:仰拍,常帶有高大、莊嚴的意味。

:甩鏡頭,也即掃搖鏡頭,指從一個被攝體甩向另一個被攝體,表現急劇的變化,作為場景變換的手段時不露剪輯的痕跡。

:懸空拍攝,有時還包括空中拍攝。它有廣闊的表現力。

:亦稱空鏡頭、景物鏡頭,指沒有劇中角色(不管是人還是相關動物)的純景物鏡頭。

:轉換鏡頭的統稱。任何一個鏡頭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指綜合拍攝,又稱綜合鏡頭。它是將推、拉、搖、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懸、空等拍攝方法中的幾種結合在一個鏡頭裡進行拍攝。

:指短鏡頭。電影一般指30秒(每秒24格)、約合膠片15米以下的鏡頭;電視30秒(每秒25幀)、約合750幀以下的連續畫面。

:指長鏡頭。影視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連續畫面。

反打:指攝影機、攝像機在拍攝二人場景時的異向拍攝。例如拍攝男女二人對坐交談,先從一邊拍男,再從另一邊拍女(近景、特寫、半身均可),最後交叉剪輯構成一個完整的片段。

變焦拍攝:攝影、攝像機不動,通過鏡頭焦距的變化,使遠方的人或物清晰可見,或使近景從清晰到虛化。

主觀拍攝:又稱主觀鏡頭,即表現劇中人的主觀視線、視覺的鏡頭,常有可視化的心理描寫的作用。

淡入:又稱漸顯。指下一段戲的第一個鏡頭光度由零度逐漸增至正常的強度,有如舞臺的「幕啟」。

淡出:又稱漸隱。指上一段戲的最後一個鏡頭由正常的光度,逐漸變暗到零度,有如舞臺的「幕落」。

:又稱 「溶」,是指前一個畫面剛剛消失,第二個畫面又同時湧現,二者是在「溶」的狀態下,完成畫面內容的更替。其用途:①用於時間轉換;②表現夢幻、想像、回憶;③表景物變幻莫測,令人目不暇接;④自然承接轉場,敘述順暢、光滑。化的過程通常有三秒鐘左右。

:又稱「疊印」,是指前後畫面各自並不消失,都有部分「留存」在銀幕或螢屏上。它是通過分割畫面,表現人物的聯繫、推動情節的發展等。

:又稱「劃入劃出」。它不同於化、疊,而是以線條或用幾何圖形,如圓、菱、簾、三角、多角等形狀或方式,改變畫面內容的一種技巧。如用「圓」的方式又稱「圈入圈出」;「簾」又稱「簾入簾出」,即像捲簾子一樣,使鏡頭內容發生變化。

入畫:指角色進入拍攝機器的取景畫幅中,可以經由上、下、左、右等多個方向。

出畫:指角色原在鏡頭中,由上、下、左、右離開拍攝畫面。

定格:是指將電影膠片的某一格、電視畫面的某一幀,通過技術手段,增加若干格、幀相同的膠片或畫面,以達到影像處於靜止狀態的目的。通常,電影、電視畫面的各段都是以定格開始,由靜變動,最後以定格結束,由動變靜。

倒正畫面:以銀幕或螢屏的橫向中心線為軸心,經過180°的翻轉,使原來的畫面,由倒到正,或由正到倒。

翻轉畫面:是以銀幕或螢屏的豎向中心線為軸線,使畫面經過180°的翻轉而消失,引出下一個鏡頭。一般表現新與舊、窮與富、喜與悲、今與昔的強烈對比。

起幅:指攝影、攝像機開拍的第一個畫面。

落幅:指攝影、攝像機停機前的最後一個畫面。

閃回:影視中表現人物內心活動的一種手法。即突然以很短暫的畫面插入某一場景,用以表現人物此時此刻的心理活動和感情起伏,手法極其簡潔明快。「閃回」 的內容一般為過去出現的場景或已經發生的事情。如用於表現人物對未來或即將發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預感,則稱為「前閃」,它同「閃回」統稱為「閃念」。

視聽語言是視聽藝術特有的傳播媒介,是一種獨特的表意指示體系。它包含了視覺聽覺等方面的諸種語言元素及其運用手段、技巧、法則,它以自己固有的方式實現交流傳播活動,並呈現出獨特的美學價值。

夢想不等人

時機也不等人

錯過就沒有了

我們在

北京電影學院(北京)培訓中心

等你哦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視聽語言?帶你了解視聽語言基本內容及對於電影的重要性
    今天我們介紹的是關於「視聽語言」的基本簡介和理解方法。電影作為一門畫面與聲音結合的藝術產物,分析好視聽語言才能夠更好的把握電影。這篇文章我將分成「什麼是視聽語言?」、「視聽語言的內容(上)」兩個部分來介紹,可以做筆記記錄一下。什麼是視聽語言?視聽語言就是結合畫面的視覺感受,再配以聲音的聽覺感受從而構成的一種「剪輯的藝術」,不只是電影,電視,廣告等影像產物都運用了視聽語言並且也必不可少。
  • 什麼是視聽語言?了解視聽語言的基本內容及其對電影的重要性
    我們將介紹「視聽語言」的基本介紹和理解。電影作為一種畫面與聲音相結合的藝術產品,通過對視聽語言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我將分兩部分介紹本文,即「什麼是視聽語言?」和「視聽語言的內容(上)」,你可以做筆記。什麼是視聽語言?
  • 視聽語言該怎麼學?
    視聽語言作為編導專業的入門課程之一,其重要性可以說不言而喻。但就高中階段藝考培訓而言,有的機構認為視聽語言在考試中佔比很小,從而忽視視聽語言。而有的機構認為視聽語言作為編導專業區別於其他專業的看家課程,對其掌握的熟練程度直接說明了考生的專業與否,因此直接造成了視聽語言教學在課時量上的畸重。那麼在高中培訓階段,視聽語言到底該怎麼學呢?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我們學這個到底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是為了拍電影還是為了考試。
  • 名師專題 ▏徐琨老師視聽語言精析
    作為一枚編導藝考生,必須要掌握的一項技能便是認識與分析電影。而視聽語言,則是我們認識電影的基礎。一、影視片段(紀錄片)分析紀錄片分析作為省統考與部分校考的重點,其實質還是在考察考生對視聽語言的及紀錄片結構的掌握程度。其中視聽語言又以隱喻蒙太奇、象徵蒙太奇等表現蒙太奇,同期聲、配樂等聲音,相似物、溶等轉場,聲音、畫面組合的聲畫蒙太奇為重點。針對這些考點只需要考生們記住相關視聽語言的作用,便能做出很好的回答。
  • 2020北京電影學院視聽新媒體創作考研考試科目及參考書講解
    1 考試科目分析 思想政治理論 英語二或日語或俄語 藝術與電影基礎理論(專業學位) 視聽新媒體創作 專業二視聽新媒體創作的考試主要是:主要考查考生對新媒體專業知識和基礎技術的掌握
  • 電影鑑賞:《飲食男女》的視聽語言分析,長知識了!
    他的影評不僅主題意蘊深刻,對視聽語言的運用也極其講究。本文通過對《飲食男女》視聽語言的分析,揣摩李安的影像風格。  李安,一位享譽國際的華人導演。他兩次獲得奧斯卡獎,多次摘得金球金獅金熊等各種國際影壇重量級獎項。可以說,李安是一位集大成者。他電影創作以深刻的思想性,強烈的故事性和從容的敘事以及優美的畫面等因素博得了大眾的喜愛。
  • FIRST實驗室入選項目公布,探索電影技術對視聽語言的突破
    145個投遞項目初選過後,由導演張律,製片人、演員耐安,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總監、柏林電影節選片人王慶鏘所組成的實驗室評委會陣容與作者進行了充分的面見約談,評委們對項目整體以及文本縱深直言不諱又耐人尋味的觀點和評論疊加,比一個可期的實驗室成果來得更加猛烈,開出了一副良藥。
  • 《美麗人生》:從敘事手法、視聽語言、主題呈現解析電影魅力所在
    1997年,電影《美麗人生》在義大利上映了,一舉囊獲第7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男演員、最佳原創電影音樂三項大獎,以及其他大大小小共70個獎項。《美麗人生》豆瓣評分9.5,很多人說:"如果一生中只能看一部電影,那一定要看《美麗人生》,因為在裡面你可以看到真善美,也可以看到假惡醜。"
  • 【學習筆記】電影視聽語言指南:景別Camera Shot Sizes-01
    最近應該是有很多後浪關注了這個更新不太穩定的公眾號,在高校講座中一直強調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加上最近工作需求,小編最近重看視聽語言,來完成視效場次的精修
  • 《孔雀》的情節與視聽語言獨具特色
    電影《孔雀》的情節與視聽語言雖然獨具特色,但回顧中國電影史、文學史,這種描寫小城鎮人物希冀衝破小城的閉塞壓抑、曾追求夢想而最終回歸現實的故事並不少見。文學研究稱之為「小城敘事」,電影界稱之為「小城模式」。
  • 《最好的我們》視聽語言分析
    青春圓舞曲——《最好的我們》視聽語言分析青春是美好的,每個人的青春都是絢爛多彩的,即便是多年之後,人們依然會以最赤誠之心懷念青春的時光和歲月。而當青春與電影結合,又會迸發出不一樣的光芒。上映於2019年的《最好的我們》便是這樣的一部電影,其以清新雋永的情感和精妙的人物設置,喚醒了人們內心深處塵封的青春歲月,引發強烈的思想和情感共鳴。而這部電影中的視聽元素,不僅豐富多元,而且貼合電影故事本身,兩者相得益彰,共同提高了電影的藝術審美價值。
  • 從《太平輪》看視聽藝術 電影人談RealD 3D和杜比全景聲 – Mtime...
    觀影后,時光網在現場採訪了到場的一些國內知名製片人、攝影師和錄音師,他們分享了自己對RealD 3D和杜比全景聲的認識和感受,並展開了由影片所引發的對電影視聽藝術的討論。平臺已經有了,創作就要跟上去,作為一名導演、攝影師或錄音師,就要考慮怎麼根據這麼先進的視聽平臺來創建新的電影視聽語言。比如我在《歸來》上用了杜比全景聲,並不只是因為杜比全景聲先進而用,而是因為它對表達片中的人物和時代有好處。技術上進步了,創作上就要跟進,這是我的呼籲。
  • 影視作品分析基礎:視聽語言之人聲篇
    視聽語言精講(人聲)最好的電影是拍給聾者和啞者看的。人類喋喋不休,話語泛濫,都快淹死在其中了。只有看芭蕾舞,我們才能發現純粹的美和純粹的姿態,而這正是我的電影努力要去表現的。「語言是蒼白的」生活中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往往勝過千言萬語。我們通常認為,電影聲音主要包括三個部分:人聲、音響、音樂。
  • 《大地之聲》電影啟動 打造極致視聽盛宴
    近日,由中影華騰(北京)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攜手中外頂級製作團隊攝製的勵誌喜劇音樂電影《大地之聲》,據爆將於2020年正式開機。目前電影已進入緊張的籌備階段,演員陣容也將由業內一線大咖加盟,令市場分外期待。
  • 從敘事結構、視聽語言、主題呈現等方面探討《鐵達尼號》的魅力
    因此本文將從「敘事架構、視聽語言、主題呈現」三個方面,從微觀到宏觀對深度進行解讀敘事結構:運用敘事策略,零碎的記憶會產生一種斷裂感,增加情感張力,視聽語言:細膩的畫面給人以美妙的視覺體驗,恰到好處的音樂渲染環境和氛圍,主題呈現:極端設定災難環境,生死考驗激發人性光輝,愛情永垂不朽1敘事結構:採用敘事策略交織主時空和次時空
  • 用視聽語言分析電影,讓你更懂電影—非專業人士勿進
    在這部電影中哪一些情節、場景、細節對影片主題的表達有特別重要的作用?你能否做到準確、生動、完整地表達出這種心理的和藝術的感覺?影片中哪些東西令你激動回味?從你個人的專業、性別、年齡、文化、修養、價值觀、道德觀出發,你是怎樣的層面上,我們認為可以充分理解影片所要表達的東西,理解導演所要表達的思想,我們基於一種什麼樣的出發點?影片中你認為最優秀的、最值得學習的是什麼?你認為影片中最大的不足是什麼?
  • 『影評』層疊絕望,直到一把槍——《小丑》視聽語言分析
    電影《小丑》把純商業片的超級英雄角色與文藝片中「對人的心靈層面給予關注「兩種表達交錯在一起,給觀眾同時帶來了情感上的煽動性與視覺上的衝擊力,人們毫不掩飾地欣賞導演的這種表達方式,榮獲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最佳影片便是人們給它的最佳讚譽。
  • 2019年4月成人自考視聽語言真題及答案解析
    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視聽語言試題課程代碼:07189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塗、寫在答題紙上。6.視聽語言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態,主要內容包括A.鏡頭B.鏡頭的拍攝C.鏡頭的組接D.聲畫關係E.鏡頭的處理7.常用的躍軸方法主要有A.利用第三者的介入躍軸B.利用空鏡頭改變軸線C.利用攝像機移動過軸線D.利用齊軸鏡頭過軸E.利用旋轉鏡頭躍軸
  • 語言學習技巧:專家教你如何掌握一門新語言
    你是否一直期待能學習一種新語言或是溫故知新、重新撿起已經掌握的那門外語?新冠期間許多人相對來講時間更多了,希望能學習一門新語言。BBC Word of Mouth (《口口相傳》)節目主持人麥可·羅森(Michael Rosen)採訪了一位能講15種語言的亞歷克斯·羅林斯(Alex Rawlings),看看他是如何掌握多國語言的。
  • 2011年7月浙江自學考試視聽語言真題
    ( )A.分鏡頭 B.原畫C.背景設定 D.畫面設計2.下述哪一類攝影是電影區別於其他造型藝術的獨特表現手段,是視聽語言的獨特表達方式,也是電影作為一門獨立藝術的重要標誌之一?16.運動攝影會產生__________,就是利用對象運動或攝影機運動造成空間感的現象,是電影造型表現三度空間的一種形式。17.1896年法國攝影師狄克遜首創了「__________」手法。18.廣角鏡頭具有較__________的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