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出生,就張著小嘴巴嗷嗷待哺了。可是很多新生媽媽沒辦法掌握寶寶的食量,甚至有時候都不知道寶寶餓了,就容易造成營養不足;也有寶媽擔心寶寶沒吃飽,一股腦的給寶寶餵食,就容易造成過度餵養。寶寶的吃奶量究竟是多少?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嬰兒吃奶量標準
新生兒胃容量與餵奶量相關,而胃容量與寶寶體重也有關。何謂胃容量,通俗來說,就是胃的大小,能夠承受多少食物。一般情況下,一位新生兒奶量以30—60毫升為佳,一日需要哺乳6—8次。當然,隨著消化能力的完善,需逐漸增加奶量。
寶寶胃容量示意圖
3個月以後,新生兒胃容量明顯增長,約為100ml,建議每次可以餵食90—120毫升奶,但餵的次數要相應減少。
此時,學會判斷寶寶是否吃飽就非常重要了。下面六招教你判斷寶寶吃得飽不飽
看寶寶體重&身高增長速度
0-3個月的寶寶,每月體重增長達到0.6到0.8千克,就說明寶寶基本吃飽了。如42天寶寶檢查時體重增長小於1.2千克,那就說明可能母乳不夠,需添加奶粉,也可能是餵養方法不對,需醫生指導。如果體重增長過快,就說明你可能餵多啦。
看寶寶是否持續哭喊
處於飢餓狀態的寶寶非常容易哭泣。所以如果寶寶哭得比平時多,有可能是奶量不夠導致的,但是也不要「按哭餵養」,更需要結合寶寶的餵奶頻率進行判斷。奶粉餵養的寶寶一般是3~4個小時餵養一次,如果寶寶餓的又快,又要哭鬧,拿到奶瓶就開始咕嚕咕嚕喝奶,那麼就證明寶寶在上一次喝奶時沒有喝飽,需要添加奶量。
看寶寶吃奶後的反應
如寶寶吃奶後能安靜睡覺3小時以上,直到下次吃奶前才有哭鬧,這表示他已吃夠了。如寶寶長時間不肯放開媽媽乳頭,或猛吸一陣又把乳頭吐出來哭鬧,且體重增長慢,則表明沒有吃飽。
看寶寶的大小便
寶寶出生的第1個月,如果奶量足夠,每天至少會有6次小便,和3-4次大便。淺色或無色的尿液說明寶寶身體水分充足,當尿液像蘋果汁般深黃,那攝入的水分肯定還不夠。寶寶的便便一開始是黏稠的黑色,然後變成綠色,之後應該越來越黃。如果便便的顏色一直發暗,排便次數也少,那很可能是喝奶量不夠。
看寶寶的膚色
寶寶的皮膚在正常狀態下是光滑且飽滿的。如果寶寶每日飲奶充足,保證營養攝入,那麼寶寶就會呈現出較好的皮膚狀態。如果喝奶不足,導致蛋白質、脂肪等攝入不足,將影響寶寶皮膚狀態,比如出現褶皺。
從寶寶下咽的聲音判斷
寶寶平均每吸吮2-3次可以咽下一大口,如此連續約15分鐘就可以說明寶寶吃飽了。
關於寶寶餵養的問題,你都了解了嗎?對於這個問題,你還有沒有其他的意見或建議?歡迎在下方多多留言討論!發文容易,碼字不易!覺得文章不錯,可以多多的轉發、收藏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哦~喜歡小編的文章也可以關注小編,謝謝大家的閱讀,您的鼓勵是小編寫文最大的動力!
免責申明:
1、文章圖片主要來源於「搜狗圖片」及相關網絡圖片;
2、圖片和部分文字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3、我們所轉載的所有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和版權者聯繫,如原作者或編輯認為作品不宜上網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通知我們,以迅速採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4、本文章如無意中侵犯了媒體或個人的智慧財產權,請來電告之,我們將立即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