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首次看到了胚胎發育的「高清」過程

2020-12-20 健康界

無論是簡單如蠕蟲,還是複雜如人類,所有的多細胞生物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從一個細胞發育而來。

稍微了解生物發育的人都知道,從受精卵到胚胎的發育過程堪稱奇蹟。它需要細胞不斷進行分裂,從一到二,從二到四,從四到八……

非洲爪蟾的胚胎發育過程(圖片來源:《科學》)

每一個新生成的細胞,都要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位置;每一個新生成的細胞,都要和自己的鄰居緊密合作,執行精準的生理功能。

有人說,這是自然界最為精彩的一幕。但人類經過了幾十年的探索,對胚胎發育的了解依然有限。

而哈佛大學與哈佛醫學院的科研人員徹底改變了我們的認知。最近,他們的研究在線刊登在了《科學》雜誌上。

不是一篇,而是三篇!

《科學》一下子發表了3篇研究(圖片來源:《科學》)

這三篇研究都用到了一個關鍵的技術——單細胞測序。

我們知道,每一個細胞裡都含有生物完整的基因組。但它們只會從中挑出一些關鍵基因來實現自己的功能。這有點像一座大樓的建造藍圖只有一張,但不同的建築工人在建造不同的區域時,查詢的是藍圖的不同部分。

常規的測序技術會把遺傳信息一鍋端,無法從雜亂無章的測序結果中找到洞見。

單細胞測序技術中用到的細胞分離手段(圖片來源:《科學》)

而單細胞技術可以分離出單個細胞,對其中的遺傳信息進行分析,知道哪些基因被開啟,哪些基因被關閉。這就好像挨個詢問建築工人,而他們向你匯報自己的工作任務一般。

在非洲爪蟾和斑馬魚這兩大重要的實驗動物裡,研究人員們從遺傳角度,繪製出了它們的胚胎發育圖譜。而每一個胚胎細胞裡的基因表達情況,都指向了它們的發育方向。

我們能看到每一個細胞的發育方向(圖片來源:《科學》)

解析度達到單細胞級的研究,直接顛覆了我們的一些固有認知。譬如在過去,科學家們認為只要一個細胞認準了一條發育道路,就會耿直地走到底。但這幾項研究表明,結果並非如此。一些細胞在發育過程中,基因活性會發生突然的改變,讓這些細胞發育成其他的類型。

「(生物發育的)畫卷比我們過去設想的要複雜得多。」一名研究負責人說道。

這充分體現了該結果的重要性。事實上,一些發育學家指出,單細胞裡的基因表達情況,甚至可以作為「基因配方」,告訴我們只要激活哪些基因,就能發育成特定的細胞。這一前所未有的工具,對於生物學科研有著極大的重要性。

「過去我們只能看見群星,如今我們卻已能仰望整片宇宙。」另一名研究負責人評論道。

參考資料:

[1] From One, Many

[2] Chronicling embryos, cell by cell, gene by gene

[3] The dynamics of gene expression in vertebrate embryogenesis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

[4] Single-cell mapping of gene expression landscapes and lineage in the zebrafish embryo

[5] Single-cell reconstruction of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during zebrafish embryogenesis

(原標題:Science重磅:人類首次看到了胚胎發育的「高清」過程)

相關焦點

  • 人類胚胎著床過程首次被解析
    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北京8月22日電 (記者張佳星)一枚受精卵長成一個嬰兒,需在發育的第7天左右著床才能存活,這期間的人胚胎細胞無法獲取,難以解析。22日,《自然》雜誌登載了我國北京大學湯富酬與北醫三院喬傑聯合團隊研究的最新突破,他們利用體外模擬人類著床策略和高精度單細胞測序技術,展現了「黑盒子」中的乾坤。「臨床上,著床失敗是導致早期流產的重要因素之一。」
  • 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黑匣子 正在緩緩打開?
    視覺中國供圖人的生命起源於早期胚胎,但人類胚胎著床後發育是怎樣進行的?胎兒形成即原腸前人胚胎和多能幹細胞的發育過程有沒有圖跡可循?科學家們一直在為這些生命難題找尋答案。國際頂級期刊《自然》日前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的李天晴教授和季維智院士等與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合作完成的一項研究成果,他們首次建立人胚胎三維培養系統,首次系統揭示了原腸前人胚胎和多能幹細胞的發育過程。他們所繪製的分子和形態發育全景圖,填補了相關領域的空白,為研究胚胎著床後早期發育建立了重要的研究基礎。
  • 英國首次批准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實驗
    新華社倫敦2月1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1日宣布,英國人工授精與胚胎學管理局已正式批准該研究所一個團隊提出的在人類胚胎上使用基因編輯技術的實驗申請,這是英國監管機構首次批准此類實驗。由克裡克研究所生物學家凱茜·尼亞肯領導的團隊去年9月正式提出相關申請。
  • 人雞混合胚胎揭示人體發育的重要過程
    在一團細胞發育成為胚胎之前,哪一端是胚胎的「上部」就已經是確定的了。這一(發育)過程從未在人體中被觀察到過——直到最近為止。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研究人員得以觀察到人類「組織者」細胞如何指揮細胞團形成胚胎的上部、底部、正面和背面。
  • 人類胚胎的發育
    很快,它將與精子相遇並開始受精過程。現在精子的頭部已經進去了,我們可以看到中間和尾巴此時,它分裂並發育成幾百個細胞。此時,胚胎的心率是每分鐘140到150次。在母親的兩倍。這是一個人類胚胎第
  • 新系統可模擬人類胚胎早期發育最關鍵過程
    科技日報北京9月11日電(記者張夢然)《自然》雜誌11日發表了一項幹細胞領域研究成果:一種可以成功模擬人類胚胎著床後關鍵過程的系統問世,有助於增強我們對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理解,也不涉及與人類胚胎研究相關的生物倫理問題,因為該系統是在一種嚴格受控的環境下,使用的是人體多能幹細胞。
  • 同濟大學專家論文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奧秘
    原標題:同濟大學專家論文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奧秘  國際學術期刊《Nature》近日在線發表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幹細胞臨床轉化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孫毅教授團隊成員薛志剛博士為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的研究論文。
  • 揭開人類胚胎成功著床發育的奧秘
    但對人類胚胎著床過程的研究一直受到技術限制,制約了我們對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理解。 囊胚開始在子宮內膜著床。來源:Stocktrek Images/Getty2019年8月,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在《自然》發表的一項研究[1]利用高精度的單細胞多組學測序技術,試圖重構人類胚胎著床過程,幫助我們揭開人類胚胎早期發育之謎。
  • 新系統可模擬人類胚胎早期發育最關鍵過程—新聞—科學網
    人體多能幹細胞又有新用途
  • 廣州專家在人類胚胎發育和進化合作研究中獲突破
    金羊網訊 記者符暢、通訊員白恬報導:3月9日,國際頂級雜誌《Cell》在線發表了廣醫三院劉見橋教授與中科院基因組所劉江、山東大學陳子江合作完成的題為「Chromatin Accessibility Landscape in Human Early Embryo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Evolution」的研究成果,該研究全球首次報導了人類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開放性的調控圖譜
  • 我國科學家首次揭示人類早期胚胎中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
    首次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中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並發現CTCF蛋白對於早期胚胎發育中拓撲相關結構域(TAD結構)有著重要調控功能,為進一步揭示人類胚胎發育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人類的DNA如果拉成一條直線約有2米長,然而細胞核的直徑卻僅有5微米至10微米,近期研究發現DNA可以通過有序的摺疊組成不同的拓撲結構域,最終形成染色質的高級結構。
  • 圖解人類認識胎兒發育全過程[組圖]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21日消息,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就在250年前,我們還對子宮內胎兒的孕育過程一無所知,但現在胎兒降生的整個過程可以完全展現在我們面前。日前,在英國維康基金會資助的一個稱為「胚胎現形」(Making Visible Embryos)的展c上,一系列圖片揭示了人們對懷孕認識的全過程。
  • 試管嬰兒胚胎發育過程如何?
    試管嬰兒是通過體外受精的方式形成的助孕技術,形成的受精卵也需要在實驗室裡經過3~6天的培育,那胚胎實驗室是如何完成胚胎發育的?試管嬰兒胚胎發育過程如何?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詳細介紹。一般來講,我們會將精卵結合的這一天定為第0天。其後的幾天,受精卵將在胚胎實驗室完成初的生長發育過程。
  • 人體多能幹細胞有新用途,新系統可模擬人類胚胎早期發育過程
    科技日報北京9月11日電《自然》雜誌11日發表了一項幹細胞領域研究成果:一種可以成功模擬人類胚胎著床後關鍵過程的系統問世,有助於增強我們對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理解,也不涉及與人類胚胎研究相關的生物倫理問題,因為該系統是在一種嚴格受控的環境下,使用的是人體多能幹細胞。
  • Cell:科學家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的重大發現!
    ,結果表明,人類和小鼠的胚胎發育過程存在相當大的差異,而且X染色體上的基因或被以不同方式進行調節;相關研究結果刊登於國際著名雜誌Cell上。早期的人類胚胎發育非常難以研究,目前我們所熟知的知識均來自對小鼠的研究,在受精後的第一周,卵細胞會從單一的細胞發育為胚泡,即包含200至300個細胞的中空細胞簇,同時在這一階段會出現三種細胞類型:滋養外胚層,其可以產生胎盤;內胚層,其可以形成胚胎的內胚層;胚胎細胞,其會組成胚胎本身。
  • 囊胚胚胎的發育過程是什麼樣的?
    囊胚胚胎的發育過程是什麼樣的?對於不孕不育患者來說試管嬰兒可能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使他們可以擁有自己的健康可愛的寶寶,作為試管嬰兒中的一項技術囊胚培養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孕不育患者似乎對囊胚培養的過程不是很了解,那麼囊胚培養的具體過程是什麼樣的呢?在我國民間經常把「體外受精和胚胎移植」(IVF-ET)叫「試管嬰兒」。
  • Cell Rep:科學家首次揭示胚胎細胞早期發育階段的奧秘
    在世界各地,科學家們都在試圖破解謎團描述受精卵到底是如何發育成為健康生物的,以便能夠深入理解機體全能幹細胞的詳細分化過程,當然了,這對於理解一些先天性疾病和胎兒畸形的發病機制,以及利用幹細胞來治療相應疾病的新型療法都至關重要。
  • 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組蛋白修飾重編程規律
    表觀遺傳學修飾參與基因表達調控並調控個體發育。在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卵母細胞受精後形成具有全能性的受精卵,並經過細胞分裂與分化形成植入前囊胚,後者包含具有多能性的內細胞團(ICM)。伴隨著發育的進行,表觀遺傳學修飾經歷了劇烈的重編程。
  • 同濟大學高紹榮/江賜忠合作揭示胚胎發育過程的重編程模式
    最近,劉江和陳子江團隊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的染色體三維結構的動態變化過程中,CTCF蛋白對拓撲相關結構域(TAD)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詳見BioArt報導:專家點評Nature丨劉江/陳子江合作團隊揭示人類精子和胚胎染色體三維結構建立的奧秘)【3】。
  • 人體受孕全過程實拍 探尋人類胚胎形成全程(圖)
    精子的「基因籤名」會促進受精活動發生,也能解釋一個物種如何發育出獨特的基因特徵。埃爾斯博士說,「我們發現哺乳動物精子有"基因籤名",對卵子的受孕和胚胎的發育至關重要。此前人們並沒有發現精子有"基因籤名",我們認為"基因籤名"存在的時間很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