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仁方:大陸與南臺灣交流策略微調芻議
香港中評社8月17日發表臺灣成功大學公共事務研究中心、兩岸統合研究中心主任丁仁方的評論文章,針對大陸與臺灣南部交流提出建議,本著馬英九所提出的兩岸交流應「正視現實、累積互信、求同存異、續創雙贏」的十六字箴言,真心盼望中國大陸與南臺灣的交流能夠落實到位,真正有助於南臺灣的發展。
-
丁仁方:臺邦交在一、二年內會大量流失
(記者 趙家麟)南臺灣兩岸關係研究學會理事長、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教授丁仁方3日表示,大陸對臺政策,和統仍是主要基調,31項惠臺措施對南臺灣人才磁吸與衝擊會加大,但今年的兩岸關係特別緊張,蔡當局的踏實外交會遭受更大壓力。臺灣還剩19個「邦交國」,這一、兩年內可能大量流失。
-
說臺灣經濟對大陸依賴「史上最高「 馬英九子弟兵被民進黨猛打
據臺媒報導 《朝鮮日報》日前報導「擺脫依賴大陸的臺灣、經濟成長世界第一」,被國民黨革實院長羅智強舉「去年臺灣對大陸出口貿易依存度是史上新高」反擊;民進黨發言人顏若芳以「這證明中國大陸需要臺灣」解讀羅的說法。
-
臺灣擺脫不了對大陸的經濟依存——透視2018年兩岸經貿關係
,導致臺灣從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獲益的動能持續減弱,加劇了臺灣經濟發展的困境。與蔡當局上臺前相比,無論是整體貿易,還是出口、進口、貿易依存度與順差等具體指標,兩岸貿易均未出現下行趨勢,顯示蔡當局推行的一系列「經濟離中」政策、擺脫對大陸經濟依賴的目標未能實現。
-
中美確認「一中」政策後 臺灣受何衝擊
但是,對於蔡當局從「聯美親日」的政策來看,除了此次的「習特會」,川普又已答應要安排赴中國大陸訪問行程,丁仁方認為,從今往後,臺灣要想在美國方面拿到什麼的,困難度只會愈來愈高了,至少對臺重要軍售方面,應該在大陸19大召開前是不會有的。丁仁方說,雖然在「習特會」見面時,美國逕自對敘利亞發射了飛彈攻擊,但基本上看「習特會」還是成功的。
-
臺灣經濟沒有本錢和大陸「脫鉤」
臺灣原本是出口導向經濟體,但近年出口帶動經濟成長效果大不如前。最近10年,境外淨需求對經濟成長率貢獻平均0.72%,連1%都不到,內需貢獻拉高至1.99%,貢獻比重高達7成以上。臺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的《IEAT調查報告》,臺灣綜合貿易競爭力2013年前均領先韓國,排名全球前10。
-
英媒:臺灣經濟事實上高度依賴大陸 國民黨諷刺蔡英文當局「親中...
中國小康網1月9日訊 老馬 在臺灣股市破新高,經濟成長的當下,不同立場的陣營對臺灣的經濟成長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臺灣對中國大陸歷年出口佔比(依存度);國民黨馬英九執政期間為2008至2016年英國廣播公司報導,根據資料,2020年臺灣對中國大陸(含香港)出口達1,367.4 億美元,佔臺灣總出口值的43.8%,較2019年同期約951億美元增加了14%。
-
大陸經濟總量已近臺灣24倍,為國家統一築牢了經濟基礎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世紀60年代起,臺灣經濟率先起步,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速;到80年代,臺灣經濟發展進入高峰期,10年間,臺灣人均GDP從2400美元增長到8200美元,臺灣由此成為中高收入經濟體,並於1992年首次突破1萬美元。
-
韓國經濟的"中國依賴"程度:與出口依存度同步
而隨著韓國經濟對中國依賴的日益加深,近年來對於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擔憂也不斷上升,中國風險(China R isk)似乎已成韓國整體經濟、製造業、股市和大財閥們所面臨的最大單一風險。有研究表明,中國經濟增速每回落1個百分點,就會導致韓國對華出口下降2.5個百分點。韓國媒體也將此形象地比喻為「中國經濟打噴嚏,韓國經濟就會感冒」,擔心對中國的過度依賴,可能會對韓國經濟帶來巨大風險。
-
臺灣學者:ECFA是大陸讓利給臺灣的「不平等協議」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將在9月屆滿10年,針對ECFA是否續籤,逢甲大學合作經濟暨社會事業經營學系教授楊坤鋒表示,蔡政府曾指ECFA沒有期滿問題,且稱中止協議須經雙方協調,說法過於樂觀。事實上,臺灣毫無話語權,ECFA反而是大陸優渥的政治籌碼。
-
臺灣經濟真能完全脫離對大陸的「依賴」嗎?
其實,早在2016年初的時候,島內媒體就有說法,臺灣限制大陸遊客對本土產業影響不大,因為錢都被「一條龍」賺走了。而且,還有人認為,兩岸經濟是大陸「賺得多」,而臺灣「賺得少」,對大陸經濟臺灣不應「過度依賴」,並認為大陸旅行團滿世界「爆買」是「有錢的任性」。這種言論,在臺灣確實有一定的市場空間。
-
臺灣經濟成長 也該感謝鍾南山
福州博覽會活動,臺灣美食吸引參觀者購買。(中新社)臺灣中國時報刊載「野臺」製作人練鴻慶撰寫的文章說,韓國《朝鮮日報》報導稱「臺灣不靠大陸經濟成長世界第一」,卻被踢爆去年是臺灣有史以來,對大陸出口依存度最高的一年,對此民進黨的回應是,「這證明了中國(大陸)需要臺灣」。
-
2020年,臺灣經濟已達「發達社會」門檻?
編輯:陳彧 據臺媒報導,2020年臺灣人均GDP首度衝破3萬美元,踏入「發達社會」門檻。 另外,在談及臺灣經濟時自然不能不提及大陸的影響。馬英九執政時期,臺灣和大陸交流順暢、往來頻繁。尤其在經濟方面,大陸出臺一系列惠臺政策,特別針對臺商在陸投資、臺農在陸銷售優質農副產品,大陸方面提供了巨大便利。可以說,得益於大陸強勁的經濟走勢,臺灣經濟受益頗多。
-
韓媒鼓吹臺灣去年經濟增長率世界第一,臺媒:快去感謝鍾南山吧
作者:秋白編輯:枯木最近一些臺灣島內的媒體,看到韓國的朝鮮日報上聲稱,臺灣的經濟在2020年增長率位居全球第一,是因為他們的經濟不再依賴大陸。這一荒謬的論調立即遭到臺灣島內網友的嘲諷和吐槽,令人感到更為驚訝的是民進黨當局對此卻持一種非常"認真"的態度,甚至自作多情的聲稱"證明大陸經濟離不開臺灣"。民進黨當局民進黨當局的這番語錄公布後,立即遭到臺灣輿論的強烈批評,就有臺北市議員羅智強拿出數據進行反駁,他認為去年臺灣地區對大陸出口的貿易依存度已經達到43.8%,創下歷史新高,甚至高於馬英九時期的40%。
-
大陸不排除對臺採取經濟制裁 臺灣商人急表態
,稱「不排除大陸會對臺灣採取經濟制裁」,居然引起臺灣工商界一片恐慌,當日臺灣加權指數狂跌200點。但過去時機還不成熟,臺灣對大陸經濟的依存度不大,所以制裁也不會產生太大的效果,現在條件已經成熟了。」徐博東說,臺灣領導人提出要「拼經濟」,而經濟對他們來說也是發展「臺獨」的根本,如果在經濟上,大陸給予重擊,臺灣恐難承受。
-
臺灣的物價水平很高?實拍臺灣人的生活,網友:與大陸有一定差距
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越來越高,在未來的發展中,中國的發展前景一片光明。中國強大後,人們的消費水平有所提高,很多人享受美好的生活,他們會走出自己的家門,去外面的世界看看,這也因此在很多的國家中,都能看到中國人的身影。
-
臺灣經濟明年會好嗎?四成民眾這麼看
臺灣經濟明年會更好嗎?據臺灣《遠見雜誌》公布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島內民眾對於「2021年臺灣整體經濟」略悲觀。有39.3%民眾認為「會變差」,較「會變好」的比例要高。在20~29歲族群對臺灣經濟前景「最看好」,但樂觀指數隨年齡升高而一路遞減。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對島內經濟衝擊已日漸顯現:旅遊業跌至谷底,無薪假成島內「熱詞」,農產品滯銷已經發生。對此,臺灣產業界人士已經倍感憂慮。
-
臺灣抗不住大陸經濟制裁
日前,國臺辦再度公開表示不歡迎在大陸賺錢又在島內支持「臺獨」的「綠色」臺商,在島內引起極大關注。大陸是否用經濟手段對付「臺獨」、制裁臺灣,已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若大陸對臺實施經濟制裁,臺灣經濟將會遭受重創。依目前兩岸形勢觀察,大陸對臺實施經濟制裁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
丁仁方:陳水扁式結盟 志不在跟蔡英文合作
陳水扁最近又大動作地拋出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盟議題,這次的表白更露骨,直接透過辦公室主任陳淞山公開喊話,希望挾「一邊一國連線」在五都選舉中當選33席市議員的聲勢,跟蔡英文在2012年大選相互結盟「分進合擊」。 香港中評社24日發表特約作者丁仁方的署名文章指出,陳水扁式的結盟反映出陳水扁不僅擅長借力使力以小博大,挑選出手時機更是精準。
-
臺灣也和大陸「脫鉤」?想自殺?
8月5日,臺灣「教育部」稱開放所有國家、地區的在讀生申請來臺,並沒有排除大陸學生。但當天傍晚「教育部」負責人接受媒體聯訪時,中途被幕僚請出,回來就改口說,因兩岸事務主管機關有不同的意見,陸生還是先開放到應屆畢業生。民進黨當局想搞與大陸「脫鉤」,其實是一種非常愚蠢而無知的選擇,也是一種危險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