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備考小練習(5月22日),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19寧夏教師招聘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教師微信公眾號(ningxiajsht),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每天都是新的一天,保持活力、保持備考的積極心態,相信自己會成功。現已是五月下旬,2020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公告還未發布,各位考生仍要耐心等待,提前備考,所謂多一分準備多一分通過考試的機率,等公告下來再備考小編個人認為是有一點遲了。下面是寧夏華圖準備的小練習,希望能幫助大家練習,查漏補缺找到提分的關鍵。
1.班主任要做好個別教育工作,所謂個別教育是指( )。
A.班集體中優秀生的個別教育
B.班集體中後進生的轉化教育
C.既包括優秀生的個別教育,也包括後進生的轉化教育
D.全班學生的教育
2.關於班級非正式群體的特點,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
A.自發形成的
B.一種多變形的結合體
C.組織結構一般較鬆散
D.對正式群體起消極作用
3.( )是中等生的心理特徵。
A.自尊好強,充滿自信
B.信心不足,表現欲不強
C.較強的超群願望與競爭意識
D.不適度的自尊心
4.( )是指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掌握的材料進行分析處理,並將整理結果分類存放起來。
A.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B.建立學生檔案
C.操行評定
D.班主任工作計劃與總結
5.良好班集體形成的基礎是( )。
A.明確的共同目標
B.一定的組織結構
C.共同生活的準則
D.成員間平等、心理相容的氣氛
6.班級管理常見的幾種模式( )
A.常規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標管理
B.制度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標管理
C.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民主管理、目標管理
D.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教師管理、目標管理
7.中國最早採用班級授課制始於1862年清政府開辦的( )
A.京師同文館
B.京師大學堂
C.南洋工學
D.洋務學堂
8.被稱為「課程評價之父」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斯塔弗爾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奇
9.在具體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學生的要求進行科學評估,充分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而開發的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是( )
A.國家課程
B.地方課程
C.學校課程
D.基礎型課程
10.以綱要的形式編訂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教學指導性文件,被稱為( )
A.課程標準
B.課程計劃
C.教材
D.教科書
【參考答案解析】
1.D【解析】班主任面對幾十個學生,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因而每一個學生的生活方式、興趣愛好、身體素質各不相同。班主任要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就必須深入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教育。每個班都有一些比較優秀的學生,也有一些平平淡淡的學生,當然還有一些相對比較落後的學生。對於不同的學生,班主任應該區別教育,使每個學生都有所獲益。因此,個別教育是指全班學生的教育。
2.D【解析】學校的非正式群體對於實現正式群體的目標既具有積極作用,也具有消極作用。
3.B【解析】中等生,又叫「一般學生」,是指那些在班級中各方面都表現平平的學生。中等生一般有兩個心理特徵:信心不足,表現欲不強。
4.B【解析】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掌握的材料進行分析處理,並將整理結果分類存放起來,即建立學生的檔案。
5.A【解析】明確的共同目標是班集體成員共同努力的方向,也是良好班集體形成的基礎。
6.A【解析】班級管理常見的幾種模式包括常規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標管理。
7.A【解析】班級授課制是一種集體教學形式。工業革命後,班級授課製成為西方學校的主要形式。在中國,1862年在北京設立的京師同文館首先採用這一形式。因此,故本題選A。
8.C【解析】課程評價是指檢查課程的目標、編訂和實施是否實現了教育目的,實現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課程設計的效果,並據此做出改進課程的決策。目標評價模式由被譽為「教育評價之父」的泰勒提出。斯塔弗爾比姆提出背景、輸入、過程、成果(CIPP)評價模式。
9.C【解析】校本課程就是某一類學校或某一級學校的個別教師、部分教師或全體教師,根據國家制定的教育目的,結合學校的培養目標,在分析本校外部環境和本校內部環境,針對本校、本年級或本班級特定的學生群體,編制、實施和評價的課程。校本課程又稱為學校課程。
10.A【解析】課程標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寫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是課程計劃的分學科展開。課程計劃是根據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由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有關學校教育和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教材是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系統闡述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它是知識授受活動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課程標準的進一步展開和具體化。教科書是教材的主體,是學生獲取系統知識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更多信息請關注寧夏教師網公眾號(ningxiajsw)。
(編輯:liugui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