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教師資格證考試網 考試資訊 報名入口 考試時間 考試題庫 考試技巧
第八章 中學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
內容簡介
本章主要介紹了中學班級管理和教師心理的相關知識,主要以單項選擇題、簡答題和材料分析題的形式進行考查。考生需熟悉班集體的發展階段。了解課堂管理的原則,理解影響課堂管理的因素;了解課堂氣氛的類型,理解影響課堂氣氛的因素,掌握創設良好課堂氣氛的條件。了解課堂紀律的類型,理解課堂結構,能有效管理課堂;了解課堂問題行為的性質、類型,分析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主要原因,掌握處置與矯正課堂問題行為的方法。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內容和方法,掌握培養班集體的方法。了解課外活動組織和管理的有關知識,包括課外活動的意義、主要內容、特點、組織形式以及課外活動組織管理的要求。理解協調與家庭聯繫的基本內容和方式,了解協調與社會教育機構聯繫的方式等。了解教師角色心理和教師心理特徵。理解教師成長心理,掌握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的理論與方法。
第一節 班級與班集體建設
【考點提要】
1.班級的概念;2.班集體的形成與發展;3.班集體的建設策略。
【考點速記】
一、班級的概念
班級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是進行教育和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是學生學習、生活、發展的直接環境,同時也是學生實現社會化發展的重要場所。
班級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產物。最早使用「班級」一詞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班級對於學生的成長有三方面的作用:(1)有利於促進學生相互學習與共同成長;(2)有利於學生社會化與個性化發展;(3)有利於學生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能力。
二、班集體的形成與發展
(一)班級與班集體的區別
班集體是按照班級授課制的培養目標和教育規範組織起來的,由具有明確的奮鬥目標、堅強的領導核心及良好紀律和輿論的班級學生所組成的活動共同體。
班集體與班級一字之差,卻具有不同的意義。簡單來說,班集體不是學生的簡單集合,是不會自發形成的。班集體是班級群體的高級形式,班集體的形成需要全班學生和班主任以及各學科教師的共同努力。
(二)班集體的發展階段
一般來說,新的班集體從其初建到成熟,是一個連續的動態的過程,需要依次經過三個動態發展的階段。
1.初建期的鬆散群體階段
這一時期是班主任工作最繁忙的時期,也是班主任工作能力經受考驗的關鍵期。
2.形成期的合作群體階段
形成期是班主任培養班級骨幹的重要時期。
3.成熟期的集體階段
班主任已開始成為班級領導者,主要任務在於根據教育計劃,加強班集體的特色化建設,同時根據對每位學生的充分了解,為學生提出發展規劃建議,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點擊此處返回:中公網校教師資格證考試網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