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教師資格證考試網 考試資訊 報名入口 考試時間 考試題庫 考試技巧
德育及其主要內容
【考點提要】
1.德育的涵義;2.德育的意義;3.中學德育的主要內容;4.新時期德育發展的新主題: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升學就業指導教育。
【考點速記】
一、德育的涵義
廣義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包括社會德育、社區德育、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狹義的德育則指德育。德育是指教育者依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規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的影響,把一定社會的思想和道德轉化為學生個體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教育。
德育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紀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四個部分構成。政治教育是方向,思想教育是基礎,道德品質教育是核心,法制教育是,它們共同塑造完整、健全的新人。
二、德育的意義
(一)德育是進行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
(二)德育是培養社會主義新人的必要條件;
(三)德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實現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證。
三、中學德育的主要內容
德育內容是德育目標的具體化,是完成德育任務、實現德育目的的重要保證。因此,明確德育目的及目標要求是整體認識、落實德育內容的前提。
(一)我國當前的德育目標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人國民教育全過程。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堅定學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培養學生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鬥的良好品質;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加強中華民族文化傳統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這就是新時期我國確立的德育目標。
(二)我國目前的中學德育內容
1.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
中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是激發愛國情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還包括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人民解放軍和熱愛社會主義教育。此外,還須防止極端的、狹隘的民族主義傾向產生,應將愛國主義教育與增進世界和平、國際理解的國際主義教育結合起來,以加強國家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合作為目標,以維護人類共同利益為目標。
2.理想和傳統教育
中學生理想教育重在使學生對未來有目標,傳統教育重在使學生了解歷史、有歷史使命感。兩者相結合可以避免學生滿足於現狀、不求上進,而代之以歷史使命感,能使其努力超越現狀。其中,在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時應重在引導學生首先應基於現實確立理想,內容包括生活理想、職業理想和社會理想;其次,為了理想實現,應有合理的人生規劃並付諸實踐;再次,應協調個人理想與組織團隊和社會發展的關係。
3.集體主義教育
中學生集體主義教育的基本內容是熱愛集體,關心集體,維護集體榮譽,服從集體決定,遵守集體規則,對自己承擔的任務負責。而核心內容則是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係,懂得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產生矛盾時,應以集體利益為重的原則。
此外,當學生所在小集體與大集體(、國家)發生利益衝突對,也應教育學生不能僅為維護小集體的狹隘利益,而做出錯誤、甚至危害他人和國家的行為。
4.勞動教育
中學生勞動教育應使學生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之理,鼓勵學生將自己掌握的科學文化知識與科學勞動相結合,養成積極探索,勤於動手的好習慣,並要求學生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勞動者和勞動者成果的素質。
5.紀律和法制教育
中學生紀律與法制教育重在教育學生熟知現代社會中合格公民應遵守的基本法律,以及我國中小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校規校紀,認清權利與義務、民主與集中、自由與紀律的關係,確立法制意識,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
中學生法制教育要長期堅持,經常開展,形式多樣,滿足需求;並要注重法律後果嚴重性教育,用身邊的案例教育學生,達到警示的作用。
6.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
這是德育內容的層次。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包括:認識人生、規劃人生,協調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點擊此處返回:中公網校教師資格證考試網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