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探索】第四課 天主教的起源

2021-02-23 燃燒的火焰

各位親愛的聽眾朋友,你們好!歡迎再度收聽《天人之間》這個節目。在上次的節目裡,我們探討了宗教對於人和社會能夠有的貢獻與好處。那麼,今天在節目裡,我願意給各位聽眾朋友介紹的是天主教的起源。

宗教的現象可以說跟人類的歷史是一般的古老。當我們人類仍然處於茹毛飲血的時代,就已經有了宗教的行為,只是因為當時沒有教育和科學,所以所表現出來的宗教行為多蒙上了迷信的色彩而已。但不管怎麼樣,這些宗教現象在表明人類都有一種追求幸福的欲望,同時也說明了人類意識到自己是屬於某一種超然的力量。一如我們中國人古人所說的敬天、拜天,以及祭天、祭神,以及祭祖;甚至當我們面臨到生死關頭的時候,我們都會很自然地呼天喚地,像這些表現實際上就是宗教的自然的真情流露。

宗教都是發自人的內心深處,直接或者是間接地表示著我們人一直在尋找造化我們的造物主,所以我們稱之為「尋根」。尋根就是尋找我們生命的最原始的根源,所以跟你我都有著絕對密不可分的關係。講到這裡我就想起了好多年前,我看過一部美國的電影,稱之為《根》。這部《根》在世界各地放映的時候引起了很大的迴響。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是在追溯或者是在追索在美國的那些黑人他們的血緣——民族的最早的根源,最後他們找到非洲去了。但是我們知道,我們人除了有本性的肉體的生命需要尋根之外,我們也必須要尋找我們的精神生命的根,那這個根不是人,這個根最後就是神,就是造物主,就是上帝。所以,尋根也就是宗教的意義之所在。

根據統計數字顯示,在全世界50多億人口當中,天主教教徒就有9億之多。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是明末清初來我國傳教的一些外國傳教士所採用的。它原來的名稱是「基督宗教」。是指耶穌基督所創立的教會。所以凡是信仰耶穌基督的人統統都可以稱之為「基督徒」。在歐美,天主教都沿用「公教會」或者是「羅馬公教會」的名稱,來表明它是隸屬於羅馬教宗的教會,以便跟希臘正教——東正教,或者是基督教(新教)等不同教派有所區別。天主教是耶穌所創立的。在2000(多)年前,耶穌誕生在世上,一方面固然是為世人贖罪,但是另一方面更是為世人指出一條獲得永生的道路。因為在若望福音第14章第6節他曾經說過:「我是道路、真理和生命,凡不經過我的就不能到天父那裡去」。在耶穌公開出外傳教之初,他曾經挑選了12位弟子,或者稱之為使徒——在天主教稱之為宗徒,「宗」是宗教的「宗」,「徒」是徒弟的「徒」——幫助他傳教。在他33歲的那年,他完成了天父所交付給他的使命,他先經歷了苦難和死亡,最後按照他生前所預言的從死者中復活起來。過了40天最後他升天而去。在耶穌升天之前,他特別交代使徒到普天下去傳教救人。他升天后的第10天,他派遣聖神——基督教(新教)稱之為聖靈——到教會裡來。於是宗徒們就立刻到各地展開傳教的活動。第一次傳教就有3000多人受洗歸主。第二次人數更多,大約5000多人,成績非常的輝煌。不過當時還只是限於在巴勒斯坦猶太人當中傳教而已,後來才慢慢向國外發展。一如素有「外邦人使徒」美譽的保祿——基督教稱為保羅——的這位宗徒,就是第一位被派往外國去傳教的使徒。他先到小亞細亞和馬其頓一帶傳教,也同樣獲得了相當的成功,從此以後天主教就正式地向外發展。這個就是對外傳教的歷史的開始。但是,任何一種新興的事業,哪怕是宗教的傳教事業,是免不了有時候會遭遇到反對或者是迫害的,天主教當然也不例外。就像當日的耶穌一樣,雖然在他受審的時候,羅馬派出當地的總督彼拉多,曾經一再地向群眾聲明他是無辜的,但是到頭來耶穌還是被無情地判了死罪,最後被釘而死。

宗徒們剛開始傳教之初,也遭遇到許多外來的阻礙和迫害。在最初的3個世紀,天主教就已經陸陸續續地遭受到慘絕人寰的血腥迫害。在歷史上稱這段時間為「教難時期」。一直到了第4世紀初,君士坦丁大帝皈依了天主教之後才正式準許百姓有信仰的自由,教難也因而結束了。

現在接著讓我們來談一談中古時代的天主教。有些人喜歡把「中古時代」跟「黑暗時期」混為一談,其實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中古時代是從第5世紀到第15世紀,綿延長達千年之久,相當於我國自南朝劉宋到明初。在這段時期內的歷史是相當錯綜複雜的,在思想和藝術方面有繁榮也有衰萎。這個時期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過渡期形成的時期,那是第5世紀到第10世紀。在這個時期內,由於無政府的狀態的戰爭,以至於引起了日耳曼民族的入侵和文化的衰退,最後終於導致了西羅馬帝國的崩潰,後來由於蠻族的歸化才奠定了中古後期歷史的基礎。當時天主教會為帝國的移民和剛剛皈依的日耳曼人大力推行教育的工作,因而教會的人士自然就變成了中古文明及新社會文化的首批拓荒者,教宗的影響力也因而大大地增長。羅馬成為教宗的駐紮地,也同時變成教會的神學的中心。查理曼皇帝在公元800年(音頻中有誤,不是公元100年)的時候由教宗加冕,把羅馬人和日耳曼人聯合在一起,這也是教會和文化復興的一種標誌。當查理曼皇帝去世了之後,帝國又起了分裂,歐洲遂又再度陷入從前那種沒有政府的狀態,也就在這個時候,歷史上有名的封建制度就應運而生了。甚至一向對世俗都保持著超然態度的神聖教會,這個時候也不能置身度外地被捲入了這種時代的潮流裡,導致了部分從事神職的人員在道德水準方面的低落,教會也就慢慢地變成腐敗。不過即使如此,教會還是繼續不斷地發展了下去,逐漸影響了當時的制度和階層,並且傳入了羅馬帝國從未徵服過的歐洲東部和北部。當日的東方教會雖然沒有遭受日耳曼民族的侵擾,但是卻也在第7世紀的時候遭到回教徒的嚴重打擊,同時由於內部發生的紛爭,所以也就漸漸地衰微下來。

剛才所說的是第一階段,接下來我們看第二階段。那就是中古文明的興盛時期,這是從第11世紀末到第13世紀。這段時期是天主教在歷史中充滿了蓬勃朝氣和光明的時期。因為在這段時期內不僅教宗的名望和聲譽遠遠超過當時的皇帝,而且還產生了數位日後聞名於全世的大聖大賢,像聖道明、聖亞西西等幾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當時由於時代環境的關係,在教會內也興起了許多修道的團體,他們在天主教裡的專有名稱是「修會」;在神職人員中也發起了革新的運動;在這同一時期內,天主教在各地也創辦了許多大學,神學家輩出,編寫了許多神學的巨著,傳教事業也蒸蒸日上;美觀、莊嚴又宏偉的大教堂,也接二連三地在各地興建起來。教會可以說是呈現出一片光明燦爛的前程美景。在這段時期內還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那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十字軍運動。大家都知道,耶路撒冷素有「聖地中的聖地」的美譽,因為這塊土地原是基督宗教的發源地,所以基督徒莫不以能前往朝聖為終生莫大的光榮,所以在每一個時代,前往朝聖的人潮絡繹不絕。在剛開始的時候,到耶路撒冷朝聖相當方便順利,但是到了第7世紀,聖地被回教徒佔領,在這種形勢之下,前往朝聖的教徒仍然是不斷。只可惜到了第11世紀的末葉,塞爾柱人入侵聖地之後,朝聖的活動就大大地受到了阻礙。在這種情況之下,教宗烏爾巴諾二世遂組織了歷史上聞名的十字軍東徵,以收復聖地為主要的目的。但是後來又因為交通不便以及戰略運用的不當,再加上部分人士個人的政治野心的作祟,所以最後仍然不免遭到了失敗。但是十字軍運動卻並不是一無是處。因為因著這個運動,反而促成了東西雙方以及回教和天主教之間的接觸。

剛才所介紹的是第二個階段,現在介紹第三個階段,稱之為衰微時期。那是從第14世紀到第15世紀。至此在教會中要求改革的呼聲已經到了處處可聞的地步了,接下來我們要講的是東西方教會的分裂的問題。當蠻(日耳曼民)族入侵西方的領土的時候,東方帝國卻仍然奮力地跟他們抵抗。但是後來國勢卻慢慢地衰弱了下來。到了公元第7世紀的時候,阿拉伯人發動戰爭,使歐洲各國都受到了他們的威脅。不過當時的東方領土還承認羅馬教宗的權威。但是在另一方面,使東西方分裂的因素卻也正在與日俱增。東方教會漸漸地跟西方(教會)開始分道揚鑣了。後來又由於語言上的分歧和對教義的不同看法跟爭執,終於導致了東方教會跟羅馬的正式分裂。東方教會跟西方教會分裂的原因是起源於對敬禮聖像的爭執。在天主教裡,敬禮聖像只不過是一種幫助教友對宗教的熱心及虔誠的方法而已,並沒有絲毫崇拜偶像的意思。但是這種對於聖像的敬禮在東方的教會卻特別的盛行。只是由於他們太過分注重這種敬禮,以至於到了泛濫的地步。公元717年,皇帝良三世(也有譯作利奧三世)繼位,由於他對神學一無所知,認為敬禮聖像就等於敬拜邪神偶像,所以就下令禁止。他先禁止敬禮聖人、天使和殉道者的像,最後連聖母和耶穌的像也嚴加禁止,並且把教堂裡的聖像搗毀,他這種舉動引起了教內強烈的不滿。他的兒子繼位之後,反對敬禮聖像更變本加厲,一直到了攝政皇后伊雷內的時候才結束。女王得到當時教宗阿德連一世的同意,在787年召開了尼西亞大公會議。在會中對敬禮聖像的真正意義做了很清楚的解釋,說明敬禮聖像並不是敬禮像的本身,而是在敬禮聖像所代表的神或者是聖賢;同時對於「敬禮」和「崇拜」這兩個不同的名稱也做了詳細的分析和解釋,指出「崇拜」只能夠用在神的身上,而「敬禮」則只能用於聖賢的身上,因為神只有一位,人不管怎樣地完美也不會變成神,我們對於聖人的敬禮只是效仿他們完美的榜樣而已,絕對沒有崇拜的意思。敬禮聖像之爭不幸在第9世紀的時候又死灰復燃,而這次爭執的後果卻一時沒有辦法消滅。東方的主教們大部分都站在皇帝的一邊,一起反對敬禮聖像,所以反對羅馬的情緒一日比一日加深。這種東西方對立的形勢竟長達1個世紀之久,最後終於演變成東西方(教會)正式的分裂。公元1054年是教會歷史上一個最令人感到悲痛的時期。因為在這一年,東方教會跟羅馬教會完全斷絕關係,自稱為「東正教」,也有稱他們為「希臘教」的,但那是只由東正教分裂出的一部分而已;也有稱他們是「東方教會」的,不過這個名稱並不適宜,因為還有東方禮的教會也是屬於羅馬天主教的。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自從跟羅馬分裂後,獨立掌管整個東正教區;也因為建立了各國獨立的教會,所以權力也一天比一天大大地減少了,因為各國的教會都各自為政,不相隸屬,這樣便形成了俄羅斯教會,以後又分為塞爾維亞教會、羅馬尼亞教會和保加利亞教會,等等。

諸位親愛的聽眾朋友,在今天的節目裡,我們從天主教的起源,介紹到中古時代的天主教,然後我們又講了東西方教會的分裂的情形,我們今天的節目就到此結束。在下次的節目當中,我們要探討的另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因為這是歷史上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今天非常謝謝您的收聽,下次同一時間再會!祈求天主降福和保佑你們!

相關焦點

  • 【百日探索】第一一六課 天主教與基督新教的區別
    在今天的節目當中,我要和諸位聽眾朋友的分享是談到宗教改革,就不能不問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到底有什麼差別?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哪怕是天主教教友,多年受過洗的教友,對這個問題也了解不多,當教外人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常常是啞口無言。所以今天就借著這個短短的時間,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 物理與天文學院院長第一課暨生涯導航系列活動第四期舉行
    9月23日下午,物理與天文學院院長第一課暨生涯導航系列活動第四期在李政道圖書館底樓報告廳舉行。物理與天文學院院長景益鵬院士,院黨委書記梁齊教授,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1994屆校友懷平博士,物理與天文學院研究生新生、數理學科本科新生共同聆聽,會議由物理與天文學院黨委副書記朱敏主持。
  • 第四課:3-4歲的寶寶適合上科學探索早教班、簡單數學早教班
    >第四課:3-4歲的寶寶適合上科學探索早教班、簡單數學早教班2009-10-09 17:07:19出處:PCbaby作者:佚名圖片來自CFP  第四課:3-4歲的寶寶適合上科學探索早教班、簡單數學早教班  科學探索早教班通過豐富、多元的視覺感官教具體驗,促進寶寶感官及神經系統的發育,使寶寶獲得感官經驗的提升及智力的發展
  • 研芝士「408百日搶分課」上線啦
    百日搶分課?就是幫你把分從別的同學手裡搶過來,劃掉,不是。「408」百日搶分課是為了幫各位寶寶們從時間上來搶分,也就是說,在100多天的時間裡教會同學,如何得到更高的分數。同時兩位老師將理論、實操知識點融會貫通;適時的考點遷移、對接經典習題,並分級分類整理、解答;豐富的授課實踐經驗,都體現了搶分課的高質量。只要跟著老師走,不信你學不會!
  • 人類探索的軌跡
    自誕生以來,人類就沒有停止探索的行動,這探索如陽光般向四面八方輻射,無限的延伸……人類探索的軌跡大體可分為以下幾種形態:就空間而言,向無限大和無限小延伸;就時間而言,向起源和未來延伸;就哲學而言,向著形而上、形而下延伸;就人自身而言,向著外在表現和內在本質延伸。
  • 網飛節目《髒話史》預告 尼古拉斯凱奇探索髒話起源
    網飛節目《髒話史》預告 尼古拉斯凱奇探索髒話起源 Netflix公開了由尼古拉斯·凱奇主持的喜劇節目《髒話史》的預告,在這檔節目中,凱奇老師將帶領我們探索
  • 第十五課 改革運動的背景成因
    這一課進入討論教會第四個時期,就是主後1500-1700 年的「改革運動時期」。教會之所以分為天主教和基督教,也是從改革時期開始的。 二.本論 A.改革運動的原因1. 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的羅馬教廷的腐敗,未能進行內部的自省更新,並迫害那些改革領袖。2. 聖職人員生活腐化,聖職買賣,追逐名利。3. 教廷賣贖罪券歛財,濫用權柄,違背救恩真理。4.
  • 《刺客信條:起源》全新開放世界試玩 探索孟菲斯
    近日,《刺客信條:起源》放出了一段長達30分鐘的試玩視頻,在這段試玩視頻中主要展現了古埃及的孟菲斯地區,通過主角對孟菲斯地區的探索,我們可以看到該作對歷史城市的還原做的十分細膩。
  • 宗教改革:改革聖經的起源
    但是,四世紀的基督徒自己也不同意哪些書籍構成了上帝真實的啟示,特別是關於十六世紀最有爭議的書籍,所謂的舊約的deuterocanonical書籍,第四世紀可能沒有提供有保障的指導,因為即使是那些古代名人,聖傑羅姆和聖奧古斯丁,也特別不同意這些書的地位。
  • 天主教歷史及中國天主教的歷史
    天主教亦稱公教、羅馬公教、羅馬天主教。在全世界大多數國家,新教、東正教、天主教統稱基督教。在中國,基督教一般只指新教,不包括東正教和天主教。會議強調天主教要跟上時代,在教內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並對外採取開放政策,主張與天主教以外的基督教各派以及其它宗教和不信宗教的人們對話。會議之後,天主教在神學上打破了以往權威主義和教條主義的禁錮,使神學出現了多元化和世俗化的現象。
  • 信仰沙龍精彩回放:天主教與中國
    1850年,中國第一所中學——上海天主教徐匯公學成立。1903年,中國天主教第一所大學——震旦學院創辦,(「震旦」意為「中國」)即震旦大學,創辦人為天主教徒馬相伯(他希望將傳統的中國文化和天主教教育理念結合起來,為倫理和精神墮落的中國社會帶來新鮮的活力與生命,復興中華民族。)1905年,馬相伯又創辦復旦公學(今復旦大學,取義:恢復傳承「震旦」大學之意)。
  • 多倫多天主教教育局特點及課程介紹
    一、 學校基本概況最具貴族血統的公立學校---多倫多天主教公立教育局–tcdsb二、介紹tcdsb位於加拿大最有動力的城市多倫多市區,下轄學校共有201所,分男校、女校和混校。安大略省的公立學校分天主教學校和普通公立學校。天主教學校教學內容和程度與普通公立學校無異。但天主教學校因其背景原因,學校管理較為嚴格,學習風氣好,且對國際生沒有宗教信仰方面的要求,學生素養,教學質量都比普通公立學校相對優秀。
  • 認字啟蒙有意思-第四課-原創閱讀、練習、彩蛋
    為教兒子識字手寫100多頁教案親測最有效的漢字啟蒙方法學字源,記得牢學構字法,學得快不學漢語拼音,避免和英語混淆保護親子關係,照著念就行歡迎使用常姐的教案 第四課結束了這是常姐的教案第四課課後練習和原創閱讀材料。第四課的部分內容如下。請往下看快問快答。 快問快答by 常姐 2020.10.14 1. 這是什麼?
  • 田燕妮:《同為異國傳教人: 近代在華新教傳教士與天主教傳教士關係研究(1807~1941)》(2018)
    48第四節 在華新教傳教士對天主教傳教成果的借鑑 54第五節 在華兩教派傳教士與政治特權 64第四章 辛亥革命前在華兩教派傳教士之間的關係(一)    (1860—1890) 72第一節 兩教派傳教士對新教與天主教的比較與批評 72第二節 在華新教傳教士對天主教傳教經驗教訓的汲取 77第三節 兩教派教義之爭:以《兩教辨正
  • 生命起源百年探索:進化論、資訊理論、熱力學誰是主角?
    探索生命起源問題的兩條路徑生命是如何起源的?科學家們已經研究這個問題幾十年了,他們也發明了一些巧妙的方法來試圖找出答案。科學家甚至試圖利用達爾文的進化論(即生物學中最有力的理論)來回答問題。但是目前仍未得到一個滿分的答案:因為他們將遭遇這個世界上最繁雜的理論迷宮,而這迷宮的終點是一個死胡同。
  • 澳洲凱薩琳大學(原澳洲天主教大學)
    澳大利亞凱薩琳大學 (簡稱ACU)是澳大利亞傑出的天主教大學,也是世界上知名的天主教大學之一
  • 【乾貨】美國天主教學校的23大優勢
    「不信天主教的學生可以在教會學校學習嗎?」實際上,雖然天主教學校會有許多宗教相關的課程和活動,但並不是只有信奉天主教的學生才能進入學習。天主教高中的管理較為嚴格,且能給學生提供更包容的成長環境。今天的文章裡,小核桃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天主教學校的23個優勢。
  • 基督教與天主教的不同
    天主教是使徒以後日趨腐化的產物。事實上,在第四世紀羅馬王君士坦丁統治之前,在基督教裡絕對沒有教皇這一種位分。並且在第七世紀的初葉各教會才同意教皇作為教會中看得見的元首。所以我們縱使按最保守的講法,在第四世紀初葉以前根本就沒有天主教,因為天主教最大的特點是有教皇,基督教乃是早在基督時代便開始存在的了。     基督教和天主教在信仰上是絕對不相同的。
  • 天主教
    然而,從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20年的時間裡,臺灣天主教的信徒人數一直在30萬左右徘徊。而在此期間,臺灣人口直線上升,這意味著天主教徒在總人口中的比例降低。顯然,天主教會遇到了某些困難。針對這種情況,臺灣「主教團」委託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對天主教在臺灣的現況及其發展趨勢做了一次調查研究。
  • 聖瑪麗天主教學院(St.MaryCatholicAcademy)介紹
    聖瑪麗天主教學院位於加拿大多倫多市區偏西北部地區,位 置 在 多 倫 多 市 中 心 商 業 區 地 鐵 站 旁 邊 , 距 離 多 倫 多 大 學 主 校 區 3 .6 公 裡 , 乘 地 鐵 6 站 便 可到達唐人街,附近有超市和中國餐館,地理位置十分方便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