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紅柿媽媽
眾所周知,對於剛出生的小嬰兒來說,吃和睡就是頭等大事,吃飽睡足才能保證身體健康發育。睡覺還好,吃才是最讓寶媽們發愁的事情。尤其是新手媽媽,沒有育兒經驗,怎麼餵奶,一次餵多少,讓人大傷腦筋。
有不少新手媽媽都提問:「寶寶正常一次該喝多少奶?」「不敢餵多,怕撐到,餵少又擔心吃不飽」……真是矛盾。
前些日子,朋友阿美喜得麟兒,趁著周末,我便前去探望。誰知剛進屋沒多久,小寶寶就開始吐奶,還哭鬧個不停。
阿美哄了好久,寶寶才安靜下來,看起來睡得還不太踏實。阿美一臉愁容的說:「也不知道為什麼,孩子腸胃特別不好,吃完奶後總是吐,再這樣就要去看醫生了。」
我理解她的心情,做媽媽的,誰不希望自己孩子身體健康,沒災沒病。
聊了沒多久,孩子又醒了,哭鬧起來。見狀,阿美抱起孩子開始餵奶,並解釋:「一定是餓了,吃的都吐出去了,能舒服麼。」
餵了一會,小寶寶開始不配合了,於是她將寶寶調轉方向,繼續餵奶。那一刻我就明白了,什麼腸胃不好,都是餵的太多惹的禍!
新生兒胃的容量有限,媽媽不顧實際情況強迫餵奶,寶寶不吐出來才奇怪,長久下去,還會危害健康。
我委婉地發表了我的看法,阿美也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隔幾天後,阿美欣喜地打來電話:「你真的太厲害了,我控制餵奶量後,果然不吐了。」
其實帶娃就是這樣,不能只憑自己的感覺,新生兒與成年人差距太大了。在你擔心寶寶吃不時,小傢伙可能已經吃多了,畢竟寶寶的胃,遠比想像中的還要小!
寶寶的胃究竟有大?這張圖告訴你答案!
怎麼樣,是不是很多寶媽已經驚呆了?相信你眼睛看到的,你家娃的胃,真的就是這麼小!
剛出生的寶寶,胃部只有櫻桃大小,容量僅有大約5到7毫升,喝上一口奶,差不多就飽了。
而後胃部隨著時間慢慢增長,直到第30天,也就僅有雞蛋大小,大概能容納120毫升的母乳。並且,會一直持續到1歲半時,胃部才會繼續增長。
如果不了解寶寶實際的胃部情況,擔心寶寶挨餓盲目的餵奶,就會導致人為的吃撐。
吃撐的寶寶有什麼表現?
其實,寶寶吃撐後的表現還是很明顯的,寶媽細心觀察一定會發現,就怕寶媽自身意識不到問題。
有些寶寶會吐奶,會拉肚子,還會不停地打嗝,這都是吃的太多致使消化不良一種外部體現。
寶寶不斷地哭鬧,以為是寶寶嬌氣難帶,殊不知這是寶寶腹脹或積食帶來的痛苦所致,是在抗議:媽媽,別餵了,我吃不下了!
所以,別覺得頻繁餵奶太麻煩,也別擔心每次只吃一點點還餓。在生存的本能下,寶寶可不會「虧待」了自己。
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寶媽判斷寶寶是不是吃飽了?
1.觀察寶寶的表情。
這是最簡單也是最方便的一種方法,我家的兩個娃都是用這種方法來判斷。當他們吃飽後,會自動的停止喝奶,有時還會將奶吐出來,這時候他們的表情是非常開心的。
所以,此時可以停止餵奶,再餵下去,寶寶不開心不說,還容易吃多。
2.觀察喝奶後的狀態。
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小寶寶,在吃飽後都會有一種非常幸福滿足感,人也會放鬆下來。
因此,當他們喝完奶後,表現得非常安逸,那就是吃飽了。若喝完奶後還是會哭鬧,睡覺也不安穩,那還是抱起來再餵些奶吧。
3.吃奶不專心。
有不少寶媽都表示,自家的孩子吃奶的時候,除了剛開始,沒多久就開始不老實,左顧右盼,速度也變慢。其實,這也是吃飽了的一種表現。
對於小寶寶來說,都已經吃飽了,為什麼還要繼續專心呢?
當然,據我了解還有一些非常注意細節的媽媽,會每次記錄寶寶的進食量,就怕他們吃的太多或太少。
但也不必這樣較真,因為每個寶寶的情況都是不同的。類似多大月齡的寶寶每天應該攝入多少毫升的奶,並不是固定的數字,我們要做的是參考而不是作為標準。
只要在平時餵養時多留些心,根據寶寶的喝奶時的表現,決定是否要需要繼續餵奶,就可以了。
家長們,你們還有什麼好方法能判斷寶寶吃飽了嗎?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