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面積猜想案例

2020-12-14 學而思法

(案例背景)《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在安排課程內容時,把「實踐與綜合應用」與「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等並列為四個學習領域。本學期通過上 「三角形的面積」,使我對「實踐與綜合應用」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三角形的面積」是小學五年級數學教材上學期第五單元「多邊形的面積」的內容,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基礎上,尤其是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基礎上開展的教學活動。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和學生已有知識設計教學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操作機會,從猜想、操作、驗證到得出結論,再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案例描述)

1、假設猜想:展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圖片。說出前三種圖形的面積的求法,觀察猜測三角形的面積會怎樣求。該怎樣轉化推導。

2、操作驗證:根據你的猜想,動手操作驗證一下吧,教師巡視指導。

反饋:誰願意說一說,你是怎樣操作的,得到什麼樣的結論。

根據學生描述得出結論:把一張三角形紙片的三個角向內對摺,變成一個小長方形,得到長方形的長是原來三角形底的一半,寬就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為此,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小長方形面積的2倍。2倍與其中的一個「一半」抵消,還剩一個「一半」為此,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底乘高除以2

3、繼續引導:這個辦法怎麼樣?誰還有不同想法,做法?

生:將三角形的頂角向底邊平行對摺,再沿摺痕剪開,把得到的小三角形沿中間對摺再剪開,分別補在剩下圖形的兩側,變成一個長方形。三角形的底沒變,高縮小了一半,為此,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底乘高除以2

師:這個辦法怎麼樣?

生:也很合理。

師:你還有其他做法嗎?

生:選兩個同樣的三角形,將兩個三角形顛倒相拼,拼出一個平行四邊形,拼得的平行四邊形的底是原來三角形底的2 倍,高不變,所以,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底乘高除以2。

師:這個辦法怎麼樣?看來同學們在探究三角形面積的推導想出的辦法還真不少,那麼,你感覺哪種辦法最好?最有創意?

師:無論哪一種,我們都得出了同樣的結論,就是。。。。

生: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底乘高除以2。

4、共同把這個結論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出來。

師:誰願意到黑板面前寫一下?

生:書寫。集體訂正。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積,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用h表示三角形的高,那麼,你會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嗎?

生:在練習本上書寫,師巡視指導反饋,自由到板前書寫。集體訂正。

5、公式的運用:要想計算一個三角形的面積,需要知道哪些條件?

生:三角形的底和高。

師:那麼,我們應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計算你的紅領巾的面積好嗎?

生:獨立完成

6、小結: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問題可以運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來求出,讓我們共同走進生活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

師:(課件展示題目)

生:獨立或與同伴合作研究完成。

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評析)

「三角形的面積」是一節常規性的課,關於這節課的教案不少,課我也聽了不少,如何體現「觀念更新,基礎要實,思維要活」,我覺得以往老師們對教材的把握與處理,對課堂的設計以及處理都很不錯,而這節課也使我感觸很深:

1、現實性

實踐與綜合應用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繫,樹立正確的數學觀,因此,實踐與綜合應用常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發,從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感受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數學的現實意義。在上面這一環節中,教師注重教材的開放性和思考性,讓學生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和廣闊的思維空間,如教師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讓學生通過猜想、操作、驗證等一系列的活動,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理解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展現了自我,方法多樣且獨特,是以往教學所沒有的,實在是妙不可言。既滲透了集合的思想,有助於學生空間觀念的建立,也讓學生看到了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繫,感悟了生活中的數學。也為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奠定基礎,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

2、問題性

實踐與綜合應用本質上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活動,它的背後有一定的思考含量,實踐活動的內容以問題情境的方式呈現,實踐活動的過程以問題的解決為核心,問題的發現,選擇,確定,探究和解決貫穿於實踐與綜合應用活動的全過程。

3.、親近性

教師遵循兒童學習規律的同時,創造性的處理教材。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找準學生的認知的起點,以幾個圖形圖片為切入口,讓學生觀察、猜想。動手操作,折一折,剪一剪,分一分,補一補等 ,在這些過程中,教師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探索,教師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學生在小組合作時積極主動地參與和探討、質疑、創造,並逐步的完成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較好的體現了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共同的研究者。使學生達到對知識的深層理解,還培養了他們敢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親歷探究發現的過程,已不是一種獲取知識的手段,其本身就是教學的重要目的。教師只有創造性地教,學生才能創造性地學。

從上述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實踐與綜合應用的內容,使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目標得以落實,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也有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相關焦點

  • 三角形的面積
    生:面積師:紅領巾是什麼形狀的?生:三角形2、導入課題:師:怎樣才能算出三角形的面積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探究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板書:三角形的面積。)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1、複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及推導方法師: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嗎?
  • 求三角形面積不要套公式
    △ABC的三條邊的長度分別是3√2、4和√10,求它的面積是多少?題目中,三角形是一般形狀的三角形,因此面積公式不能直接用。我們知道常見的直角三角形,有30°60°45°的特殊角,也就是我們常用的三角板的度數。
  • 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1、標題《三角形的面積》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a、運用已有的知識和轉化的數學思想,推導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b、理解並掌握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c、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
  • 三角形的三線及面積
    ________,叫做這個三角形的中線,三角形的三條中線_____________交於一點,這點稱為三角形的__________.(2)在三角形中,一個內角的角平分線與它的對邊相交,這個角的頂點與交點之間的______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三角形的三條角平分線________________交於一點,這點稱為三角形的______.
  • 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目標   1.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正確運用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類推遷移的能力.   3.培養學生勤於思考,積極探索的學習精神.
  •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這個同學發現了這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是拼成的長方形的一半,這個長方形以這條邊為底,就是原來三角形的底,以這條邊為長方形的高,現在是三角形的高,我們就可以說這個長方形與三角形等底等高,因為這個三角形的面積等於拼成的長方形面積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底*高÷2。
  • 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
    大家都知道長方形的面積=長 * 寬,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什麼?有的人可能一下子記不起來了,不記得了也沒關係,其實很多規則圖形面積公式都是可以由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來的,比如三角形面積公式就可以由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來:因為AB平分長方形EBFA, 所以三角形ABF的面積=長方形EBFA /2AC平分長方形AFCD,所以三角形AFC的面積=長方形AFCD /2
  • 如圖,平行四邊形ABCD面積與三角形CDE面積相等,三角形DEC
    題目如圖,平行四邊形ABCD面積與三角形CDE面積相等。三角形DEC的高8釐米,平行四邊形的高為( )釐米。圖1A.4 B.8 C.16 D.不能確定 普通學生思路:由圖可知,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同底
  • 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1.已知三角形底a,高h,則 S=ah/2   2.已知三角形三邊a,b,c,則   (海倫公式)(p=(a+b+c)/2)   S=√[p(p-a)(p-b)(p-c)]   =(1/4)√[(a+b+c)(a+b-c)(a+c-b)
  • 三角形面積公式一網打盡
    一提起求三角形面積,大家都可以脫口而出「二分之一底乘高」,沒錯,這很簡單也是其它衍生出來的面積公式的鼻祖
  •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設計(小學)
    教學設計課題: 三角形的面積課型:新授課課時:1課時年級:四年級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理解三角形公式的推導過程,能運用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推到三角形的面積的推導以及引用,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數學知識點:三角形面積的計算
    底高一半因為每個三角形的面積等於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思考:求三角形的面積為什麼要除以2?平行四邊形面積五、用字母表示面積公式用S表示三角形面積,用a和h分別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麼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還可以表示成:S=ah÷2
  •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實錄及評析
    1.完整經歷三角形面積的探索過程,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會正確計算三角形面積,並能解答生活中相應的簡單的實際問題。小組匯報1:直角三角形和長方形關係更密切,長方形從對角剪開,可以剪成兩個一樣的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面積是把它的兩條直角邊當長和寬的正方形面積的一半。
  • 直角三角形面積
    有一個直角三角形,斜邊長10,從頂點到斜邊作垂線,垂線長6(如下圖所示),求直角三角形的面積。
  • 中考經典題型-三角形
    、CE,判斷△PMN的形狀,並說明理由(3)、拓展延伸把把△ADE繞點A在平面內自由旋轉,若AD=4,AB=10,請直接寫出△PMN面積的最大值分析:第一問是讓學生猜想,第二問中要證明第一問的猜想在圖2中是否成立,第三位根據第二問進一步深入,求面積的追大值,也是一種特殊情況下的面積
  • 利用python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利用python計算三角形的面積。(1)輸入三個數,作為三角形的三個邊長,利用海倫公式計算三角形的面積。海倫公式:假設在平面內,有一個三角形,邊長分別為 a、b、c,三角形的面積 S可由以下公式求得。b=float(input("請輸入第二條邊"))c=float(input("請輸入第三條邊"))p=(a+b+c)/2S=math.sqrt(p*(p-a)*(p-b)*(p-c))print("三角形
  • 小學數學~試講~《三角形的面積》
    《三角形的面積》新授1.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師:接下來仔細觀察你手中的紅領巾我們應該如何計算呢?師:首先思考在解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時候,我們是如何解決的呢?師:雖然三角形面積不知道該怎麼做,但是拼成圖形的面積是已經學過的知識了。你的思路非常清晰,那誰也是同樣的想法,再來補充下?師:第一排這位同學,你試試。師:你覺得是兩個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邊形,所以三角形的面積應該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 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正確運用
    小學我們學過三角形面積公式:                   (a為三角形底邊長,h為底邊上的高)這個公式伴隨我們使用多年
  • 圓的的內接三角形中,正三角形面積最大?
    關於圓的最大內接三角形的求解,用了三種方法證明,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也歡迎大家多多關注轉發,以分享研討數學。明日分享:正方形的內接三角形的面積最值。下面證明:圓的內接三角形面積最大時為等邊三角形。證法1:不等式法
  • 與三角形面積相關的系列知識
    今天講一講與三角形面積相關的一些知識。涉及三角形面只S,三角形三個頂點A、B、C和它們的對邊長度a、b、c,內切圓,旁切圓等知識內容。重點講一講三角形的半周長p。最後給出兩個公式及其證明。我們知道三角形面積最簡單的公式是底乘高除以2。今天利用它可以把三角形面積用內切圓半徑和三邊長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