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級一詞源於班級授課制的產生。1632年,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第一次系統闡述班級授課制的理論,歷經三百多年,班級的內涵依舊大致相同,即班級是學校根據教育的需要,把學生按照年齡和知識層次的不同編成有固定人數的組織。
二、班集體,按照班級授課制的培養目標和教育規範組織起來的以共同學習活動和直接性人際交往為特徵的社會心理共同體。在本質上,班集體的內涵具有多個層次,具體而言:
第一,班集體是一個以學生亞文化為特徵的社會群體,它傳導和積澱著班級制度的社會文化基因(教育目標、規範和組織模式)。
第二,班集體又是一個以教學為中介的共同活動體系,它以課堂教學為中介,整合學校、社會、家庭的教育影響,社會化的共同學習活動是班集體形成和發展的主要整合因素。
第三,班集體還是一個以直接交往為特徵的人際關係系統,在人際關係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動態地反映了集體與個體、個體與個體、集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體現了班集體形成的過程。
第四,班集體是一個以集體主義價值為導向的社會心理共同體,集體心理的統一性和社會成熟度綜合反映了集體主體性的發展水平。
三、易混淆區分: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集體是一種「精神共同體」,它不是人的簡單組合,而是人與人相互之間的融合,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不可分割的整體。
1.集體:「班集體」,是班級群體發展到一定水平的結果。具有統一性、團結性特徵,
2.班級:在學校裡,每一位同學都歸屬於固定的班級,從而形成了班級群體,具有一定組織形式的正式群體,它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加以指導和組織的。具有生物性特徵。
區別:班級與班集體分屬兩個不同層次的範疇,班級更側重於一個組織名稱,而班集體則是一種價值的判斷,
聯繫:班級是班集體形成的初始階段。
【牛刀小試】下列屬於班集體特徵的有( )。
A.是一個以學生亞文化為特徵的社會群體
B.是一個以教學為中介的共同活動體系
C.是一個以直接交往為特徵的人際關係系統
D.是一個以個人主義價值為導向的社會心理共同體
【答案】ABC。解析:班集體是按照班級授課制的培養目標和教育規範組織起來的以共同學習活動和直接性人際交往為特徵的社會心理共同體。在本質上,班集體的內涵具有多個層次,具體而言∶第一,班集體是一個以學生亞文化為特徵的社會群體,它傳導和積澱著班級制度的社會文化基因(教育目標、規範和組織模式)。第二,班集體又是一個以教學為中介的共同活動體系,它以課堂教學為中介,整合學校、社會、家庭的教育影響,社會化的共同學習活動是班集體形成和發展的主要整合因素。第三,班集體還是一個以直接交往為特徵的人際關係系統,在人際關係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動態地反映了集體與個體、個體與個體、集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體現了班集體形成的過程。第四,班集體是一個以集體主義價值為導向的社會心理共同體,集體心理的統一性和社會成熟度綜合反映了集體主體性的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