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女兒一進門就笑嘻嘻地跟我說:「告訴你一件大事......」
看她心情不錯的樣子,我就知道她有好事要告訴我,多數是得到了老師的表揚或者測驗得了好成績。我略帶誇張地追問:「快點跟我說!什麼事?」
她打開書包拿出一張紙來展現給我看:原來是統計科目「特優」的一張信息表。我還沒看完表格,她就迫不及待地說:「這是數學的,數學的!」
「真的是數學!這也太令人驚訝了吧?你可是才擺脫差生的帽子呢。」
她開心地一揚頭:「是啊,努力沒有白費,題沒有白做。兩個月的時間,我從差生到優秀。我們班裡能夠填這張表的只有10幾個人呢。」
她喜滋滋,我也很高興:要知道,她上學期數學才考50分,高一結束時的期末考試是70分,高二開學第一次月考她考了110分,雖然並沒有達到年級平均分,但也是大幅度的提升,現在竟然成為班級裡數學好的那部分學生了,能不令人欣喜嗎?
01不喜歡學數學的高中生
進入高中後,女兒感覺數學比初中的難多了,她本來就不喜歡數學,加上有畏難情緒,所以特別犯愁學數學,一上數學課就想睡覺,她說,數學課上她實在是撐不住兩張眼皮迫切想要粘在一起的感覺,不知不覺就趴在課桌上睡著了。
不用說,她的數學成績比較差,大考勉強能達到平均水平,平時測驗連一半的分都得不到。
成績越差越不想學,越不想學就越不會,由此形成了惡性循環。
剛升入高中,她本就不適應新的學校、新的作息習慣,加上數學帶給她的挫敗,她每天的情緒都很低落,學習狀態每況愈下。
高一上學期的期末考試,全校1300名學生,她名次是600多。
我商量女兒趁著寒假找個老師單獨輔導一下,將弱勢的地方補一補。女兒表示她不想去補課。
同時,我聯繫了她的數學老師,老師說:「她不需要補課,只要上課認真聽講就沒問題,她老是睡覺,誰也幫不了她。」
我說:「她課堂上聽不懂,所以就忍不住困。如果將薄弱的地方補一下,開學後能夠聽懂了,應該就不會睡覺了。」
老師直接了當地跟我說:「她要是聽不懂,那班裡沒幾個能聽懂的了!她就是懶、不願意動腦筋罷了!」
老師的一番話讓我無言以對。自己的孩子到底怎麼樣其實自己很清楚:高中生活不適應,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狀態不佳,這些不是補補課就能解決問題的。
孩子不想補課,老師也不建議補課,我就放棄了這件事。
再就是我前前後後思考了一番,覺得孩子雖然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但是狀態比之前好多了,只要適應了高中生活,有了學習動力,開學後認真學也能趕上去,能考到120分左右也行,至少不會拉別的的科目太多分。
02數學網課基本沒上,成績跌到離譜
春節期間,疫情來臨,學校停課,安排學生上網課。
女兒只喜歡上選修的那3門課,語文勉強聽聽,數學課一聽就打盹,正好旁邊就有床,上床曬著太陽睡得可倒香。
一節課不聽,兩節課不聽,漸漸地真的聽不懂了,後來她就索性不學了,盼著快點開學,期望老師開學後能領著複習。
網課跟在學校上課一樣的進度。我看著她們的課程「唰唰地」往前進,開學時間還遙遙無期,心裡那個著急呀!不得已又聯繫數學老師,讓她幫忙想個辦法。
老師說咱們這個網課確實有點枯燥無味,要不你聽聽「洋蔥數學」吧,上面的課程很有趣,並且免費。
「洋蔥數學」這個課程確實不錯,一節課10分鐘左右,老師講得又饒有趣味,女兒至少聽起來不困。但是,又出來了新的問題:一是我不陪她她不學,二是她只做課後幾個練習題,其他的不做。這樣學習只是有個印象而已,並沒有真正學會。前面的沒學紮實,學了十幾節課後,又聽不懂了最後不了了之。
開學後,她的數學成績簡直是慘不忍睹,第一次月考考了50分,班裡倒數第二,還有一個40多分的。150分的試卷,考50分意味著:高考時,只這一科就比別人少考近100分,其他科目即便都考得不錯,總分也高不了。
批評她的、鼓勵她的話都我都不敢說,一說她就毛,因為她自己已經很難過,我只能在平時不經意的時候從側面鼓勵她一下。
學校只拿出一周的時間草草回顧了3個多月的網課,接著又開始了新的課程。她根本就沒有時間補之前拉下的課程。
高一下學期期末考了70分,年級名次到了近1100名。
怎麼辦?
03轉變心態,努力兩個月收穫成果
暑假有一個多月的假期,我覺得這是個好機會,應該找老師補補拉下的那些數學課,高二才能順利跟上,女兒也同意了。
很慶幸我們找對了好老師!這個數學老師特別好,不管孩子問多麼低級的問題,她也不批評孩子,還耐心地給予指導。這一點掃除了女兒的一大部分心病,因為以前的數學老師在這種情況下會說她:「這麼簡單還不會?」所以她不敢問老師。老師講課也很清晰,女兒對數學從懼怕到接納數學。
補了10天課,女兒明顯對學數學有了信心。高二一開學,她就進入了學習狀態。不但數學課很少犯困了,晚上回家還做上幾道數學題,發誓一定要趕上去。
轉變了心態,再加上時間和精力的投入,所以,成績提升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10月份第一次月考數學考了110分,年級排名到了500多名。
雖然跟其他同學相比,這個分數不高,但是孩子比之前進步了一大截,也找到了學習的信心和熱情,這才是最重要的。
當孩子在學業上遇到困難的時候,我覺得家長的輔助作用不可或缺。通過女兒這次克服學數學學習上障礙,我總結了這3點,希望對情況差不多的孩子有所借鑑。
1、理解孩子的厭學和消極心理
孩子學習不努力導致成績落後,很多家長往往沉不住氣批評孩子。
其實,孩子不想學、學不好自己也很痛苦,她們總歸還是孩子,缺乏戰勝困難、挑戰困難的勇氣。這種情況下,家長不要光指責和批評,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一下,然後跟孩子溝通、跟老師溝通,找出孩子不願意學習的原因,然後想辦法去幫助孩子。
2、看清孩子表面行為背後的真實想法
女兒有時候會哭著說:「我再不要學數學了」
開始,我聽了很生氣:「數學在高考中佔多大的比重啊?你說不學就不學了?」
後來,我意識到她並不是真的不想學,只是她在發洩挫敗的情緒而已。如果真的不想學,她才不會因為學不好而懊喪呢,只有她想學好而達不到目的,她才會感到難過。
所以,她再這樣表達時我就不再說教,而是坐在她身邊聽任她發洩出來。
3、跟老師勤溝通,了解孩子在校的狀態,理性分析孩子的真實情況,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幫助
老師教過無數學生,我們只是見過自己家的孩子,所以老師比我們會觀察判斷孩子的學習情況。
我通過跟老師溝通,了解女兒並不是真的學不會數學,而是她懼怕困難,老想著輕鬆自在就能學會數學。
一方面,我在平時說話時給她灌輸「高中課程比初中要難」的理念,並以周圍的人舉例:初中數學輕鬆得高分,高中費很多勁還不容易得高分;
另一方面,我注意搜羅一些勵志故事,比如誰的數學成績開始也不好,後來經過努力考取了名牌大學。劉稱蓮老師在《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當中就提過她女兒的數學成績曾經很差,經常考倒數第一名,有一次只考了40分,後來經過合理的補課,加上自己努力,最終考取了北大。
作為父母,家長比老師更有時間和精力關注孩子,有責任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協助孩子衝破阻力,走身成熟。當孩子憑藉努力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實際上也是克服了自身的弱點,是一種磨礪,也是心靈上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