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智能治理 什邡馬祖村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2020-12-20 四川在線

金秋時節,處處湧動著豐收的喜悅,隨著馬祖村農禪文化的正式亮相,馬祖村30餘家民宿、12家餐飲都忙著接待一批又一批前來「嘗鮮」的遊客。

近年來,在鄉村振興前進路上,什邡市馬祖鎮馬祖村一直在探索。馬祖村結合當地實際,從科技入手,打造出「禪雲馬祖」智慧APP實現黨建政務的科技化。從當地特色文化入手,打造「馬祖民宿2.0生態圈」,延伸出禪食、文創等配套產業鏈,進一步留住遊客。

馬祖村地處馬祖鎮東北,是中國禪宗八祖馬祖道一誕生地,距今有1200多年歷史,馬祖鎮、馬祖村皆得名於此,系全國文明村、省級四好村、四川省十大幸福美麗新村。該村發揮黨建核心引領作用,參照「城市社區」治理模式,抓實黨建、治理、服務,集聚發展合力,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效能化、智能化。

馬祖村發揮村黨支部核心引領作用,引導村民率先開展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成立「六合家園」合作社,開發「祖師井」禪茶及禪菊等特色產品,推動村民變股民、資源變資產,並將禪宗文化融入德治,編印《馬祖村民叢書》,在規範村民道德行為的同時激發村民發展「主人翁」作用,著力聚人心、招能人、請創客、辦企業、旺人氣。策劃實施「鄉村帶頭人計劃」,聘請名譽村主任3名,20位行業翹楚成為馬祖村榮譽村民,鄉村發展實現「有錢有人有抓手」。

著眼未來,馬祖村開發「禪雲馬祖」智慧APP,進一步優化便民服務,用科技把文化、產業、生活聚合起來,不斷提升村級治理效能。通過線上徵集召集等方式,加強民事民情「代辦代訴」和重大決策「議事聽證」,完成旱廁改造、汙水管網建設和垃圾分類投放等「三大革命」,智慧APP每日線上活躍人數近千人,實現基層工作「一目了然」、幹部作風「一鍵監督」、黨員培訓「一線相連」、便民服務「一幫到底」、遊客導覽「一手搞定」,為鄉村發展夯實基礎,營造文明和諧鄉風,村級治理實現「有求有應有擔當」。

圍繞深厚的「馬祖農禪文化」,馬祖村通過「鄉村合伙人成長戰略」、「幸福帶頭人計劃」等項目,引領社會工商資本和村民參與發展,群力群智打造文化標地、旅遊勝地、非遺莊園、康養社區,形成團隊專業化、流程標準化、模式樣板化的「馬祖民宿2.0生態圈」,延伸出禪食、文創等配套產業鏈,讓遊客離「鄉愁歸宿感」和「禪意大智慧」更近一些,30多家民宿、12家餐飲入駐村莊,「拜馬祖、賞格桑、品禪茶、放河燈」等活動蓬勃開展,「農禪公社」發展實現「有血有肉有活力」。

什邡市馬祖鎮黨委書記黃靜告訴記者,「除了智能化APP、多形式的鄉村業態外,當前,馬祖村還以全市首個『5G覆蓋村』為契機,進一步強化村級治理『馬祖算法』,拓展在線服務及線上推介,帶動禪茶、禪菊、民宿等在線暢銷,實現黨建引領、村級自治、產業發展及環境提升一體化推進。」

相關焦點

  • 什邡馬祖村將農禪元素有機融合在村貌改造上——扮靚村落「顏值...
    沿著蜿蜒的村道來到什邡市馬祖鎮馬祖村,古寺老藤、黃門木窗、曲徑通幽……禪意十足的村落風貌讓人眼前一亮,獨具特色的禪食民宿院落依次散布在村道旁,房前屋後的格桑花點綴著整個村莊,按照「春耕、夏長、秋收、冬藏」四季變化打造的24節氣院落,彰顯出馬祖人民的勤勞和智慧,也映襯了村民的生活。
  • 鄉村振興清風隨行 新時代清廉鄉村建設與鄉村治理現代化研討會舉行
    研討會現場。為梳理總結全國清廉鄉村建設與鄉村治理現代化成功經驗,展示清廉鄉村建設推進過程中的亮點和特色成果,深度研討清廉鄉村建設與推進基層治理的內在機理,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一線、向群眾身邊延伸,今年6月,組委會面向全國開展了「新時代清廉鄉村建設與鄉村治理現代化」典型經驗做法和優秀理論成果的徵集活動。
  • 公園城市 鄉村表達 新都區夏河溪鄉野公園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成都市新都區夏河溪鄉野公園。產業業態提升開闢鄉村振興新路徑  除了優美的自然景觀,公園內的另一大亮點便是園內文創產業的引進和發展。目前,公園裡已引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編織藝術中心、思庵書院、小雅、久森等多個文創、休閒、農業項目,使古樸的鄉村綻放出文創之美。
  • 德陽市鄉村振興分析(文中圖片為當地實景拍攝)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舉措[2]。紅豆村以「百年雪茄,千年紅豆」為載體,乘鄉村振興的東風,因地制宜探索鄉村振興模式,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如今什邡師古鎮紅豆村依託「聯股本、建景區、富民生」產業聯合體發展模式在鄉村振興發展中搶得先機。確定了「農民變股民、田園變公園、村落變景區、紅豆樹變搖錢樹」的發展思路。
  • 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治理的困境和對策
    1 鄉村振興戰略對鄉村治理的要求黨和國家十分關心鄉村發展和鄉村治理,進入新時代,為解決好「三農」問題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可以說,鄉村的發展質量就直接影響著我國的現代化水平和質量,現在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好比給鄉村下了一場及時雨,讓鄉村發展煥發生機和活力。
  • 繪就鄉村振興新藍圖 下好鄉村振興全盤棋
    我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總要求,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區域布局,強化鄉村振興產業支撐,拓寬實現生活富裕渠道,建設幸福宜居新家園,推進鄉風文明大行動,全省湧現出了以基層黨組織為引領的班彥村,以產業帶動村民致富的哈西娃村,以生態畜牧業建設示範的拉格日村、崗龍村,以發展鄉村旅遊經濟的邊麻溝村
  • 鄉村產業振興新路徑的探索思考——關於杭州市鄉村產業發展的調研...
    徐立毅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農」思想的重要內涵,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特別在鄉村產業發展方面,雖然近年來農村電商、民宿經濟、鄉村旅遊蓬勃發展,但普遍存在層次低、規模小、布局散等問題,還處在碎片化、粗放型發展階段,迫切需要作進一步提質增效。對調研中發現的好的做法經驗以及存在的問題,我們進行了深入分析,對杭州鄉村產業發展的路徑進行了深入探討,形成了幾個方面的理性思考。
  • 鄉村振興二十講:開江鄉村振興模式解析
    我們以國家戰略為引導,以市場需求為依託,形成了對於鄉村振興以及鄉村振興三大主體—農業、農村、農民的全新認識,並借力於多年的經驗積累,探索創新編制《四川省開江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探索開江模式。1、《開江縣鄉村振興規劃》概要開江縣位於四川省東部,成渝城市群的東北,達萬鐵路的中心樞紐位置,距離重慶市285 千米,成都市49 千米。
  • 「示範生」的鄉村振興新答卷——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為了當好「示範生」,浙江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鄉村振興工作體系、推進機制等方面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創新實踐,各地湧現一批有思路、有打法、帶動效應強的浙江經驗,形成了「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十大模式」不僅涵蓋了平原、山區、海島等創建模式,還提煉了能人帶動、產村融合、鄉村治理、數字經濟等帶動模式。本報對「鄉村振興十大模式」中的部分案例予以節選刊登,以饗讀者。
  • 加強法治鄉村建設 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率先在全國出臺第一部省級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綜合性地方性法規——《湖北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及時將鄉村改革發展中經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上升為法規,在法治的軌道內推進鄉村治理,確保鄉村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優化法律服務,使鄉村治理更加高效。
  • 鄉村振興新答卷——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可在文章尾部查看)「示範生」的鄉村振興新答卷——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10月29日,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推進會在德清縣舉行,會上發布了「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2018年8月,農業農村部和浙江省共同籤署了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合作協議,浙江省成為全國唯一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為了當好「示範生」,浙江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鄉村振興工作體系、推進機制等方面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創新實踐,各地湧現一批有思路、有打法、帶動效應強的浙江經驗,形成了「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 山東德州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
    近年來,山東省德州市按照中央決策部署,結合實際推進鄉村振興,努力在城鄉融合、工農融合、產業融合、治理融合等方面走出一條融合化之路。北出濟南,跨過黃河,就進入德州了。這裡是一片黃河衝積平原,也是重要的糧食、蔬菜、畜牧產區,是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實踐區。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山東「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山東要求德州「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率先突破」。
  • 四川什邡石門村:推行「黨建+眾籌」鄉村基層治理模式
    近年來,四川省德陽市什邡市鎣華鎮石門村積極探索推行「黨建+眾籌」鄉村基層治理模式,不僅將深山美景引出「深閨」,還打造了「獼猴桃」「山竹筍」等特色產業園,走出了幹群同心、和諧發展的鄉村治理新路徑。以「黨建」為引領山區發展有了新方向鎣華鎮石門村距什邡城區40公裡,屬省級風景名勝區鎣華山前山區,森林覆蓋面積達90%以上,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如何將鄉村治理與旅遊資源相融合,發動群眾改變發展局面,成為該村黨組織面臨的首要課題。
  • 鄉村日益凋敝怎麼辦?半月談提煉出鄉村「新治理」十三種模式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提速鄉村治理現代化進程;而「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為這一進程標識了工作重心。 事實上,黨的十八大以來,不少地方以創新勇氣試新舉,因地制宜謀善治,探索多種治理新路徑,走出鄉村凋敝困局。
  • 2019年四川鄉村振興先進名單出爐!德陽多個鄉鎮、村上榜!
    2019年四川鄉村振興先進縣(市、區)先進鄉鎮示範村正式命名名單來了我市有2個鄉鎮、17個村榜上有名。;▲皂角街道城東村▲皂角街道箭臺村▲馬祖鎮馬祖村◐綿竹市孝德鎮年畫村、孝德鎮年俗村、九龍鎮棚花村;▲綿竹年畫村◐中江縣永太鎮高壩村、南華鎮三塘村。
  • 昌寧:「五組一聯」強化鄉村治理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漭水鎮在鄉村治理體系建設中探索出「五組一聯」工作模式,有效破解鄉村治理新問題,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鄉村振興的「白泥井探索」
    如何走好鄉村振興之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新時代在髮捲,我們在答卷。 黨的十九大以來,達旗白泥井鎮鎖定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目標,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幹勁,著力於鄉村振興的探索,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發展新圖景正在黃河達拉灘上漸次展開。
  • 激活鄉村「沉睡」資產,打造鄉村文化振興的「延平範本」
    南平市延平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在巨口鄉、王臺鎮、峽陽鎮等地推行鄉村文化振興試點,通過搭建三個平臺、堅持三個促進、推行三個模式,探索建立了可複製推廣的有效做法。幾年來,「古厝生態銀行」創新機制,「三堂改書堂」特色做法,「延平鄉村藝術季」品牌活動,「王臺百合特色文創小鎮」等一批文創基地應運而生,創新了新時代傳統村落保護活化、村民精神面貌提升、鄉村文化旅遊融合、文化創意發展的新路徑,為鄉村振興固本培元,激發活力提供特色範本。
  • 什邡開行兩條鄉村振興客運專線,約起走!
    日前我市開行兩條鄉村振興客運專線分別從安順汽車站發車至紅楓嶺、神瀑溝為直達景區的遊客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市於近期開通了什邡至景區神瀑溝、紅楓嶺兩條客運專線。什邡市交通運輸集團客運二公司經理姜超說:「每條專線每天6個班次,一是服務來旅遊的遊客,另外是為了方便沿途老百姓上下班的出行問題。」
  • 鄉村振興第十六講:鄉村振興下鄉村治理創新模式與規劃
    綠維文旅推進鄉村振興,幫你從頂層規劃到落地實施。本期我們來聊一聊鄉村治理的問題。我國是農業大國,鄉村治理是國家現代治理體系中的重要一環。第三,鄉村人口結構重構,治理模式亟待創新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支持下,未來鄉村的人口結構會發生巨大變化。鄉村不僅擁有原住民群體,還包括返鄉就業青年、創新創業的「情懷鄉民」和養生度假的「回歸鄉民」等各類群體。不同類型的群體擁有不同的需求,治理方式也不盡相同。此外,外來人口在鄉村地區工作生活地域的分散,也導致針對聚集人群的傳統鄉村治理方式不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