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翔說法】第33期∣《民法典》施行後,「保證合同」發生大變化啦!

2020-10-10 麗水工業園區

民法典》之前的保證法律制度

重點考慮如何保護債權人的利益

而從《民法典》開始

法律開始依法側重保護保證人的合法權益

債權人要對自己的借貸風險

承擔最大責任的時代將要來臨了!

接下來,由徐一弘律師

從《民法典》與我國現行有效的

保證規則比較的視角

對其中變化較大的條文進行梳理與解讀

徐一弘律師 聯繫方式:13615840558

  浙江博翔律師事務所律師,以民商事訴訟業務為主要業務領域,參與了《麗水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草案)》的起草工作,具備較為豐富的民商事實務經驗及紮實的法律理論功底。

案例索引

  2015年7月19日,b向a借款人民幣15萬元整,a依約交付借款。b向a出具《借條》一份,載明「今向a借到人民幣壹拾伍萬元整,利息每月1.5%計算,利息半年一付」,c、d在保證人一欄籤字捺印。後b向a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一直支付到2018年1月26日,此後b未再支付利息。a催討未果,訴至法院,法院最終判決b歸還剩餘本息,c、d對此承擔連帶償還責任。

法條連結

  保證,是指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情形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行為。現行法律中,保證相關規定主要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其合同編典型合同分編中規定了保證合同一章,置於借款合同之後。《民法典》保證相關規定較現行規定有較大變化,須引起關注。

如果適用《民法典》

來分析上述案例

會產生怎麼樣的變化呢?一起來看!

  一、《民法典》第六百八十六條規定「保證的方式包括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一般保證承擔保證責任。」該條第二款對「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推定規則作了顛覆性的修改。若適用《民法典》,上述案件中c、d的保證方式將推定為一般保證,其將享有先訴抗辯權,僅在b不能履行債務時,才承擔保證責任。即通常情形下,a須先對b提起訴訟或申請仲裁,就b的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無法清償,c、d才承擔保證責任。

  因此,建議債權人在籤訂保證合同時,關注對保證方式的約定,對於承擔連帶責任應當作出明確的約定。

  二、《民法典》第七百條規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有權在其承擔保證責任的範圍內向債務人追償,享有債權人對債務人的權利,但是不得損害債權人的利益。」根據文義解釋,保證人承擔了保證責任後,在無特別約定的情況下,只能向債務人追償。根據現行規定,連帶共同保證人之間是享有內部追償權的,即上述案件中,若c替b償還了剩餘本息假設共計20萬元,c可以先向b追償,假設b只能歸還10萬元,那麼就剩餘的10萬元,c還可以要求d按比例分擔。但《民法典》對此進行了修改,若無另有約定的情形,屆時c在償還剩餘本息後,只能向債務人b追償,無權要求d分擔。

  因此,建議連帶共同保證的保證人在籤訂保證合同時,增加條款賦予自身向其他保證人追償的權利,以減輕自身的損失。

除案例所涉的上述兩點外

《民法典》還對保證相關制度

作出以下修改或明確:

  一、明確否定了當事人排除保證合同效力從屬性約定的效力,即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保證合同是主債權債務合同的從合同。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的,保證合同無效。當事人若約定保證合同不是從合同,該約定無效。

  二、現行規定推定保證期間「沒有約定」為六個月、「約定不明」為兩年。《民法典》將保證期間「沒有約定」和「約定不明」進行相同處理,均推定保證期間為六個月。

  三、關於一般保證訴訟時效起算點,此前自債權人對債務人提起訴訟(仲裁)的判決(仲裁裁決)生效之日起計算,但在就債務人財產強制執行完畢卻仍不能履行前,一般保證人仍享有先訴抗辯權。《民法典》將其修改為從保證人拒絕承擔保證責任的權利消滅之日起計算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一般情況下,即為就債務人財產強制執行完畢卻仍不能履行時開始計算。

  四、明確規定了保證人的代位權,保證人在其承擔保證責任的範圍內向債務人追償,享有債權人對債務人的權利。為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到期債權,已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提供了法律基礎。

  五、新增債務人對債權人享有抵銷權或者撤銷權的,保證人可以在相應範圍內拒絕承擔保證責任。雖然並未規定保證人有權行使債務人的撤銷權、抵銷權,但保證人有權拒絕履行,亦能保護保證人的利益。

法條連結

第六百八十二條

  【保證合同的從屬性及無效的法律後果】保證合同是主債權債務合同的從合同。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的,保證合同無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保證合同被確認無效後,債務人、保證人、債權人有過錯的,應當根據其過錯各自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第六百八十六條 

  【保證方式】保證的方式包括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

  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一般保證承擔保證責任。

第六百九十九條

  【共同保證】同一債務有兩個以上保證人的,保證人應當按照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份額,承擔保證責任;沒有約定保證份額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任何一個保證人在其保證範圍內承擔保證責任。

第七百條

  【保證人追償權】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有權在其承擔保證責任的範圍內向債務人追償,享有債權人對債務人的權利,但是不得損害債權人的利益。

第七百零二條

  【保證人拒絕履行權】債務人對債權人享有抵銷權或者撤銷權的,保證人可以在相應範圍內拒絕承擔保證責任。

相關焦點

  • 【博翔說法】第32期∣《民法典》綠色原則如何影響企業經營?
    【博翔說法】第32期《本期的博翔說法,將就《民法典》總則編規定的綠色原則,結合分編的具體制度規定,闡述其對企業經營的影響。《民法典》第四至九條規定了基本原則,分別為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綠色原則。《民法典》關於基本原則的該6條規定與現行《民法總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規定相同,其中的平等、自願、公平、誠信四大原則更是1987年的《民法通則》即已有之,該四個原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有著典型體現,企業的經營活動也需時時遵循。
  • 《民法典》「保證合同」有變化,如何做保證?看完就知道
    但張票票了解到明年施行的《民法典》中對保證合同有改動,想要知道籤訂保證合同的注意點,才能更好的維護自己合法權益。像以前的保證一樣,只籤署個「保證人XXX」行不行?//案例解讀///因此,案例中,為更好的維護自己合法權益,張票票將錢借給錢多多,需在保證合同中明確約定錢多多的母親對錢多多的債務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否則按照《民法典》中保證合同的變動,如不寫明連帶保證責任,錢多多的母親承擔一般保證。
  • 聊民法典72:關於保證合同的重要變化,民法典對司法解釋的取捨
    487篇文字《聊民法典系列》是李立律師的讀民法典筆記聊民法典72:關於保證合同的重要變化,民法典對司法解釋的取捨第十三章 保證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因此,《民法典》此處的規定,也是對司法實踐經驗總結的某種承認和確認。保證合同被確認無效後,債務人、保證人、債權人有過錯的,應當根據其過錯各自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民法典》本條第2款規定了保證合同無效後各當事人的過錯責任。
  • 品川民法典系列(二)民法典頒布後,保證合同需特別關注三個問題
    以往這樣簡單的保證形式對於債權人而言,一般影響不會太大,但是《民法典》施行後,這樣隨意的保證約定,將給債權人向保證人主張權利產生很不利的影響。而主要源自於《民法典》對固有保證擔保制度的以下三個最具顛覆性的變化: 1、沒有約定保證方式的,推定為一般保證之前發過一篇籤約保證合同注意事項的文章(《律師提醒:保證合同籤約前,必須知道的那些事兒》)介紹了我國的保證方式分為兩種:一般保證和連帶保證。
  • 《民法典》中保證合同應該注意的四點
    對比後發現,《民法典》關於先訴抗辯權的立法傾向,究竟是側重保護債權人抑或保證人,存在著如下變化:關於第1款的債務人情況最重大的變化存在於第3款,《民法典》第687條第2款第3項規定,「債權人有證據證明債務人的財產不足以履行全部債務或者喪失履行債務能力」。
  • 《民法典》2021.1.1施行:關於保證擔保的12個新變化
    作者 | 孫自通;來源 | 老孫聊風控 法務之家  編者按:  擔保作為一項債權保障措施,在銀行的信貸業務實踐中應用非常廣泛,筆者就《民法典》針對保證擔保的新變化,特撰寫本文,供參考。
  • 《民法典》合同編借款合同章內容的六大變化
    基於此,人民法院有必要認真梳理民法典合同編借款合同章內容的重大變化,以確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施行後,在民間借貸案件的審理過程中能夠做到正確適用法律。二、合同編借款合同章適用範圍的變化關於借款合同的概念,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條和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都規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據此看來,似乎民法典中借款合同的適用範圍並沒有發生變化。
  • 案例說法|《民法典》施行後,對勞資雙方有哪些具體影響?(上)
    在今年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民法典》獲表決通過,定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民法典》總則編進一步細化了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規定,擴大勞動合同主體的影響、民事主體範圍;合同編涉及格式合同及條款的效力規制、電子合同的籤訂;人格權編涉及對於勞動者權益的保護……那麼,《民法典》施行後,對勞資雙方有哪些具體的影響呢?下面通過一些案例來進一步了解吧!
  • 案例說法|《民法典》施行後,對勞資雙方有哪些具體影響?(下)
    在今年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民法典》獲表決通過,定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民法典》總則編進一步細化了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規定,擴大勞動合同主體的影響、民事主體範圍;合同編涉及格式合同及條款的效力規制、電子合同的籤訂;人格權編涉及對於勞動者權益的保護……那麼,《民法典》施行後,對勞資雙方有哪些具體的影響呢?
  • 民法典學習心得 | 《民法典》合同編分則重點法條解讀
    與《合同法》的規定相比,分則新增了保證合同、保理合同、物業服務合同、合夥合同四章,同時在買賣合同、借款合同等原有典型合同的規定中也發生了實質性變化。據此,本文選取買賣合同、借款合同、保證合同三種典型合同,對其重點法條,特別是《民法典》中發生實質性變化的條文進行解讀。
  • 【民法課堂】《民法典》施行後如何正確處理新舊法律的銜接與適用?
    《民法典》即將於2021年1月1日施行。根據《民法典》第1260條的規定,《民法典》施行後,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
  • 《民法典》施行後如何正確處理新舊法律的銜接與適用?
    根據《民法典》第1260條的規定,《民法典》施行後,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法律的穩定性和延續性,從而避免了因《民法典》的實施而給司法實踐帶來過大的衝擊和不適。例如,由於《民法典》的編纂僅僅是對上述九部法律進行了適當修改,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原來根據上述九部法律制定的司法解釋在《民法典》施行後並非當然失效,只要是不與《民法典》相衝突的規定,就仍然可以繼續適用。
  • 《民法典》施行後,原相關司法解釋如何銜接適用
    《民法典》即將於2021年1月1日施行。根據《民法典》第1260條的規定,《民法典》施行後,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
  • 【學習民法典】《民法典》合同編借款合同章內容的六大變化
    基於此,人民法院有必要認真梳理民法典合同編借款合同章內容的重大變化,以確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施行後,在民間借貸案件的審理過程中能夠做到正確適用法律。二、合同編借款合同章適用範圍的變化關於借款合同的概念,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條和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都規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據此看來,似乎民法典中借款合同的適用範圍並沒有發生變化。
  • 《民法典》關於保證擔保的新變化解析(一)
    筆者在文中將對《民法典》中關於保證擔保的新變化加以分析,以期能對讀者產生一定的參考作用。本篇為第一篇,後續文章請持續關注中銀律師事務所微信公眾號。 變化一 保證擔保實現的情形不再僅僅限於債務人不履行債務之時,除了該等情形之外,若發生當事人約定的特定情形時,債權人也得依據保證合同所約定的情形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 【青年幹警說法典第35期】程焱:民法典中繼承問題的新規定
    【青年幹警說法典第35期】程焱:民法典中繼承問題的新規定 2020-12-26 13: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般保證與連帶保證,規則已被《民法典》顛覆
    我國《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屆時,《其中,保證擔保的默認規則會發生「磁極轉換」,遊戲規則將徹底顛倒,由於擔保法與社會經濟活動密切相關,債權人應該儘早知悉這一重大變化,以免在交易中吃啞巴虧。一般保證責任與連帶保證責任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為一般保證。
  • 學習民法典丨《民法典》合同編借款合同章內容的六大變化
    基於此,人民法院有必要認真梳理民法典合同編借款合同章內容的重大變化,以確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施行後,在民間借貸案件的審理過程中能夠做到正確適用法律。二、合同編借款合同章適用範圍的變化關於借款合同的概念,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條和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都規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據此看來,似乎民法典中借款合同的適用範圍並沒有發生變化。
  • 《民法典》關於保證擔保的新變化解析(四)
    文 | 王翔宇 中銀律師事務所在前三篇文章中,筆者嘗試總結了《民法典》中關於保證擔保的八處新變化。本文將承接上文,繼續探討《民法典》中關於保證擔保的重大變化。 變化九:《民法典》明確最高額保證除應當適用該法第十三章關於保證合同的有關規定以外,還應當參照適用該法第二章關於最高額抵押權的有關規定 最高額保證,指的是保證人對於在一定期間內連續發生的不特定的債權,在最高限額內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方式。
  • 最高法劉貴祥:《民法典》施行後,原司法解釋如何銜接適用?
    根據《民法典》第1260條的規定,《民法典》施行後,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法律的穩定性和延續性,從而避免了因《民法典》的實施而給司法實踐帶來過大的衝擊和不適。例如,由於《民法典》的編纂僅僅是對上述九部法律進行了適當修改,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原來根據上述九部法律制定的司法解釋在《民法典》施行後並非當然失效,只要是不與《民法典》相衝突的規定,就仍然可以繼續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