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在幼兒園的課堂上如何應用?不能本末倒置高估其教育作用

2020-12-22 月亮姐姐說教育

我對於信息技術能否真真正正促進有效教學,是這樣看的,不可否認,信息技術在一定程度上給幼兒園或者是小學的教育教學注入一些新鮮的血液,但是,凡事就怕走極端,信息技術的多元化、網絡、智能化的發展,讓有的課堂純粹讓信息化技術手段給全面覆蓋了,沒有了教師和學生那種原汁原味的互動了,就會讓人產生這樣的感覺,學生的課堂可以不用人來執教,或者說是不用教師來執教。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在課堂上講,然後布置家庭作業,學生回家寫作業練習。而「翻轉課堂、微課、慕課」(MOOC)」這三類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恰恰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幼兒園舉例,由於幼兒年齡比較小,教師製作微課更多一些。如果信息技術能和教育教學能夠深度融合,那麼,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則是課堂表面熱鬧非常,實際上孩子什麼都沒有學到。

從幼兒園的信息技術應用方面來看,多媒體信息技術如果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能夠進行科學地應用,就可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作為一種生動、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更為小朋友們所喜歡,其益處應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信息技術應用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把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應用到幼兒園的五大領域教學活動當中,可激發小朋友們的學習興趣,因為信息技術的使用是讓小朋友們直接通過耳朵去聽、眼睛去看,來進行感官上的多功能發現。他們思維方式是形象、直觀的,會更為喜歡信息技術的使用,例如:繪本故事《爺爺一定有辦法》的教學課件,裡面一個個色彩鮮豔、卡通逼真的人物形象,和動聽的畫外音,會比教師單純的講故事配以圖片,更為吸引孩子,因為課件是動態的,有變化的,更為符合小朋友心理認知需求。

信息技術應用能解決教學目標的重難點

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使用信息技術手段來解決教學目標中的重難點,讓小朋友們在活動中,通過師生互動或生生互動,理解和掌握活動中的重難點。例如科學活動《認識圖形寶寶》中,重難點的突破,採用PPT和動畫的課件使用,加大幼兒的動手操作活動,通過對於不同圖形寶寶的區別分類,進一步掌握對於基本圖形的認知。在課後的實踐操作中,讓幼兒在區域遊戲中,加深對於不同圖形的理解。

信息技術應用能成為家園溝通的手段

幼兒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除了要熟練地使用教學白板、電腦、幻燈片播放儀等現代化多媒體教學器材,還要熟練地掌握微課及視頻的製作,有條件的幼兒園可成立本園的微課資源共享平臺,便於本園教師進行相互的學習和借鑑,從家園溝通的角度,教師也可將學習內容,根據小朋友的實際情況,錄製相關的微課內容,上傳至班級群,讓家長了解班級的教學活動。例如:班級需要家長與幼兒一同製作的親子手工作品,教師可錄製小視頻,講解手工的方法,便於家長與幼兒共同完成,或者是親子遊戲活動、親子操等內容,都可錄製,分享給家長。

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使用,要科學、合理地與教學有機融合,要符合教學活動的內容和幼兒的認知特點,作為幼兒教師更要提高自己對於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應用能力和實踐水平,讓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形式能夠更加豐富多彩、與時俱進。如果信息技術的應用不能與教育教學有效地深度融合,則會產生負面的作用表現以下幾個方

教師備課不認真,隨便從網上下載課件,省時省力,把教學上使用課件,作為衡量自己授課是否「與時俱進」的標準,課件用的花樣翻出,而忽略了備課的本身。不是所有課堂的教學內容都適合使用信息技術的應用,只有使用好了,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也就是說,信息技術的應用不能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話,那麼產生就是畫蛇添足的效果。

不要為了使用信息技術而使用。課堂上,沒有了師生之間的和諧、有效互動,一節課下來,展示的全是PPT、視頻、投影儀、動畫課件、圖形、聲音等於一體,讓學生顧此失彼,應接不暇。 教師過度的使用信息技術,學生過度的依賴於電腦、電視顯示屏、平板等電子產品,長久下去,對於學生的視力本身也是一個危害,孩子在學校每天都盯著電子白板,回家盯著書本,根本沒有給眼睛休息的時間,視力怎麼會不下降呢? 適合的就是最好的,一節完全沒有使用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不一定就比整節課全是信息技術的課教學效果差,我們重點看的是孩子在這節課中,學到了多少,發展了多少,提升了多少,而不是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把我們的教師都培養成為「電腦高手、製作高手」,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質。一些老師錯誤地認為一節課中弄很多讓人眼花繚亂的各種信息技術應用,就是一節好課了,這是不對的,不能本末倒置高估其教育性,老師和學生的師生互動還是要成為主流,不能讓機器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流。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方莊教育集群舉辦「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骨幹教師培訓
    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變革對教師信息素養提出了新要求,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成為新時代高素質教師的核心素養。在信息化2.0時代,如何將信息化教學真實落實到課堂教學、融入進教師發展、服務於學生培養,是當前學校和教師正在面臨的挑戰和始終要去思考的問題。2020年9月21日,方莊教育集群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骨幹教師培訓成功舉行。
  • 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應用狀況研究
    原文連結:http://www.51jrft.com/rwxy/sf/951.html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技術為教育領域帶來了蓬勃的生命力,並且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而新興的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影響力極大的技術手段,在我們生活的許多領域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多媒體技術進入現代教育領域,引領了教育領域的一次革命。令人關注的是,近年來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也發現了多媒體技術的身影,並且為幼兒園教育教學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 青陽路幼兒園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課堂教學評比」活動
    為了加快教師們的專業成長,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和課堂教學有效性,近日,合肥市青陽路幼兒園開展了「信息技術應用課堂教學評比」活動,全園共18位青年教師參加活動。本次活動圍繞科學活動領域進行,備選課題為大班數學《認識時鐘》和中班科學《食物的旅行》。
  • 長興白峴幼兒園:巧用信息技術,助力教育教學
    隨著現代教學手段的推廣與普及,為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和技術水平,真正將之江匯的應用與教學實際相結合,發揮現代技術裝備及資源的最大效益。近日,白峴幼兒園特邀縣教育技術中心周潔老師來校講座,共同走近教育信息化2.0教學新模式。
  • 信息技術(多媒體)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應用調研
    本次調查是課題「信息技術(多媒體電腦)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應用研究」的第一步驟。我們選取30所在福州市具有代表性的幼兒園作問卷調查和訪談,主要目的是了解目前福州市區幼兒園在美術活動中應用信息技術(多媒體電腦)的情況,獲得第一手資料,為今後三個方面的研究做好鋪墊:A.幼兒園計算機軟、硬體配置及美術活動積件庫建設;B.幼兒教師如何學習和利用計算機開展美術活動(培訓);C.基於信息技術的幼兒美術活動所面臨的教學內容、方法的改革。
  • 課堂上,應用技術的主要目的是實現人機互動嗎?
    第二個系列《信息化教學應「有所不為」》,其目的主要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邁向更好的信息技術融合課。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學校教育正發生著各種變化。技術公司為課堂提供了各種教學工具,但每一個技術都適合在課堂裡使用嗎?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去審視課堂上的技術應用,從學習者的視角去進行反思,而不能僅僅是簡單「拿來主義」。無論在小學還是中學,我都曾在課堂上看到過「雙人挑戰遊戲」。
  • 青海:發揮信息技術支撐引領作用 建設「網際網路+教育」大平臺
    青海省深入貫徹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規範、有序、深入發展,發揮信息技術對教育綜合改革的支撐引領作用,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著力提升教育現代化水平。
  • 信息技術構建未來教育新模式,新鄉智慧課堂應用研討會召開
    通過信息技術,構建未來教育新模式,8月1號,由德教通智慧課堂品牌公司元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新鄉新一街中學以及新鄉市和省內七所中小學,在新鄉新一街中學,以智慧課堂應用案例與成果分享為主題,展開了為期半天的智慧課堂應研討會。
  • 合肥市雙崗幼兒園教育集團:信息技術展風採 無生課堂促學習
    為進一步提升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能力,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成效,根據合肥市教育信息化應用工作總體安排,廬陽區教體局定於11月2日和3日在合肥市宿州路幼兒園森林城分園多功能室組織開展幼教學科信息技術應用課堂教學評比展示活動。在合肥市雙崗幼兒園教育集團總園長高潔的統一部署下,各園執行負責、保教負責組織集團部分教師參與了本次活動。
  • 合肥市雙崗幼兒園教育集團:提升信息技術應用,助力教育教學設計
    合肥市雙崗幼兒園教育集團:提升信息技術應用,助力教育教學設計 為進一步提升廬陽區教師信息技術素養
  • 河南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測評詳解
    河南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測評詳解依照《河南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加快推進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參加河南省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應依照通知自行申請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性測評。
  • 教育與科技融合:僅有新技術進課堂並不夠
    用過去的教育方式,孩子可能很難適應未來的世界,而這不光是中國要面對的問題,也是全人類都需要找尋答案。當下,我國教育部與各地教育行政部門頒布的中小學幼兒園的課程指南裡,均含有科學或科技的內容。但在信息、網絡、智能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如何處理須臾不離的手機或平板iPad等高科技產品與學校教育教學的關係?
  • 長興縣泗安鎮中心幼兒園開展信息技術培訓
    為進一步推進長興縣泗安鎮中心幼兒園「網際網路+教育」工作,深入實施創新素養教育,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應用能力,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助力精準教學,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在2020年11月10日下午,長興縣泗安鎮中心幼兒園特邀之江匯工作人員沈紅雨講師為中心幼兒園的老師們做教學助手的培訓。
  • 過度的信息技術不能給職業教育帶來質的變化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科學技術對教育領域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傳統的學習方式受到全方位的挑戰。誠然,教育的現代化的確為教學改革起到了推動作用,但許多問題也隨之產生。教學實踐中的現代化設備是到位了,但是考試評價制度、教師的知識和教育理念卻並沒有因為新技術的使用而發生根本性轉變。
  • 「讀議講練」教學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新課改的熱潮呼喚著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作為現代教育基礎的信息技術教育首當其衝。本文是安徽省科研課題《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組織與實踐》的階段性研究報告之一。文章從課堂組織教學出發,闡述了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使用「讀議講練」四步教學法實施新課改的作法和體會。
  • 現代教育技術如何優化中小學課堂教學?
    現代教育技術在優化課堂教學方面已經有了較大範圍的應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根據我國目前高等院校開設的現代教育技術專業來看,科目課程主要包括教育技術學、教學系統設計、教育傳播學、教育心理學、教學媒體應用的理論與實踐、遠程教育學、計算機輔助教育、網絡教育應用、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等理論學科,除此之外,還有電視節目製作、C語言、網頁設計製作等技術類學科。
  • 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文/小希摘要:在我國的古代,孔子就發現了每個學者在個性和才能方面都存在差異,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現代的教育理念要求「以生為本」,強調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承認學生存在的主體差異,並針對不同的差異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
  • 信息技術 點亮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 點亮課堂教學 陳曉丹 殷蘇寧     12月1日,主題為「數據驅動精準教學智慧課堂公開課」的交流研討活動在我市康城小學舉辦。    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發展中心、教育實踐共同體成員校的教師代表、各區教育局及所屬學校的教師代表等五十餘人參與活動。
  • 遊戲教學法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應用分析
    處於幼兒階段的孩子大多喜歡遊戲,因此遊戲和幼兒園教育不可分割。為了對幼兒教育進行科學優化,我們把遊戲教學法引入到幼兒園教育中就顯得很有必要。對此,筆者首先研究了幼兒園教學中引入遊戲教學法的重要意義,然後探討了在幼兒園教育中如何科學的應用遊戲教學法,藉此實現更好的教育效果。
  • 【信息素養】現代信息化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現代信息化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現代信息化教學技術是指在網絡環境下,應用多媒體教學工具進行的輔助性教學,這些新興教學工具具有以下方面的作用。首先,提高了教學效率。傳統的語文教學主要是教師將教學內容利用口頭講授加上粉筆書寫的方式傳達給學生,因為課堂時間有限,嚴重影響了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