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發生以來,各大酒店集團支持抗疫、推出安心房、隔離房、無接觸服務等各類行業創舉的新聞頻頻見諸報端,在這背後,幾乎累垮的酒店人同時處理了來自全國各地海量的退改訂單。
記者了解到,多家連鎖酒店集團在疫情期間鼓勵加盟合作夥伴正常營業,合力抗擊疫情,包括為一線醫務人員提供公益客房,推出「無憂客房」、「企業居家隔離房」、「零接觸服務」以及「放心酒店」等特殊產品及服務。同時,包括攜程、飛豬、途牛、同程等多家在線旅遊平臺還發動全國多地酒店加入「復工放心住」、「健康守護聯盟」等類似聯盟組織,聚合力恢復消費信心、推動行業復甦。
眼下,不少酒店的工作重心已從組織抗疫轉移到恢復生產自救階段,酒店業整體運營正快速恢復中。
以華住為例,截至2月22日,旗下直營酒店除部分受政策影響尚未開業外,整體開業率接近90%,整體入住率逐日攀升。東呈國際集團最新開業率為80%,目前全國入住率已恢復至30%左右。截至2月27日,東呈廣東區域的「無憂」系列客房已售出多達12000個間夜。
據飛豬2月2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除湖北外,全國近五成酒店現下已恢復營業。
羊城晚報記者採訪了數位行業人士,請他們談談疫情之下酒店住宿業的「求生大計」。後疫情時代,酒店業如何在危機中尋求行業轉型、創新?
受訪嘉賓:
東呈國際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程新華
首旅如家酒店集團總經理 孫堅
華南理工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教授、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 魏衛
中國旅行社協會在線旅行服務商分會副秘書長、淘寶大學認證講師 李昌禹
話題1:疫情之後,預測酒店住宿業將發生哪些變化?
程新華:連鎖酒店集團體量將大增
第一,單體酒店和掛牌酒店普遍抗風險能力較弱,而連鎖酒店有體系化支撐,可以有效規避或降低風險。疫情過後,國內連鎖酒店集團的體量會加速增長,中國酒店業的連鎖化率將達到新的高度。
第二,這次疫情給第三產業尤其是服務業帶來了巨大損失,很多企業面臨資金鍊斷裂的風險,員工被推向社會。企業在面臨不可抗力風險的時候,整個行業應該在抗風險能力上著重考慮。
第三,消費市場將對國內酒店的產品服務標準和衛生安全標準提出更高的要求,國內酒店集團必須抓住機遇,重新審視消費者需求,藉助數位化技術,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提升產品服務標準和衛生安全標準,迎接疫情過後酒店市場的反彈。
魏衛:酒店業重回清潔衛生基本需求
酒店餐飲業最基本的需求是清潔衛生,近些年在鼓勵行業新業態的發展中,一些企業對消費者的基本需求反而忽略了,甚至爆出五星級酒店「毛巾門事件」,廣受市場詬病。
此次疫情爆發後,人們對入住酒店會有更高要求,尤其是在清潔衛生的基本需求方面,企業必須直面消費者的基本需求,才能有更好的發展機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可從多方面尋求解決方案,如:安裝酒店房間新風系統,對空氣品質進行量化測量,提示床上用品潔淨指數等,以直觀的檢測儀表等方式讓消費者放心使用。
由於此次疫情發生以來,人們關在家裡的時間較多,網際網路的應用不斷加強,對旅遊酒店企業來說,順勢而為推進網上辦理入住、退房程序的應用,使用智慧機器人等無接觸服務等,也將是未來趨勢。
此外,疫情過後,預計「酒店+康養」、「餐飲+健康」等系列產品會受到更多關注。
話題2:疫情當前,酒店住宿業如何展開合理自救?
孫堅:危機中尋找機會、創新產品
疫情之下,酒店業有兩項工作需要重點落實:一是尋機會、創產品;二是穩軍心、練內功。
面對疫情,酒店的經營會受到很大影響,此時更需主動地調動全員,發揮員工積極性去創造更多產品。例如針對城市返工大潮,首旅如家適時推出了企業專屬居家隔離房試點酒店,上線首周即提供了超三萬間夜的酒店居家隔離服務,解決了企業客戶用房的燃眉之急。隨後甄選出的2400餘家「放心酒店」,也是看準了當下特殊的市場需求做出的決策。
另一方面,從長遠來看,酒店業要重拾信心,團隊能否保持穩定非常重要。不妨利用員工在家休息的機會,為員工提供線上培訓,幫助其「練內功 」。
程新華:恢復投資市場與消費者雙重信心
短期疫情的影響,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廣大酒店投資者對冰雪消融之後的中國大消費產業復甦充滿信心,對中國酒店業在疫情之後迎來反彈增長和行業復燃充滿信心。
眼下酒店業已到了與產業鏈上下遊、行業協會、社會機構一起守望相助、恢復生產、重振市場信心的關鍵時期。現時的行業復甦可從兩方面入手:
首先是恢復投資市場的信心。包括保障員工和加盟合作夥伴的安全、降低加盟合作夥伴的損失並給予金融支持、聯合產業鏈上下遊互助自救等。為提振酒店投資市場信心,近期東呈再次聯合金融機構面向全國酒店投資者推出「改造升級」專項貸款、「新店裝修」貸款以及「股東周轉」貸款等共計50億元人民幣金融支持,同時聯合上遊物資供應商,推出3000多種酒店物資降本採購,希望助力行業復燃。
其次,還要恢復消費市場的信心。除了積極退改並保障會員權益之外,通過推出「無憂客房」、「零接觸服務」、「在線問診」等創新服務,確保旅客在防疫期間的出行便利和安全也至關重要。
通過上述舉措,可為迎接疫情過後國內酒店市場的反彈做準備,為酒店業走出低谷、全面復甦爭取時間。
魏衛:停業不停工,蓄力研發創新
疫情發生以來,不少酒店、餐飲業因防疫限行、消費需求極度下滑,不得不減少業務,甚至關門歇業。在這樣困難的時期,企業不能完全停止工作,尤其是管理層。酒店應該在危險中尋找機會,為復甦做準備,包括在歇業期間利用網絡教育渠道,對員工開展衛生健康教育,既體現了對員工的關愛,也為後期酒店工作質量提升打下基礎,還可以開展網際網路管理、服務操作技能軟體應用的一些培訓,為今後提升工作效率服務。同時,旅遊酒店企業還可以在業務大量減少的「空閒期」通過了解行業協會、專家學者共同分析疫情對行業的影響,了解具體的市場分析、恢復預測分析,為創新產品研發做準備。
李昌禹:平臺應有擔當,商家需要轉型
面對疫情,消費者和商家雙方都很無助,,建議平臺在此時發揮作用、有所擔當。
眼下,酒店經營者最希望平臺能提供的幫助包括三方面:一是信息流。包括國家政策信息、疫情信息、應對策略信息和各種減免信息等,平臺應將與疫情相關的政策及各種直播、錄播課程等重要信息及時同步給商家,供其參考;二是資金流,也就是錢。平臺應推出扶持性資金政策如網上貸款、保險扶持等,幫助商家解決燃眉之急;三是用戶流。商家在平臺上獲得應有的流量扶持,由平臺指導商家做流量加權,包括疫情後的流量支持。對於優質的酒店服務商,還可做特別扶持。
此外,近日在飛豬上線了幫助旅遊商家解決困境的釘釘雲課堂,,其中在微觀層面給酒店商家提出了如下建議:
疫情過後,應考慮產業升級轉型。不光是做第三產業,也可涉足第二產業工業消費品、當地特色農產品開發,避免了一旦環境變化則業務完全停擺的被動。建議業務結構要有對衝性,避免單一,可參考北京故宮文創產品的經典案例,即便旅遊業務全部停擺,依然有文創業務可以運營,文化和旅遊結合後的新文旅產業會朝著產業多元的方向來發展。
此外,應做渠道轉型。此前不少單體酒店、民宿完全不做線上拓展,靠口碑生存,經過此次疫情後,應做線上運營,並將線上線下結合起來做業務拓展。
最後,酒店應更多地關注新媒體、新渠道、新營銷,把握新的商業機會。疫情期間,機會仍將存在而且很多,在不能出門的前提下,人們會將更多時間放在線上,「雲旅遊」正火。而這種疫情期間的營銷,會在疫情結束後變成實際的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