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學習方法調查報告》
作者:段嬋嬋
專業:小學教育
班級:1802
前言: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我國與世界不斷接軌,英語作為交流工具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在未來社會中只懂漢語、不懂英語將會在接受信息與交流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是難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處在小學時期的孩子學習能力很強,找到提高英語學習的有效策略,那一定會為將來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這說明同學們對學習英語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問及你有英語早讀的習慣嗎"時,41.11%的同學選擇"沒有"。這反映出,儘管我們的外語教學一直在不斷的改進,但老問題還是存在的。很多學生能聽懂,能寫出好文章,但不能很好的和別人進行交流。"開口難"的問題還是很嚴重的。這是需要重視和加強的方面。
從「機械地學」向「主動地學」過渡較遲,有些學生上課也認真聽課,但僅僅停留在「聽」的被動學習階段,不能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無法將舊知識與新知識聯繫起來,使得有些知識得不到及時鞏固。
課改後,學生有了更多的課外時間可以學習很多課外的知識。通過我們的調查,在課餘時間,同學們還會經常收看一些少兒英語節目。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絕大多數的同學已經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並意識到英語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很大,能陶冶人的情操,還能在這一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英語。這是很棒很輕鬆且很生動的學習方式。同學們懂得抓住身邊的機會學習英語,這是可喜的。
課後練習在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此,我們進行了調查。很多同學都認為,課堂實踐中,他們不再是以前單獨的學習,而是按小組來共同學習,效果更好一些。在小組裡,遇到問題,一起討論,一起解決。學生也由被動變為主動,教師引導學生,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性。並且40.6%學生期待老師布置課後家庭作業聽讀課文或者看英文電影,陶冶情操,增長見識,不僅僅局限於抄寫單詞,孩子們對英語學習也有了更深的見解。
五、思考與建議
根據不同的課文採用合理的教學形式。一般單詞較多、課文較長時,可以採用集中教學的形式,這樣可以節省教學時間,培養自學能力,並使課文分析較為連貫流暢,不致因教單詞過多而使課文支離破碎。操作時,可讓學生從「要我學」的傳統模式中解放出來,給予他們自由選擇的機會,找出自己想學、會學的單詞,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真正把學生放在主題的位置上。實踐證明,這種形式的集中教學,學生積極性高,課堂氣氛輕鬆活躍。
教師知道學生的學習很重要,低年級學生的學習更是如此,學生總是按照他所掌握的學習方法來學習的。因此,教師的指導方式起著定向作用。由此可見,英語教學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幾個單詞、句子,更重要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使他們能夠主動去獲取和運用英語知識,以順利完成對英語的分析綜合過程,使這個過程更加完善、更簡化,有助於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當學生在學習中掌握了許多方法,就可以根據學習的不同內容加以靈活運用。在實踐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當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去想各種各樣巧妙的辦法時,英語教學,不僅變得很容易而且充滿了趣味和快樂!我們認為英語教學必須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教學內容、手段、形式都必須體現開放、靈活、活潑的特點,讓學生在廣泛、生動、有趣的活動中樂學,提高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