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國桃花潭國際詩歌藝術節烹製詩歌盛宴

2020-12-18 中國文明網

  2015年10月16日至18日,2015中國桃花潭國際詩歌藝術節暨中國詩歌啟蒙精神論壇在安徽宣城市涇縣中國桃花潭文化藝術中心舉行。本次活動由《詩刊》社、魯迅文學院、國際漢語詩歌協會、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當代新詩研究中心、宣城市人民政府主辦,涇縣人民政府、宣城市旅發委、宣城市文廣新局、宣城市文聯協辦,涇縣文旅委、桃花潭鎮人民政府、中國桃花潭文化藝術中心承辦。是近年來規格較高、規模較大的一次詩歌、學術與藝術相融合,具有海內外影響力的活動。

  詩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魯迅文學院院長吉狄馬加、《詩刊》社常務副主編商震、副主編李少君、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當代新詩研究中心主任譚五昌、詩人洛夫、梁小斌、西川、陳先發、雷平陽、樹才、陳東東、周瑟瑟、胡弦、龐培、瀟瀟、葉匡政、餘秀華,以及翻譯家、學者趙振江、谷羽、劉文飛、賀驥、劉楠祺、周偉弛,美國漢學家梅丹理、瑞典詩人和翻譯家李笠、臺灣詩人和翻譯家陳黎等200多人與會,60多家媒體記者參加了活動。同時,吸引了來自全國及海外的遊客與涇縣各鄉鎮、村落、學校的群眾與師生也參加到詩歌藝術節活動中。這是一次詩歌與大眾溝通、藝術與村民互動、文學與遊客共歡樂的活動,十月的桃花潭因為詩與藝術而沸騰。

  國內外知名詩人用不同語言朗誦贈汪倫

  10月16日晚在桃花潭畔現代感極強的球形空間舉行了開幕式,活動組委會主任、中國桃花潭文化藝術中心創始人韋國平先生在熱情洋溢的致辭中闡述了詩歌節的意義:詩是中國文學的源頭,人類自由精神的載體,此次「中國桃花潭國際詩歌藝術節暨詩歌啟蒙精神論壇」,不僅是一次學術與藝術活動的高深論調,更是現代精神文明的倡議。希望通過詩歌節這一盛會為中國的詩人、學者搭建交流平臺,一同來探究中國詩歌啟蒙的現實意義,在桃花潭詩意山水中尋找到中國文化信念的力量,以詩歌的啟蒙精神促進社會的自由創新,賦予詩歌更多神聖的使命。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魯迅文學院院長吉狄馬加致辭,並對桃花潭國際詩歌藝術節的文化意義進行了充分肯定與高度評價。《詩刊》社常務副主編商震、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當代新詩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漢語詩歌協會秘書長譚五昌、詩人西川等做了精彩的發言。開幕式晚會節目異彩紛呈,各國詩人用不同的語種或方言朗誦了李白的詩《贈汪倫》。

  10月17日上午在萬村書院召開了由《詩刊》與魯迅文學院聯合發起的詩歌翻譯論壇,吉狄馬加、趙振江、梅丹理、西川、劉文飛、陳黎、趙四、樹才、穀雨、賀驥、劉國鵬、劉楠祺、周偉弛等詩人翻譯家作了主題發言,樹才、趙四主持了論壇,與會120位詩人參與了論壇。

  10月17日下午在萬村書院召開了中國詩歌啟蒙精神論壇,狄馬加、洛夫、西川、李少君、周瑟瑟、譚五昌、葉匡政、安琪、陳先發、李之平、餘怒、龐培、餘秀華、馮宴、李笠、魏克等作了主題發言,針對中國詩歌啟蒙精神的現實意義與實現方法,各抒己見,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周瑟瑟、譚五昌分別主持了上下兩場論壇。

吉狄馬加、洛夫為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小組啟動儀式揭牌

  在啟蒙論壇的最後,還舉行了「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小組」成立儀式,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小組組長周瑟瑟說:「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小組行動是重新與晏陽初、梁漱溟、陶行知、費孝通那一批知識分子的思想一起走向真正的啟蒙,與田野同構啟蒙的現代性意義,並且發起文獻文學、元詩歌寫作,通過我們的調查式寫作,開展鄉村重建與平民教育。」藝術家深入到桃花潭古村落、古祠、社區、學校作調查訪問,與原住民互動,進行詩歌朗誦、詩歌普及活動,並拍攝了大量有人類學、社會學意義的影像作品。

  10月17日晚,在桃花潭畔球形空間舉行了中國詩歌榮耀盛典,隆重舉行了《詩刊》社桃花潭詩歌創作中心揭牌儀式、魯迅文學院桃花潭創作培訓中心啟動儀式、萬村書院暨田野圖書館成立揭牌儀式、《萬村》雜誌創刊號首發儀式、「中國詩歌田野調查影像文獻館」揭牌儀式。在莊重熱烈的頒獎典禮上,詩人吉狄馬加榮獲中國詩歌傑出貢獻獎,詩人洛夫、梁小斌、西川榮獲中國詩歌終身成就獎,陳先發、樹才、雷平陽、周瑟瑟、龐培榮獲中國傑出詩人獎,餘秀華、胡弦、瀟瀟、胡茗茗、吳少東榮獲中國實力詩人獎,王彥山、劉曉萍、王單單、王西平、郭建強榮獲中國新銳詩人獎,古馬、黃明祥榮獲中國優秀詩集獎,同時還給詩人攝影家陳東東頒發了「2015年李笠詩歌攝影獎」。京劇表演藝術家丶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董成,黃梅戲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何雲,中國當代書畫禪僧一音禪師,中國古琴家協會常務理事高建國,北京音樂人圓光等表演了精彩的節目,中央電視臺主持人長嘯及安徽廣播電視臺主持人趙媚主持了開幕式和榮耀盛典頒獎儀式。桃花潭畔球形空間聲光色效炫目奪人,中西融合,現場氣氛溫馨熱烈,極富感染力,讓人驚嘆桃花潭在傳統與現代之間交替,在靜謐靈魂與先鋒時尚之間轉換的夢幻奇境。

  晚上桃花潭詩與歌篝火之夜在青弋江白鷺島、桃花潭畔踏歌臺舉行,詩人們臨江暢飲,朗誦自己喜愛的詩作,好不熱鬧。

  10月18日上午召開了詩人李笠、吳少東、黃明祥作品研討會,現場數十位詩人對他們的創作進行了三場主題討論。同時還舉行了餘秀華讀者見面會,見面會以詩人陳先發與餘秀華的對話形式開展,涇縣本地詩歌愛好者、桃花潭遊客與附近村民、中小學生與餘秀華老師積極交流互動,場面十分感人。

  詩人、藝術家周瑟瑟於10月16日下半夜還在桃花潭汪倫墓園進行了「與李白、汪倫同眠一夜」影像觀念藝術活動,活動開始前十多位詩人現場朗誦了關於李白、汪倫與桃花潭的詩歌,詩人、導演陳家坪與黃明祥的團隊全程拍攝了紀錄電影作品,將汪倫墓園的天相、動物、參與者、圍觀者、實施人周瑟瑟完整記錄。

與李白汪倫同眠一夜朗誦

    桃花潭國際詩歌藝術節期間還同步舉辦了詩人、攝影家李笠、陳東東、匡國泰、黃明祥「桃花潭人類學攝影展」,展出了他們在桃花潭拍攝的60多幅照片。攝影展的策展人周瑟瑟在前言中闡述到:「這是一場以四個人為視覺個案的攝影展,我所提出的人類學立場,並無嚴格意義的對拍攝對象做文獻研究的要求,感性的藝術創造才是他們自由表達的前提,但通過他們的攝影我卻看到了桃花潭的歷史與現在,從而在視覺藝術上建構起我們的精神烏託邦——啟蒙價值在桃花潭人類學攝影中有了清晰的再現。」同時皖南涇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攝影展也在此次詩歌藝術節期間展出。

 

詩人、評論家、紀錄片導演、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小組組長周瑟瑟講話

  詩人、藝術家周瑟瑟談到他參加本次詩歌藝術節的感想,本次桃花潭國際詩歌藝術節,從中國詩歌啟蒙精神重建、中國詩人田野調查、與李白汪倫同眠一夜,到桃花潭人類學攝影展,無不是在向後看,向桃花潭這一人類精神共同體靠近。李白與汪倫在桃花潭的生活正在我們心裡一點點恢復,我們來到這裡是因為內心深處有對他們無盡的想像。當我們深入到桃花潭與周邊的村落時,才發現在緊張與焦慮的現代生活之外,桃花潭的寧靜與清淨正契合了我們對於烏託邦的想像。」

  附:中國詩人田野調查

  名詞解釋

    田野調查被公認為是人類學學科的基本方法論,也是最早的人類學方法論。它是來自文化人類學、考古學的基本研究方法論,即「直接觀察法」的實踐與應用,也是研究工作開展之前,為了取得第一手原始資料的前置步驟。

 

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小組深入桃花潭村落

    前言介紹

 

  文/周瑟瑟

  「2015中國桃花潭國際詩歌藝術節」的主題是重新認識李白、汪倫的人文精神與重建中國詩歌啟蒙精神。重新認識李白、汪倫意味著對失去的愛、溫潤的傳統情懷與文人情義等等的呼喚,重建中國詩歌啟蒙精神是一種新的文學方法論、詩歌烏託邦與現代性難題的梳理與總結。

  在「2015中國桃花潭國際詩歌藝術節」將有「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小組」成立儀式,首批成員包括我、龐培、吳少東、李笠、黃明祥、陳東東、陳家坪、李成恩、大衛、谷禾、葉匡政、張後、張成德、胡茗茗、安琪、沙漠子、江小魚等詩人、導演、攝影家。

  「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小組」將深入到桃花潭古村落、宗祠、鄉村學校,以口述實錄、民謠採集、詩歌朗誦、方言整理、問卷調查、影像拍攝等方式進行「田野調查」。

  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晏陽初、梁漱溟、陶行知、毛澤東、費孝通等知識分子就認識到平民教育與鄉村建設的重要性。我們這樣做的目的無疑也包含了對平民教育與鄉村建設的嚮往,但我們目前只是以「田野調查」的方式介入到鄉村、農業與原居民。

  在城鄉混合的過程中,我們的「田野調查」並不能起到改變現狀的作用,在傳統精神與現代文明的衝突中我們只是一隊「行腳僧」,我希望以一種近似於「乞食」的方式回到鄉村、農業與原居民中間。就我個人而言,我本是他們中間一人,我生於鄉村,有過十多年的鄉村生活史,但我在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中背離了鄉村,背離了我內心深處真正熱愛的傳統農業,而淪落為現代城市的既得利益者,我們的行動旨在呼醒對農業資本主義的警惕。

  對土地重新調查,並且以詩歌的方式記錄下來,在日漸強大的農業資本主義籠罩下的中國鄉村,我們以行腳僧乞食一樣的樸素、平和、悲憫與虔誠,從桃花潭出發,「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小組」計劃在我的出生地慄山、黃明祥的出生地中田村,以及北京宋莊等地陸續展開。

  「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小組」行動的啟動,是「2015中國桃花潭國際詩歌藝術節」的一部分,也是對本次國際詩歌藝術節主題的補充與延伸。

  如果要探尋我們這麼做的其它意義,可以參考我為「2015中國桃花潭國際詩歌藝術節」寫的前言《重建中國詩歌啟蒙精神》一文。

相關焦點

  • 活動|詩歌的魔方──上海詩歌藝術節
    ,它可以發生在夜晚,也可以誕生在黎明;詩也是時刻存在的,不論是在遙遠的古代,還是如今網絡時代的物質世界,詩從來不是單行道,也不是丁字路,甚至越娛樂,越需要詩歌。」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攜手「香港國際詩歌之夜2015」,將於11月30日至12月6日舉辦「詩歌的魔方——2015首屆上海詩歌藝術節」,同時做為香港國際詩歌之夜2015上海站,包括展覽、朗讀會、詩歌巴士、論壇、表演、工作坊、詩歌市集等16場活動,將詩歌的觸角以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延伸至美術館各個空間
  • 詩歌與旅遊的碰撞 桃花潭畔「詩與遠方」文化盛典即將啟幕
    2019年12月28日,由中國作協《詩刊》社、中國桃花潭文化藝術中心主辦、桃花潭畔文化旅遊度假區承辦的「桃花潭畔·詩與遠方年終盛典」將在桃花潭畔文化旅遊度假區拉開帷幕,詩人學者、旅行大咖等重量級嘉賓濟濟一堂,就詩歌和文旅相關話題暢所欲言,提出真知灼見,以期開闢詩歌發展的廣闊前景,推動文旅繁榮大發展。據悉,本次大會將持續3天,12月30日閉幕。本次大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 康橋 —— 2017劍橋徐志摩詩歌藝術節成功舉辦
    29日晚間的「徐志摩詩歌藝術之夜」上,詩歌藝術節組委會頒布了徐志摩銀柳葉獎,其中中國彝族詩人吉狄馬榮獲「銀柳葉詩歌終身成就獎」,該獎項也曾授予中國詩人北島與舒婷。此外,英國著名詩人李道(Richard Berengarten)獲「銀柳葉詩歌獎「;英國藝術家薩拉·巴特菲爾(Sarah Butterfield)、中國藝術家姜寶林、劉正興獲「銀柳葉藝術獎」。
  • 城市詩歌 | 萱草海上詩歌2015
    原來早已買過《說話的詩歌》.我是外行,僅僅身為一個普通的中國觀眾,我用自己的直覺告訴自己和大家!這真的是平生迄今最好的一部劇!不僅僅因為它是中國的,而且因為它是藝術的!是世界的!一切的藝術還原後的中心,它們最初的樣子!當宇宙將我們融為細小的浮塵!不信?今晚最後一場你去看!
  • 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今晚開幕 60餘位中外詩人共赴「詩歌...
    由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人民日報海外版等指導,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承辦的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將於9日晚開幕。
  • 2019中國詩歌十件大事
    2019中國詩歌十件大事1、第五屆中國當代詩歌獎(2017-2018)頒獎盛典舉行入選理由:中國當代詩歌獎首昌專家評審與網絡評選相結合的原則6、「香港國際詩歌之夜」內地十座城市接力入選理由:十年前,北島發起的「香港國際詩歌之夜」,11月19日至11月24日第六屆活動在香港主會場舉行。11月25日至12月1日,內地十座城市接力詩歌雅敘,以座談會、朗誦會、電影展映分享等形式與全國各地的詩歌愛好者繼續分享詩歌的魅力。
  • 當交響樂遇到詩歌!第三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在城市音樂廳華麗開幕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實習生 張諶詩歌是一座城市最美的語言。9月6日晚,一場名為「詩歌·天府·世界」交響音樂詠頌會」,在成都城市音樂廳歌劇廳恢弘上演,正式拉開2019第三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大幕。2019·第三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由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主辦,五糧液集團、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共同承辦。活動以「一帶一路」國家倡議為主線,邀請中外近百名詩人齊聚成都,圍繞 「一個需要消除壁壘的世界:用詩歌構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展開交流互動。
  • 王金城:2015臺灣詩歌觀察
    如果從文學生產與消費角度看,這個數字至少反映出兩個問題,一是詩歌創作者越來越多;二是詩歌讀者越來越多,顯現出人們選擇詩歌作為介入人生方式的熱情。我們看到前輩詩人壯心不已,夕陽正紅;中生代詩人駿馬草原,日行中天;晚生代詩人初生牛犢,欲曉東方。他們共同堅守著中國詩歌美學傳統,努力開創著臺灣現代新詩的藝術技法與精神高度。
  • 中英將出版《絲綢之路名家精選文庫·詩歌卷》英文版
    據新華社英國劍橋電  (記者梁希之、張代蕾)在第四屆劍橋徐志摩詩歌藝術節期間,中國商務印書館和英國劍橋康河出版社籤署協議,將共同出版《絲綢之路名家精選文庫·詩歌卷》英文版。
  • 趙麗宏榮獲愛明內斯庫國際詩歌大獎:「詩歌可以溝通靈魂」
    趙麗宏榮獲愛明內斯庫國際詩歌大獎:「詩歌可以溝通靈魂」 2019年6月18日上午,羅馬尼亞第七屆「米哈伊·愛明內斯庫國際詩歌節」在金碧輝煌的克拉瓦約藝術宮開幕。
  • 香港國際詩歌之夜——廈門站
    「香港國際詩歌之夜」每兩年舉辦一次,從二〇〇九年至今已邀請過近百位國際詩人來到香港及內地城市朗誦詩歌,並進行各種詩歌交流活動。目前「香港國際詩歌之夜」已成為華語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國際詩歌活動。第五屆「香港國際詩歌之夜」將於2017年11月21-26日在香港舉辦,主題為「古老的敵意」,邀請超過二十位著名詩人和詞人參與,及後分組移師廣州、杭州、南京、武漢、廈門等五個中國內地城市進行分站活動。
  • 中國·張家界第四屆國際旅遊詩歌節旅遊詩歌主旨演講舉行
    紅網時刻張家界12月9日訊(記者 張潘)12月9日,「仙境張家界 詩約全世界」中國·張家界第四屆國際旅遊詩歌節開幕式後,中國·張家界第四屆國際旅遊詩歌節旅遊詩歌主旨演講舉行。活動現場,特邀葉延濱、楊克、王家新、趙振江、娜斯佳(俄羅斯)、廖志理、劉合軍、譚五昌、羅鹿鳴等嘉賓就旅遊詩歌的山水體驗、古今山水詩歌展以及圍繞湖南的旅遊詩歌談張家界現象等,從不同角度進行主旨演講。【來源:紅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科爾沁文聯主席布木布泰:四川是中國詩歌的...
    鄧涵予 四川在線記者 邊鈺 攝影 向宇12月9日下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在新華賓館舉行首場詩歌朗誦會。來自內蒙古科爾沁的女詩人、科爾沁文聯主席布木布泰輾轉12個小時,終於在詩歌周開幕的前一晚23:00抵達成都,《成都,為什麼我的祝福先於我的腳步抵達》這是布木布泰在北京大興機場等待延誤了3個小時的飛機時為此次詩歌周特別創作的詩作。此行是布木布泰第一次來到成都,她對這裡的初印象來自趙雷的那首《成都》。
  • 2020第五屆上海國際詩歌節隆重開幕
    現場播放了阿多尼斯等來自世界五大洲的多位國際著名詩人,發來的賀詞與朗誦個人詩作的視頻。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專業委員會主任葉延濱和四川作家協會副主席梁平分別做了發言。開幕式在優美的小提琴協奏曲和美妙的芭蕾舞中啟奏了以詩歌表達時代的迴響,弘揚人間大愛,共同構築堅強的精神堡壘的旋律。開幕式結束,詩人們合影留念,並參觀了夏衍故居和草嬰書房。
  • 「谷裡的生活」系列之2020熹樂谷詩歌節暨大花獎2020詩歌貢獻獎...
    他們齊齊相聚於佛岡,與現場觀眾一起讀詩、頌詩、唱詩,用詩歌去擁抱每一位觀眾,一起去探尋心靈深處的山谷秘境。此外,一場關於金秋、關於山谷、關於生活的詩歌節。10月31日還將有一場,邀您來欣賞共享這場文化盛宴!
  • 首屆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如約而至
    2017年,汨羅與世界許下「三年之約」,即2020年起航「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而今,「三年之約」如期而至——2020年12月11日至14日,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正式啟航。「三年之約」:以「詩歌」名義,與世界「對話」「浩浩沅湘,分流汨兮。」
  • 成都國際詩歌周丨霍俊明:「活力」是成都詩歌群的標誌
    對《詩刊》社副主編霍俊明來說,這已是他第四次參加成都國際詩歌周,在接受紅星新聞專訪時,他表示,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成都堅持舉辦國際詩歌周,本身就具有象徵性。紅星新聞:你覺得本屆國際詩歌周與前三屆相比,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 第六屆中國詩歌春晚暨第一屆山東會場在青島發布
    參加本次新聞發布會的有中國詩歌春晚發起人屈原後裔屈金星先生、中國著名書法家王春暉先生、中國著名軍旅作家汪孔周先生、國家一級作家許晨先生、中國城市頭條總裁,中國黃金詩詞組委會主席劉洋東先生、中國奇石文化收藏協會執行主席張匯友先生以及其他各省、市詩詞朗誦界代表和各界知名人士。
  • 北極星文學/楊克/詩歌故事:《又見康橋》小記
    楊克簡介:著名詩人,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國家一級作家,編審。「第三代詩人」「民間寫作」代表性詩人之一。
  • 第十三屆「詩歌人間」原創詩歌音樂會唱響 14位詩人共赴詩歌盛宴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19年11月30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劉夢婷)11月29日下午,在合縱旗下胡桃裡音樂酒館中心城店,現場人氣爆棚,「第十三屆『詩歌人間』原創詩歌音樂會」如約而至,吸引了不少觀眾前來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