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又逗比的人也會抑鬱:兩種解藥

2021-02-12 苔米學館

苔米學館(gh_e13a3d1b50b8)——潤己澤人,美好人生。溫柔的改變,用生命去影響生命。點擊標題下藍字「苔米學館」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深度、有思考、有意義的文章。


文/四眼格格

昨天熱熱鬧鬧的9月10號教師節,其實還有另一個身份:世界預防自殺日。

中國每年因抑鬱症自殺的人,有20萬。

世衛組織2019年的數據顯示,全球抑鬱症患者總數是3.22億,患病率為4.4%。在我國,抑鬱症患者有9500萬,抑鬱障礙終身患病率是6.8%,就診率僅有4%,90%的患者從未接受過治療,接受治療的患者裡堅持吃藥+心理諮詢的比例不到7%。

不知道你們需不需要,但我還是整理了一下。本文僅為個人經歷分享,希望能給有需要的DXZM帶來幫助。

先說藥的問題,是因為很多人談藥色變。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因為抑鬱症是一種疾病,是生理上的病變,是一場原因待查的發燒。

我的服藥周期:2018年1月-2019年3月,一年多點。

試藥階段是需要調整劑量的,所以我開始吃藥的時候就開始紀錄,包括作息,狀態,服藥時間,藥物反應。

藥有3種:

http://base-donnees-publique.medicaments.gouv.fr/affichageDoc.php?specid=67446077&typedoc=N醫囑:niveau 3, attention, danger, ne pas conduire, pour la reprise de la conduite, demandez l'avis d'un médecin, alprazolam arrow + grossesse= danger二類精神藥品,限量100片,又名佳靜安定,有中樞性肌松作用,與氯硝西泮同為常見的精神藥物,臨床一般用於抗抑鬱、焦慮、和眠,鎮靜、改善情緒,因此用於抑鬱伴有失眠或焦慮的患者。副作用主要為疲倦,頭暈,頭痛,口感,噁心,多汗,低血壓,震顫等,長期服用會導致藥物依賴。
Atarax Dichlorhydrate d'hydroxyzine,安泰樂 醫囑:ne pas utiliser chez la femme enceinte, sauf en l'absence d'alternative thérapeutique, atarax + grossesse = danger二苯甲烷衍生物,抗焦慮藥,皮質下活動抑制劑,抗焦慮,鎮靜催眠,中樞性肌肉鬆弛。不良反應有嗜睡頭暈,久服易產生耐受。醫囑:niveau 2, soyez très prudent, ne pas conduire sans l'avis d'un professionnel de santé抗抑鬱藥,適應症抑鬱症,強迫症,驚恐障礙,社交焦慮障礙。不良反應為腸胃不適,噁心,厭食,腹瀉。頭痛,不安,無力,嗜睡,失眠,頭暈。

Alprazolam白天吃,日服3次,每次1-0.5粒。作用是抗焦慮,吃完會困身體發軟,初期吃的時候每次1粒,藥物反應太明顯,會吃著飯從椅子上滑下去。影響工作,所以後期不焦慮的話,可以減半,或者不吃。

Atarax 睡前1小時吃,日服1次,一次1粒。可以入眠,體驗是掉進軟軟的枕頭裡,無夢。我失眠嚴重的時候會吃2粒,吃完第二天上午身體會持續發軟。這個比褪黑素效果好,褪黑素吃了會做夢,第二天會頭痛。

Paroxétine 晚上6點吃,日服1次,一次1粒。屬於和前面兩種藥的組合藥,前兩種是鎮定,這是提升興奮度,單吃效果不明顯(醫生說的),而且這個是當時(2018年)市面上藥物依賴性最低的一種藥。吃完會比較開心,我通常這個時間會出去social,比如上口語課(會愛發言,愛課上辯論),或者去健身。

2018年底-2019年3月,由於工作需要長時間用腦,開始在醫生的指導下減量,只吃Paroxétine,每天0.5粒-1粒,僅為保持狀態。

不要擅自調整藥物劑量(比如減量或加量)

不要擅自停藥(抑鬱會反撲,讓低谷更低)

不要同期亂吃其他藥

另:不用擔心藥物依賴,國內都把藥物妖魔化了,遵醫囑就都是安全的,吃藥最多就是讓你沒性慾,但停藥即可恢復。孕婦和備孕婦女不能吃,斷藥6個月後可以備孕。


這裡僅說心理幹預,睡眠,鍛鍊,情感支持、自我建設這五個主要部分。

心理幹預包括心理疏導、心理書籍等,這些在抑鬱確診的初期不建議。重要的事先說:別去網上或啥成功心理學的書給自己亂測,別給自己貼標籤,也別搭理別人給你貼的標籤。理性人都知道百度查病必是癌症,身體不舒服要去找專業人士。大多數患者在尋求醫生幫助之前,都會有過或長或短的自救過程,基本到醫院確診時,很有可能已經是中度或重度了,這個階段看書往往幫助不大。重度抑鬱基本會伴隨一些生理上的障礙,比如社交恐懼(我最嚴重的時候出去跟人交流需要耗費很大精力控制情緒,比如有一次去吃Burger King,點單時候我走神了,服務員把我叫回神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淚流滿面,嗯,沒有誇張),比如睡眠障礙(我最嚴重的時候每天只能睡兩小時,每5分鐘就醒一次),這需要一些藥物介入,而不是靠打雞血、激將法就能讓抑鬱的人振作起來。因為抑鬱的的反面不是快樂,而是活力,抑鬱的典型症狀也不是傷春悲秋哭哭啼啼,而是懶,無力感,油盡燈枯連自救的力氣都沒有,更沒雞血可打。

在2017年下半年,我開始注意到自己狀態不對的時候,我去做過心理諮詢,在歐洲叫心理治療師,有點芳療+精神分析的性質,由於這種心理醫生沒有處方權,所以就是聊了一小時天。幫助不大,因為我聊天時思路和邏輯都很清晰,就跟做了一小時presentation一樣,她說我沒有問題,所以後來我就沒去了。

2017年底聖誕到2018年初元旦,小半個月的寒假裡,我幾乎沒睡覺。後來朋友知道後幫我聯繫心理醫生,做測試,建檔,然後被轉診到當地的一個精神病醫院,那有那種有處方權的醫生psychiatre。她很果斷的給我用藥了,我沒得選。先讓我解決睡眠問題。我開始能睡以後,身體狀態和精神都開始變好。睡眠不僅是身體,也是大腦在自我修復。很多事不需要想明白,較真兒,睡一覺以後再想,然後醒來就發現,這事兒根本不值得花心思。所以我後來養成一個習慣,從不會讓自己在晚上做任何決定,包括網購。我的鍛鍊習慣養成比較早,在意識到抑鬱之前就開始了,這是醫生都慶幸的地方。第一個是找到舒服省力的生活節奏。長跑最省力的方式是勻速,抑鬱以後最好要簡化生活。我服藥的那一年是把自己當個機器來維護的。按時吃藥,按營養比例吃飯(蔬果至少5種,優質的脂肪和蛋白,做的難吃或者沒食慾我也會當吃藥一樣強迫自己每天攝入這些),按時鍛鍊(我基本是下午5點到6點半去健身房,然後7點前回辦公室繼續工作),這種生活會找到自己的節奏感。按照節奏生活會少去很多做決策的內耗。機器一樣的規律生活,讓我的身材皮膚都開始變好,變靈活,體脂率變低,開始有人誇我fit,hot之類,穿衣服會變好看。健身是為數不多的天道酬勤,付出一定有回報的事之一。世界上有兩個地方是去之前糾結,去之後不後悔的地方,那就是健身房和教會。健身房有萊美操課,body pump和body attack,一群人很嗨的蹦躂流汗,跟著教練做,什麼都不用想,放空,也不用害羞,上課久了認識些點頭之交的搭子,很久不見也會互相問候近況。周末還可以帶自己的朋友訓練。其實,如果實在不想出門見人,可以考慮夜跑,或者在房間裡擦地板,洗衣服,抄書,給寵物洗澡,做程序稍微複雜點的飯,這些也可以緩解。

抑鬱症患者需要的情感能量支持主要是被需要和被愛

不是說家人不可靠。而是家人的過度關心有時候也是一種壓力。我從小習慣獨立,報喜不報憂,不善於向外界示弱,共情能力比較好,樹洞體質,會充當一些開解他人的角色。這樣的人容易憂別人之憂,別人的焦慮會很容易傳染給自己。直到那年寒假和家人視頻,我突然情緒崩潰的說,我不行了,我撐不住了。後面很長時間裡,家人都很小心翼翼的遷就我的情緒。我後來還挺內疚的,讓他們擔心我了。有幾個性格好,三觀正,情緒穩定,有趣,懂自己,能鼓勵欣賞自己,不瞎灌雞湯,會適度給出方法學建議的朋友非常重要。這種朋友不一定在身邊,在身邊的不一定非要有語言上的交流。安安靜靜的陪伴就很好。我那一年大部分時間都在閨蜜家打地鋪,在自己家睡不著,在她那卻可以坐著睡著,特別安心。此外,狗和寵物,也會提供一些情感支持。在這種關係裡你能安心的毫無負擔的做自己,保持真實,不需要偽裝,能直接表達「我需要你,我想你來陪我,我不想說話,我需要鼓勵和讚美」這種需求。這個時候需求本身就不穩定,容易因為病的原因,從感情上去找填補,比如陪伴,關注和愛。第一你以為你找到了藥,實際人家只是個創可貼或花生米,貿然做出的選擇大部分都不會合適,這個人可能都不懂你不了解你,除了機械式陪伴,給不了任何精神支持。第二就是萬一這個人情緒不穩,或者跟你鬧矛盾,會引起你的情緒起伏,這對你會非常致命,你做的那麼多讓自己keep inner piece的努力,這個人都能給你攪合了。再者,如果你明知道自己需要陪伴,就去找個人陪自己過低谷期,可能還會因為利用了別人而內疚,抑鬱的人往往道德標準比較高,愛自己攻擊自己,這就是在給自己的心理負擔徒加砝碼了。抑鬱的人基本都對自己有比較高的要求,覺得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繼而自我否定,可能會尋求激進的自我改造,甚至靠自虐來自救。實際上,我覺得到這一步得停下來,別揮霍自己的精力,累趴下先別急著掙扎著起來,讓自己在泥塘裡多趴一會兒,天塌不了。比起改造自我,先接納自我更重要也更根本。找回自我價值感,先要重新評估自己的價值,尤其是被自己嚴重低估的優點,被自己嚴重嫌棄的軟肋(不要稱之為缺點)。自愛不是通俗語境裡勸人自重的意思,我看過一本心理治療書 (《恰如其分的自尊》),自愛更多指向自尊(l』estime de soi),即自己怎麼看待自己。學會拒絕是建立邊界感,保護自己的第一步。我以前是個不會拒絕的人,說好聽點叫善良,說不好聽點是偶像包袱太重,拿自己當聖母。別人來尋求幫助,我拒絕了還會內疚。那些愛抱怨的負能量的人,不管你的時差和狀態,拿你當情緒垃圾桶,只攫取能量的人,要果斷遠離。然後要跟自己和解,要和自己站在一國。自尊就是要respect自己,自尊才能自愛,突破自己價值觀底線,讓自己看不起自己的事不要做。至於一些無意義的社交和人際關係,不必強逼自己合群,遵從內心吧。凡事問自己兩個問題:我想不想,我能不能。不想做的,可以不做的我就不做,這種決策思路雖粗放,但讓我變得很果斷,後來極少再出現強迫自己做不喜歡的事了。2019年2月的一篇柳葉刀文章說,抑鬱症的終身患病率為6.8%,12個月患病率為3.6%。也就是說,跟抑鬱症搏殺對一些人來說,是一種生活常態。說到這,雖然不嚴肅,但我覺得,抑鬱症的自愈之路和減肥大業有些共同點。健身先健腦。減肥不能靠吃減肥藥或極端的運動節食來短期突擊,而是選擇一種體系化的生活方式。運動愛好者也不太會喜歡瘦白幼,改變審美是自然而然的必經之路。這兩點思路放在抑鬱症患者的完美主義問題上道理類似,對抗抑鬱就像跑馬拉松,控的不是配速,而是自己的心率,我們不能拿基普喬格的標準要求自己。抑鬱症和腫瘤癌症一樣,不是自尋煩惱,而是飛來橫禍。經歷抑鬱非常不幸,而且人根本無法左右。它一種精神內部的病變,和意志力無關,不管你以為自己多樂觀多堅強多自律,當抑鬱襲來,越不服氣,越要掙扎,捆綁反而越厲害,精神越不堪一擊。但熬過去之後,所有的路都不白走。至少我的經歷告訴我兩點:第一,對自己誠實,放鬆下來,接納自己,跟自己和平共處,保持真實。這很重要也很難,認識自己本身就是一生的功課,在國內複雜的社會文化關係裡,坦誠直白很可能還會被嘲笑為傻。第二,對別人的處境和經歷保持敬畏。有沒有抑鬱症,抑鬱症有沒有痊癒,更多的是要看自己獨處時的狀態的。一個人在人前俏皮逗比或理性自律,和ta獨處時崩潰抑鬱沒有本質關聯,這種人可能還在經歷身心分離的更大痛苦。抑鬱症的解藥有兩種,一是陪伴,一是愛。有人訴諸他人,有人設法自救,從基督徒督徒角度來說,訴諸信仰則更為根本。獨處的時間裡,牧師的布道和Bach的Cello Suites,我循環聽了整整一年。

△ 四眼格格的江湖

吃飯要葷素搭配,生活也是。

歡迎關注。

請關注苔米學院創始人視頻號

——結束,是另一種開始——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你若喜歡,為苔米學館點個在看哦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逗比最容易抑鬱?
    抑鬱症患者比其他人有著更強烈的取悅他人的衝動。這種衝動甚至形成一種政治人格:周圍的所有人都是潛在的選民,如果不能獲得他們的認同乃至喜愛,生命就沒有意義。 為什麼逗比最容易抑鬱?但從文章裡能夠看到,她的私人生活完全陷入泥潭,厭食、狂躁、自戕、情緒失控、對世界完全失去興趣。當多家醫院診斷出她患有重度抑鬱症時,她甚至覺得好笑。因為在她自己和熟人的眼裡,她從來都是一個有趣的逗比。正是在她自己,在文章中使用了「逗比」這個網絡流行詞彙。幾乎在每個人的生活圈子裡,都有一兩個逗比。他們善良、有趣、討人喜歡、熱衷自我調侃,經常把群體的快樂看得比自己的快樂更重要。
  • 心理諮詢:「逗比」是一個怎樣的人?
    在我們的周圍常常存在一些人,他們被稱為「逗比」,也會經常聽到有些人說「你真是個逗比」。「逗比」到底是用來形容什麼樣的人,代表著什麼意思呢?「逗比」本人又有著怎樣的心理呢?▼ 廣州心理諮詢與您一起探討「逗比」。
  • 先知先覺性格心理學:最不容易患焦慮抑鬱的榜樣,永遠的逗比ESTP
    關於INTJ,世界上最聰明的一類人,我在之前的人格分析中,用了多篇文章寫過他們。今天就不再寫INTJ了,今天就只說他的主要擁護者,大大咧咧的逗比ESTP。——並非所有人如此3.喜歡積極地採取行動解決問題。4.注重當前,自然不做作,享受和他人在一起的時刻。5.喜歡物質享受和時尚。6.學習新事物最有效的方式是通過親身感受和練習。第三步:以這些總的特徵為基礎,繼續擴展他的思維模式、行為特點。ESTP是最快樂的人,對焦慮和抑鬱都有天然的絕緣能力。
  • 人,為什麼會抑鬱
    人為什麼會抑鬱,小編認為主要有以下兩種原因。1.心理上的苦心理上的苦有很多。首先我們講講第一種。求不得苦。想要的東西得不到,會痛苦嗎?會。人眾多的煩惱就是所求不得帶來的。我們所求太多,追求完美。不容失去一點,如果得不到,就會難受,抑鬱。面對這種苦,我們要學會放下,不要去追求那麼多,屬於你的其實一直都在,而不屬於你的,就讓它隨風飄去。
  • 6大「解藥」PK有害美食
    1.豆漿PK油條  油條 油條是不少人早餐的選擇,可油條中大多添加含鋁的明礬,被人體吸收後會損害大腦神經細胞,很難排出而逐漸蓄積。對身體造成的長期危害是記憶力減退、抑鬱、煩燥,嚴重的可導致老年性痴呆等可怕疾病。  解藥:豆漿在食用油條時佐以豆漿,那就在無意中保護了自己。因為豆漿中富含卵磷脂。
  • 喝茶真的解藥嗎? 屬於「經驗之談」
    有人因為體虛而經常吃補藥,黃芪人參之類的,但是又喜歡喝茶,擔心喝茶會不會解藥?這個疑問很多人都有,如果細想的話,這屬於一種「經驗之談」,但是證據是什麼至今不得而知,如果從理論上分析,無非是因為茶葉含的化學成分和藥物裡面的化學成分發生反應,減少藥效或者說帶來不好的藥效。
  • 今年市場規模或達180億:當抑鬱漸成「常態」,誰在生產解藥?
    虛無感、輾轉反側睡不著、注意力不集中,這些小小的症狀很多人都曾體驗過。需要說明的是,有這些症狀絕不等於患上抑鬱症。但如何判斷是否患上抑鬱症?得了抑鬱症會出現什麼樣的症狀,抑鬱症能治好嗎?目前國內臨床都使用哪些藥物治療,背後的藥企江湖又是怎樣的狀態?走過「驅魔時代」:抑鬱症是文藝富貴病嗎?
  • 為何大多「逗比男」能迎娶賢惠的妻子?
    是的,我們不難發現身邊有很多逗比,論才論貌都不如很多單身狗,但是,他們卻能找到貌美如花的女朋友。有人說,是女孩子瞎眼了吧,也會有人說,是男孩子強求的吧。真的這樣嗎?我覺得,事實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不可理喻,其實,很多逗比男他們身上的東西,是很討女孩子喜歡的。
  • 哲思|所有煩惱,都有解藥
    其實,所有煩惱,都有解藥。煩惱,是人一時的執念 生活中許多無意義的煩惱都源自比較,比外貌,比家境,比收入等等,比得多了,你的煩惱也會無限期滋長,挫敗感,自卑感,分分鐘將你淹沒。為什麼同事之間人際關係的煩惱,可以壓垮一些人,而對另外一些人卻完全沒有殺傷力?因為後者關注的不是今天誰說了什麼,而是公司的發展、自己的未來。他們腦袋裡想的是明天該去上什麼課,下個月要報一個什麼樣的培訓班,5 年後的自己會在哪裡……人生都是煩惱的。
  • 坤音四子,逗比小團隊,能力不容小覷
    坤音四子,逗比小團隊,能力不容小覷相信很多看過偶像練習生的人都應該聽過貧窮窟四子或是坤音四子,卜凡,靈超,木子洋,嶽嶽,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四個人。四個模特,一出場的時候氣勢就和別人不一樣,簡直是非常強大,大家看著坤音四子都有一種貴族範兒,但是其實他們四個的人非常的窮,可是我很欣賞四個人為了自己的夢想而不在乎環境的態度,成為逗比小團隊,其實四個人的家境學業以及工作都不次,甚至要說是很優越的,可是他們為了自己的夢想毅然決然放棄了那些選擇了現在的公司。
  • 你是否也有抑鬱傾向?
    《人間失格》也是一本普通人會看不懂,有抑鬱傾向的人能讀出同感的書)然後我認真地回想了下我至今才二十多年的人生。小時候怯怯的性格,初中的時候被校園暴力,當下真的只想事情趕緊過去,我以為過去了就好了。很神奇的是,從那以後的初中三年,我失眠嚴重,會哭醒。
  • 朋友圈文案:極致抑鬱,絕對理性,無限溫柔
    二、極致抑鬱,絕對理性,無限溫柔。Extreme depression, absolute rationality, infinite tenderness.三、因為冬天又冷又灰暗,所以你要又暖又明亮。
  • 這兩個「逗比」男都是我的情人
    先來看看正常狀態下的父子倆,倆人你儂我儂的讓我都醋意大發了真想說一句,放開那顆豆,讓我來抱!✌只要他在家,都會跟兒子打鬥在一塊兒,兒子笑的咯咯的聲音不斷傳來…… 這就是倆人「逗比」狀態開啟的場景了,誰能給我解釋一下這是什麼造型?爸爸總是以我意想不到的方式去逗孩子,而我也樂意在一旁看著他們父子倆打鬧在一起的幸福畫面,突然就覺得有我身邊這兩個男人在是最幸福的事情。
  • 抑鬱是正常的。譁眾取寵?還是為抑鬱而吶喊。|《反基督者》評
    但很少有人想去認真感受抑鬱,因為這是一種情緒的「疾病」,儘快消除才是硬道理。我講「抑鬱」是正常的,恐怕會被認為是在譁眾取寵。於是只好用多年的諮詢經驗寫了個超長篇影評,不是知識,也不是診斷,而是從感受上去講抑鬱,希望抑鬱的人能藉此文尋找到與自己和解的靈感。
  • 這6種食物竟是「超級解藥」
    最近一則帖子說,偶爾吃得不健康有「解藥」。浙江省臨床營養學會副主任委員陳潔文副主任醫師解讀稱,裡面的說法蠻有道理的。   油條的「解藥」:豆漿   解讀:油條的製作過程中常會添加明礬,被人體吸收後會對大腦神經細胞產生損害,並且很難被人體排出,導致記憶力減退、抑鬱和煩躁,嚴重的會導致腦退化等可怕疾病。在食用油條時,可以搭配食用豆漿。
  • 逗比經濟學:年輕人愛自稱逗比背後的財富秘密
    「逗比青年歡樂多」。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自稱「逗比」?「逗比」正取代「屌絲」成為年輕網民一種身份標籤。中國社會進入到一個全民愛梗,人人造梗的「逗比」時代。從生活方式到娛樂綜藝、品牌營銷等商業範疇……無一不中逗比的毒,「逗比」成為一個現象級風口。「逗比」原意是有點傻、有點缺心眼之意。
  • 如何戰勝抑鬱?
    擺脫輕度抑鬱的途徑有有氧運動,享受感官愉悅,取得小小的勝利或者簡單的成功,換個角度看待問題——「認知再造」改變態度,幫助有需要的人等。嚴重的抑鬱必須依靠治療,通過精神療法、時間或藥物進行緩解,直至最終消除絕望。而更為常見的是不太明顯的抑鬱,也就是一般的憂鬱。人們可以自行應對這種絕望,前提是內心的恢復能力夠強大。但人們經常運用的一些策略可能適得其反,比如獨處,特別是人在情緒低落時,這種方法往往增添了悲傷的孤獨感和疏離感。
  • 人為什麼會抑鬱?
    人為什麼會抑鬱?父母其中1人得抑鬱症,子女得病機率為25%;若雙親都是抑鬱症病人,子女患病率提高至50~75%。但並不是有病史的家庭就一定會遺傳給下一代,也不是沒有病史的家庭就不會發生抑鬱症,由此說明,遺傳因素並不是抑鬱症發病的唯一因素。
  • 《移動迷宮3:死亡解藥》:只有「死亡」沒有解藥!
    在第三部《移動迷宮3:死亡解藥》上映之日,票房仍居榜首,但是觀眾口碑卻不是很好,豆瓣評分也只有5.3,票房走勢並不佳。《移動迷宮》三部影片都是圍繞迷宮展開生死逃亡,而在第3部《移動迷宮3:死亡解藥》中的死亡解藥就是影片的主角設定。想要逃出迷宮就要找到解藥,解藥就是主角。主角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走出迷宮的出口。
  • 抑鬱症的解藥是什麼???
    同時,有的孩子是因為疾病、重大創傷而使他們沒有能量去完成學業、實現理想而導致的焦慮抑鬱!從這些,我看到了生活的過往,找到了病源!那麼解藥是什麼?首先,我想到的是看醫生,醫生確診了孩子的病情。讓原先只是懷疑自己生病的孩子的心情沉入谷底,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後來了解到,這是冒失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