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競爭的低速電動車和寡頭競爭的高速電動車

2020-12-11 網易汽車

本文從市場競爭特質的角度,對低速電動車和高速電動汽車產業在進入和退出、產品價格控制、組織生產以及產業管理等方面的差異進行對比分析,以期能為相關業者和管理者提供些許思考。

(原標題:完全競爭的低速電動車和寡頭競爭的高速電動車)

【特約研究員 冰封之城】根據競爭程度的不同,經濟學將市場分為:完全競爭市場、壟斷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和寡頭市場四種類型。低速電動車市場接近於完全競爭型市場,是一種競爭充分而進出不受任何阻礙和幹擾的市場結構。高速電動汽車產業則具備寡頭市場的特徵,即生產和銷售由少數幾家大廠商所控制,廠商相互依存,價格穩定,廠商進出不易。

本文從市場競爭特質的角度,對低速電動車和高速電動汽車產業在進入和退出、產品價格控制、組織生產以及產業管理等方面的差異進行對比分析,以期能為相關業者和管理者提供些許思考。

市場類型劃分和特徵

市場類型

進出市場的難易程度

對價格的控制程度

產品差異程度

廠商數目

接近哪種市場

完全競爭

很容易

沒有

無差別

很多

一些農產品

壟斷競爭

比較容易

有一些

有差別

很多

一些輕工業

寡頭

比較困難

相當程度

有差別

幾個

鋼鐵石油電信

壟斷

非常困難

很大程度

唯一

唯一

公共事業

一、兩行業市場的進入和退出難易程度有別

低速電動車行業,至少在管理政策出臺之前,相關廠商進入或退出行業是完全自由和毫無困難的。任何一個生產者,進入市場或退出市場完全由生產者自己自由決定,不受任何社會法令和其他社會力量的限制。當市場上有淨利潤時,會吸引許多新的生產者進入這個行業市場,從而引起利潤的下降,以致於利潤逐漸消失;當行業市場出現虧損時,許多生產者會退出這個市場。而生產者的退出,反過來又會引起行業市場利潤的出現和增長。

低速電動車這種完全競爭市場的基本特徵,就是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生產者只能獲得正常的利潤,而不能獲得壟斷利益。2008年到2012年,低速電動車尚不為太多人所知,市場低迷,不少生產者退出了行業。從2012年到今天,低速電動車銷量每年的增長率在50%以上,因此進入的生產者越來越多,到現在已有400多家企業。生產者大規模進入帶來的是競爭加劇,市場的利潤率越來越低。2016年橫亙低速車行業全年的主題,就是價格戰!

比如3年前巧客款車型剛推出時,出廠價為21800元。隨後市場上出現了十多家同類型的生產廠家,同類車型最低出廠價也迅速跌至14800元。隨著利潤的降低,現在仍然在批量生產該款車型的已經只有兩三家了。進出自由,無法取得壟斷利益,這正是低速電動車市場的典型特徵。

而高速電動汽車是比較典型的寡頭市場,進人壁壘有:規模經濟、資金壁壘、產品差別、技術壁壘和行政性壁壘。當前在我國,行政性壁壘是其主要形式,這直接促成了高速電動汽車產業寡頭壟斷型的市場特徵。行政性壁壘不但限制了新企業的進入,也限制了現有企業進入超出其目錄的產品領域。所以競爭主體的數量、競爭行為的範圍都受到很大的約束。

高速電動汽車產業的進入壁壘還體現在地域性的市場分割上,不少地方政府築起強大的行政壁壘,通過行政手段排斥外地產品的競爭。地域分割妨礙了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使廠商在各自區域內擁有較大的市場力量。

高速電動汽車的退出壁壘也高。很多地方政府在利益驅動下,紛紛從財政、金融、稅收及市場等方面對本地區汽車工業加以有力扶持,以致大大降低了那些市場競爭中的劣勢企業退出市場的可能性。受國有企業體制、地方和部門保護的影響,高速電動汽車的退出障礙極高。

高速電動汽車產業進入和退出市場困難,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由少數幾家大廠商所控制,這正是寡頭市場的基本特徵。

二、兩行業產品的價格控制程度差異明顯

低速電動車市場有兩大特點——

1. 市場沒有絕對的生產量和銷量壟斷者。國內低速電動車目前400多家生產者,銷售量有100萬臺,與整個市場的生產量和購買量相比較,任何一個生產者的生產量和任何一個消費者的購買量所佔的比例都很小,因而,沒有任何一方能夠操縱市場價格。

2. 信息具有完全性。相對於高速車而言,低速車市場上的每一個買者和賣者都掌握著與自己的經濟決策有關的一切信息。也即沒有人通過權力、關稅、補貼、配給或其他任何人為的手段來控制市場供需和市場價格。這樣每一個消費者和每一個廠商都可以根據自己掌握的完全的信息,做出自己的最優的經濟決策,從而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而且,由於每一個買者和賣者都知道既定的市場價格,都按照這一既定的市場價格進行交易,這也就排除了由於信息不通暢而可能導致的一個市場同時按照不同的價格進行交易的情況。

由於生產者和消費者者眾多,沒有任何一方佔據絕對優勢,同時沒有任何一方能夠操縱市場價格。所以廠商是既定市場價格的接受者,廠商不能也沒有必要去改變這一價格水平。市場需求曲線D和供給曲線S相交的均衡點決定了市場的均衡價格為P,由給定的價格水平P出發的水平線就是廠商的需求曲線。

這也是御捷為什麼提出要在2.5到3萬的價格範圍之內築起壁壘的原因。因為這個價格區間正是目前的低速車市場的均衡價格。

而高速電動汽車市場的特點是——

1. 生產者極少,且對生產所需的基本生產資源的供給實現了控制。高速新能源汽車,即使算上現在獲得新建純電動汽車乘用車資質的十二家,廠商仍然極少。市場上有主流車型在售的的廠商更是只有少數幾個,而這幾個廠商在市場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其產品價格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廠商之間相互依存。任一廠商進行決策時,都會把競爭者的反應考慮在內,因而他們既不是價格的制定者,更不是價格的接受者,而是價格的尋求者。這導致高速電動汽車的市場價格高於邊際成本,同時價格高於最低平均成本。

2. 政府對行業進行扶植和支持。在高速車市場上,由於存在大量通過權力、政策、補貼、配給或其他人為的手段來控制市場供需和市場價格的行為,每一個買者和賣者不能完全掌握與自己的經濟決策有關的一切信息。每年各廠家都仰頭等政策、靠天收就是典型的例證。而且,由於買者和賣者的信息差或信息不通暢,交易並不能完全按照既定的市場價格進行,從而導致一個市場同時按照不同的價格進行交易情況的出現。

3. 如果補貼退出,則必須在相當大的生產規模上運行才能達到最好的經濟效益。規模經濟,是指隨著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 其長期平均成本呈下降的趨勢。而高速電動汽車及其核心部件如鋰電池等,正是規模經濟顯著的產業,其生產規模和長期平均成本呈很強的相關性。

在以規模為橫軸,長期平均成本為縱軸的坐標系中,汽車產業的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是一條變形了的U型線:開始時隨著生產量的增加,成本會急劇下降,但下降的幅度漸小後,會經歷一段產量增加但成本不變的時期。越過最優生產規模點以後,成本又會緩慢上升。這就是著名的馬克西(G. Maxcy )-西爾伯斯通(A. Silber-ston)曲線。

由上圖分析可知,汽車工業的最小有效規模大,規模經濟的臨界點高。根據「馬克西-西爾伯斯通」曲線以及國外的經驗:一條發動機生產線的最小有效規模是50萬臺,衝壓設備生產線是100萬套,轎車的規模產量為40萬輛,輕型車為6萬輛,卡車為15萬輛。

在達到最小有效規模前,隨著產量的增加,成本下降幅度大、速度快。高速電動汽車的生產過程中,固定資本佔的比重大,導致單位成變化對產量極為敏感。「馬克西-西爾伯斯通」曲線表明,當小轎車產量由1000輛增加到5萬輛時,單位產品成本將下降40%;由10萬輛增加到20萬輛,單位產品成本將下降10%;由20萬輛增加到40萬輛時,單位產品成本將下降5%。

最優規模點要求的產量更大,部分外國學者認為汽車最優規模點產量為200萬輛,近年來世界汽車業內風起雲湧的併購浪潮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

三、兩行業的產生產組織形式及管理對策應有不同

根據馬克西-西爾伯斯通曲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小排量的單系列轎車廠的最小經濟規模(MES)在30萬輛左右。參考這一結論,如果按照汽車產業的組織模式,則單一車型的低速電動車廠商經濟規模為30萬輛左右。而目前國內整個低速車行業的總產量不過為100萬輛,單一車型銷量超過3萬的也是不超過3種。所以我們的管理政策,如果把低速電動車當做類似汽車的規模經濟產業去規範和引導,是值得商榷的!

對於低速電動車來講,因為在完全競爭市場類型條件下,每個生產者都只能是市場價格的接受者,因而他們要想使自己的利潤最大化,就必須以最低的成本進行生產,也即必須按照其產品平均成本處於最低點時的產量進行生產。所以在企業準入條件的規定中,如果照搬汽車管理方式限定企業的經濟投入規模和生產線產量,將會造成生產效率的極大浪費。

在經濟學和金融學中,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這個概念表明,每一單位的產品的成本與總產品量有關。比如,僅生產一輛汽車的成本是極其巨大的,而生產第101輛汽車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產第10000輛汽車的成本就更低了(這是因為規模經濟帶來的效益)。因此,生產新的一輛車時,生產者會儘量用最少的材料生產出最多的車,這樣才能提高邊際收益。

為了提高邊際收益,汽車產業全都是採用以鈑金衝壓為核心的生產方式。因此儘管大家都知道輕量化是電動汽車的一項重要技術方向,但目前市場上真正輕量化的車型並不多見。因為,輕量化意味著多種材料和多種工藝的混合應用,這會大大增加生產的邊際成本。

而對於低速電動車汽車的生產者而言,目前市場的需求量遠不足以保證去採用規模化的生產方式,如果盲目全面採用汽車的生產組織模式,由於銷量遠遠達不到「馬克西-西爾伯斯通」曲線的最小有效規模,不但達不到最佳經濟效益,而且有固定資本投入利用率低的危險。而高速車企業來生產低速電動車,同樣面臨這個問題,巨大的規模投入可能淪為沉沒成本。

因此低速電動車重新定義生產組織模式將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比如多品種、小批量、面向客戶定製化的生產模式的探索等。另外根據「馬克西-西爾伯斯通」曲線的最優經濟規模,如果低速電動車的管理政策只是想通過政府干預,促進生產集中,形成規模經濟基礎上的市場結構,恐怕是達不到效果的。畢竟就算把目前全行業的銷量都集中到一家,也是達不到200萬臺的最佳規模點的。

編者按:為凝聚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研究力量,發揮協作效應,第一電動網建立特約研究員機制,邀請行業知名專家、大牛作者作為特約研究員,集中多方智慧,深入探索新能源汽車政策、資本、技術、市場等領域,並定期推出【研究周報】,解析行業熱點問題。

本文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冰封之城 責任編輯:鄭菁_NA1415

相關焦點

  • 誰殺死了低速四輪電動車?
    過去,低速電動四輪車主要以老年代步車的名義存在廣大農村市場,價格低廉,不用考駕照,不用上牌,這是低速四輪電動車橫掃城鄉市場的三大「優勢」。 由於低速四輪缺乏明確的上路標準,一直就處在汽車產業的灰色地帶。
  • 誰殺死了低速四輪電動車?-全球電動車網
    過去,低速電動四輪車主要以老年代步車的名義存在廣大農村市場,價格低廉,不用考駕照,不用上牌,這是低速四輪電動車橫掃城鄉市場的三大「優勢」。 由於低速四輪缺乏明確的上路標準,一直就處在汽車產業的灰色地帶。低速電動四輪車具有以下幾個特點,最高時速低於70km/h,電池多以鉛酸電池為主,續航裡程在100公裡以內,車身長度3.5米以內,軸距不到2米。
  • 2021年電動車行業寡頭將形成,中小品牌的活路在哪裡?
    寡頭壟斷是產業發展必經的一個階段。電動車行業發展了23年以來,至今沒有出現行業寡頭,一方面是電動車行業長期缺乏統一的生產標準,另一方面,是行業成熟度還不夠,企業資本的力量還不夠強大。但是這幾年,電動車行業飛速發展,愛瑪、雅迪、臺鈴等企業迅速壯大,尤其是愛瑪、雅迪兩者2021年總計要實現3600萬輛的銷量目標,已經是存量狀態的電動車市場,而2020年的總銷量才5000萬輛左右,如果明年增量不大,那麼這2家的就佔據了市場72%的份額,基本掌握了市場的話語權和定價權。
  • 「傍大款」難掩經營疲態,從寶雅投資襄陽看低速電動車市場
    「受制於政策風險和市場價格,我們現在已改賣低速三輪車。」一位來自山東時風的銷售負責人表示。而這距時風董事長劉義發在2016年兩會發表「加快低速電動車規範化管理」的代表建議,僅過去兩個月。
  • 電動車爬坡是低速省電還是高速省電?原理是什麼?這樣做才最省電
    電動車爬坡是低速省電還是高速省電?原理是什麼?這樣做才最省電!在國內市場而言,電動車可以說是大部分人家的出行代步工具了。而且這種車型在國內市場的保有量已經超過了摩託車和汽車,幾乎每一家都有那麼一輛兩輛電動車的,不管是兩輪,三輪還是四輪電動車都是很受歡迎的。這種車型易操作,簡單好學而且因為速度低,所以還是比較安全的,就是它的續航裡程有點短,然後有時候動力有些不夠用。
  • 低速電動車新國標特別策劃:標準細則+系列解讀 - 第一電動網
    這種行業生態直接導致許多不良的資源流通(低速紛紛向高速電動挺進),許多冒險的趨利行為(新能源汽車騙補),讓剛剛興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還沒完全成型的時候,就遭受到無盡的猜疑和不屑的偏見,實在是對一個新生產業的極大不利影響。
  • 低速電動車一線調研特輯:人,車,生活 - 第一電動網
    為了明晰行業關注的熱點問題,第一電動網將在3月3日於濟南舉辦「泰山論劍——2017中國低速電動車大會」,以「低速電動車技術創新方向和實踐」為主題,與低速電動車行業和關切這一行業的人士一道,探尋發展良策,共享真知灼見。
  • 搶佔小微型新能源車市場 山東低速電動車企欲捲土重來?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近日表示,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市場,有望搶佔部分燃油車以及三輪車、兩輪車等5萬元以下產品的存量市場。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認為,行業不鼓勵發展不規範的低速電動車,但也要考慮市場需求。
  • 注意了丨韶關交警對「低速電動車」下手了!
    什麼是低速電動車,所謂低速電動車,是指時速70公裡以下,純電能驅動的四輪行駛車。目前,《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產品目錄中沒有包含任何一款低速電動車。低速電動車容易上手,也因為行駛輕便容易導致失控更何況,很多時候車有了,證卻沒有。開車上路不遵守交通規則行車,安全不能保證。為此,韶關交警自7月起嚴厲查處低速電動車非法上路行駛。近日,在韶關交警支隊的統一部署下,全市各地交警部門紛紛開展低速電動車整治行動。
  • 新華社等7大央媒深度報導低速電動車現狀,呼籲國家儘快為其「正名」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認為,小型電動車的發展能夠促進電池、電機、電控等相關產業的成熟,也能夠為自主品牌電動汽車積累技術和人才。他建議,將低速小型電動汽車從汽車管理的體系中單列出來進行管理,結束生產和使用的無序狀態。 魏學勤認為,大型車企瞧不上小型電動車微薄的利潤,而願意生產小型電動車的摩託車、汽車配件企業又不具備生產資質,這直接導致了小型電動車無序競爭、野蠻生產。
  • 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已經在低速電動車行業率先實現
    另一種官方說法也存在,即2020年純電動商用車和乘用車退役電池容量將分別為1737萬kWh和684萬kWh,合計2421萬kWh將轉入到梯次利用市場。而2020年以後,每年仍將有高達7700多萬kWh的退役動力電池容量轉入到梯次利用市場之中。
  • 低速電動車產能銳減,新能源戰略下產業將迎來規範與轉型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分享是新能源汽車戰略下的低速電動汽車的發展,低速電動汽車是我們身邊很常見的,因為行駛速度低,一般不超過70km/h,不允許運行相關手續,受到中老年人的喜愛,為了日常使用,相信大家都聽過,面向老年人的車,下一部分將帶大家來看看低速電動汽車的現狀和新能源戰略下如何發展
  • 高速不再是電動車痛點?博世將推出電動車專用CVT變速箱
    博世近日宣布推出全球首款電動車專用的CVT變速箱,代號為CVT4EV。該變速箱能夠改善電動車加速和能耗的表現。該動力方案包含一個 CVT4EV變速箱、一個逆變器、一個電動機以及一個動力輸出部件組成。據博世介紹,該變速箱具有負責控制電動機轉速和電動機扭矩的功能。市區低速行駛時,變速箱可以減小電動車傳遞到車輪上的扭矩輸出,讓起步更為平順;高速路況時,滿足所需功率前提下把驅動電機轉速降到能效最高的轉速範圍內,能有效降低能耗,並提升高速的NVH表現。
  • 小型電動車迎來發展良機
    分析人士指出,宏光MINI EV價格區間與低速電動車重疊,而產品力和安全性明顯高於低速電動車,以宏光MINI EV為代表的電動小車迎來發展機會。月銷量超過3萬輛宏光MINI EV是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唯一單月銷量破三萬的車型。數據顯示,11月累計銷量高達33094輛,單日銷量最高突破2000輛。
  • 取締低速電動車呼聲強烈
    正規主流車企生產的中小型電動汽車,技術含量和安全性能高於低速電動車,未來也會有更大的市場。與此同時,地方小型企業生產的低速電動汽車產品則會逐步退出市場。近日,在河北張家口市,一輛低速電動車因駕駛員操作不當,導致11人不同程度受傷,再次引發了大眾對低速電動車合規性和安全性的質疑。
  • 滿大街的老年代步車,讓低速電動車行業成為一個最複雜的細分產業
    低速電動車也就是常說的老年代步車行業可能是當前中國汽車產業中最為複雜、存在問題最多,但卻頂著社會各界的壓力層層突圍,野蠻生長的細分產業。其利益相關問題之多:消費者利益 中國2.2億60歲以上老年人出行的巨大需求無法視而不見;另一方面,缺乏產品標準和使用規則,用戶安全卻也存在不小隱患。
  • 駕駛四輪低速電動車的多數是老年人,考駕照能行嗎?
    四輪低速電動車也被稱為「老式步車」,目前四輪低速電動車的使用者主要為老年人,低速電動車的標準尚未正式出臺,根據最新的政策,低速電動車標準將於2021年推出,目前地方政府多採用各自為政的管理方式。儘管現在開低速電動車不需要考駕照,但將來肯定要考駕照,而且一些地方已經出臺了地方管理規定,要求考駕照。
  • 又一地宣布禁止低速電動車上路,為何能買能賣,卻不允許上路?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現在老百姓的出行舒適度和效率都比以前大幅提升了不少,道路上遍布著汽車、計程車、公交車、電動車等等,而其中有一類低速電動車也不容忽視,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低速電動車已經突破千萬的保有量。
  • 工信部:加快低速電動車標準制定
    工信部指出,大部分低速電動車生產企業不具備機動車生產資質,產品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多以「老年代步車」等名目違法違規生產、銷售和上路使用。但因其購置價格低廉、使用成本較低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國內三、四線及以下城市或農村地區等短距離出行的需求,近幾年在部分地區有所發展。
  • 便宜實用為啥不普及,是誰「殺死」了低速電動車?內行人說了實話
    低速電動車和新能源汽車的區別低速電動車一般是指四輪電動車,它和新能源汽車的差別除了技術性不高以外,最直觀的差別就是速度,一般的低速電動車時速都在50公裡/小時以下,而新能源汽車採用的都是鋰電池,低速電動車因為考慮到成本原因,採用大多都是鉛酸電池,低速電動車使用人群大多是老年人、使用場景一般也都在郊區或者農村,用來短途代步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