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處於春夏交替的時候,手足口病也正是流行的時候。
最近門診發現很多家長帶寶寶來看病,都是因為寶寶手上、腳上或者屁股上長了紅色的小泡泡才來就診,大多數還伴有發燒、咳嗽、流鼻涕等等的感冒症狀表現,一看泡泡的形態,基本也就診斷手足口病了。
主要是通過消化道(平時不注意衛生、吃手等等)、呼吸道(噴嚏、飛沫等等)、接觸(多因為得了手足口病的小朋友與健康小朋友一起玩耍而傳染)等傳播。
手足口病,是一種腸道病毒感染(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多見)引起的兒童的傳染病。主要多發於5歲以下寶寶。
①皮膚表現:寶寶的手上、腿腳上或者屁股上會出現紅色的皮疹,後轉為皰疹(也就是大多數家長描述的紅色小泡泡),皰疹裡面有少量的液體。不過現在隨著病毒的變異,臨床上看見很多例手足口病寶寶的皮疹都很不典型,有的寶寶胸背部也長有皰疹。
②口腔內表現:寶寶的口腔咽喉部充血紅腫,口腔黏膜、牙齦、扁桃體、咽峽部可能會有單個或數個的皰疹或者潰瘍。
③一般表現:可能會伴隨有發熱、咳嗽、咽痛、流鼻涕等等感冒的症狀
④其他併發症表現(少見):嚴重的手足口病,可能引起一些併發症,如心肌炎、腦炎、肺水腫等等。
一般沒有,但是重症的手足口病,會有一些併發症,影響寶寶的心臟、肺部、神經系統等等。重症的病例一般都病情危重,存活率低,不過隨著醫療水平的發展,還有現在多數家長在寶寶生病初期就及時就診,現在重症病例已經很少見了。
①皰疹性咽峽炎:是由於柯薩奇病毒感染,口腔黏膜、咽峽部可能會有單個或數個的皰疹或者潰瘍,皰疹在齒齦、舌等少見。寶寶可有發熱、咽痛等表現,但是手足、臀部沒有手足口病一樣的皮疹或者皰疹。
②皰疹性口炎:寶寶口腔黏膜出現皰疹及潰瘍。但沒有手、足部皰疹。
在高發的季節,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及口腔、手足等皮膚表現,作出臨床診斷。
可以查血常規、咽拭子、糞便標本檢測病毒等等,如果是寶寶有反覆發熱、咳嗽、精神差等等症狀,還可以做進一步檢查,去心肌酶譜、胸片等等檢驗檢查。
主要是對症處理。
治療方面需要注意的幾點:
①平時注意衛生,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②在手足口病高發流行季,儘量少去人群密集處,家中要多通風,多消毒,多注意衛生習慣。
③接種手足口病疫苗。但是不代表接種了疫苗就不會得手足口病,因為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達20多種,疫苗涵蓋的只是常見多發的幾種。因此就算接種了手足口病疫苗,也有可能患手足口病。
④如果出現了疑似手足口病的症狀要及時就醫,避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