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我們》視聽語言分析

2020-12-18 常青藤說電影

青春圓舞曲

——《最好的我們》視聽語言分析

青春是美好的,每個人的青春都是絢爛多彩的,即便是多年之後,人們依然會以最赤誠之心懷念青春的時光和歲月。而當青春與電影結合,又會迸發出不一樣的光芒。上映於2019年的《最好的我們》便是這樣的一部電影,其以清新雋永的情感和精妙的人物設置,喚醒了人們內心深處塵封的青春歲月,引發強烈的思想和情感共鳴。而這部電影中的視聽元素,不僅豐富多元,而且貼合電影故事本身,兩者相得益彰,共同提高了電影的藝術審美價值。

多元的拍攝技巧:影像化的青春

「電影是一種影像的藝術,夾雜著音樂、畫面和對白,他們通過特定的鏡頭,雜糅成能夠帶給觀眾極強觀感和心靈共鳴的情緒」,這是我在觀看完《最好的我們》後,最深刻的體會,它帶給我別樣的感官體驗,可以說,之前類似的青春題材電影,根本無法帶給我如此強烈的藝術衝擊感。

從鏡頭運用上講,印象深刻的是一個長鏡頭:開場已經成為女攝影師的耿耿,偶然間看到一張照片,隨即回憶起自己的大學時光。從看到照片到鏡頭閃回到校園生活,這中間是一個時長一分鐘的長鏡頭,隨著機位的變化,畫面不斷在耿耿的面部細寫到廣視角下院校生活的體現,延長了主人公的主觀感受,讓觀眾也參與到這種情緒的重構中,具有代入感。其實對於電影而言,長鏡頭的運用是非常考驗導演技術水平的,因為長鏡頭意味著主角意識、情感和態度的一種延續,必須前後有著極高的銜接性。在實際拍攝中,導演往往在進行大場面調度時,才會運用長鏡頭。而在《最好的我們》這樣一部青春類作品中,導演大膽採用這一技術手段,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這樣的長鏡頭在電影其他段落中,依然有所體現,比如耿耿剛進入餘淮所在班級時,為了凸顯課堂秩序的凌亂和同學們性格的多樣,導演的長鏡頭選取了窗外樹木、課堂景象、學生活動等,並不是簡單的跟拍,營造出真實又趣味盎然的高中學校生活。

鏡頭的另外一個應用體現在大量拉伸或是旋轉的鏡頭的運用,讓觀眾伴隨著不同的節奏,逐步走進導演為觀眾所營造的電影世界中。比如在耿耿和餘淮單獨相處的學校生活中,就大量運用了跟拍、手持拍攝的方法,並且遵循從下到上、從近到遠的原則。這種技巧的運用,營造出非常真實可信的校園生活,也符合人們觀察的習慣,將觀眾帶入電影情節中,似乎成為耿耿和餘淮身邊的第三人。同時,拉伸鏡頭的運用,放大了人們的形象和情緒、情感,讓青春的感覺撲面而來。電影中的一個鏡頭,耿耿和餘淮在夕陽的餘輝下安靜的走著,鏡頭上升,人物日漸渺小,預示著隨著時間的流失,青春的記憶也將逝去。

電影配樂:恰好好處的「餐後甜點」

如果將電影比作饕餮盛宴,那麼電影配樂便是餐後甜點,恰到好處的修飾著整個晚餐的品味,讓觀眾在吸取藝術養分之後,還有些許的放鬆和回味的空間。隨著華語電影的崛起,尤其是電影產業日益完善,音樂和電影的結合更加緊密,音樂和電影相互成就,甚至很多電影配樂比電影本身更加具有知名度。

具體到《最好的我們》,非常值得稱讚的是電影的同名主題曲由男主角扮演者陳飛宇演唱,這種安排,將音樂和電影融為一體,很好的表達了電影的主旨。其實在電影上映之前,陳飛宇 的《最好的我們》就以單曲形式面向觀眾,MTV的製作也可圈可點。在MTV中,觀眾可以看到吵鬧的教室,空曠的操場,學校的天台等校園熟悉的場景,激發了人們對校園生活的嚮往和回憶。電影主題曲先於電影發布並公開,已經成為當前華語電影運營的一個基本路徑,其目的就是要達到先聲奪人。而且單曲往往表達情緒有限,能夠激發觀眾想要走進電影院觀看完整電影的興趣。

除了同名主題曲外,電影的插曲還包括光良的《最近的永遠》,在插曲中,作為情歌王子的光良用深情、投入的嗓音,演繹了多變的音樂風格,在旋律多變的聲線中,夾雜著細微的悲傷情緒,也暗合了青春電影中深沉的緬懷之情。另外一首插曲則是汪蘇瀧的《耿》,與女主角耿耿名字一樣,其聲線更加高亢,嗓音甜醇,配合著寫意的歌詞,能夠讓觀眾覺察出戀愛的觸動。也許作為成年觀眾,早已經忘卻了曾經青春的美好和感動,但是《耿》這首插曲則滿足了人們的這一願望,尤其是當前奏響起來之時,將彼此之間的相惜、相憐、不舍的情緒烘託得十分到位,不由的叫人為兩人分別後的命運而擔憂,這就是配樂的魅力。可以看到,整部電影中配樂雖多,但是並不雜亂無章,而是始終遵循著電影情節的推進,不喧賓奪主,又不譁眾取寵,真正體現了音畫協調的效果。

視聽盛宴:專屬於青春的肆意

青春是肆意灑脫,是無所顧忌的敢愛敢恨,如何表達這樣一種開放的、純粹的情緒,這是包括《最好的我們》在內的所有華語青春類題材電影共同面臨的挑戰。在這一點上,《最好的我們》給我們帶來了啟示:沒有將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故事構架和優化上,而是將一部分精力放在了拍攝方式、音樂創作和場景調度上。這些原本屬於技術層面的要素,日益與內容創作緊密結合在一起,呈現出多元的藝術審美。尤其是配樂的運用,雖然出現頻次多,卻沒有絲毫繁冗之感,這是因為這些音樂伴隨著劇情的發展,相應的散落在不同的情節和劇情轉折中,音樂的曲風和歌詞與情節的推進、人物的情緒等完美的結合在一起,這些配樂配合著電影情節的推進,放大了人物的情感和內心情愫,也營造出恰當的氛圍,與電影主旨相映成趣,渾然一體。在這一點上,《最好的我們》無疑做出了有效的探索,值得其他同類型電影的借鑑。

相關焦點

  • 視聽語言該怎麼學?
    而有的機構認為視聽語言作為編導專業區別於其他專業的看家課程,對其掌握的熟練程度直接說明了考生的專業與否,因此直接造成了視聽語言教學在課時量上的畸重。那麼在高中培訓階段,視聽語言到底該怎麼學呢?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我們學這個到底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是為了拍電影還是為了考試。
  • 什麼是視聽語言?了解視聽語言的基本內容及其對電影的重要性
    前言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主要介紹了「影評的結構框架和寫作方法」,那些如果沒有見過的小朋友們可以看看,因為我們的課程從簡單到深入。我們將介紹「視聽語言」的基本介紹和理解。電影作為一種畫面與聲音相結合的藝術產品,通過對視聽語言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我將分兩部分介紹本文,即「什麼是視聽語言?」和「視聽語言的內容(上)」,你可以做筆記。什麼是視聽語言?
  • 什麼是視聽語言?帶你了解視聽語言基本內容及對於電影的重要性
    前言上篇文章我們主要介紹了「影評的結構框架和寫作方法」,如果沒有看過的小夥伴可以看一下,因為我們的課程是由淺入深的。今天我們介紹的是關於「視聽語言」的基本簡介和理解方法。電影作為一門畫面與聲音結合的藝術產物,分析好視聽語言才能夠更好的把握電影。這篇文章我將分成「什麼是視聽語言?」、「視聽語言的內容(上)」兩個部分來介紹,可以做筆記記錄一下。什麼是視聽語言?
  • 名師專題 ▏徐琨老師視聽語言精析
    作為一枚編導藝考生,必須要掌握的一項技能便是認識與分析電影。而視聽語言,則是我們認識電影的基礎。所以這個板塊大家一定要吃透哦~國藝傳媒 編導攝影教研組 主講教師主講科目:電視欄目分析、視聽語言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新媒體專業,曾就職於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參與拍攝過《舌尖上的中國》等多部優秀紀錄片,十三年編導專業教齡,有豐富的創作經驗和紮實的理論功底,尤其擅長視聽語言分析。
  • 影視作品分析基礎:視聽語言之人聲篇
    視聽語言精講(人聲)最好的電影是拍給聾者和啞者看的。人類喋喋不休,話語泛濫,都快淹死在其中了。只有看芭蕾舞,我們才能發現純粹的美和純粹的姿態,而這正是我的電影努力要去表現的。「語言是蒼白的」生活中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往往勝過千言萬語。我們通常認為,電影聲音主要包括三個部分:人聲、音響、音樂。
  • 電影鑑賞:《飲食男女》的視聽語言分析,長知識了!
    他的影評不僅主題意蘊深刻,對視聽語言的運用也極其講究。本文通過對《飲食男女》視聽語言的分析,揣摩李安的影像風格。  李安,一位享譽國際的華人導演。他兩次獲得奧斯卡獎,多次摘得金球金獅金熊等各種國際影壇重量級獎項。可以說,李安是一位集大成者。他電影創作以深刻的思想性,強烈的故事性和從容的敘事以及優美的畫面等因素博得了大眾的喜愛。
  • 從視聽語言角度,硬核分析恐怖遊戲元素:玩家是怎麼被嚇到的
    今天我們就從恐怖遊戲的分類、構成元素,橫向對比市面上的恐怖遊戲,來深入分析一下,它們是如何對玩家的心理產生恐怖向暗示的?為什麼進行這樣的分類,我們可以將兩類遊戲來進行一個對比分析。歐美系恐怖遊戲:歐美系的恐怖遊戲代表作應該就是《求生之路》了,其實歐美系產出的恐怖遊戲特色非常鮮明——強調一種玩家的個人英雄主義。
  • 電影人必備的視聽語言,你掌握了嗎
    什麼是視聽語言?為什麼要學視聽語言?視聽語言是影視編導學習的基礎。理解視聽語言的好處是掌握影視作品製作剪輯的規律。我們可以把視聽語言當成一種工具,就像學英語一樣,如果不先學習最基本的字母,就無法學習單詞,更別說句子了。我們要做到熟悉各種視聽語言的方法並不是死記硬背,而是拉片。
  • 『影評』層疊絕望,直到一把槍——《小丑》視聽語言分析
    官方微博帳號:@拖鞋哥MFA考研v5美國著名影評人寶琳·凱爾在評論馬丁.斯科塞斯《計程車司機》時寫道:在人工矯飾的光怪陸離的氣氛下,城市裡沒有溫良恭儉讓,也沒有同情與憐憫,只有紅色的霓虹燈光和街上冉冉蒸騰的煙霧和殘破凋零的景象,這些東西衝擊著特拉維斯,也同樣向我們襲來
  • 《孔雀》的情節與視聽語言獨具特色
    電影《孔雀》的情節與視聽語言雖然獨具特色,但回顧中國電影史、文學史,這種描寫小城鎮人物希冀衝破小城的閉塞壓抑、曾追求夢想而最終回歸現實的故事並不少見。文學研究稱之為「小城敘事」,電影界稱之為「小城模式」。
  • 從敘事結構、視聽語言、主題呈現等方面探討《鐵達尼號》的魅力
    這是一部歷經的經典之作時光至今仍很新鮮,如果只分析故事內容,我認為我們無法深刻體會這部電影的魅力。因此本文將從「敘事架構、視聽語言、主題呈現」三個方面,從微觀到宏觀對深度進行解讀敘事結構:運用敘事策略,零碎的記憶會產生一種斷裂感,增加情感張力,視聽語言:細膩的畫面給人以美妙的視覺體驗,恰到好處的音樂渲染環境和氛圍,主題呈現:極端設定災難環境,生死考驗激發人性光輝,愛情永垂不朽1敘事結構:採用敘事策略交織主時空和次時空
  • 2011年7月浙江自學考試視聽語言真題
    ( )A.分鏡頭 B.原畫C.背景設定 D.畫面設計2.下述哪一類攝影是電影區別於其他造型藝術的獨特表現手段,是視聽語言的獨特表達方式,也是電影作為一門獨立藝術的重要標誌之一?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21.視聽語言22.齊軸鏡頭23.景深24.特寫轉場剪輯25.動作錯覺法四、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26
  • 一次重拾自我的試聽圓夢——評電影《鋼的琴》的視聽語言
    一次重拾自我的試聽圓夢——評電影《鋼的琴》的視聽語言《鋼的琴》講述了鋼廠下崗工人陳桂林為了在離婚後獲得女兒的撫養權,召集舊時工友為女兒小元鑄造一架「鋼的琴」故事。這場景仿佛回到了那個激情如火的年代,我們悄聲跟在鏡頭之後與每個人擦身而過,靜寂無聲,而後凝視。張猛的平移鏡頭頗似《枯木逢春》中捲軸畫的處理方式,同樣的舒緩與娓娓道來的從容。在景別的運用方面,全景和遠景成為導演的寵兒,鏡頭不僅攝入了人,更把人物所生存的環境也囊括其中,導演對於影片全景與遠景的把握,展現出了對那個即將遠去的時代的再次凝視。
  • FIRST實驗室入選項目公布,探索電影技術對視聽語言的突破
    探索電影技術對視聽語言的突破 FIRST實驗室作為劇情長片孵化的平臺,是在項目本身和作者意識所開放出來的空間內,與作者一同工作的過程,始於劇作,但不囿於文本。《不要再見啊,魚花塘》展現出作者相對完整的敘事和影像世界,定製孵化或從單純的劇作文本層面,延伸至拍攝及製作埠,又是一場未知的冒險。
  • 2018年自考《視聽語言》練習試題及答案
    2018年自考《視聽語言》練習試題及答案一、名詞解釋1.特寫2.場面調度3.對比調度4.人聲5.聲畫同步6.理性蒙太奇二、簡答題1.簡要回答構圖的基本原則。2.談談剪輯的基本原則。3.鏡頭運動的作用。2.電影的時空結構包括哪幾大類,試舉例分析。參考答案一、 名詞解釋:1. 特寫:特寫指用以細膩表現人物或被攝物體細部特徵的一個景別。有時候特寫被應用於主觀鏡頭,表現人物主觀視點。2. 場面調度:本義指導演對演員在舞臺上的表演活動、空間位置的安排與調度。
  • 【學習筆記】電影視聽語言指南:景別Camera Shot Sizes-01
    最近應該是有很多後浪關注了這個更新不太穩定的公眾號,在高校講座中一直強調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加上最近工作需求,小編最近重看視聽語言,來完成視效場次的精修
  • 2019年4月成人自考視聽語言真題及答案解析
    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視聽語言試題課程代碼:07189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塗、寫在答題紙上。6.視聽語言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態,主要內容包括A.鏡頭B.鏡頭的拍攝C.鏡頭的組接D.聲畫關係E.鏡頭的處理7.常用的躍軸方法主要有A.利用第三者的介入躍軸B.利用空鏡頭改變軸線C.利用攝像機移動過軸線D.利用齊軸鏡頭過軸E.利用旋轉鏡頭躍軸
  • 影視作品分析基礎:視聽語言之空鏡頭篇
    視聽語言精講(空鏡頭)什麼是空鏡頭?弄清什麼是空鏡頭前,先了解下電影畫面中的三個戲劇元素,即人、景、物。
  • 2020北京電影學院視聽新媒體創作考研考試科目及參考書講解
    1 考試科目分析 思想政治理論 英語二或日語或俄語 藝術與電影基礎理論(專業學位) 視聽新媒體創作 專業二視聽新媒體創作的考試主要是:主要考查考生對新媒體專業知識和基礎技術的掌握
  • 用視聽語言分析電影,讓你更懂電影—非專業人士勿進
    對自身的關注是人類最基本的關注,儘管銀幕上展示的是形形色色的奇異故事,然而一旦進入這個奇異世界,我們又會發現我們自己。故事是我們生活的比喻。(我們去看電影,從而進入一個令人痴迷的世界,去設身處地的體驗那些與我們的經歷相似的生活,去體驗我們曾經經歷過的歡樂和恐懼,並從中找到我們人生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