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慶對話 Elon Musk:共鳴與碰撞

2020-12-14 愛範兒

「感覺很拉風。」

楊元慶對著身旁的 Elon Musk 這樣評價試駕特斯拉後的感受。同獲愛迪生獎殊榮,讓楊元慶和 Elon Musk 兩人坐到了一起:一個是顛覆傳統汽車產業、開創私人火箭運載的極客,一個是帶領中國企業登頂 PC 高峰的中國企業家。這兩位聚焦不同領域的商業領袖昨日同臺亮相於極客公園的奇點大會上,針對網際網路思維、網絡直銷、粉絲經濟等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話語間不乏共鳴與碰撞。

創新不一定是顛覆性的

談及對創新的理解,楊元慶和 Musk 的觀點有一絲共通之初:創新不一定是顛覆性的。楊元慶表示聯想所處的 PC 行業已經被視為夕陽工業了,但聯想仍然從中開創了不少空間,比如變形筆記本 Yoga,讓設備從附屬品轉為人類的延伸。

而 Musk 說道:

「創新就是使人們生活能力得到改善的這些東西,創新並不是顛覆而做的,我覺得這是新的事情,能夠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可以是一個新的產品,有新的特色的產品,也可以是同樣的產品但是變得更加便宜,這就是創新。最關鍵的是能夠改善人們的生活,這就是創新帶來的好處。」

線上直銷還是線下經銷商?

當主持人問十年之後,線上和線下的消費模式哪一種會成為主流時,Musk 認為是線上網絡銷售,楊元慶則認為兩個方式的地位會差不多。

「實體店不會消亡。但在實體店裡可能會有店員幫助消費者在網上訂貨。」 楊元慶說。

而 Musk 似乎對傳統經銷商模式存在牴觸,他認為這種模式 「無法確保所有客戶擁有貫穿始終的良好體驗。」 但他同時表示,特斯拉未來或許可以考慮採取一種 「混合模式」——直銷和特許,但在特許經營上,「特斯拉但必須保留我們自己的選擇,以保證消費者的體驗。」

對此,楊元慶對混合模式表示了贊同,他表示如果產品是非常標準化的,通過網絡直銷會大大降低渠道的成本,更有效率,但如果是創新型產品,還是需要通過線下門店展示。

關於對兩種模式未來的預測,兩人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Musk 認為是線上銷售,楊元慶則認為比例差不多。

營銷與產品規模

Elon Musk 坦言自己不喜歡 「營銷」 這個概念。「營銷就像是騙人去買東西一樣。」 特斯拉也從未藉助明星兜售產品。

楊元慶則將粉絲經濟定義為品牌經濟,一種長期經營客戶的意識。

Musk 透露,特斯拉現在擁有 3 萬多的客戶。受制於生產的限制,特斯拉現在沒有必要通過營銷來增加需求。楊元慶隨後也列舉聯想所服務的客戶規模,「截止到 3 月 31 日這一財年,聯想銷售了 1.15 億臺設備,其中包括 5500 萬臺 PC、5000 萬部手機、1000 萬臺平板電腦。」

顯然,產品和用戶群體的差異是影響雙方得出不同觀點的主要因素。

網際網路思維與產品

在產品體驗方面,楊元慶與 Musk 擁有同樣的追求。Musk 說:

「我們在某些方面達到最完美,盡我們所能去達到完美,追求極致,能夠使每一個細節都是正確的,我們並不能說我們的車每一個細節都是正確的,但是我們能夠想像到的每一個細節都是完美的,我們盡力做一些修改,讓車在每一個月都有所提升。」

楊元慶認為,在用戶體驗方面追求完美、追求極致是企業需要做的,這與網際網路思維沒有什麼關係。「我覺得你不管追求極致也好,追求完美也好,我們都是圍繞客戶的需求、客戶的痛點想辦法解決問題,根據客戶的需求出發產生我們新的產品,誕生新的品類,然後引導市場需求消費。」

相關焦點

  • Elon Musk deleted Facebook pages for Tesla and SpaceX in...
    — Elon Musk (@elonmusk)March 23, 2018Turns out Elon Musk, the eccentric CEO of both SpaceX and Tesla, thought it was a great idea.
  •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
    到目前為止,有146k個Cybertruck訂單,其中42%選擇雙電機,41%三電機和17%單電機-Elon Musk(@elonmusk)2019年11月23日是的,所有這些顯然都是以基層的方式發生的,在《網絡卡車》發布之後,網上的嗡嗡聲和口耳相傳顯示出推動了迄今為止收到的所有訂單。
  • 這是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個人特斯拉Model S塗成「深紅色」嗎?
    @elonmusk這是您最近談論的針對Giga Berlin的「深紅色」特斯拉油漆顏色嗎?(我認為這是給您發給我這張照片的您的私家車)。據我們所知,馬斯克沒有確認或否認這是他的私人ModelS。但是,他確實確認這是該顏色的原型。
  • Elon Musk嫌Tesla股價太高 出Tweet後市值蒸發140億美元
    Tesla stock price is too high imo—Elon Musk (@elonmusk)May 1, 2020Elon Musk的「股價太高」Tweet是夾雜在一連串意味不明的發文之中,他也提到下星期是其女友Grimes的預產期,可能因此他才會壓力爆煲
  • 知行不合一,Elon Musk 最大的敵人居然是自己?
    擁有 2200 萬粉絲的他可以和崇拜者們直接對話,2016 年 12 月,Musk 發推文表示:「現在的交通狀況讓我抓狂,我要做個盾構機開挖了。」當時,大多數人覺得他只是發了發牢騷,但 Musk 卻履行了自己的諾言,成立了 The Boring Company。雖然創立不久,但這家公司已經計劃在洛杉磯、巴爾迪莫和芝加哥挖隧道了。
  • 《對話》Elon Musk:記媒體的一次妥協
    這次 Elon Musk 來中國當然,小媒體這麼幹也無傷大雅,如此爭論下去也是老生常談,又未免顯得小肚雞腸。而這次的《對話》欄目,我們看到的卻是官媒的一次妥協。憑什麼說妥協?筆者就摘錄一些問題以饗讀者。「當你從特斯拉上走下來時,你遇到的這些人眼中閃現著怎樣的光芒?」「你有想過,萬一失敗的話,錢都打了水漂,有想過類似的問題嗎?」
  • 對話楊元慶:摺疊屏手機不讓摸是PPT產品,AI+5G最大機會在行業
    李根 發自 巴塞隆納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楊元慶說得不對嗎?所以基於這些需求和機會,楊元慶認為PC在當前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未來依然會是不可替代的生產力工具。PC之外,手機等移動終端也依然是聯想重要業務。
  • 中國新晉打工皇帝楊元慶,年薪1.19億!楊元慶:已經很低了!
    甚至還有不少網友評論說,與其花如此高價請楊元慶,還不如學學華為,花點錢請一些高科技人才來得實在。有意思的事,在楊元慶的天價薪資被曝光以後,華為前段時間花1119萬元請了8名國內頂尖博士的事情也被拉了出來,一時間,網上關於聯想跟華為誰花錢比較值的問題引發熱議,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 3S戰略落地:被漠視的楊元慶領導力
    楊元慶的駕馭力北美誓師大會,楊元慶回顧2018年業績後,再度闡釋了3S戰略,並拆解成幾個小目標,指向落地。這戰略年初MWC首度公開。核心理念則在去年聯想Techworld呈現過。那天,楊元慶講了AI時代聯想完整的要素優勢(計算、算法、數據)。
  • 5G應用,聯想楊元慶怎麼說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楊元慶在「迎接5G時代」的主題論壇中提出,5G商業化將促進智能+時代的到來。楊元慶指出,隨著5G商業化步伐的加快,整個行業隱含了三個明顯的趨勢:一是越來越多的智能終端出現;其次,傳統基礎架構向開始智能基礎架構轉變;第三,各行各業通過增強智能改進現有的業務流程和決策方式。
  • 楊元慶無奈「認錯」
    對於楊元慶的三點解釋,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自視過高,低估了市場的變化,低估了對手的成長,高估了自己的能量。  不過,對應的問題是,楊元慶為什麼會犯如此簡單的低級錯誤?僅僅是因為楊元慶之前高達標紀錄讓楊元慶忘乎所以?楊元慶難道沒有準備好承擔這樣一個職責呢?
  • 楊元慶:聯想就是中美互利雙贏的最好例子
    楊元慶:聯想就是中美互利雙贏的最好例子 2015-09-24 15:26:06中新社記者 劉丹 攝     中新社西雅圖9月23日電 題:楊元慶:聯想就是中美互利雙贏的最好例子  中新社記者 劉丹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3日在美國西雅圖出席中美企業家座談會,30多家大企業負責人出席。
  • 楊元慶和聯想集團緊急表態
    記者注意到,這段話的原始出處來自外媒The Inquirer(以下簡稱「INQ」),該文作者在聯想舉辦的Transform 2.0大會期間採訪到聯想CEO楊元慶,並發表了上述文章。   不過,事情很快有了反轉。9月16日,聯想集團發布聲明對此做出澄清。聯想集團在聲明中說:該報導曲解了楊元慶當時完整的表述,並在標題中斷章取義,進一步衍生出錯誤解讀。
  • 我們該跟Elon Musk聊點「啥」?
    這位科技創新領域最熱門的新銳,從早上乘坐私人專機到達北京,馬不停蹄的去了 Tesla 北京辦公室,又做客極客公園的「奇點大會」,在會場參與了央視對話欄目 2 個半小時的艱難訪談,然後轉場商務交流到 18 點半,最後又來到極客公園和時尚集團共同組織的歡迎晚宴。
  • 楊元慶:柳傳志亦師亦友 為後輩傳道授業解惑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楊元慶:柳傳志亦師亦友,為後輩傳道授業解惑新京報訊(記者 許諾 陳維城)12月18日,75歲的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正式退休。消息宣布後,聯想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楊元慶在公開信中表示,柳傳志對於自己是「亦師亦友」,多年來一直為後輩「傳道授業解惑」。楊元慶表示,柳傳志所傳的道,是「為國爭光」的道,是「永遠要立更高目標」的道。1994年,當自己打算出國深造的時候,柳傳志用扛起中國品牌大旗的雄心壯志激勵自己,讓自己最終下定決心留下來,擔任了微機事業部的負責人。