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軟實力英語的第644篇原創文章。
在家庭英語啟蒙的時候,父母們的重心都在孩子和環境上,而忽略的自身的情況。
孩子沒學好,我們往往考慮的是孩子不努力,材料不合適,環境不理想,條件不允許等等原因。毫無疑問,這些都是導致孩子沒有進步,或是進步緩慢的部分原因,但絕對不是主要音素。
因為我喜歡閱讀,此外,為了寫作,還經常思考,通過深入思考,明白了許多問題,然後再進行英語啟蒙實踐,以逐步完善新的想法和措施。
在這個過程之中,苗爸總結了父母必做的三件事。
01
勤於學
昨天,苗爸總結了英語啟蒙的10個關鍵詞,事實上,要想真正掌握英語,遠不止10個關鍵詞,我們需要學的東西有很多。
常言道:「教師要想給學生一碗水, 自己必須得有一桶水, 甚至是源源不斷的源頭水。」 這句話用在父母身上,同樣適用,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我們不及時充電,必將變成一潭死水,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需要。
澎湃新聞連續四年對高考學霸考生的家長學歷做過調查,結果顯示,學霸父母的學歷在不斷提升。2018年的調查數據顯示,超過33%的考生父母為碩士以上學歷,父母學歷為本科的,高達43%。
從父母親職業來看,根據2015年、2016年的調查結果,教師連續兩年排名第一。2017年,公務員成為佔比最高的職業,其次是教師。2018年,教師和公務員職業並列第一。
要說最牛的小學,非蘇州翰林小學莫屬。在這所網紅小學裡,一共有133位「博士爸爸」和61位「」博士媽媽」,並且這些博士家長們,一年裡為孩子上了60多節課。
這些數據表明,「學習型父母「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因為「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也是孩子的天花板」。
最好的榜樣是做」勤於學「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套用一句專業術語叫「教學相長」。
02
善於思
「勤於學」非常重要,但是「善於思」也不能少。先賢孔子曾經說過:「學而不思則罔。」
在我們輔導孩子學英語的時候,不能照搬現成的經驗和方法,而是要考慮到孩子的具體情況,包括現有的英語水平,性格特點,還有父母自身的英語基礎,制定適合的教學計劃。
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還要做出相應地調整,既不損害孩子的興趣,又不影響計劃的執行。例如,有的孩子晨讀英語10遍就可以背誦了,有的可能需要20遍,甚至是更長的時間,這些都不是問題,關鍵要是讓孩子開心地配合,快樂地堅持。
例如,當年我比較看好亞馬遜的kindle,希望能幫助苗苗提高英語閱讀水平。結果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後,孩子不是非常感興趣,只是偶爾用來看一下中文故事,我也沒有勉強,希望再過上一年半載,隨著她的英語閱讀水平提高了,再使用kindle就會比較方便了。
同樣是學英語的工具,多年來,點讀筆一直是苗苗的最愛。從最初我帶著她使用,到後來她自己每天用來跟讀圖解詞典和英文故事書,讓我省了不少心。
當然,上面這些都是細節問題,屬於微觀的思考。做父母的還應該從宏觀角度思考問題。
記得央視名嘴撒貝寧在一次訪談中,與美國金融大鱷羅傑斯談論孩子的問題,羅傑斯說:「She is my best investment.」(她是我最好的投資)。事實的確如此,孩子是我們最好的投資。羅傑斯在兩個孩子很小的時候,舉家遷往新加坡,讓孩子們認真學好中文,掌握打開未來大門的鑰匙。
關於趨勢的問題,馬雲最有發言權。在阿里巴巴成立之初,他就看到了10年後,甚至是30後的發展趨勢,以至於別人都認為他是一個瘋子。馬雲在一次演講中談到:「誰不把握未來,誰不改變自己的今天,誰一定會被歷史所淘汰。」
所以我們必須立足長遠,看到未來的發展趨勢,幫助孩子提前做好準備。
03
敏於行
我們大多數人都有這樣一種經歷: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醒來走原路。
且不說勇氣和魄力,很多時候,我們都輸在了執行力上。就像苗爸曾經提到過的「一分鐘英文演講」,在上萬的讀者中,能夠付諸實踐的人寥寥無幾,每天堅持執行的人更是鳳毛麟角了。但是,凡是能夠立刻行動,並且持之以恆的人,都獲得了或多或少的成就。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我上次提到了那位已經可以連續用英語說上27分鐘的寶貝。
不要想得太多,簡單才是王道。
我是苗爸,「職業化家庭英語啟蒙訓練」推廣人。我會每天分享英語啟蒙和高考英語相關的原創文章。
今天的分享到此結束。我們明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