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經常有寶媽在後臺詢問,給孩子實行混合餵養的,寶寶剛吃過母乳,還以為他已經吃飽了,可是如果再給娃衝泡奶粉的話,他依然吃的下。
到底是孩子小不知饑飽呢?還是小寶寶根本就沒吃飽?
案例:明明剛吃完母乳,還能喝下50ml奶粉,是沒吃飽嗎?
一位寶媽私信說,自家寶貝好像力氣很小的樣子,每次吃著吃著奶就睡著了。因為擔心寶寶沒有吃飽,所以寶媽會再給她補充些配方奶。
明明吃了很長時間的母乳,看似也結束了吃奶的行為,都睡上了,可是把奶瓶遞到女兒的嘴邊,她依然能再喝上50毫升。
寶媽為此感到困惑,她因為奶水不多,所以採用了混合餵養的方式,感覺每次女兒都要喝完配方奶才能睡得香。
分析:母乳分泌不足,容易出現該現象
其實,出現這種狀況,主要就是因為「母乳分泌不足」造成的,也就是說寶寶沒有吃飽,不少寶媽都有類似的經歷。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母乳餵養應堅持到孩子兩歲,這是給寶寶最珍貴的禮物,但很多寶媽都因母乳不足,因此才選擇混合餵養。
即便是混合餵養,最核心的仍然是刺激母乳產出。所以應讓寶寶多吸乳,自己保持好心情,補充營養,和寶寶同睡同起。
嘗試用這些方法來改善吧,有不少追奶成功的「奶牛媽媽」。
而如果幾經努力,自身的奶水仍然不夠寶寶吃的,那也不要為此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而是通過科學餵養,保證讓孩子吃飽、吃好。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吃飽呢?
如何才能判斷出孩子是否吃飽呢?從寶媽和寶寶的這3種表現可看出。
①媽媽是否有漲奶的感覺:如果寶媽的奶陣出現時間很短,而且長時間沒有漲奶的感覺,那就很可能為「母乳不足」,這樣的話孩子大部分時間也是吃不飽的。
②寶寶吃完奶後是否安穩:哺乳後如果寶寶沒吃飽,可能會出現哭鬧行為,或者不願意鬆開乳頭,那就是沒吃飽的信號,還想得到更多的補充。
此時給孩子吃一定比例的配方奶,寶寶很滿足,不哭不鬧,睡得更安穩了,那就說明之前真的是沒吃飽,並不是瞎胡鬧。
③看寶寶的尿量如何:如果在一天之內寶寶換紙尿褲的次數在6次以上,這預示著孩子吃飽了。相反,如果尿量不足,那要趕緊調換餵養方式了,讓娃吃飽。
混合餵養推薦兩種方式,能彌補母乳不足
還是案例中的寶媽和我說,因為擔心女兒吃不飽,所以她經常在母乳-奶粉-母乳的無限循環中餵養,孩子和大人都被折騰夠嗆。
那麼當母乳不足的時候,如何才能實現科學的混合餵養呢?推薦這兩種方式。
第一種,先進行母乳餵養,然後再補充一定的奶粉。
適用人群:6月齡以前的寶寶。
優點:能形成有效頻繁的吮吸刺激,促進母乳更多的分泌,還能讓孩子吃飽。
第二種,母乳和餵奶粉交替進行,不再「混吃」
適用人群:6個月以上的寶寶,能夠添加輔食了。
優點:對於產後虛弱的寶媽來說,在充分調理後,營養跟上來了,乳汁分泌會越來越多。
有的寶媽在實行了一段時間的混合餵養後,追奶成功,改回了純母乳餵養。
【糖果媽媽寄語】
對待孩子,既不要過度餵養,也不能等孩子發出了飢餓的信號還茫然無知,寶寶發育的黃金期就在1歲前,一定要引起注意哦。
【今日話題】
你家寶寶會出現這種現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