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手上腳上長小紅泡泡?小心手足口病!

2020-10-25 兒科醫師賀毅

目前正處於春夏交替的時候,手足口病也正是流行的時候。

最近門診發現很多家長帶寶寶來看病,都是因為寶寶手上、腳上或者屁股上長了紅色的小泡泡才來就診,大多數還伴有發燒、咳嗽、流鼻涕等等的感冒症狀表現,一看泡泡的形態,基本也就診斷手足口病了。

手足口病是怎麼傳播的呢?

主要是通過消化道(平時不注意衛生、吃手等等)、呼吸道(噴嚏、飛沫等等)、接觸(多因為得了手足口病的小朋友與健康小朋友一起玩耍而傳染)等傳播。

那麼什麼是手足口病呢?

手足口病,是一種腸道病毒感染(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多見)引起的兒童的傳染病。主要多發於5歲以下寶寶。

寶寶得了手足口病,會有什麼表現呢?

①皮膚表現:寶寶的手上、腿腳上或者屁股上會出現紅色的皮疹,後轉為皰疹(也就是大多數家長描述的紅色小泡泡),皰疹裡面有少量的液體。不過現在隨著病毒的變異,臨床上看見很多例手足口病寶寶的皮疹都很不典型,有的寶寶胸背部也長有皰疹。

②口腔內表現:寶寶的口腔咽喉部充血紅腫,口腔黏膜、牙齦、扁桃體、咽峽部可能會有單個或數個的皰疹或者潰瘍。

③一般表現:可能會伴隨有發熱、咳嗽、咽痛、流鼻涕等等感冒的症狀

④其他併發症表現(少見):嚴重的手足口病,可能引起一些併發症,如心肌炎、腦炎、肺水腫等等。

手足口病有沒有併發症呢?

一般沒有,但是重症的手足口病,會有一些併發症,影響寶寶的心臟、肺部、神經系統等等。重症的病例一般都病情危重,存活率低,不過隨著醫療水平的發展,還有現在多數家長在寶寶生病初期就及時就診,現在重症病例已經很少見了。

手足口病需要和什麼病鑑別一下呢?

①皰疹性咽峽炎:是由於柯薩奇病毒感染,口腔黏膜、咽峽部可能會有單個或數個的皰疹或者潰瘍,皰疹在齒齦、舌等少見。寶寶可有發熱、咽痛等表現,但是手足、臀部沒有手足口病一樣的皮疹或者皰疹。

②皰疹性口炎:寶寶口腔黏膜出現皰疹及潰瘍。但沒有手、足部皰疹。

寶寶得了手足口病如何診斷呢?需要做什麼檢查麼?

在高發的季節,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及口腔、手足等皮膚表現,作出臨床診斷。

可以查血常規、咽拭子、糞便標本檢測病毒等等,如果是寶寶有反覆發熱、咳嗽、精神差等等症狀,還可以做進一步檢查,去心肌酶譜、胸片等等檢驗檢查。

手足口病要怎麼治療呢?

主要是對症處理

治療方面需要注意的幾點:

  • 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抗病毒藥治療,如果合併有細菌感染,根據具體情況加用抗生素治療。
  • 注意護理,主要是口腔護理,注意衛生,及時消毒。
  • 居家隔離,做好消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
  • 密切觀察,有無併發症出現,如果精神差、嗜睡等等精神神經系統症狀,及時醫院就診。

手足口病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①平時注意衛生,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②在手足口病高發流行季,儘量少去人群密集處,家中要多通風,多消毒,多注意衛生習慣。

③接種手足口病疫苗。但是不代表接種了疫苗就不會得手足口病,因為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達20多種,疫苗涵蓋的只是常見多發的幾種。因此就算接種了手足口病疫苗,也有可能患手足口病。

④如果出現了疑似手足口病的症狀要及時就醫,避免延誤病情。

相關焦點

  • 手足口病 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口腔、手上、腳上長了小水泡,但不知道是什麼,又怎麼出現的,一查才知道是手足口病,但手足口病又是什麼呢,這種病是如何發生的,又應該如何預防這種病症,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其中最常見的是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
  •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症狀 手足口病如何判斷-搜狐母嬰
    主持人: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狀是什麼樣的呢?作為家長如何判斷呢?  徐志信:我們還是可以從手足口病的名字開始分析,因為手足口病主要涉及的就是口、手和足。而且一般來說,有一個前驅期症狀的表現,是可以來判斷的。
  • 手足口病如何防治?做好6點,幫寶寶做好預防
    手足口病是幼兒發病率最高的傳染病,尤其3歲以下的北鼻,身體免疫系統不完善,病毒更容易找上門,手足口病發病快,而且併發症多,關鍵在於預防,掌握寶寶的發病原因,切斷病毒的傳播途徑,才能讓寶寶免於病痛折磨。發病症狀患手足口病的寶寶手心手背,胳膊,腳丫,以及腿部等位置都會出現斑丘疹,周圍是紅暈,一般手上腳上較多,不均勻分布,同時還伴有發熱,厭食、口腔潰瘍等症狀,嚴重的會波及到扁桃體。
  • 孩子嘴巴裡長泡泡,就是手足口病嗎?
    孩子哪天和你說:「我嘴巴疼,嘴巴裡長了個泡」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完了,手足口病!!!其實沒那麼簡單,有一眾疾病都會嘴巴裡長泡,請對號入座。 皰疹性咽峽炎由腸道病毒引起,是手足口病的親戚。四季均可發病,春夏季為主,5歲以下易感。
  • 寶寶嘴裡長紅泡先別急 可別把皰疹性口腔炎當成了手足口病
    網絡圖片  華龍網12月9日12時訊(記者 林楠 通訊員 劉嘉)近日,家住重慶渝中區2歲的淼淼嘴巴裡長了一些紅泡泡,淼淼的媽媽十分緊張,擔心淼淼患上了手足口病,趕緊帶淼淼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檢查,檢查結果顯示是皰疹性口炎,不是手足口病,讓淼淼媽虛驚一場。
  • 手足口病的疹子會出現在哪
    網友:我小孩現在7個月大,剛從老家接到廣州,這幾天出現身上長了一些小紅疹子,主要分布在腿部和腕部,臀部有一個。  徐志信:從描述來看,不能下確切的診斷,目前看來不太像手足口病。  首先因為體溫37.2攝氏度是一個正常的體溫,不算發燒。
  • 小孩手足口病症狀 手足口病應該這樣治療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科疾病,手足口病是可以傳染的疾病,擁有很強的傳染性,手足口病大都是發生在兒童身上,那麼請問小孩手足口病症狀是什麼?手足口病怎麼治療?手足口病的預防怎麼做?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此後,患兒的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現橢圓形或梭形的水泡,皰的周圍有紅暈,水皰的液體清亮,水皰的長軸與皮紋是一致的。隨著病情發展,水皰的中心凹陷、變黃、乾燥、脫屑、脫落。此外,患兒指、趾端有淡紅色丘疹或者皰疹。
  • 林俊傑得手足口病的原因真相 林俊傑手足口病嚴重嗎
    近日,林俊傑得手足口病消息登上微博熱搜引起網友的關注,這到底怎麼回事?林俊傑為什麼得手足口病?這個病不是一般5歲以下小孩才會得嗎?下面詳細來看一下。林俊傑為什麼得手足口病?近日林俊傑在重慶舉辦演唱會,對於這事也給出了回應,因為他患了手足口病。這是什麼情況?這個病不是一般5歲以下小孩才會得嗎?  2日晚,林俊傑在重慶舉辦演唱會。演唱會上,林俊傑首度回應前幾日就醫風波。林俊傑自曝前幾天發高燒,得了5歲以下小朋友才會得的手足口症,嘴巴裡長了70多個潰瘍,因此前往醫院就醫,惹得現身粉絲心疼不已。
  • 樹袋寶寶:寶寶手上突然長了小水泡,別擔心,不一定是手足口
    昨天一位寶媽發了一張寶寶手上長了一個小疙瘩的照片問我這是不是手足口病,這位寶媽是這樣說的:寶寶5個月了,今早發現手上有個小痘痘,中間像是有小泡泡,有點硬,這是不是手足口病啊!最後經過和寶媽的一番交流之後確認那只是蚊子咬了。其實媽媽擔心寶寶每一個細微的變化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時也不必過於擔心,這樣反而會讓自己過度緊張,那麼手足口病到底是什麼症狀呢?
  • 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 教你快速辨別真假手足口病
    隨著氣溫升高,手足口病將處於高發狀態。Oh,手足口病又氣勢洶洶地來了!不少家長一聽到它就聞風喪膽。該病又有「隱形手足口病」之稱,容易與手足口病混淆。(蔻媽的寶寶曾得過這個病,戳這個看心酸經歷: 《皰疹性咽峽炎有多可怕?我家娃患過一次,嚇得差點賣房…》)區別點1、皰疹位置不一樣手足口病的孩子大多數先是嗓子裡有皰疹,後發展到手心、腳心,少數會發展到手背、腳背。皰疹性咽峽炎的皰疹僅僅出現在口腔內。
  • 手足口病又來襲 爸媽如何應對?
    天氣變熱,也進入了手足口病的高發時期,嬰幼兒以及學齡前兒童易受侵害。一旦孩子手腳部、嘴裡長皮疹、皰疹或是發燒後起疹子,爸媽要儘快帶孩子就醫,同時聯繫幼兒園不再上學。家長也不用過於恐慌,手足口病多數並不嚴重,倘若未出現併發症,一般7-10天可自愈。而且積極做好只要做好防護工作,可避免傷害。本期育兒科學營教您如何辨別手足口病以及如何防治此症。
  • 專家提醒:手上有紅疹不都是手足口病
    新華社南京4月15日專電(記者朱旭東)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皮膚科近日接診10多例將兒童沙土皮疹誤當作手足口病的兒童。專家表示,家長對手足口病保持警覺是好事,但不必草木皆兵,其實手上有紅疹並不都是手足口病。
  • 小心手足口病
    何為手足口病?是一種會導致口、手、足、臀部(有時還包括生殖器)發生潰瘍的感染。另一種與之相關的感染,即「皰疹性咽峽炎」,也會引起口腔出現潰瘍。這兩種感染都最常累及兒童,但成人也可患病。本文將介紹手足口病,不過皰疹性咽峽炎的處理與之相同。
  • 手足口病?家長們「傻傻」分不清
    說起手足口病,這種傳染性極強、有可能致命的傳染病,讓好多媽媽心有餘悸。最近,市民孫女士發現,兩歲女兒淼淼嘴巴裡長了紅泡泡,都說是手足口病,讓淼淼媽緊張不已。結果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檢查,淼淼患上了皰疹性口炎,不是手足口病,讓淼淼媽虛驚一場。
  • 手足口病高發,小心孩子中招 醫生提醒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
    手足口病高發,小心孩子中招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患兒擠滿醫院兒童感染科;醫生提醒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 孩子長小紅點可能是初期症狀 當天上午10點,長沙市中心醫院兒科診室門口已排了長隊,其中也有一些住院治療的孩子,3歲的小芸(化名)就是其中一個,她從出現手足口病初期症狀到前往醫院就診,中間隔了4天,這導致她不得不住院治療。
  • 發燒長皰疹就是手足口病嗎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狀
    手足口病是什麼病呢?手足口病是由多種人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潛伏期3-5天,大多數患兒症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徵。   手足口病很嚴重嗎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手足口病屬於兒童常見疾病,到醫院治療後,按醫囑吃藥,塗抹醫生開的藥膏,大約1周左右就會康復,爸媽不用太擔心。
  • 手足口病高發期,寶寶出現這些症狀千萬要小心
    在眾多的傳染性疾病當中,手足口病是一種發病急、傳播快,甚至可能致命的幼兒傳染病,近期,湖南省兒童醫院傳染科就接診了多例,因為感染手足口病的患兒。「開始是發燒,嘴巴這裡長了幾個泡泡,一天的時間就發特別快,全身都是的了。
  • 手足口病潛伏期多久?初期有哪些表現,不只是發燒,這些也要留意
    手足口病是威脅兒童健康的一大疾病,傳染性非常強,傳染速度也是非常快,初期症狀與普通的感冒症狀相似,很容易發生混淆。生活中要切斷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減少疾病的發病率,同時還要做好疾病的護理工作。手足口病在嬰幼兒中比較常見,一般會進行隔離治療。
  • 關於手足口病,你要知道的都在這裡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疾病,多發於五歲以下嬰幼兒,家長應多注意,開學季尤其要小心手足口病。那麼,如何預防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有哪些?另外,手足口病患兒應該如何護理?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於五歲以下寶寶的急性傳染病,致病原因主要是腸道內的各種病毒。
  • 手足口病和水痘如何區分?水痘疫苗7個禁忌,手足口病傳染需重視
    初次接種水痘疫苗以後,約有98%的寶寶機體內可產生抗體,水痘的預防機率85%左右,對中、重度水痘的發病保護率達99%。少數人接種水痘疫苗且形成免疫後,還有可能會感染水痘,不過是比較輕微的症狀,多數情況不會引起發燒的症狀,也不會產生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