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作品分析基礎:視聽語言之空鏡頭篇

2020-12-18 傳媒藝考攻略

視聽語言精講(空鏡頭)

什麼是空鏡頭?

弄清什麼是空鏡頭前,先了解下電影畫面中的三個戲劇元素,即人、景、物。

《黑澤明之夢》1990 黑澤明

「人」很好理解,畫面中的人物,比如上圖中的小男孩;

所謂「景」,指的的環境,比如上圖中千姿百媚的花海;

「物」指的是道具,小男孩手中驅邪的桃木劍。

認識這些元素很容易。

需要稍加注意的是,此處的「人」可以不是人類,比如黑貓警長、獅子王或者西遊記裡的妖怪等,都是算是故事裡的「人」。因為任何故事的主體都是 「人」,即使是童話、動畫片都是關於「人」的!哪怕角色是動物、一件物品(如汽車總動員)也一定是擬人化的,賦予他們人類具有的思考、情感等等。

畫面中的三類戲劇元素都介紹完了,現在就可以隆重介紹一下什麼是空鏡頭了。

空鏡頭,是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場面描寫而不出現人物(主要指與劇情有關的人物)的鏡頭,如畫面上只有高山、流雲、海浪、湖水、青松、雄鷹、鴛鴦等。

那麼問題來了?空鏡頭到底是怎麼回事?觀眾買票進電影院不就是衝著演員去的嗎,導演不拍人搞哪樣?或者從製片人的角度問,我花大價錢請明星來演戲,導演為啥拍些沒有人的鏡頭?

答案是空鏡頭在電影中非常重要。空鏡頭並不空,而且有多種表現功能和藝術價值。某些時候甚至比拍明星還有價值!不然,為什麼把明星晾一邊不拍呢?

下面聊聊空鏡頭到底有什麼用。概括而言,空鏡頭主要有五大功能:介紹環境、轉換場景、創造意境、表達情緒、表意象徵。

一、介紹環境背景

電影《李雙雙》的開頭:陽光照耀下的山谷,山村田野。這一空鏡頭交待了李雙雙的故事發生在一個秀麗的小山村。電影《被告山槓爺》的開頭有一連串的空鏡頭:南方的群山、炊煙嫋嫋的農院,草木和成熟的莊稼。這一連串的空鏡頭,把觀眾帶到了中國西部偏遠的山村、丘陵。

二、空鏡頭的轉場功能

空鏡頭經常被用來轉場,作為兩個場景切換的過渡,掩蓋場景切換的跳躍感。還是舉《黑澤明之夢》來說明吧:

影片開始,大山裡深處一戶人家,晴朗的天氣驟然下雨,媽媽警告兒子,這種又出太陽又下雨的天氣,狐狸精會舉行婚禮,讓兒子千萬待在家裡別出門。兒子待在門口,充滿了好奇。大師就是大師,看看這構圖,是不是令人耳目一新!

接著是一個空鏡頭,排列整齊的參天大樹,暗示場景已經轉換到森林裡。

隨後,是小男孩的中景,他獨自一人走在森林裡。

逆向思考一下,如果把中間的空鏡頭去掉,鏡頭直接從小男孩在家門口切換到小男孩在森林裡的中景,是不是會很跳躍?所以說空鏡頭用來過渡場景,掩蓋跳躍感,指的就是這麼回事兒。

電影《蝴蝶夢》的開頭部分,第一個空鏡頭:曼德利的景色,寂靜的夜晚,月亮,天空,行雲,被燒過的曼德利殘狀,長時間的空鏡頭伴隨著畫外音。畫外音結束後,出現第二個空鏡頭:法國南部的海濱,海水衝擊著巖石,浪濤呼嘯,浪花飛濺,接下來是陡峭懸崖。這兩個空鏡頭,由曼德利轉為法國南部海岸。

三、創造深遠意境

在電影《上甘嶺》中,隨著衛生員王蘭「一條大河波浪寬」的歌聲,畫面上出現了一系列鏡頭:滔滔的春水,飛瀉的瀑布,碧波蕩漾的水庫。這些畫面與炮火連天的戰場形成了對比,為影片增加了濃鬱的詩情畫意。

電影《傷逝》中,涓生將阿隨(狗)推向崖底後,銀幕上出現了一連串的空鏡頭:枯樹,昏鴉,荒草,土城,風沙翻卷中的蒿草,烏雲壓迫下的大地,這幾個空鏡頭有力地表現了涓生的苦悶和前途的迷茫,結尾的空鏡頭能給觀眾留下不盡的思索。

《天雲山傳奇》結尾那滿山遍野的紅山花;日本電影《人證》中緩緩落下的草帽;《遠山的呼喚》結尾那白雪皚皚的北海道。這些空鏡頭意蘊深遠,令觀眾回味無窮。

四、空鏡頭的情緒功能

要弄清楚空鏡頭的情緒功能,教大家一個簡單的方法,記住空鏡頭的三種類型,一是自然環境空鏡頭,二是人造環境空鏡頭,三是道具空鏡頭。

先說自然環境空鏡頭,通過展示自然環境表現情緒。至於表現什麼情緒,需要結合影片上下情境來理解。先看個例子,來自電影《孩子王》。

故事背景是文革,講的是知青上山下鄉運動中發生的故事。影片一開始就是一組固定機位的空鏡頭,記錄了大山裡從清晨到黃昏的光影變化。

這組空鏡頭以刻畫了大山裡的荒涼、寂寥,你看,整整一天時間,除了光影變幻,環境是完全靜態的,沒有任何變化,山還是那山,樹還是那樹,房子還是那座房子,路上則一個人也沒有。

時間仿佛變得毫無價值,只剩下一天天重複的景物,這對原本充滿活力的青年而言,無疑是是在以一種殘酷方式的方式扼殺青春。

陳凱歌導演以這樣的方式,在影片開頭,即對這場運動提出了深刻的質疑。

再來個例子,電影《高考1977》的結尾部分。片中一些場景的設計還是很講究的。

影片結尾,許多知青們通過高考改變了個人命運,而恢復高考這一事件本身,也對中國社會的劇烈變革產生了重大影響。在設計結尾時,主創團隊最初的方案是,用一組真實的照片,把當年通過1977屆高考,後來成為社會中堅的人物展示在銀幕上,結果經過幾輪磋商,否決了這個方案,覺得太矯情。最後改為空鏡頭來表現。

最終的結尾是這樣的,農場場長老遲(孫海英飾),在通過高音喇叭,大聲宣讀考取考學的名單,畫面是一組空鏡頭。如下圖:

五、表現哲理

電影《天雲山傳奇》中,馮晴嵐離開人世時,導演一連用了八個空鏡頭:

①燃盡的蠟燭。

②馮晴嵐生前用過的破羊皮背心。

③切了一半的鹹菜、案板和刀。

④綴有補丁的舊窗簾。

⑤生前走過的路。

⑥小橋、河邊。

⑦水磨坊邊的石板路。

⑧雪地上的腳印、車轍。

這八個空鏡頭,意蘊深遠,頗具匠心,給觀眾留下不盡的思索。鏡頭①象徵辛勞一生的人民教師。鏡頭②、④說明主人勤儉節約的優良品德。鏡頭③象徵一個女人對丈夫、女兒、家庭那無窮無盡的愛。鏡頭⑤、⑥、⑦、⑧象徵一個知識分子在特殊年代所經歷的坎坷人生路。

相關焦點

  • 影視作品分析基礎:視聽語言之人聲篇
    視聽語言精講(人聲)最好的電影是拍給聾者和啞者看的。人類喋喋不休,話語泛濫,都快淹死在其中了。只有看芭蕾舞,我們才能發現純粹的美和純粹的姿態,而這正是我的電影努力要去表現的。如何分析人物對話?一、人聲的分類1. 對白(對話):電影中人物之間進行交流的語言。它是電影中使用最多,因此也是最為重要的人聲內容。
  • 什麼是視聽語言?帶你了解視聽語言基本內容及對於電影的重要性
    今天我們介紹的是關於「視聽語言」的基本簡介和理解方法。電影作為一門畫面與聲音結合的藝術產物,分析好視聽語言才能夠更好的把握電影。這篇文章我將分成「什麼是視聽語言?」、「視聽語言的內容(上)」兩個部分來介紹,可以做筆記記錄一下。什麼是視聽語言?視聽語言就是結合畫面的視覺感受,再配以聲音的聽覺感受從而構成的一種「剪輯的藝術」,不只是電影,電視,廣告等影像產物都運用了視聽語言並且也必不可少。
  • 電影人必備的視聽語言,你掌握了嗎
    什麼是視聽語言?為什麼要學視聽語言?視聽語言是影視編導學習的基礎。理解視聽語言的好處是掌握影視作品製作剪輯的規律。我們可以把視聽語言當成一種工具,就像學英語一樣,如果不先學習最基本的字母,就無法學習單詞,更別說句子了。我們要做到熟悉各種視聽語言的方法並不是死記硬背,而是拉片。
  • 「影視理論系列」什麼是「視聽思維」方式?
    傳媒藝術類院校需要培養學生的視聽思維方式。通俗地說,就是用視聽的「語言」、視聽的手段去造型、表現、敘事。視聽思維方式怎麼培養?並不是我們今天說要有視聽的思維,明天早上起來我們就有了。這同樣是一個需要努力學習、實踐的過程。
  • 視聽語言該怎麼學?
    應該講我們在高中培訓階段,視聽語言的學習最主要還是為了考試,也就是局限於理論部分,操作的部分有嗎?有,但僅僅是寫出來一個分鏡腳本而已,與真正的實操運用相比其簡單程度不言而喻。下面就為大家分析一下視聽語言考察的幾個類型。
  • 名師專題 ▏徐琨老師視聽語言精析
    作為一枚編導藝考生,必須要掌握的一項技能便是認識與分析電影。而視聽語言,則是我們認識電影的基礎。因此,視聽語言主要包括三大板塊:①畫面 ②聲音 ③剪輯。而「畫面」又包括景別、角度、構圖、光線、色彩等等,「聲音」又包括人聲、音樂、音響等元素,剪輯又包括了多種聲音和畫面的組合方式。今天我們主要來講一講『景別』。下面就為大家分析一下視聽語言考察的幾個類型。
  • 什麼是視聽語言?了解視聽語言的基本內容及其對電影的重要性
    我們將介紹「視聽語言」的基本介紹和理解。電影作為一種畫面與聲音相結合的藝術產品,通過對視聽語言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我將分兩部分介紹本文,即「什麼是視聽語言?」和「視聽語言的內容(上)」,你可以做筆記。什麼是視聽語言?
  • 大家宏論|後喻文化視闕下《影視作品分析》的實踐性教學研析
    本文以《影視作品分析》的實踐性教學為例,旨在探索後喻文化大背景下如何構建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為目的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深化《影視作品分析》課程教學過程中創作理論與創作分析相結合、創作技能與創作實踐相結合的問題,強化實踐性操作,為同學們的創作和實踐奠定堅實的基礎。
  • 影視傳媒編導藝考教程-影視作品分析-第9課 電影景別的作用
    影視作品分析-- 電影中景別的作用景別的完整序列為:大遠景一遠景一大全景一全景一人物全景一中景一中近景,近景----特寫----大特寫中景以上都是遠景系列景別,以表現景物為畫面主要內容,可以稱為景物景別;中景以下都是近景系列景別,以表現人物為主,或稱人物景別。
  • 《最好的我們》視聽語言分析
    青春圓舞曲——《最好的我們》視聽語言分析青春是美好的,每個人的青春都是絢爛多彩的,即便是多年之後,人們依然會以最赤誠之心懷念青春的時光和歲月。而這部電影中的視聽元素,不僅豐富多元,而且貼合電影故事本身,兩者相得益彰,共同提高了電影的藝術審美價值。
  • 電影鑑賞:《飲食男女》的視聽語言分析,長知識了!
    他的影評不僅主題意蘊深刻,對視聽語言的運用也極其講究。本文通過對《飲食男女》視聽語言的分析,揣摩李安的影像風格。  李安,一位享譽國際的華人導演。他兩次獲得奧斯卡獎,多次摘得金球金獅金熊等各種國際影壇重量級獎項。可以說,李安是一位集大成者。他電影創作以深刻的思想性,強烈的故事性和從容的敘事以及優美的畫面等因素博得了大眾的喜愛。
  • 試論影視語言的虛指性
    摘 要:作為人類視聽語言發展到現代的產物,影視語言是人類視覺與聽覺的綜合運用,其語用目的是審美,具有虛指性等特性。本文將試著從四個方面並結合具體的影視作品來對影視語言的特性虛指性進行分析和闡述,以探求虛指性給影視語言產生的審美效果。
  • 喜訊 | 我校2015級戲劇影視導演專業畢業生譚琳執導作品《福德裡四號》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19年度優秀網絡視聽作品
    近日,第八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在成都舉行,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組織的2019年優秀網絡視聽作品推選活動優秀作品名單正式揭曉。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2019年度優秀網絡視聽作品推選活動評審結果的通知,78部各具特色的網絡影視劇及視聽節目入選年度推選優秀作品。
  • 影視布光和鏡頭組接對一部影視作品的重要性
    了解影視知識,點關注哦!影視布光和鏡頭組接對一部影視作品來說究竟有多重要呢?這麼說吧,布光直接影響畫面而剪輯嘛,一個好的剪輯師可以拯救一部拍砸了的片子一個差的剪輯師能夠毀了一部好片《雲水謠》小編第一次知道這部影片是在影視照明的課堂上當時,老師用這部影片做例來講影視布光的相關知識後來電視編輯課的老師也拿來分析好奇心驅使小編課下搜羅出完整的影片來欣賞
  • 乾貨︱影視作品分析:八種影評寫作框架
    第四段:分析視聽語言,從攝影的角度評論電影畫面。第五段:作最後的總結。第二種第一段:先簡單介紹導演的資歷和作品,從而引申出要評論的這部電影。第二段:電影的音樂是如何襯託主題的。第三段: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鏡頭,這個鏡頭有什麼樣的作用。第四段:這部電影和導演的其他電影做一下橫向的對比,評論電影之間的區別或者聯繫。第五段:和開頭形成呼應,作總結。
  • 2018年自考《視聽語言》練習試題及答案
    2018年自考《視聽語言》練習試題及答案一、名詞解釋1.特寫2.場面調度3.對比調度4.人聲5.聲畫同步6.理性蒙太奇二、簡答題1.簡要回答構圖的基本原則。2.談談剪輯的基本原則。3.鏡頭運動的作用。2.電影的時空結構包括哪幾大類,試舉例分析。參考答案一、 名詞解釋:1. 特寫:特寫指用以細膩表現人物或被攝物體細部特徵的一個景別。有時候特寫被應用於主觀鏡頭,表現人物主觀視點。2. 場面調度:本義指導演對演員在舞臺上的表演活動、空間位置的安排與調度。
  • 上海楊浦區出臺「電競23條」、「影視網絡視聽35條」
    「35條」政策,今後,電競和影視網絡視聽企業在該區可享受辦公用房補貼、經營性扶持、上市獎勵、人才補貼和營商服務等五大普惠政策。該區出臺「電競+影視網絡視聽」產業發展政策,旨在打造上海「全球電競之都」和「全球影視創製中心」的創新文化薈萃地。楊浦區將電競和影視網絡視聽產業納入「兩個優先」重點扶持產業。在該區註冊的電競和影視網絡視聽企業,符合一定條件,可享受自用辦公用房購房補貼或租房補貼、租賃雙創保障性用房租金是市場同類用房評估價的70%以內,總部企業還享受開辦費補貼。
  • 淺析影視作品中場景的語義符號作用
    所以一個優秀的影視作品中場景是十分重要的元素,場景有著塑造人物形象,交代故事背景,推動情節發展,體現文化等十分重要的作用。了解影視場景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艾柯(Umberto Eco)認為:「符號是在社會約定俗成的基礎上可以代表其他事物的任何事物」 [1] 。所以符號學是可以用以分析影視場景的重要方法,本文將結合案例運用符號分析影視場景的作用。
  • 《小石獅》:如何運用視聽語言,讓繪本「動」起來
    熊亮是第一個在中國提出和推動繪本「紙上戲劇」概念的創作者,他的作品中大量吸收傳統文化和東方風韻的精髓。因此作品自成風格,富有故事性和舞臺感。《小石獅》是一本非常出色的繪本,其中巧用影視作品中的視聽語言,為我們獻上一部有趣的「動畫」作品。
  • 從《悟空》看豎屏視頻的鏡頭語言
    在此背景下對豎屏語言進行研究顯得尤為必要。本文通過以微電影《悟空》為主的影像分析,從對傳統影像語言的借鑑、豎屏語言的創新兩個方面探索豎屏視頻特有的鏡頭語言規律。 關鍵詞:豎屏視頻;影像語言;挪用;創新 一、豎屏時代影像 德布雷曾提出:「每個時代都有一種視覺的潛意識,成為本身感知的核心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