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父母,
心酸無限。
近日,
河北保定一段媽媽輔導兒子寫作業
被急哭了的視頻受到關注:
視頻中,
媽媽與兒子一同抽泣著。
據了解,
當天寶媽是對兒子說,
寫字要注意空格,
寶寶聽不明白,就哭了起來,
寶媽看著孩子哭了又氣又心疼,
也跟著哭了起來。
輔導孩子作業,
是真心難吶!
深圳的劉先生,每天下班他都會輔導3年級的兒子寫作業。
一次,有道題劉先生講了無數遍,孩子還是一臉懵。暴怒中的劉先生覺得胸口有點痛而且喘不上氣,於是叫來老婆接力,但依舊雞同鴨講。
坐一旁休息的劉先生看到這情況,「蹭」地一下站起來想再次加入「戰場」,突然胸口一陣絞痛,眼前一黑,暈過去了……
休息了一晚沒緩過來,第二天下午,實在難受的劉先生去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就診。
剛到急診大廳沒多久,劉先生就暈倒在地,並且身體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
經檢查,劉先生被診斷為:急性冠脈症候群,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心梗」。
上海一位年輕媽媽跳河輕生,原因竟是輔導作業時和孩子起了衝突,一氣之下想不開,被救時她還不停地說「不要救我,我真的是太累了!」
還有這些:
@數米一億到天明:陪孩子寫作業,就像整容美女生了個醜孩子,感覺自己不聰明這件事情被孩子暴露了。
@看見山東:自己生的孩子,哭著也要給他教會了。
@花子術:正在陪寫,正在腦梗邊緣試探。
@小婷下廚房:絕對不誇張,我被氣得吃過救心丸,孩兒爹氣得血壓一直高。
不寫作業時母慈子孝,
一寫作業就雞飛狗跳,
這個段子用來形容父母輔導作業再適合不過了。
平日裡再融洽的親子關係,
一旦到了小書桌上,
就成了隨時會引爆的「情感炸彈」。
隨著工作節奏越來越快,
家長們的上班壓力也在逐漸增大,
勞累一天回到家後還要負責孩子的作業輔導,
家長們必然身心疲憊。
想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完成,
但是孩子磨蹭、拖沓、小動作不斷,
到第二天上學前都不一定能完成一半,
自己在旁邊督促著,
作業是能完成了,
但親子間也「兩敗俱傷」了。
當家長的,難吶!
其實,
寫作業是孩子自己需要去負責、
完成的事兒,
與其手把手陪著孩子去完成作業,
最後還搞得「兩敗俱傷」,
不如轉換一下想法和方式,
努力學會與自己和孩子和解。
很多孩子接受採訪被問到父母和自己講過最多的一句話是哪一句的時候,他們都不約而同想到的是:
長此以往,非但不能糾正孩子做作業時那些壞習慣,還會嚴重打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我們必須清楚,孩子他只是孩子,他只有幾歲、十幾歲,就他的年齡,那些題不會算,那些知識他不會也是很正常的。
要學會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多一些包容和理解,讓情緒從合適的渠道釋放。
比如採用注意力轉移法,強迫自己將目光轉移到其他地方,冷靜下來再和孩子交流;還可以和孩子做個小約定,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請孩子做一個手勢提醒自己,儘量避免不良情緒傷害親子關係。
做家長的要有耐心,只要孩子每天有一點進步,就是值得高興和稱讚的事。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要一步一步的來做,不能性急,急也沒用。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更何況是孩子呢?
很多家長都有一種很強烈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
如果父母對孩子設置的期望與要求過高,當他無法達到時就會產生強烈的受挫感,對自己的能力感到懷疑,從根本上動搖自己的信心;而家長們也會變得無比焦慮,滿腦子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曾有網友分享了一個例子:他們班裡有個孩子學習成績特別不好,他的媽媽輔導寫作業時,罵聲高亢,外帶動手。孩子太害怕了就一直哭,孩子越哭,家長心就越煩,越是大聲斥責。
但真相是這種吼罵都是在做無用功,甚至可能適得其反!
還有些家長喜歡盯著孩子做作業,一旦發現問題或錯字,就一邊幫著孩子塗擦,一邊批評、埋怨、責怪孩子。我們可以想像孩子在這種緊張、焦慮的氛圍中是多麼的壓抑,難以呼吸。
與其「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吼罵式輔導作業,還不如做一回「佛系家長」。做到恰到好處的放手,少些吼罵,能讓孩子更加相信自己是可以的,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孩子的主動性。
陪娃寫作業不是罪,
衝動才是魔鬼~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