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中華文化,你我任重道遠|《心和塾企二代問道敦煌》分享會

2020-12-11 孫鍵心和塾

敦煌文化,是各種文明長期交流融匯的結晶。我國自漢代以來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敦煌始終以中華傳統文明為根基,不斷吸納著來自其他地域和民族的文明成果。多元一體的敦煌文化始終傳承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同時又閃耀著古代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希臘文明的璀璨光芒,成為舉世矚目、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

回顧五天四夜的敦煌研學之旅,每個人對敦煌文化有不同的見解和感觸。如約而至的演講分享會,讓我們再一次回到敦煌,再一次感受敦煌。在這美好的時光,我們相聚心和,站在舞臺,互相學習,一起分享。

站在舞臺上,你就是主角

鄧智文:目標對一個人很重要

人間最值得—敦煌莫高窟。在這裡,我們尋找到我們中國文化的根,更加深入感悟敦煌的歷史文化、宗教藝術等。與莫高窟守護人付華林老師的交談中,我了解到付老師是如何從一個花花公子蛻變成一個敦煌守護人,執著追求研究敦煌文化和藝術,他身上良好的品質值得我去學習,這種堅韌不拔、積極進取、家族傳承的精神深深影響了我。這次研學,我明白目標的重要性,做一個有目標、有理想的人,為目標而奮鬥。人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目標,當下這一刻我要給自己立下目標,全力以赴去實現它,並且把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到極致。

劉莉霞:堅持就是勝利

這一次的研學之旅,我最欣賞的人是孫鍵老師。在我們穿上古裝去參觀敦煌古城之行,孫老師當起了我們的隨隊攝影老師,十分辛苦。孫老師對於拍照的角度與姿勢要求非常嚴格,所以幫助我們拍了很多高品質的照片,據說他喜歡把事情做到極致,不斷地給自己定目標,不斷地超越自己,才會有現在的他。希望自己在以後更加努力認真學習,更好地提升自己。無論以後在生活中遇到多困難的事情,都告誡自己不要輕易放棄,堅持就是勝利!加油!

廖靜怡:傳承中華歷史文化

參加敦煌研學活動,我學習到敦煌為什麼要開鑿石窟。相傳在一千多年前,有一位弘法者來到敦煌修行,在他行走中「忽見金光,狀有千佛」,於是決定做石窟在這裡修行修心。從此以後敦煌就開始有各種各樣的開鑿石窟。同時,我也了解處於戰爭時期,這裡被搶奪了不少文書,大量的寶藏流失到國外其他地方,中國曾經受到了如此大的屈辱,是因為中國當時不夠強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中國歷史文化,並傳承下去。

陳心睿:增強團隊合作精神

通過在莫高窟的學習,我了解到古人在藝術與建築方面的造詣很高,並且在每一個朝代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每個人追求藝術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古人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事物的本身,而是留給我們歷史的演變。敦煌壁畫在演變的過程中,吸收了各個地區的文化並加以改變,讓我們能夠更好地傳承下去,中國的未來不僅靠我們的前輩,也是靠我們青少年的努力。心和的團隊凝聚力非常強,「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讓我感受到團隊精神的力量。

餘昕芷: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

在孫鍵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陽關。陽關,我覺得它起到一個國土邊界的作用,是一道內外交匯的重要關卡。走過陽關,就如同肩負使命要去完成。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肩負著不同的使命,關鍵在於我們如何選擇,並且義無反顧地去完成它。後面去看《又見敦煌》實景表演,劇情把我們的人生看成是一瞬間,就在這一瞬間,我在想我們能做什麼?我覺得最好的答案是「做好當下,不負時光」。不在乎時間的長短,而是在相同的時間裡,我們要做有價值和有意義的事情,為中華復興,為自己的夢想繼續奮鬥!

李雅雯:保持好心態去接受眼前的一切

在敦煌古城的時候,我們換上古裝感覺很有意思,就像穿越到古代的敦煌,一群俠客行走天涯。並且我們還表演了一些情景劇,充分地還原了古代的生活,也讓我體驗了古裝的優雅之處。在行程中,如果感到很累的時候,我就會一直抱怨,沒有一個好的心態去面對眼前的困境。幸好有孫鍵老師、Cicy老師、潘猛老師一直鼓勵我,我才慢慢地適應。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首先我們要有一個好的心態去學會接受,樂觀地去面對,並且還要克服它。

保護傳承文化,用心感知未來

孫鍵老師:

本次敦煌研學之旅,我最開心也最驕傲的一件事情,就是同學們通過本次學習,逐漸提高自身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認知和傳承意識。因為我們去敦煌就是感受中國文化,而不是遊山玩水。

還記得在行程當中,一位同學問到:「日本人為何投資修建敦煌古城、莫高窟?」其實很多人都不理解日本人的做法,相信同學們現在已經解開心中的疑問了。出身加拿大的白求恩醫生,不遠萬裡來到中國抗擊日寇,把中國人民解放的事業當作自己的事業,用高超的醫術救死扶傷。這就是醫學無國界,因為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同樣,佛學也無國界。無論中國、印度、日本,只要與佛學有關,其思想都是一脈相傳。

當我們去到敦煌的時候,第一印象就是很破,那麼好的文化沒有真正被保護好。在日本人來修建之前,當時我們中國在物質生活上比較匱乏,當地人過得比較艱難,所以沒有經濟實力與充足精力去修建和保護。而日本人花巨資修建,正是因為他們在物質生活達到一定程度,並上升到精神文明的層次,他們在精神文明的追溯過程中,就要去傳承和保護。

在貴州研學的時候,我們了解到關於陽明先生的很多紀念景點,是過去日本人捐款修建的,包括稻盛和夫在內。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基本上所用最底層的文化是陽明心學,而陽明心學正是中國儒家思想文化最精華的部分,陽明心學講「致良知」、「知行合一」。這些文化在日本得到盛行。對中國來說,現在我們慢慢地找回我們曾經過往的歷史,從最基本的物質追求到精神的追求。希望通過我們心和的努力,可以讓孩子們明白:我們在生活中不但要有物質上的追求,更要有精神上追求。特別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中,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

在敦煌,我們邀請不同的老師為我們授課,從他們身上所體現的堅守精神、傳承精神、藝術精神,看到他們對敦煌藝術貢獻自己的一生,讓同學們感受頗深,也深深地影響了我們。我經常跟家長說「教育是一種行為的影響」,也許很多對心和了解不深的父母,往往只會看到行程的表面,卻不知行程背後的意義是什麼。就像我們這次邀請付老師授課,請不同的老師,不是單純一場形式上的教學,更是一種情懷的感染,我們的老師認為他們骨子裡的精神是能夠觸動我們的,能夠影響我們的,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影響非常重要。

敦煌,一場尋根之旅。希望我們能夠用心去感知未來,弘揚和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甚至可以真正讓傳統文化復興。敦煌,也是一場有意義的研學之旅,相信同學們有所收穫,並在以後的生活中踐行。身為一名中國人,我們為自己的身份感到驕傲自豪!

—2020年8月3日

重現行走敦煌

博物館:重走歷史感受魅力
夜市:嘗遍美食體驗西域
古城:仗劍天涯看看繁華
千佛洞:壁畫藝術精美絕倫
泥板畫:藝術之美觸摸敦煌
鳴沙山:大漠日出珍惜相聚
戈壁:丈量戈壁感知信念

相關焦點

  • 保護傳承敦煌文化 增強中華文化自信
    2019年8月1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到敦煌研究院視察莫高窟、察看珍藏文物和學術成果展示,了解文物保護和弘揚傳承敦煌文化藝術情況,同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學者和文化單位代表座談並發表重要講話。作為一名畢生從事敦煌莫高窟保護研究的文物工作者,我親耳聆聽習近平總書記對敦煌文化保護傳承工作的重要講話,備感振奮。
  • 傳承敦煌文化 夢幻敦煌版《生僻字》今日上線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漢字記載了我國曆朝歷代的鼎盛興衰,也將無數經典的文化以文字的形式傳承了下來。前段時間,90後小夥陳柯宇作詞作曲的音樂《生僻字》在網絡走紅,歌詞中的生僻字朗朗上口,將傳統文化以音樂的形式展現在了眾人面前。
  •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傳承與發展是文化遺產最大的利用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在出席活動時表示,敦煌與海南,分別位於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要衝,共同見證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他希望通過此次展覽,讓觀眾更加深入地領會「一帶一路」的文化意義,進一步弘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同時也為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作出積極的貢獻。
  •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我是親歷者、參與者和見證者
    10月6日下午,由鳳凰傳媒、譯林出版社、南京市教學研究室、鳳凰國際書城聯合主辦的《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首次讀者見面會在南京鳳凰國際書城舉行。該書由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口述、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顧春芳教授撰寫,講述了以樊錦詩為代表的莫高窟人傾其一生守護敦煌的動人事跡。
  • 傳承文化,匠心打造,光大敦煌聯名信用卡驚豔面世
    近日,光大銀行聯合敦煌博物館共同推出光大敦煌聯名信用卡,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匠心精神。光大敦煌聯名信用卡卡面設計取材於敦煌壁畫,有敦煌大智文殊白金卡、敦煌天宮伎樂白金卡以及敦煌五百強盜成佛菁英白金卡三種信用卡。
  • 夢幻敦煌版《生僻字》走紅抖音 突破文化傳承邊界
    文字是文化的載體,而漢字則是中華文化深刻又強大的基因。從倉頡造字到甲骨小篆,漢字文化跨過了無數的時光,千姿百態又源遠流長。現代常用漢字不過寥寥,而那些快被遺忘了的生僻字蘊藏著更加深遠的漢字文化。去年,一首《生僻字》紅遍網絡,當流行遇上傳統,這樣的方式顯然很受歡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傳統文化。
  • 古建美 中華魂公益行動進駐西安碑林博物館,保護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12月10日上午,古建美 中華魂——中國古建築文化匠心傳承公益行動陝西站暨西安碑林博物館公共衛生間改造公益捐贈項目籤約儀式在碑林博物館舉行。  本次活動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羅哲文基金管理委員會聯合西安碑林博物館主辦,中國民協中國建築與園林藝術委員會提供學術支持,古建美中華魂—中國古建築文化匠心傳承公益行動、九牧廚衛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公益支持。
  • 六桂文化邂逅敦煌文明丨六桂福「福韻·敦煌古法黃金」全新上市
    敦煌作為絲路上的咽喉要地,蘊含兩千年的歷史文明,敦煌代表的是"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精神,偉大的敦煌精神使璀璨的敦煌文化藝術一直"活著"。而六桂文化也有千年的歷史,其不斷創新發展,也是"活著"的精神文化,源於六桂文化的六桂福珠寶傳承千年文化精神,堅守匠心。此次,六桂福珠寶與敦煌博物館的聯名合作,如同千年文化之約,是敦煌文明與六桂文化兩種寶貴精神的交匯、融合。
  • 千年文化之約:杜永衛與六桂福「福韻·敦煌」古法金共同守藝敦煌
    (杜永衛老師盛讚「福韻·敦煌」的六韻古法工藝)千年文化之約:六桂福X敦煌博物館敦煌,承載著兩千年的文化底蘊,是中華乃至世界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也是大眾心中兼具文化和歷史色彩的寶藏文化而六桂文化也有千年的歷史,源於六桂文化的六桂福珠寶傳承千年文化精神,堅守匠心。此次,六桂福珠寶與敦煌博物館的聯名合作,如同千年文化之約,是敦煌文化與六桂文化的交匯、融合。六桂福珠寶與敦煌博物館致力守護中華傳統文化,共同守藝敦煌。
  • 讀《我心歸處是敦煌》有感
    通過讀《我心歸處是敦煌》這本書時,看到書的簡介上面寫著由樊錦詩口述,再由顧春芳整理撰寫。口述史是現今最受重視的寫作方式,真實展現了樊錦詩這一生的經歷(包括:個人命運、個人經歷、還涉及到敦煌的歷史、藝術、學術、以及敦煌保護管理等各方面),樊錦詩與顧春芳合作的這本書,樊錦詩說,「顧春芳是這個世界上最懂我的人」。
  • 恭城鎮舉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題培訓會
    9月29日,恭城鎮舉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題培訓會,培訓會圍繞為黨分憂、為國奉獻、為民謀利,用新八德教育,建設美麗社區和新農村---社區、鄉村幹部群眾道德教育這一主題。來自莊埠村、樂灣村、渡雷村以及五個社區的幹部和志願者、鄉鎮幹部職工100餘人在恭城鎮四樓會場聆聽了「新八德」教育講座。
  • 群星攜手網易遊戲 共助敦煌文化保護
    ,並紛紛表示願意共同攜手保護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敦煌。據悉,網易公司為做好該項目,投資近千萬,因其公益性以及傳承文化又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眾多名人不計酬勞友情加盟,更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鼎力支持。該項目負責人向媒體透露,9月份將召開「飛天之夢」的落地發布儀式。屆時,會有各界名人前來助陣,這將是一場「最有範兒」的文化公益盛會。究竟該活動會有怎樣的精彩內容?
  • 過年探索家鄉:中華文化的密碼 傳承在華夏大地,你找到了嗎?
    你的家鄉在哪?在中華文化裡佔有什麼樣的比重呢?我先說:湖北,代表著荊楚文化!中華文化是世界上最有底蘊的文化,那我們的孩子們該如何傳承呢?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是孩子夯實文化基礎、形成精神內核的重要時期。如果缺少中國文化的滋養,一味接受西方文化的薰陶,培養出的孩子往往缺乏歸屬感,也缺少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 BNU課程思政雲享會 | 中國文化專題:傳承與傳播中華文化
    本期的分享人是北京師範大學漢語文化學院吳成年副教授,他和課程團隊在十多年的《中國文化專題》教學實踐中,注重培養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的中國文化國際傳播能力;多年來我校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奔赴世界各地孔子學院和大中小學傳播漢語和中華文化,在世界各地贏得良好的口碑和讚譽。
  • 古郡敦煌獲「中華詩詞之鄉」稱號 邊塞詩詞展絲路興盛
    記者26日從敦煌市委宣傳部獲悉,該市順利通過了「中華詩詞之鄉」評審驗收,這座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建設再添新名片。連日來,由中華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範詩銀帶領的中華詩詞學會、甘肅省詩詞學會聯合檢查驗收組對敦煌市創建「中華詩詞之鄉」工作進行了評審驗收。驗收專家組認為,敦煌市創建工作條件成熟、符合標準,同意驗收合格。
  • 甘肅省商務廳幼兒園舉辦迎六一「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慶祝...
    5月30日上午,甘肅省商務廳幼兒園裡歡歌笑語,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美德」為主題的文藝演出活動在這裡舉行,廳領導馬相忠、張世恩、劉萍及辦公室、人事處、財務處、經合局、信息中心、後勤中心負責人
  • 別出心裁,敦煌研究院開展有獎問答邀約公眾「遇見敦煌」
    敦煌研究院別出心裁地開展「有獎問答」,邀請公眾「遇見敦煌」的同時,贏取特別禮物。博物館的門裡門外,映照著歷史與現實的多元與包容。你了解博物館的歷史與職能嗎?你知道莫高窟經歷的漫長歲月嗎?你聽說過敦煌研究院的過往嗎?
  • 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原標題: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新時代必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 樊錦詩、郎平等獲2019「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
    中新社北京12月6日電 (記者 冉文娟)2019第七屆「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頒獎典禮6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行,樊錦詩、郎平等傑出代表獲獎。「漢語橋」獲集體獎,「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獲致敬獎。
  •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三點建議
    講話內涵豐富,思想精深,提出了許多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性的重要新觀點、新論斷。講話關於「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斷,就是我們今天討論的議題。學習這個重要論斷,我認為,要著重領會以下要點。一、要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高度,處理好傳承弘揚傳統與跟隨時代前進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